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抗菌织物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抗菌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8540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菌织物,属于抗菌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菌织物,采用紫外光照射方法将负载于织物上的抗菌处理液中的银离子转换为银单质,具有工艺简单、稳定的优点。其中所用的抗菌处理液包括水溶性银盐和稳定剂反应形成的复合产物、扩散剂、光敏感剂和水,复合产物中的银离子在常温避光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且在高温下容易分解成单质银,扩散剂可促使银离子快速扩散进入织物纤维,提高银离子在织物纤维中的分散均匀性,稳定剂和扩散剂可协同发挥作用,提高单质银在织物纤维上的附着力,提高抗菌长效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菌织物,属于抗菌材料。


技术介绍

1、抗菌性内衣、内裤及床上用品等抗菌织物可以阻断各种病原体、细菌以及病毒的传播,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纺织品的抗菌处理方法有多种,但一般都存在抗菌效果差、抗菌持续时间短的问题,同时也存在处理工艺复杂,不能采用现有布匹浸轧烘干工艺的问题。单质银、银离子和含银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高效抗菌活性的无机抗菌剂,其可以通过静电吸附等作用破坏细菌及病毒组织从而发挥灭菌和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将银单质或其复合物负载到织物上可以达到长效抗菌的目的。

2、中国专利文献cn110089524a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包覆纳米银抗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文献利用葡萄糖和水合肼作为复合还原剂,可制备得到颗粒大小均一、分散均匀、抗菌率高的纳米银抗菌材料。中国专利文献cn108049046a公开了一种抗菌银离子网布的生产工艺,该专利文献采用喷涂设备将银离子溶液喷涂于网布表面,经红外线加热获得银离子网布。中国专利文献cn103334296a公开了一种棉纺织品的抗菌整理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文献公开的抗菌整理剂包括以下组分:可溶性银盐20~1000ppm,紫外线稳定剂0.05~1.5wt%,含羧基聚醚化合物0.5~1wt%,含胺基聚醚化合物0.5~1wt%,交联剂1~2wt%,余量为去离子水。其中的含羧基聚醚化合物和含胺基聚醚化合物可以缓释ag+,保证抗菌效果持久,还保证了整理后的棉纺织品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和手感。中国专利文献cn115054991a公开了一种灭菌消毒舒适性好可重复使用的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该专利文献公开的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硝酸银溶液加入到纳米纤维悬浮液中,在高压气流的作用下喷涂于熔喷聚丙烯去驻极无纺布上,待纳米纤维膜干燥后,在紫外光下照射,再用去离子水清洗表面去除未反应的硝酸银,干燥,即得。中国专利文献cn115155341a公开了一种抗菌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文献公开的抗菌复合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砜纳滤膜浸泡于含硝酸银、光敏感剂(二苯甲酮)的抗菌处理液中,充分浸润后取出放入反应器中,盖上透光板,将反应器密封,抽负压,得密闭反应体系;再将密闭反应体系置于紫外光下辐照,银离子被自由基还原为银纳米粒子并沉积于聚砜纳滤膜中,即得。该专利文献制得的抗菌复合纳滤膜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3、但是上述专利文献制备的抑菌材料中的抗菌剂在布匹等织物上的附着力较差、易脱落,导致抑菌材料的抗菌长效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织物,可以解决目前抗菌织物存在抗菌长效性较差的问题。

2、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抗菌织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抗菌织物,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将抗菌处理液负载于待处理织物上,然后进行紫外光照射处理、加热干燥处理,得到抗菌织物;所述抗菌处理液主要由水溶性银盐、稳定剂、扩散剂、光敏感剂和水制得;所述稳定剂为氨基酸类化合物和/或氨基醇类化合物,所述扩散剂为二元醇类化合物;所述水溶性银盐、稳定剂和扩散剂的质量比为(7.23~7.88):(56~97):(10~20)。

4、本专利技术的抗菌织物,采用紫外光照射方法将负载于织物上的抗菌处理液中的银离子转换为银单质,具有工艺简单、稳定的优点,且银单质在织物上具有良好的附着力,洗涤50次后的抗菌率不小于70%,适合于规模化生产。其中所用的抗菌处理液包括水溶性银盐和稳定剂反应形成的复合产物(银配合物)、扩散剂、光敏感剂和水,复合产物中的银离子在常温避光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且在高温下容易分解成单质银,扩散剂可促使银离子快速扩散进入织物纤维,提高银离子在织物纤维中的分散均匀性,稳定剂和扩散剂可协同发挥作用,提高单质银在织物纤维上的附着力,提高抗菌长效性。

5、为了确保水溶性银盐能够分散于于水中并与稳定剂反应,优选地,所述水溶性银盐选自硝酸银、乙酸银、硫酸银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6、为了保证原料来源广泛,降低成本,为了获得更好的储存稳定性与抗菌性,优选地,所述氨基酸类化合物选自谷氨酸、脯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精氨酸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为了保证原料来源广泛,降低成本,为了获得更好的储存稳定性与抗菌性,优选地,所述氨基醇类化合物选自二乙醇胺、三乙醇胺、2-氨基-2-甲基-1-丙醇、3-氨基丙醇、3-氨基-1,2-丙二醇、1,3-二氨基-2-丙醇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稳定剂可以包裹在银离子周围,形成银配合物,延长处理液的存放时间。

