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轮蜗杆油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9093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蜗轮蜗杆油组合物,包括:(a)矿物润滑油;(b)至少一种选自聚甲基丙烯酸酯、乙丙共聚物、氢化苯乙烯双烯共聚物、聚α-烯烃、烷基萘的降凝剂和/或粘度指数改进剂;(c)至少一种含硫极压剂和/或含磷极压抗磨剂;(d)至少一种油性剂或摩擦改进剂;(e)至少一种酚型或胺型抗氧剂;(f)至少一种苯三唑型或噻二唑型金属减活剂;(g)至少一种聚醇醚型抗乳化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合物具有优良的氧化安定性、良好的油性,以及抗磨、抗乳化和抗腐防锈的多重效果,可满足不同粘度等级的蜗轮蜗杆油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润滑油组合物,更确切的说是一种蜗轮蜗杆油组合物
技术介绍
1948年美国石油学会(API)把蜗轮蜗杆油列入传动润滑油的分类。我国对蜗轮蜗杆油的研究始于1977年,目前将蜗轮蜗杆油分为普通型(L2CKE)和极压型(L2CKE/P)两大类。普通型蜗轮蜗杆油质量指标参照美军MIL2L215019E规格,而极压型蜗轮蜗杆油质量指标参照美军IL2L218486B(OS)规格。传动装置是齿轮传动的类型之一,用以传递空间交错的两轴之间的动力和运动。蜗轮蜗杆传动具有体积小,传动速比大,运转平稳,噪音小,蜗轮输出转矩大的特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蜗轮蜗杆副多以青铜,黄铜蜗轮和钢质蜗杆相匹配,蜗杆润滑对蜗轮蜗杆传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它可以减小摩擦,减少磨损,提高蜗轮副传动效率及使用寿命。蜗轮蜗杆油应具有良好的润滑性、抗磨性、抗腐防锈性、热氧化安定性和抗乳化性能等。蜗杆传动由于齿面间的滑动较大且齿的接触时间比齿轮传动相对较长,摩擦磨损情况突出,因此,不宜采用一般齿轮油来润滑。一般要求油的粘度较大,并有较高的粘度指数,油性要好,且含有某些特殊添加剂。总的要求有以下几点(1)润滑油要有良好的减摩特性,摩擦系数要小。(2)在较高温度时要有好的抗氧化老化性能,油的安定性要好。(3)添加剂要适合钢-铜摩擦副的特殊要求。既要有好的抗极压性能和减摩、抗磨性能,还要对铜不起腐蚀作用。(4)油在低温时要有良好的流动性,亦即倾点要低。随着设备向高速重载方向发展,现有油品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油品突出表现有以下三个问题(1)油品氧化安定性差;(2)抗乳化性能不理想;(3)铜蜗轮磨损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在分析现有油品的基础上,选用了苯三唑衍生物和聚醇醚型抗乳化剂与其他添加剂进行复配试验,提出了一种蜗轮蜗杆油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蜗轮蜗杆油组合物,具有优良的润滑性、抗磨性、抗乳化性、抗腐防锈性、氧化安定性及抗泡沫等性能,可调配成N100、N150、N220、N320、N460等不同粘度等级。本专利技术的蜗轮蜗杆油组合物,其组成包括(a)大量的矿物润滑油;(b)至少一种降凝剂和/或粘度指数改进剂;(c)至少一种含硫极压剂和/或含磷极压抗磨剂;(d)至少一种油性剂或摩擦改进剂;(e)至少一种抗氧剂;(f)至少一种金属减活剂;(g)至少一种抗乳化剂。本专利技术的组分(a)是矿物润滑油,可以是150SN、200SN、250SN、350SN、500SN、650SN等中性油或90BS、120BS、150BS等光亮油。为了使组合物的粘度符合要求,一般要选用多种润滑油,调配出蜗轮蜗杆油组合物的不同粘度等级的基础油。本专利技术的组分(b)是降凝剂和/或粘度指数改进剂,选自聚甲基丙烯酸酯(数均分子量20000-1500000)、乙丙共聚物(分子量30000-200000)、氢化苯乙烯双烯共聚物(分子量60000-600000)、聚α-烯烃(分子量5000-300000)、烷基萘等中的一种或数种,优选聚甲基丙烯酸酯、聚α-烯烃.。商品牌号有T602、T632、T633、T803、T803A等,以矿物润滑油重量为100%计,其含量为0.2-5.0w%,优选0.4-2.0w%。本专利技术的组分(c)是含硫极压剂和/或含磷极压抗磨剂,选自硫化异丁烯、亚磷酸二丁酯、硫磷酸含氮衍生物、磷酸三甲酚酯、硫代磷酸酯、硫代磷酸复酯胺盐、异辛基酸性磷酸酯十八胺盐、三苯基硫代磷酸酯的一种或数种,优选硫化异丁烯、硫代磷酸复酯胺盐、硫磷酸含氮衍生物、三苯基硫代磷酸酯。以矿物润滑油重量为100%计,其含量为O.1-5.0w%,优选0.3-2.5w%。