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前转向驱动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93730 阅读:3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7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前转向驱动桥,包括桥壳、主减速器,所述桥壳是由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对接而成的,桥壳的中部设有转向连接支架,桥壳上对称设有托板、限位挡块、转向节球头,转向连接支架上通过三角臂螺母连接有三角臂,三角臂通过球铰总成与左、右转向横拉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全部零件都安装在整体式冲焊的桥壳上,刚性好,承载能力强;转向节球头采用镀铬精磨制造工艺,耐磨损强;采用等腰三角臂球铰转向形式,使得左右受力相同,转向平稳;采用多层密封方式相比现有大多数敞开式前桥,密封效果更好,使用寿命更长,维护次数更少;采用气刹制动方式满足了快速制动力的需要,保证在特殊路况,特别是崎岖山路的行驶安全性。

A new type of front steering drive bridg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ront steering drive axle, including axle main reducer, the bridge shell is composed of an upper part and the lower part of a central docking, the bridg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steering axle bracket,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the supporting plate, a limit block, a steering knuckle ball head. To connect the bracket through a triangular arm nut with a triangular arm, triangular arm through a spherical hinge assembly is connected with the left and right steering cross rod. Axle housing of all parts of the utility model are installed in the integral punching welding, good rigidity, strong bearing capacity; steering knuckle ball head with chrome grinding manufacturing process, strong abrasion resistance; the isosceles triangular arm ball joint to form, make about the same force, the sealing layer to the stabl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way most of the open type axle, better sealing effect, long service life, less maintenance; the air brake braking mod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fast braking force, which in a special condition, especially the driving safety of the rugged mounta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前转向驱动桥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桥,尤其是一种新型前转向驱动桥。
技术介绍
