一种燃油盖真空钎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6950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油盖真空钎焊结构,该燃油盖真空钎焊结构包括内套和外套,该内套外壁上设置油腔和环形油槽,该油腔的上端与环形油槽相通,内套上沿其外壁周向设置第一钎焊槽、第二钎焊槽、第三钎焊槽,第一钎焊槽呈环形且紧邻环形油槽的上侧设置,第二钎焊槽呈环形且紧邻油腔的下侧设置,第三钎焊槽紧邻环形油槽的下侧设置,且第三钎焊槽的首端与油腔的一侧紧邻设置,第三钎焊槽的尾端与该油腔的相对另一侧紧邻设置,第三钎焊槽的首端、尾端分别经至少一个沿内套外壁轴向设置的轴向钎焊槽与第二钎焊槽相连,以使油腔、环形油槽被包围在第一钎焊槽、第二钎焊槽、第三钎焊槽、轴向钎焊槽组成的钎焊槽通道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油盖真空钎焊结构
本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零件加工
,特别是一种燃油盖真空钎焊结构。
技术介绍
燃油盖是用在某型燃气涡轮起动机上,属于燃烧系统中重要零部件之一,为燃气涡轮起动机工作时提供喷射流燃油,同时还要进行密封保证燃烧室内高温高压燃气不会从动态缝隙中泄漏。如图1所示,现有的燃油盖是由内套1、外套2、进油管3、定位钢套5、油嘴4五部分组成,内套1与外套2之间设置油腔11,油嘴4经进油管3与外套2内的油腔11相通,油腔11的上方沿周向设置环形油槽13,外套2上沿该环形油槽13设置多个喷油孔,以使外套2与内套1配合后油腔11内的燃油由喷油孔向外喷出。上述结构中,内套和外套之间的气密性非常重要,如何确保内套和外套之间的气密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效果的燃油盖真空钎焊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燃油盖真空钎焊结构,包括:内套和外套,该内套外壁上设置油腔和环形油槽,该油腔的左、右两侧壁与轴向平行设置,该油腔的上端与环形油槽相通,所述内套上沿其外壁周向设置第一钎焊槽、第二钎焊槽、第三钎焊槽,所述第一钎焊槽呈环形且紧邻所述环形油槽的上侧设置,所述第二钎焊槽呈环形且紧邻所述油腔的下侧设置,所述第三钎焊槽紧邻所述环形油槽的下侧设置,且第三钎焊槽的首端与所述油腔的一侧紧邻设置,第三钎焊槽的尾端与该油腔的相对另一侧紧邻设置,所述第三钎焊槽的首端、尾端分别经至少一个沿所述内套外壁轴向设置的轴向钎焊槽与所述第二钎焊槽相连,以使所述油腔、环形油槽被包围在所述第一钎焊槽、第二钎焊槽、第三钎焊槽、轴向钎焊槽组成的钎焊槽通道内,装配时,各钎焊槽内装入钎料,内套与外套装配后入炉钎焊,以使第一钎焊槽、第二钎焊槽、第三钎焊槽、轴向钎焊槽内的钎料将内套和外套进行钎焊固定,同时对油腔、环形油槽进行密封。进一步,所述内套上沿其外壁周向还设置第一钎料补充槽、第二钎料补充槽,所述第一钎料补充槽置于所述第一钎焊槽的上方,所述第二钎料补充槽置于所述第二钎焊槽的下方,以使钎焊过程中,由第一钎料补充槽内的液态钎料对第一钎焊槽进行补充,第二钎料补充槽内的液态钎料对第二钎焊槽进行补充,增强焊接后密封效果,避免因第一钎焊槽、第二钎焊槽内的钎料不足造成漏气。进一步,所述第二钎焊槽和第三钎焊槽之间还设有散热腔,利于钎焊过程中的散热。一种燃油盖真空钎焊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按照设计尺寸要求加工出预留有切除顶端和切除底端的内套、外套,在内套的外壁上加工出油腔、环形油槽和第一钎焊槽、第二钎焊槽、第三钎焊槽、轴向钎焊槽,在内套的切除顶端上沿周向加工出第一钎料补充槽,在内套的切除尾端上沿周向加工出第二钎料补充槽;根据各钎料槽的宽度修剪钎料,安放在钎料槽内,与外套装配后入炉钎焊。B、将钎焊后的内套和外套进行粗车加工,去除内套、外套的切除顶端和切除尾端,以使第一钎料补充槽、第二钎料补充槽被去除;但在内套、外套的环状顶面和底面仍分别保留0.5mm的加工余量顶。C、检查粗车后内套和外套的气密性;未发现漏气的,对内套和外套进行精车加工,去除内套、外套环状顶面和底面的0.5mm的加工余量顶,获得尺寸合格的内套和外套;发现有漏气的,在漏气的区域作出标记,并沿内套和外套交界处加工出截面呈V型的修补环槽,该修补环槽的槽深为0.7mm,槽宽为0.5mm,以使修补环槽的底端超出加工余量顶设置。D、根据修补环槽的体积测算出所需钎料的体积,并将钎料置于修补环槽内,再次对内套和外套进行钎焊,使得钎料熔化后填满修补环槽,对修补环槽内未出现明显凹陷的,对内套和外套进行精车,去除内套、外套环状顶面和底面的0.5mm加工余量顶。