本专利技术的组分(d)是油性剂或摩擦改进剂,选自硫化棉籽油、硫化烯烃棉籽油、膦酸酯、十二醇、苯三唑十八胺盐、油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数种,优选硫化烯烃棉籽油、硫化棉籽油、苯三唑十八胺盐。以矿物润滑油重量为100%计,其含量为0.05-2.0w%,优选0.1-1.5w%。本专利技术的组分(e)是酚型或胺型抗氧剂,如烷基二苯胺、苯基-α-萘胺、2,6-二叔丁基酚及混合酚型抗氧剂的一种或数种。商品牌号有T501、T502、T531、T534、T535等,以矿物润滑油重量为100%计,其含量为0.05-1.0w%,优选0.08-0.5w%。本专利技术的组分(f)是苯三唑型或噻二唑型金属减活剂,如苯三唑、苯三唑-醛-胺缩合物、噻二唑、噻二唑多硫化物等。商品牌号有T706、T551、T561等,以矿物润滑油重量为100%计,其含量为0.01-0.5w%,优选0.01-0.2w%。本专利技术的组分(g)是聚醇醚型抗乳化剂,如胺与环氧乙烷缩合物。商品牌号有T1001,以矿物润滑油重量为100%计,其含量为0.01-0.5w%,优选0.01-0.2w%。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蜗轮蜗杆油组合物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制备根据组合物的粘度等级,将一种或几种所述组分(a)的矿物油按不同比例加入到带搅拌器的调合釜中,再加入粘度指数改进剂和/或降凝剂,在60-90℃下调配成组合物的基础油,在此基础油中再加入极压剂、抗磨剂、油性剂、抗氧剂、金属减活剂、抗乳化剂等添加剂进行调合,得到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组合物充分利用了添加剂之间的协同效应,与现有蜗轮蜗杆油相比,达到抗磨、抗乳化和抗腐防锈的多重效果,而且无需另加防锈剂。本专利技术组合物具有优良的氧化安定性,良好的油性,可满足不同粘度等级的蜗轮蜗杆油的需要。具体实施例方式实例1蜗轮蜗杆油组合物首先配制本专利技术蜗轮蜗杆油组合物的基础油。在带搅拌器的调和釜中,加入45w%150BS矿物油、55w%350SN矿物油,并加入0.6w%降凝剂聚α-烯烃,在60-70℃下搅拌1-3h,得到本专利技术组合物的N150基础油。然后按下面配方调和组合物。 实例2蜗轮蜗杆油组合物首先配制本专利技术蜗轮蜗杆油组合物的基础油。在带搅拌器的调和釜中,加入77w%150BS矿物油、23w%650SN矿物油,并加入0.6w%降凝剂聚α-烯烃和2.5w%粘度指数改进剂聚甲基丙烯酸酯,在60-70℃下搅拌1-3h,得到本专利技术组合物的N460基础油。然后按下面配方调和组合物。 实例3蜗轮蜗杆油组合物首先配制本专利技术蜗轮蜗杆油组合物的基础油。在带搅拌器的调和釜中,加入35w%500SN矿物油、65w%150BS矿物油,并加入0.4w%粘度指数改进剂聚甲基丙烯酸酯,在60-70℃下搅拌1-3h,得到本专利技术组合物的N220基础油。然后按下面配方调和组合物。 实例4蜗轮蜗杆油组合物首先配制本专利技术蜗轮蜗杆油组合物的基础油。在带搅拌器的调和釜中,加入35w%650SN矿物油、65w%150BS矿物油,并加入1.0w%粘度指数改进剂聚甲基丙烯酸酯,在60-70℃下搅拌1-3h,得到本专利技术组合物的N320基础油。然后按下面配方调和组合物。 实例5蜗轮蜗杆油组合物主要性能评定将实例1、实例3和实例4的蜗轮蜗杆油组合物进行性能评定,结果如表1至表3所示。表1 N150蜗轮蜗杆油组合物主要性能评定结果 表2 N220蜗轮蜗杆油组合物主要性能评定结果 表3 N320蜗轮蜗杆油组合物主要性能评定结果 权利要求1.一种蜗轮蜗杆油组合物,包括(a)矿物润滑油;(b)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蜗轮蜗杆油组合物,包括:(a)矿物润滑油;(b)至少一种选自聚甲基丙烯酸酯、乙丙共聚物、氢化苯乙烯双烯共聚物、聚α-烯烃、烷基萘的降凝剂和/或粘度指数改进剂,以矿物润滑油重量为100%计,含量为0.2-5.0w%;   (c)至少一种选自硫化异丁烯、亚磷酸二丁酯、硫磷酸含氮衍生物、磷酸三甲酚酯、硫代磷酸酯、硫代磷酸复酯胺盐、异辛基酸性磷酸酯十八胺盐、三苯基硫代磷酸酯的含硫极压剂和/或含磷极压抗磨剂,以矿物润滑油重量为100%计,含量为0.1-5.0w%;(d)至少一种选自硫化棉籽油、硫化烯烃棉籽油、膦酸酯、十二醇、苯三唑十八胺盐、油酸乙二醇酯的油性剂或摩擦改进剂,以矿物润滑油重量为100%计,含量为0.05-2.0w%;(e)至少一种酚型或胺型抗氧剂,以矿物润滑油重量为10 0%计,含量为0.05-1.0w%;(f)至少一种苯三唑型或噻二唑型金属减活剂,以矿物润滑油重量为100%计,含量为0.01-0.5w%;(g)至少一种聚醇醚型抗乳化剂,以矿物润滑油重量为100%计,含量为0.01-0.5w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鹏李勇姚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