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力多行星排多离合器多挡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6902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传动换挡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液力多行星排多离合器多挡传动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主输入轴、液力变矩器、输入侧单行星排、多离合器、输出侧双行星排以及主输出轴;多离合器包括三根离合输入轴、三根离合输出轴以及用于根据选定的换挡规律选择任意一根离合输入轴与一根或者一根以上的离合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离合机构,三根离合输入轴分别与单行星排太阳轮、单行星排行星架以及单行星排齿圈同轴传动连接,三根离合输出轴分别与前太阳轮、前行星架以及后齿圈同轴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径向尺寸小、结构紧凑、换挡平顺无冲击、传递效率高。

A multi - Planet multi - clutch and multi - clutch multi - gear transmiss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transmission gear shifting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a multi - Planet multi - Planet multi - clutch multi - gear transmission device. Including sequentially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input shaft, hydraulic torque converter, the input side single planetary row, double row planetary gear clutch, the output side and main output shaft; multi clutch comprises three clutch input shaft, output shaft and clutch three for arbitrary choice according to the schedule selected a clutch input shaft and one or more than one clutch output shaft drive connected to the clutch mechanism, three clutch input shaft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single planetary sun gear, planetary single frame and single planetary gear coaxial transmission, three clutch output shaft respectively with the sun wheel, rack and gear ring star forward after the coaxial transmission conn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small radial size, compact structure, smooth shift without impact, high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力多行星排多离合器多挡传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传动换挡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液力多行星排多离合器多挡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变速箱的技术迅猛发展,虽然能够满足大部分车辆的挡位需求,但是对于一些使用工况较复杂、挡位需求较多、负载率较大的车辆来说,比如拖拉机,现有拖拉机的换挡机构仍多采用多对滑动齿轮、啮合套及同步器等单自由度输入输出的手动机械换挡方式,因此,拖拉机变速器能够获得的速比数目受到齿轮对数的限制,并需要获得更多的速比数,不但齿轮对数要相应的增加,还要设置更多对应的啮合套、拨叉等结构,并需要为齿轮组中的滑动齿轮预留更大的移动空间,导致变速器的结构非常复杂、换挡过程繁琐。另外,受到变速器体积和重量的限制,齿轮对数的增加存在数量的限制,因此现有的变速器不能很好地满足车辆多挡位变速需求。