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化存取车的立体车库的钢结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94404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并行化存取车的立体车库的钢结构系统,该钢结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塔式立体车库的钢结构,塔式立体车库的钢结构包括立柱、平面框架和节点,所述立柱上套设有节点,所述立柱通过节点与所述平面框架相连,所述平面框架分为内圈平面框架和外圈平面框架,所述内圈平面框架包括支撑转台框架,所述内圈平面框架设有用于支撑转台的悬臂结构,塔式立体车库钢结构的每层的支撑转台框架中心均放置一个可转动圆盘和一个搬运小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钢结构系统的立体车库可以达到高精度安装、快速拆装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并行化存取车的立体车库的钢结构系统
本技术涉及停车库,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并行化存取车的立体车库的钢结构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停车难、停车乱、治理难已经成为困扰中国城市发展的主要难题,尤其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停车产业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环境下的产业发展需求。2010年,国家住建部、公安部和发改委联合下发的《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及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出:在当前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城市停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在我国城市土地资源高度紧缺和汽车拥有量快速增长背景下,由于停车设施总量严重不足、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低和停车管理不到位而导致了严重的停车难、交通拥堵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制约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机械式立体车库是停车设备的一种,属特种设备产品之一,具有车辆存取方便,系统运行经济,维修方便,占地面积少等特点,是当前应对车辆较多而停车面积较少的一种解决方案。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立体停车库产品标准体系已经较为完善,而市场现存产品存在安装精度低、拆装不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安装精度高、快速拆装、节能环保的并行化存取车的立体车库的钢结构系统。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并行化存取车的立体车库的钢结构系统,该钢结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塔式立体车库的钢结构,每个塔式立体车库的钢结构包括若干层停车层,塔式立体车库的钢结构包括立柱、平面框架和节点,所述立柱上套设有节点,所述立柱通过节点与所述平面框架相连;所述平面框架分为内圈平面框架和外圈平面框架,所述内圈平面框架和所述外圈平面框架通过外圈支撑纵梁连接,所述内圈平面框架包括支撑转台框架,所述内圈平面框架和所述外圈平面框架呈同心圆状,所述支撑转台框架用于放置转台,所述外圈平面框架用于停放车辆,所述内圈平面框架设有用于支撑转台的悬臂结构,塔式立体车库钢结构的每层的支撑转台框架中心均放置一个可转动圆盘和一个搬运小车,围绕可转动圆盘,放射状设置多个停车位,搬运小车将车辆在停车位及可转动圆盘之间移动,塔式立体车库钢结构的外圈平面框架各层预留至少两个位置作为提升系统的操作位,通过提升系统将各停车层相连。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内圈平面框架包括第一主横梁框架和第一导轨,围绕支撑转台框架的外围,放射状设置多个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转台框架连接,所述第一导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横梁框架连接,所述支撑转台框架与所述第一主横梁框架呈同心圆状,所述第一主横梁框架和所述支撑转台框架通过内圈支撑纵梁连接,所述第一导轨位于所述支撑转台框架与所述第一主横梁框架之间的两两所述内圈支撑纵梁之间;所述外圈平面框架包括第二主横梁框架和第二导轨,围绕第一主横梁框架的外围,放射状设置多个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横梁框架连接,所述第二导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横梁框架连接,所述第二主横梁框架与所述第一主横梁框架呈同心圆状,所述第二导轨位于所述第二主横梁框架与所述第一主横梁框架之间的两两所述外圈支撑纵梁之间。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圈平面框架还包括车辆支撑辅助横梁,所述车辆支撑辅助横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轨连接,所述车辆支撑辅助横梁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圈支撑纵梁连接。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转台框架包括第一圆形框架、第二圆形框架和滚轮安装组件,所述第一圆形框架位于所述第二圆形框架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圆形框架与所述第二圆形框架呈同心圆状;所述滚轮安装组件包括支撑架、第一滚轮安装架、第二滚轮安装架和第三滚轮安装架,围绕第二圆形框架的外围,放射状设置多个支撑架,所述第一圆形框架通过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二圆形框架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设有第三滚轮安装架,所述第一滚轮安装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滚轮安装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圆形框架连接,所述第一滚轮安装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滚轮安装架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滚轮安装架连接。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主横梁框架和所述第二主横梁框架均包括若干段主横梁,且每段主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相邻两个所述立柱的节点上。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与所述内圈平面框架相交的立柱位于所述第一主横梁框架与所述内圈支撑纵梁的相交处,与所述外圈平面框架相交的立柱位于所述第二主横梁框架与所述外圈支撑纵梁的相交处。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圈支撑纵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主横梁框架连接,所述外圈支撑纵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横梁框架连接;所述内圈支撑纵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横梁框架连接,所述内圈支撑纵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圆形框架连接。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塔式立体车库钢结构的每层均铺设钢板,所述钢板铺设于所述平面框架的上表面,且所述钢板与所述平面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可转动圆盘安装在每层的钢板上。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节点上设有螺栓孔,所述立柱通过节点使用螺栓与所述平面框架连接;所述平面框架各部件之间使用螺栓连接;所述钢板通过螺栓与所述平面框架连接。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节点包括内圈子节点和外圈子节点,所述外圈子节点套设焊接固定于所述外圈平面框架的立柱上,所述内圈子节点套设焊接固定于所述内圈平面框架的立柱上;所述内圈子节点包括内圈立柱节点和内圈电梯节点,所述外圈子节点包括外圈立柱节点和外圈电梯节点,所述内圈立柱节点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主横梁框架和所述内圈支撑纵梁,所述外圈立柱节点用于连接所述第二主横梁框架和所述外圈支撑纵梁,所述内圈电梯节点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主横梁框架、所述内圈支撑纵梁和所述提升系统,所述外圈电梯节点用于连接所述第二主横梁框架、所述外圈支撑纵梁和所述提升系统。