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驾驶室线束集中接地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0330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驾驶室线束集中接地组件,包括:公端插接器、母端端子、母端插接器和接地端子,所述母端端子布置在所述公端插接器中,所述母端插接器的上端和下端开放,所述公端插接器从所述母端插接器的上端插入,所述接地端子从所述母端插接器的下端插入,以与所述母端端子对接,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母端插接器通过卡接结构而固定在一起,所述接地端子通过螺栓结构而固定于车身钣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驾驶室线束集中接地组件在整车线束出现搭铁线故障时,能够准确确定故障回路及故障点,并且不需要专有模具压接端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驾驶室线束集中接地组件
本技术涉及接地插接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驾驶室线束集中接地组件。
技术介绍
车用搭铁作为线束回路的重要组成部件,在车辆线束设计中必不可少,且随着整车电子电气部件比重的不断加大,以及电子电气系统性能需求的不断提高,对车辆线束搭铁的数量、可靠性及维修方便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线束设计中,车辆线束搭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将需要搭铁的导线通过套筒焊接至指定导线,指定导线压接至接地端子后,通过螺接与车架/车身固定,实现搭铁功能;第二种方式:需要接地的多根导线直接压接在接地端子上,接地端子通过螺接与车架/车身固定,实现搭铁功能。然而,对于上述第一种方式,由于多个用电设备共同使用接地点,并且连接位置均隐藏于线束中,在出现接地短路、断路或干扰后,进行检查时,无法准确确定故障回路及故障点;此外,上述两种方式在线束生产时都需要专用端子压接模具,使得成本提高和过程复杂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驾驶室线束集中接地组件,在整车线束出现搭铁线故障时,能够准确确定故障回路及故障点,并且不需要专有模具压接端子。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驾驶室线束集中接地组件,包括:公端插接器、母端端子、母端插接器和接地端子,所述母端端子布置在所述公端插接器中,所述母端插接器的上端和下端开放,所述公端插接器从所述母端插接器的上端插入,所述接地端子从所述母端插接器的下端插入,以与所述母端端子对接,其中,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母端插接器通过卡接结构而固定在一起,所述接地端子包括插接部和接地部,所述插接部包括间隔配置的两个插接端和连接两个插接端的连接端,所述插接端自所述连接端向上延伸形成,所述插接端包括与所述连接端连接的基体和自所述基体向上延伸形成的多个条形体,所述多个条形体之间间隔配置;所述接地部自所述插接端向下弯折形成,并在端部形成有通孔。可选地,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基体的侧部的长条形凹槽和形成在所述插接器下端内侧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突出部。可选地,所述条形体的高度相同。可选地,所述两个插接端包括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其中,所述第一插接端上形成有以预定间隔配置的多个条形体,所述第二插接端上形成有间隔配置的两个阵列组,每个阵列组包括以预定间隔配置的多个条形体。可选地,所述接地部自所述两个阵列组之间的区域延伸并向下弯折形成。可选地,所述插接部和所述接地部一体形成。可选地,所述母端插接器的下端形成有与所述插接部截面形状相对应的凹孔,所述凹孔的两侧形成有所述突出部。可选地,所述接地部与车身钣金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驾驶室线束集中接地组件,在整车线束出现搭铁线故障时,可以通过断开插接器连接的方式判断具体断路位置;同时,可以通过将接地端子退出与之对接的母端端子后重新插接的方法,判断短路位置。并且,由于采用插接器形式实现搭铁,端子压接结构一致,从而减少了专用模具的种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驾驶室线束集中接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接地端子和母端插接器处于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接地端子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接地端子的侧视图;图5为图4中的圈形区域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的接地端子和母端插接器处于结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驾驶室线束集中接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接地端子和母端插接器处于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接地端子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接地端子的侧视图;图5为图4中的圈形区域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的接地端子和母端插接器处于结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驾驶室线束集中接地组件,包括:公端插接器1、母端端子、母端插接器2和接地端子3,所述母端端子布置在所述公端插接器1中,所述母端插接器2的上端和下端开放,所述公端插接器1从所述母端插接器2的上端插入,所述接地端子3从所述母端插接器2的下端插入,以与所述母端端子对接,所述接地端子3和所述母端插接器2通过卡接结构而固定在一起。