申请号为201320228390.9,公告号为CN203248633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双行星排汇流式多挡多离合器变速器,包括主输入轴、变速齿轮组、多离合器和双行星排汇流机构,多离合器包括两个以上的离合输入轴、两个以上的多离合器输出轴和对应的离合机构,各根离合输入轴和主输入轴之间均设有变速齿轮组,分别为高挡齿轮组、中挡齿轮组和低挡齿轮组。工作中,变速齿轮组根据不同的传动比将发动机的转速变为三种不同的转速输入。多离合器输出轴包括分别与双行星排汇流机构的前太阳轮、前行星架和后齿圈同轴传动连接的前太阳轮离合输出轴、前行星架离合输出轴和后齿圈离合输出轴,前齿圈与主输出轴是同轴传动连接,前太阳轮离合输出轴、前行星架离合输出轴和后齿圈离合输出轴还连接有相应的制动器。可是,在各根离合输入轴和主输入轴之间采用外啮合变速齿轮组,虽然可以增加变速器的挡位,但是也存在着变速器重量大,径向尺寸较大,结构不紧凑,安装空间大、行星排汇流机构制动冲击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径向尺寸小、结构紧凑、换挡平顺无冲击、传递效率高的多行星排多离合器多挡传动装置。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力多行星排多离合器多挡传动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主输入轴、液力变矩器、输入侧单行星排、多离合器、输出侧双行星排以及主输出轴;所述输入侧单行星排包括单行星排太阳轮、单行星排行星轮、单行星排行星架以及单行星排齿圈,所述输出侧双行星排包括靠近所述多离合器设置的前行星排和远离所述多离合器设置的后行星排,所述前行星排包括前太阳轮、前行星轮、前行星架以及前齿圈,所述后行星排包括后太阳轮、后行星轮、后行星架以及后齿圈,其中的前齿圈和后行星架相连接;液力变矩器的输出轴通过输入减速齿轮组与单行星排行星架传动连接,主输出轴通过输出减速齿轮组与后太阳轮传动连接;所述的多离合器包括三根离合输入轴、三根离合输出轴以及用于根据选定的换挡规律选择任意一根离合输入轴与一根或者一根以上的离合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离合机构,所述三根离合输入轴包括与单行星排太阳轮同轴传动连接的第一离合输入轴、与单行星排行星架同轴传动连接的第二离合输入轴以及与单行星排齿圈同轴传动连接的第三离合输入轴,所述三根离合输出轴包括与前太阳轮同轴传动连接的第一离合输出轴、与前行星架同轴传动连接的第二离合输出轴以及与后齿圈同轴传动连接的第三离合输出轴,在所述的第一离合输入轴、第三离合输入轴、第一离合输出轴、第二离合输出轴以及第三离合输出轴上均设有制动器。优选的,所述第二离合输入轴为同轴套设在第一离合输入轴外周的空心轴,所述第三离合输入轴为同轴套设在第二离合输入轴外周的空心轴;所述第二离合输出轴为套设在第一离合输出轴外周的空心轴,所述第三离合输出轴为套设在第二离合输出轴外周的空心轴。优选的,所述液力多行星排多离合器多挡传动装置包括一个用于控制所述多离合器以及多个制动器的离合制动操纵机构。优选的,所述液力变矩器的输出轴、第一离合输入轴、第三离合输入轴、第一离合输出轴、第二离合输出轴、第三离合输出轴以及主输出轴上均设有转速传感器,所述液力多行星排多离合器多挡传动装置还包括一个用于获取所述转速传感器转速信息并根据转速信息控制所述离合制动操纵机构动作的电子控制单元。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液力变矩器能有效缓解在换挡时产生的顿挫感,提高车辆的行驶平顺性。离合制动操纵机构能够控制多离合器将与输入侧单行星排对应的第一离合输入轴、第二离合输入轴以及第三离合输入轴中的任意一输入轴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离合输出轴传动连接;通过输入侧单行星排能够将发动机传递来的转速转换成三种不同的离合输入转速,因此每根离合输出轴可以对应的输出三种不同的转速;而输出侧双行星排中的前太阳轮、前行星架和后齿圈分别是与第一离合输出轴、第二离合输出轴和第三离合输出轴同轴传动连接,其中的前齿圈与后行星架为相连接,而且第一离合输入轴、第三离合输入轴、第一离合输出轴、第二离合输出轴以及第三离合输出轴上均设有制动器,因此,单行星排太阳轮、单行星排齿圈、前太阳轮、前行星架和后齿圈均具有制动和转动状态,转速经过输出侧双行星排后,后太阳轮将具有2×2×2=8种转速,当三个离合输出轴都不与多离合器接合时,后太阳轮的转速此时就为零,因此有7种不等于零的转速。根据通过输入侧单行星排的转速有三种不同的多离合器输入,所以本方案可以最终实现(3×7)+1=22种转速。采用单行星排来实现改变发动机输入转速的方案,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传递效率,而且使本技术的结构更加紧凑,方便安装,也实现了多挡位换挡平顺无冲击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主输入轴,2、液力变矩器,3、主输出轴,4、单行星排太阳轮,5、单行星排行星轮,6、单行星排行星架,7、单行星排齿圈,8、前太阳轮,9、前行星轮,10、前行星架,11、前齿圈,12、后太阳轮,13、后行星轮,14、后行星架,15、后齿圈,16、输入减速齿轮组,17、输出减速齿轮组,18、离合机构,19、第一离合输入轴,20、第二离合输入轴,21、第三离合输入轴,22、第一离合输出轴,23、第二离合输出轴,24、第三离合输出轴,25、制动器,26、离合制动操纵机构,27、转速传感器,28、电子控制单元。