一般的商用车的前桥通常只有支撑和转向的功能,不带前驱功能,不能适应特别恶劣的山路和林区无路情况的需要,而常见的4驱乘用车都是采用分离式的独立悬挂结构,它们的前驱桥的转向球节都是敞开式的,尘砂、泥土很容易进入转向球节内造成过早磨损,降低了车辆的使用寿命,制动系统结构复杂,安装调整困难,左右转向连接通常是一杆式连接,回向容易打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新型前转向驱动桥,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具有刚性好、承载能力强、转向平稳,并且转向时没有传递功率损失、拆装更换方便的优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前转向驱动桥,包括桥壳、主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壳是由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对接而成的,上半部分桥壳和下半部分桥壳上对称设有加强筋板,桥壳的中部设有转向连接支架,桥壳上对称设有托板、限位挡块、转向节球头,转向连接支架上通过三角臂螺母连接有三角臂,三角臂通过球铰总成与左、右转向横拉杆连接,左、右转向横拉杆通过外螺纹杆与连接杆连接,连接杆另一端与球铰总成连接,球铰总成再与左、右转向摇臂连接,左、右转向摇臂安装在左、右转向节壳上,左、右转向节壳通过上、下主销及主销轴承安装在桥壳两端的转向节球头上,左、右转向节壳上端的主销轴承靠左、右转向摇臂限位,上端的主销轴承靠下轴承压板限位,下轴承压板安装在左、右转向节壳上,左右转向节壳上安装有半轴套管和左、右制动底板,通过半轴套管和左、右制动底板分别支撑和轴向限位左、右球笼半轴,左、右转向摇臂上端通过左右气室支架连接有两端左、右气室,左、右气室支架的气室安装面以转向摇臂安装面为水平基准呈翘起状,左、右凸轮轴依次穿过左、右制动底板的轴套和左右转向节壳的轴套。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桥壳的上、下两半、加强筋板都是通过整体冲压成型的,左、右钢板托板、限位挡铁块、转向连接支架、转向节球头与桥壳通过焊接成为一体。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角臂采用等腰三角形结构,三角臂是通过三角臂螺栓与转向连接支架连接的,并通过三角臂螺母拧紧和开口销放松限位。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右球笼半轴的输入轴带凹形弧面槽、输出轴带凸形弧面槽,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设有钢球,左、右球笼半轴输入轴和输出轴通过钢球和弧面槽传递扭矩。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室支架气室安装面的翘起角度为10°。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右转向节壳与左、右凸轮轴支撑轴套制作为一体。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右转向节壳与转向节球头采用左右两层油封密封,并用左右两层油封压板限位压紧。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向节球头球头外表面采用镀硬铬抛光。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新型前转向驱动桥,全部零件都安装在整体式冲焊的桥壳上,刚性好,承载能力强;转向节球头采用镀铬精磨制造工艺,耐磨损强;采用等腰三角臂球铰转向形式,使得左右受力相同,转向平稳;采用球笼型式同步传递扭矩,转向灵活方便,功率损失小;采用多层密封方式相比现有大多数敞开式前桥,密封效果更好,使用寿命更长,维护次数更少;采用气刹制动方式满足了快速制动力的需要,保证在特殊路况,特别是崎岖山路的行驶安全性;采用在左右转向节壳上安装制动凸轮轴的方式,使气刹制动结构小巧、安装方便;采用倾斜10°的气室支架结构,使气刹结构安装调整更加简便。本技术前转向驱动桥只需通过更换左右转向摇臂的方式,便可实现左、右舵驾驶的需要,相对现有左舵驾驶对独立左舵桥,右舵驾驶对独立右舵桥的型式,制造方便,成本更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B向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B-B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结构C-C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结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技术,但它们不对本技术构成限定。如附图所示本技术包括定桥壳1、主减2、三角臂3、三角臂螺栓4、左右钢板托板5、6、左右转向摇臂7、8、球铰总成9、15、螺母10、12、连接杆11、左右转向横拉杆13、14、限位挡铁块16、限位螺栓螺母17、气室18、左右轮胎螺栓19、21、左右轮胎螺母20、22、锁紧大螺母23、半轴套管24、轴头离合器25、防松锁圈26、左右轮毂28、27、轮毂轴承29、防尘密封圈30、刹车毂31、制动蹄及刹车片32、左右凸轮轴33、34、左右转向节壳36、35、转向节球头37、左右气室支架39、38、拨叉40、销轴41、左右调整臂42、43、主销44、主销轴承45、左右两层油封46、48、左右两层油封压板47、49、半轴油封50、左右球笼半轴51、52、左右制动底板53、54、蹄片轴55、下轴承压板56、转向连接支架57、左右防尘罩58、59、加强筋板60、三角臂螺母61、开口销62。