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转台框架上设有销齿传动机构,所述支撑转台框架上固定了两圈固定座,分别为内圈固定座和外圈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方安装有支撑轮,所述可转动圆盘位于所述支撑轮的上方,所述可转动圆盘在所述销齿传动机构的作用下进行转动。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销齿传动机构包括中心轴装置、销齿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中心轴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圆形框架上,所述销齿装置和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圆形框架上,所述中心轴装置和所述销齿装置在所述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可转动圆盘进行转动,所述销齿装置的上方设有结构架,所述结构架的上方设有盖板。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内圈固定座的数量为8个,所述外圈固定座的数量为16个。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内圈固定座位于所述第三滚轮安装架的上方,所述外圈固定座位于所述第一滚轮安装架和所述第二滚轮安装架的上方。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立体车库的钢结构采用的钢材是H型钢。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H型钢中均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H型钢的内侧,且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H型钢的顶端连接,所述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所述H型钢的底端连接。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轨的内外侧以及所述第二导轨的内外侧均设有加强筋。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的外侧设有伸出式加强筋。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轨内侧的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导轨外侧的伸出式加强筋、所述第二导轨内侧的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导轨外侧的伸出式加强筋一一对应,且等间距排列。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所述的并行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并行化存取车的立体车库的钢结构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并行化存取车的立体车库的钢结构系统,该钢结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塔式立体车库的钢结构,每个塔式立体车库的钢结构包括若干层停车层,其特征在于,塔式立体车库的钢结构包括立柱、平面框架和节点,所述立柱上套设有节点,所述立柱通过节点与所述平面框架相连;所述平面框架分为内圈平面框架和外圈平面框架,所述内圈平面框架和所述外圈平面框架通过外圈支撑纵梁连接,所述内圈平面框架包括支撑转台框架,所述内圈平面框架和所述外圈平面框架呈同心圆状,所述支撑转台框架用于放置转台,所述外圈平面框架用于停放车辆,所述内圈平面框架设有用于支撑转台的悬臂结构,塔式立体车库钢结构的每层的支撑转台框架中心均放置一个可转动圆盘和一个搬运小车,围绕可转动圆盘,放射状设置多个停车位,搬运小车将车辆在停车位及可转动圆盘之间移动,塔式立体车库钢结构的外圈平面框架各层预留至少两个位置作为提升系统的操作位,通过提升系统将各停车层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行化存取车的立体车库的钢结构系统,该钢结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塔式立体车库的钢结构,每个塔式立体车库的钢结构包括若干层停车层,其特征在于,塔式立体车库的钢结构包括立柱、平面框架和节点,所述立柱上套设有节点,所述立柱通过节点与所述平面框架相连;所述平面框架分为内圈平面框架和外圈平面框架,所述内圈平面框架和所述外圈平面框架通过外圈支撑纵梁连接,所述内圈平面框架包括支撑转台框架,所述内圈平面框架和所述外圈平面框架呈同心圆状,所述支撑转台框架用于放置转台,所述外圈平面框架用于停放车辆,所述内圈平面框架设有用于支撑转台的悬臂结构,塔式立体车库钢结构的每层的支撑转台框架中心均放置一个可转动圆盘和一个搬运小车,围绕可转动圆盘,放射状设置多个停车位,搬运小车将车辆在停车位及可转动圆盘之间移动,塔式立体车库钢结构的外圈平面框架各层预留至少两个位置作为提升系统的操作位,通过提升系统将各停车层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行化存取车的立体车库的钢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平面框架包括第一主横梁框架和第一导轨,围绕支撑转台框架的外围,放射状设置多个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转台框架连接,所述第一导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横梁框架连接,所述支撑转台框架与所述第一主横梁框架呈同心圆状,所述第一主横梁框架和所述支撑转台框架通过内圈支撑纵梁连接,所述第一导轨位于所述支撑转台框架与所述第一主横梁框架之间的两两所述内圈支撑纵梁之间;所述外圈平面框架包括第二主横梁框架和第二导轨,围绕第一主横梁框架的外围,放射状设置多个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横梁框架连接,所述第二导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横梁框架连接,所述第二主横梁框架与所述第一主横梁框架呈同心圆状,所述第二导轨位于所述第二主横梁框架与所述第一主横梁框架之间的两两所述外圈支撑纵梁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行化存取车的立体车库的钢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平面框架还包括车辆支撑辅助横梁,所述车辆支撑辅助横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轨连接,所述车辆支撑辅助横梁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圈支撑纵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行化存取车的立体车库的钢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转台框架包括第一圆形框架、第二圆形框架和滚轮安装组件,所述第一圆形框架位于所述第二圆形框架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圆形框架与所述第二圆形框架呈同心圆状;所述滚轮安装组件包括支撑架、第一滚轮安装架、第二滚轮安装架和第三滚轮安装架,围绕第二圆形框架的外围,放射状设置多个支撑架,所述第一圆形框架通过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二圆形框架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设有第三滚轮安装架,所述第一滚轮安装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滚轮安装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圆形框架连接,所述第一滚轮安装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滚轮安装架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滚轮安装架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行化存取车的立体车库的钢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横梁框架和所述第二主横梁框架均包括若干段主横梁,且每段主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相邻两个所述立柱的节点上。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行化存取车的立体车库的钢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内圈平面框架相交的立柱位于所述第一主横梁框架与所述内圈支撑纵梁的相交处,与所述外圈平面框架相交的立柱位于所述第二主横梁框架与所述外圈支撑纵梁的相交处。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并行化存取车的立体车库的钢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支撑纵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主横梁框架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金水朱迅胡劲松朱志远钱庆王晨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