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液力多行星排多离合器多挡传动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主输入轴1、液力变矩器2、输入侧单行星排、多离合器、输出侧双行星排以及主输出轴3。其中液力变矩器2、输入侧单行星排、多离合器、输出侧双行星排以及主输出轴3均设置在壳体内,主输入轴1与发动机连接。输入侧单行星排包括单行星排太阳轮4、单行星排行星轮5、单行星排行星架6以及单行星排齿圈7,输出侧双行星排包括靠近多离合器设置的前行星排和远离多离合器设置的后行星排,前行星排包括前太阳轮8、前行星轮9、前行星架10以及前齿圈11,后行星排包括后太阳轮12、后行星轮13、后行星架14以及后齿圈15,其中前齿圈11和后行星架14相连接,可制作为一体。液力变矩器2的输出轴通过输入减速齿轮组16与单行星排行星架6传动连接,主输出轴3通过输出减速齿轮组17与后太阳轮12传动连接。多离合器包括三根离合输入轴、三根离合输出轴以及用于根据选定的换挡规律选择任意一根离合输入轴与一根或者一根以上的离合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离合机构18,三根离合输入轴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液力多行星排多离合器多挡传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力多行星排多离合器多挡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主输入轴(1)、液力变矩器(2)、输入侧单行星排、多离合器、输出侧双行星排以及主输出轴(3);所述输入侧单行星排包括单行星排太阳轮(4)、单行星排行星轮(5)、单行星排行星架(6)以及单行星排齿圈(7),所述输出侧双行星排包括靠近所述多离合器设置的前行星排和远离所述多离合器设置的后行星排,所述前行星排包括前太阳轮(8)、前行星轮(9)、前行星架(10)以及前齿圈(11),所述后行星排包括后太阳轮(12)、后行星轮(13)、后行星架(14)以及后齿圈(15),其中的前齿圈(11)和后行星架(14)相连接;液力变矩器(2)的输出轴通过输入减速齿轮组(16)与单行星排行星架(6)传动连接,主输出轴(3)通过输出减速齿轮组(17)与后太阳轮(12)传动连接;所述的多离合器包括三根离合输入轴、三根离合输出轴以及用于根据选定的换挡规律选择任意一根离合输入轴与一根或者一根以上的离合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离合机构(18),所述三根离合输入轴包括与单行星排太阳轮(4)同轴传动连接的第一离合输入轴(19)、与单行星排行星架(6)同轴传动连接的第二离合输入轴(20)以及与单行星排齿圈(7)同轴传动连接的第三离合输入轴(21),所述三根离合输出轴包括与前太阳轮(8)同轴传动连接的第一离合输出轴(22)、与前行星架(10)同轴传动连接的第二离合输出轴(23)以及与后齿圈(15)同轴传动连接的第三离合输出轴(24),在所述的第一离合输入轴(19)、第三离合输入轴(21)、第一离合输出轴(22)、第二离合输出轴(23)以及第三离合输出轴(24)上均设有制动器(2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力多行星排多离合器多挡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主输入轴(1)、液力变矩器(2)、输入侧单行星排、多离合器、输出侧双行星排以及主输出轴(3);所述输入侧单行星排包括单行星排太阳轮(4)、单行星排行星轮(5)、单行星排行星架(6)以及单行星排齿圈(7),所述输出侧双行星排包括靠近所述多离合器设置的前行星排和远离所述多离合器设置的后行星排,所述前行星排包括前太阳轮(8)、前行星轮(9)、前行星架(10)以及前齿圈(11),所述后行星排包括后太阳轮(12)、后行星轮(13)、后行星架(14)以及后齿圈(15),其中的前齿圈(11)和后行星架(14)相连接;液力变矩器(2)的输出轴通过输入减速齿轮组(16)与单行星排行星架(6)传动连接,主输出轴(3)通过输出减速齿轮组(17)与后太阳轮(12)传动连接;所述的多离合器包括三根离合输入轴、三根离合输出轴以及用于根据选定的换挡规律选择任意一根离合输入轴与一根或者一根以上的离合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离合机构(18),所述三根离合输入轴包括与单行星排太阳轮(4)同轴传动连接的第一离合输入轴(19)、与单行星排行星架(6)同轴传动连接的第二离合输入轴(20)以及与单行星排齿圈(7)同轴传动连接的第三离合输入轴(21),所述三根离合输出轴包括与前太阳轮(8)同轴传动连接的第一离合输出轴(22)、与前行星架(10)同轴传动连接的第二离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付义李豪迪张风丽李金龙崔梦凯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