技术的技术效果:(1)本技术的燃油盖真空钎焊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在油腔和环形油槽的外侧设置相连的钎料槽,使得钎焊后对油腔和环形油槽进行密封;(2)在内套外壁上设置第一钎料补充槽和第二钎料补充槽,可以有效对内套、外套之间的顶部和底部进行密封;(3)散热腔的设置,利于钎焊过程中的散热;(4)内套和外套的端面预留加工余量顶,对钎焊后漏气的,可进行补救,提高产品合格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燃油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燃油盖保留内套切除顶端和内套切除底端的内套的表面钎焊槽的分布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内套和外套去除切除顶端和切除底端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中:内套1,油腔11,散热腔12,环形油槽13,内套切除顶端14,内套切除底端15,内套加工余量顶16,外套2,外套加工余量顶21,进油管3,油嘴4,定位钢套5,第一钎焊槽61,第二钎焊槽62,第三钎焊槽63,第一钎料补充槽64,第二钎料补充槽65,轴向钎焊槽66,修补环槽7,修补区8。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燃油盖真空钎焊结构,包括内套1和外套2,内套1的顶部预留有内套切除顶端14,内套1的底部预留有内套切除底端15;外套1的顶部预留有与内套切除顶端14相适配的外套切除顶端,外套1的底部预留有与内套切除底端15相适配的外套切除底端;该内套1外壁上设置油腔11和环形油槽13,该油腔11的左、右两侧壁与轴向平行设置,该油腔11的上端与环形油槽13相通;内套1上沿其外壁周向设置第一钎焊槽61、第二钎焊槽62、第三钎焊槽63,第一钎焊槽61呈环形且紧邻环形油槽13的上侧设置,第二钎焊槽62呈环形且紧邻油腔11的下侧设置,第三钎焊槽63紧邻环形油槽13的下侧设置,且第三钎焊槽63的首端与油腔11的一侧紧邻设置,第三钎焊槽63的尾端与该油腔11的相对另一侧紧邻设置,第三钎焊槽63的首端、尾端分别经2个沿内套外壁轴向设置的轴向钎焊槽66与第二钎焊槽62相连,以使油腔11、环形油槽13被包围在第一钎焊槽61、第二钎焊槽62、第三钎焊槽63、轴向钎焊槽66组成的钎焊槽通道内。在内套1的切除顶端14上沿周向设置第一钎料补充槽64,在内套1的切除尾端15上沿周向设置第二钎料补充槽65;第一钎料补充槽64置于第一钎焊槽61的上方,第二钎料补充槽65置于第二钎焊槽62的下方。装配时,各钎焊槽内装入钎料,内套1与外套2装配后入炉钎焊,以使第一钎焊槽61、第二钎焊槽62、第三钎焊槽63、第一钎料补充槽64、第二钎料补充槽65、轴向钎焊槽66内的钎料将内套1和外套2进行钎焊固定,同时对油腔11、环形油槽13进行密封。第二钎焊槽62和第三钎焊槽63之间还设有散热腔12,利于钎焊过程中的散热。在钎焊过程中,利用虹吸效应由第一钎料补充槽64内的液态钎料对第一钎焊槽61进行补充,第二钎料补充槽65内的液态钎料对第二钎焊槽62进行补充,增强焊接后密封效果,避免因第一钎焊槽61、第二钎焊槽62内的钎料不足造成漏气。实施例2一种燃油盖真空钎焊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按照设计尺寸要求加工出内套1和外套2,在内套1的外壁上加工出油腔11、环形油槽13和第一钎焊槽61、第二钎焊槽62、第三钎焊槽63、轴向钎焊槽66;在内套1的切除顶端14上沿周向加工出第一钎料补充槽64,在内套1的切除尾端15上沿周向加工出第二钎料补充槽65;根据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燃油盖真空钎焊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油盖真空钎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套和外套,该内套外壁上设置油腔和环形油槽,该油腔的左、右两侧壁与轴向平行设置,该油腔的上端与环形油槽相通,所述内套上沿其外壁周向设置第一钎焊槽、第二钎焊槽、第三钎焊槽,所述第一钎焊槽呈环形且紧邻所述环形油槽的上侧设置,所述第二钎焊槽呈环形且紧邻所述油腔的下侧设置,所述第三钎焊槽紧邻所述环形油槽的下侧设置,且第三钎焊槽的首端与所述油腔的一侧紧邻设置,第三钎焊槽的尾端与该油腔的相对另一侧紧邻设置,所述第三钎焊槽的首端、尾端分别经至少一个沿所述内套外壁轴向设置的轴向钎焊槽与所述第二钎焊槽相连,以使所述油腔、环形油槽被包围在所述第一钎焊槽、第二钎焊槽、第三钎焊槽、轴向钎焊槽组成的钎焊槽通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油盖真空钎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套和外套,该内套外壁上设置油腔和环形油槽,该油腔的左、右两侧壁与轴向平行设置,该油腔的上端与环形油槽相通,所述内套上沿其外壁周向设置第一钎焊槽、第二钎焊槽、第三钎焊槽,所述第一钎焊槽呈环形且紧邻所述环形油槽的上侧设置,所述第二钎焊槽呈环形且紧邻所述油腔的下侧设置,所述第三钎焊槽紧邻所述环形油槽的下侧设置,且第三钎焊槽的首端与所述油腔的一侧紧邻设置,第三钎焊槽的尾端与该油腔的相对另一侧紧邻设置,所述第三钎焊槽的首端、尾端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先明黄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常州兰翔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