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接地端子3包括插接部302和接地部301,插接部302用于与母端端子插接,接地部301用于连接至车身钣金上。所述插接部302形成为侧面为U型的形状(如图4所示)。具体地,所述插接部302包括间隔配置的两个插接端303和连接两个插接端的连接端307,两个插接端303和连接端307配合形成为U型的形状。每个插接端303自所述连接端307向上延伸形成,具体垂直向上延伸形成,所述插接端303包括与所述连接端307连接的基体和自所述基体向上延伸形成的多个条形体304,所述多个条形体304之间间隔配置。在一个示例中,所有的条形体304的高度相同,用于与母端端子对接,此外,可在条形体周面形成有倒角。所述接地部301自所述插接端303向下弯折形成,并在端部形成有通孔306,所述接地部301通过该通孔306,通过螺栓而固定于车身钣金上。具体地,接地部301自一个接地端303向下弯折形成,如图4所示,可先向下延伸至一定位置,然后弯折以在水平方向延伸,水平方向延伸预定距离后,向下延伸预定距离,从而形成弯折的接地部301,在实际生产中,接地部301可为形成与之连接的插接端303的材料向下弯折形成。更详细地,将两个插接端303中的一个插接端称作第一插接端,另一个称作第二插接端,其中,所述第一插接端上形成有以预定间隔配置的多个条形体,例如,以预定间隔形成8个条形体,所述第二插接端上形成有间隔配置的两个阵列组,每个阵列组包括以预定间隔配置的多个条形体,例如,每个阵列组可包括以预定间隔形成的3个条形体,这3个条形体之间的间隔可与第一插接端上的条形体之间的间隔相同,所述接地部301自所述两个阵列组之间的区域延伸并向下弯折形成。这样,在使用板状材料形成接地端子时,在将该材料成型为U型形状后,在第一插接端以预定间隔进行切割形成多个条形体,在第二插接端以预定间隔分别在左右端切割形成两个阵列组,将位于两个阵列组之间的材料向下按照预定方式弯折形成接地部301。也就是说,接地部301与插接部302可通过一块材料一体形成,没有通过分开形成之后连接在一起,例如通过焊接或螺接连接在一起,因此能够极大地减少接地端子的电阻,导电性能好。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卡接结构包括沿所述基体的侧部的长度方向形成的长条形凹槽305和形成在母端插接器2的下端内侧与所述凹槽305相配合的突出部202,这样,当接地端子3从母端插接器2的下端插入时,接地端子3上的凹槽会卡在突出部202,从而将接地端子3卡接安装在母端插接器2上。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母端插接器2的下端形成有与所述插接部截面形状相对应的凹孔201,所述凹孔201的两侧形成有所述突出部202,这样能够方便接地端子3的插入和退出。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的卡接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结构,只要能够实现母端插接器2和接地端子3之间的连接即可。在使用本技术的接地组件在时,将所有需要接地的导线,压接在公端插接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驾驶室线束集中接地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驾驶室线束集中接地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公端插接器、母端端子、母端插接器和接地端子,所述母端端子布置在所述公端插接器中,所述母端插接器的上端和下端开放,所述公端插接器从所述母端插接器的上端插入,所述接地端子从所述母端插接器的下端插入,以与所述母端端子对接,其中,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母端插接器通过卡接结构而固定在一起,所述接地端子包括插接部和接地部,所述插接部包括间隔配置的两个插接端和连接两个插接端的连接端,所述插接端自所述连接端向上延伸形成,所述插接端包括与所述连接端连接的基体和自所述基体向上延伸形成的多个条形体,所述多个条形体之间间隔配置;所述接地部自所述插接端向下弯折形成,并在端部形成有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驾驶室线束集中接地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公端插接器、母端端子、母端插接器和接地端子,所述母端端子布置在所述公端插接器中,所述母端插接器的上端和下端开放,所述公端插接器从所述母端插接器的上端插入,所述接地端子从所述母端插接器的下端插入,以与所述母端端子对接,其中,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母端插接器通过卡接结构而固定在一起,所述接地端子包括插接部和接地部,所述插接部包括间隔配置的两个插接端和连接两个插接端的连接端,所述插接端自所述连接端向上延伸形成,所述插接端包括与所述连接端连接的基体和自所述基体向上延伸形成的多个条形体,所述多个条形体之间间隔配置;所述接地部自所述插接端向下弯折形成,并在端部形成有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驾驶室线束集中接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基体的侧部的长条形凹槽和形成在所述插接器下端内侧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突出部。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晶赵帅李国辉赵岩宋为民管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