7、为了提高二元醇类化合物和其他组分的相容性,优选地,所述二元醇类化合物为碳原子数为3~6的饱和二元醇类化合物。为了保证原料来源广泛,降低成本,为了获得更好的储存稳定性与抗菌性,优选地,所述二元醇类化合物选自丙二醇、丁二醇、异己二醇、2-甲基-2,4-戊二醇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扩散剂可以大幅度降低织物与抗菌处理液的亲和性,加快抗菌液在织物中的扩散速度,使抗菌剂可以快速、均匀的扩散到织物的各个部分,提高抗菌剂在织物上的分散均匀性。当使用不含有扩散剂的处理液处理织物时,抗菌液在织物中的扩散速度较慢,导致抗菌剂在织物中的分散均匀性较差,导致织物不同部位的抗菌性出现较大差别。

8、现有光固化领域的光敏剂均适用于本专利技术,为了降低成本,优选地,所述光敏感剂选自二苯羟乙酮、安息香双甲醚、二苯甲酮、吡喃酮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为了保证光固化效果,提高银离子还原为单质银的转化率,优选地,所述水溶性银盐、稳定剂、扩散剂和光敏感剂的质量比为(7.23~7.88):(56~97):(10~20):(5~8)。光敏感剂对紫外光敏感,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可以加速银配合物中的银离子还原为单质银,提高其在织物上的负载稳定性,提高抗菌织物的耐洗涤和抗菌持久性。

9、为了更好地促进银配合物中的银离子还原为单质银,提高其在织物上的负载稳定性,提高抗菌织物的耐洗涤和抗菌持久性,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光敏感剂为二苯羟乙酮和/或吡喃酮。

10、为了保证抗菌处理液的抗菌效果,优选地,所述抗菌处理液中银元素的浓度为100~300ppm。

11、优选地,待处理织物和待处理织物上负载的抗菌处理液的质量比为1:(0.8~1.2)。抗菌处理液中银元素的浓度为100~300ppm,待处理织物和待处理织物上负载的抗菌处理液的质量比为1:(0.8~1.2),可以保证织物上负载足量的银元素,同时避免银元素过多而造成浪费。

12、优选地,所述抗菌处理液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将水溶性银盐和稳定剂在水中混合反应,得到混合液,然后将混合液、扩散剂和光敏感剂混匀,得到抗菌处理液。先将水溶性银盐和稳定剂反应形成复合物,然后再与扩散剂和光敏感剂混合,可以提高银离子在常温避光下的稳定性,提高单质银在织物纤维上的附着力。

13、为了保证水溶性银盐和稳定剂充分混合反应,优选地,所述混合反应的时间不少于1h。例如,所述混合反应的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织物,其特征在于,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将抗菌处理液负载于待处理织物上,然后进行紫外光照射处理、加热干燥处理,得到抗菌织物;所述抗菌处理液主要由水溶性银盐、稳定剂、扩散剂、光敏感剂和水制得;所述稳定剂为氨基酸类化合物和/或氨基醇类化合物,所述扩散剂为二元醇类化合物;所述水溶性银盐、稳定剂和扩散剂的质量比为(7.23~7.88):(56~97):(10~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酸类化合物选自谷氨酸、脯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精氨酸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氨基醇类化合物选自二乙醇胺、三乙醇胺、2-氨基-2-甲基-1-丙醇、3-氨基丙醇、3-氨基-1,2-丙二醇、1,3-二氨基-2-丙醇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二元醇类化合物为碳原子数为3~6的饱和二元醇类化合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醇类化合物选自丙二醇、丁二醇、异己二醇、2-甲基-2,4-戊二醇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感剂选自二苯羟乙酮、安息香双甲醚、二苯甲酮、吡喃酮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抗菌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银盐、稳定剂、扩散剂和光敏感剂的质量比为(7.23~7.88):(56~97):(10~20):(5~8)。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抗菌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处理液中银元素的浓度为100~300pp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菌织物,其特征在于,待处理织物和待处理织物上负载的抗菌处理液的质量比为1:(0.8~1.2)。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抗菌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处理液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将水溶性银盐和稳定剂在水中混合反应,得到混合液,然后将混合液、扩散剂和光敏感剂混匀,得到抗菌处理液。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菌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反应的时间不少于1h。

10.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抗菌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干燥处理的温度为80~10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织物,其特征在于,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将抗菌处理液负载于待处理织物上,然后进行紫外光照射处理、加热干燥处理,得到抗菌织物;所述抗菌处理液主要由水溶性银盐、稳定剂、扩散剂、光敏感剂和水制得;所述稳定剂为氨基酸类化合物和/或氨基醇类化合物,所述扩散剂为二元醇类化合物;所述水溶性银盐、稳定剂和扩散剂的质量比为(7.23~7.88):(56~97):(10~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酸类化合物选自谷氨酸、脯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精氨酸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氨基醇类化合物选自二乙醇胺、三乙醇胺、2-氨基-2-甲基-1-丙醇、3-氨基丙醇、3-氨基-1,2-丙二醇、1,3-二氨基-2-丙醇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二元醇类化合物为碳原子数为3~6的饱和二元醇类化合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醇类化合物选自丙二醇、丁二醇、异己二醇、2-甲基-2,4-戊二醇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织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大虎张玉清李治通魏鑫任军甫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