所述桥壳1上下两半整体冲压成型先与整体冲压成型的加强筋板60焊接,再上下对应焊接成一体,然后再逐一把左右钢板托板5、6、两块限位挡铁块16、转向连接支架57、两个转向节球头37与桥壳1焊接,最后焊接成一体,保证本技术前转向驱动桥有足够的刚性,与相同截面积桥壳相比,增加承载能力;所述三角臂3通过三角臂螺栓4与桥壳1上的转向连接支架57连接,并用三角臂螺母61拧紧和开口销62放松限位;所述三角臂3通过球铰总成15与左右转向横拉杆13、14连接;所述三角臂3采用等腰三角形结构,再加上与左右横拉杆13、14球铰连接,使得转向时左右横拉杆13、14受推力或拉力相同,转向平稳;并且抵消了左车轮或右车轮受阻时通过转向摇臂8反作用到方向盘上的力,防止转向打手;所述左右转向横拉杆13、14通过外螺纹杆与连接杆11一端螺纹孔连接,并用螺母12拧紧防松;连接杆11另一端螺纹孔与球铰总成9连接,并用螺母10拧紧防松;所述连接杆11两端螺纹孔相反旋向(一左旋一右旋),通过右旋连接杆11便可缩小球铰总成15到球铰总成9的中心距或左旋连接杆11便可扩大球铰总成15到球铰总成9的中心距,这样便可很方便地调整前驱桥的前束,前束调整好后,便可拧紧连接杆11两端螺母螺母10、12防松;所述球铰总成9再与左右转向摇臂7、8连接,左右转向摇臂7、8再通过螺钉和销安装在左右转向节壳36、35上,左右转向节壳36、35通过上下主销44及主销轴承45安装在桥壳1两端的转向节球头37上,左右转向节壳36、35上端的主销轴承45靠左右转向摇臂7、8限位,上端的主销轴承45靠下轴承压板56限位,下轴承压板56通过螺钉安装在左右转向节壳36、35上;本技术前转向驱动桥两端半轴套管24和左右制动底板53、54通过螺钉、半轴套管的止口安装在左右转向节壳36、35上,分别支撑和轴向限位左右球笼半轴51、52,左右轮毂28、27通过轮毂承载轴承29与两端半轴套管24配合,并用锁紧大螺母23预紧,预紧后用带键的锁圈26装入半轴套管24,使锁圈26的键插入半轴套管24键槽中,并用螺钉与锁紧大螺母23连接,防止锁紧大螺母23松动,进而防止轮毂承载轴承29松动,造成车桥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前转向驱动桥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前转向驱动桥,包括桥壳、主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壳是由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对接而成的,上半部分桥壳和下半部分桥壳上对称设有加强筋板,桥壳的中部设有转向连接支架,桥壳上对称设有托板、限位挡块、转向节球头,转向连接支架上通过三角臂螺母连接有三角臂,三角臂通过球铰总成与左、右转向横拉杆连接,左、右转向横拉杆通过外螺纹杆与连接杆连接,连接杆另一端与球铰总成连接,球铰总成再与左、右转向摇臂连接,左、右转向摇臂安装在左、右转向节壳上,左、右转向节壳通过上、下主销及主销轴承安装在桥壳两端的转向节球头上,左、右转向节壳上端的主销轴承靠左、右转向摇臂限位,上端的主销轴承靠下轴承压板限位,下轴承压板安装在左、右转向节壳上,左右转向节壳上安装有半轴套管和左、右制动底板,通过半轴套管和左、右制动底板分别支撑和轴向限位左、右球笼半轴,左、右转向摇臂上端通过左右气室支架连接有两端左、右气室,左、右气室支架的气室安装面以转向摇臂安装面为水平基准呈翘起状,左、右凸轮轴依次穿过左、右制动底板的轴套和左右转向节壳的轴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前转向驱动桥,包括桥壳、主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壳是由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对接而成的,上半部分桥壳和下半部分桥壳上对称设有加强筋板,桥壳的中部设有转向连接支架,桥壳上对称设有托板、限位挡块、转向节球头,转向连接支架上通过三角臂螺母连接有三角臂,三角臂通过球铰总成与左、右转向横拉杆连接,左、右转向横拉杆通过外螺纹杆与连接杆连接,连接杆另一端与球铰总成连接,球铰总成再与左、右转向摇臂连接,左、右转向摇臂安装在左、右转向节壳上,左、右转向节壳通过上、下主销及主销轴承安装在桥壳两端的转向节球头上,左、右转向节壳上端的主销轴承靠左、右转向摇臂限位,上端的主销轴承靠下轴承压板限位,下轴承压板安装在左、右转向节壳上,左右转向节壳上安装有半轴套管和左、右制动底板,通过半轴套管和左、右制动底板分别支撑和轴向限位左、右球笼半轴,左、右转向摇臂上端通过左右气室支架连接有两端左、右气室,左、右气室支架的气室安装面以转向摇臂安装面为水平基准呈翘起状,左、右凸轮轴依次穿过左、右制动底板的轴套和左右转向节壳的轴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前转向驱动桥,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宏运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捷曼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