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车侧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6085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机车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机车侧支架。包括碳纤维外壳及强化组件,所述强化组件设置在碳纤维外壳内,所述碳纤维外壳包括碳纤维主杆、连接部和第一支撑座,所述连接部和第一支撑座分别位于碳纤维主杆两端,所述强化组件包括设置于碳纤维主杆内部的金属支杆,所述金属支杆一端设有与连接部相对应的对接部。

A side frame of locomotiv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locomotive accessories, and more specifically, and relates to a locomotive side bracket. Including carbon fiber shell and strengthening component, the component is arranged in the shell of carbon fiber, the carbon fiber shell comprises a carbon fiber main rod and the connecting portion and the first supporting seat, the connecting part and the first supporting seat are respectively located at both ends of the main rod carbon fiber, the component is arranged in the main internal carbon fiber the metal rod supporting rod, the butt portion of the metal support rod is arranged at one end and the connecting part corresponding to th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车侧支架
本技术属于机车配件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机车侧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今科技高度发展,人们在生活中之衣、食、住、行及娱乐等都有不同的创新和改变,在行的方面,经常于道路上行驶的各种交通汽车、机车等,则是成为人们在生活中用以代步的最佳工具。一般机车的侧边枢接有侧支架,并于实际应用时即可通过将该侧支架立于机车底部以进行暂时性之倾斜停放,而当使用者欲骑乘机车时,也仅需朝后方轻踢该侧支架以旋动收回该侧支架,即可进行骑乘机车之动作。由于该侧支架多为金属材质所制成,故该机车的重量将会因该金属材质制成的侧支架而上升,进而影响该机车的操作性能。因此,即有厂商研发出以碳纤维材质所制成的侧支架,借此通过碳纤维侧支架,实现减轻对机车本身之重量的负担。然而,由于碳纤维属于硬度高、强度低之材质,故该碳纤维侧支架于长时间使用下或是当机车本身即具备一定重量时,该碳纤维侧支架与该机车之枢接处将在多次旋动下而产生过多之磨损及破坏,从而减少该碳纤维侧支架之使用寿命是以,如何解决强度低之碳纤维侧支架于使用时容易产生磨损及破坏之问题,即为从事此行业之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机车侧支架,在碳纤维外壳内部设置有金属支杆,以增加机车侧支架的强度。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车侧支架,包括碳纤维外壳及强化组件,所述强化组件设置在碳纤维外壳内,所述碳纤维外壳包括碳纤维主杆、连接部和第一支撑座,所述连接部和第一支撑座分别位于碳纤维主杆两端,所述强化组件包括设置于碳纤维主杆内部的金属支杆,所述金属支杆一端设有与连接部相对应的对接部。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相对的两个面上设有第一轴孔,所述对接部上设有与第一凹槽相对应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相对的两个面上设有第二轴孔,第二轴孔与第一轴孔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设有第一凸部。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支杆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支撑座相对应的第二支撑座。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设有第一凸部。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设有与第一支撑座的第一凸部相对应的第二凸部。进一步的,所述碳纤维主杆一侧设有第三凸部,第三凸部上设有第一槽孔,强化组件在贴合第一槽孔内表面设有金属件,金属件上设有与第一槽孔相对应的第二槽孔。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在碳纤维主杆内设有金属支杆,金属支杆增加了本技术的强度,降低碳纤维主杆支撑机车底部时产生断裂或者碎裂的可能,增加其耐用程度;2.本技术对接部增加了连接部的强度,用以降低连接部在多次旋动下造成的磨损和破坏,提高了本技术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机车侧支架的前视图;图2是机车侧支架的强化组件示意图;图3是机车侧支架的侧视图;图4是机车侧支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优选一实施例的一种机车侧支架,该机车侧支架包括碳纤维外壳及强化组件,强化组件设置在碳纤维外壳内。其中:碳纤维外壳包括碳纤维主杆1、连接部11和第一支撑座12,该碳纤维主杆1的一端设有连接部11,该连接部11剖设有第一凹槽111,该第一凹槽111内相对二壁面处分别朝外侧贯穿形成有第一轴孔112。且该碳纤维主杆1相对于该连接部1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支撑座12,第一支撑座12上设有第一凸部121。该碳纤维主杆1在该连接部11及第一支撑座12间之侧边处设有第三凸部13,该第三凸部13为于表面贯穿形成有第一槽孔。强化组件2包括有金属支杆21和金属件22。该金属支杆21于一端设有对接部211,该对接部211剖设有第二凹槽2111,该第二凹槽2111内相对二壁面处分别朝外侧贯穿形成有第二轴孔2112,该金属支杆21另一末端设有第二支撑座213。而该金属件22为于表面贯穿形成有第二槽孔。且该金属支杆21及金属件22均可为铝、钢或铁等任意金属材料所制成。该实施例的碳纤维主杆1上还设有第四凸部14,金属支杆21上设有与第四凸部14相配合的第五凸部24。该碳纤维主杆1是以埋入射出之方式包覆于该金属支杆21外部,该第二凹槽2111对应于该第一凹槽111,两个第二轴孔2112与两个第一轴孔112呈连通状,且该金属支杆21位于该碳纤维主杆1之杆身内,而该第二支撑座213亦对应于该第一支撑座12。另将与该第一槽孔呈相对应形状的金属件22嵌入该第一槽孔内。则可藉由上述碳纤维主杆1及强化组件2组构成本技术提出的机车侧支架。本技术包括有碳纤维主杆1及强化组件2,该强化组件2具有设置于该碳纤维主杆1内部的金属支杆21,而该金属支杆21具有与该连接部11相对应的对接部211,以便透过该金属支杆21的对接部211补充该连接部11的强度,以降低该连接部11在多次旋动下所造成之磨损及破坏,藉此提升本技术的使用寿命。上述金属支杆21的另一端设有与该第一支撑座12相对应的第二支撑座213,该碳纤维主杆1与金属支杆21各部位之构型为相对应的设置,藉此透过该金属支杆21增加该碳纤维主杆1的强度,以降低该碳纤维主杆1支撑于该机车3底部时产生断裂或碎裂之可能,进而增加使用上之耐用程度。上述强化组件2之金属件22为依据该第一穿槽131的构型所设置,以供该金属件22可嵌入并贴合于该第一槽孔内壁面,且该金属件22于表面贯通有供扭簧套钩之第二槽孔,以防止该第一槽孔边缘直接受扭簧的摩擦及刮损。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机车侧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车侧支架,包括碳纤维外壳及强化组件,所述强化组件设置在碳纤维外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外壳包括碳纤维主杆、连接部和第一支撑座,所述连接部和第一支撑座分别位于碳纤维主杆两端,所述强化组件包括设置于碳纤维主杆内部的金属支杆,所述金属支杆一端设有与连接部相对应的对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车侧支架,包括碳纤维外壳及强化组件,所述强化组件设置在碳纤维外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外壳包括碳纤维主杆、连接部和第一支撑座,所述连接部和第一支撑座分别位于碳纤维主杆两端,所述强化组件包括设置于碳纤维主杆内部的金属支杆,所述金属支杆一端设有与连接部相对应的对接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相对的两个面上设有第一轴孔,所述对接部上设有与第一凹槽相对应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相对的两个面上设有第二轴孔,第二轴孔与第一轴孔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三妹林计瑜黄毅虹蔡锟何晓芬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兴大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