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4092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2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包括底座、顶盖、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第一前侧左立柱、第二前侧左立柱、第一前侧右立柱、第二前侧右立柱、第一后侧左立柱、第二后侧左立柱、第一后侧右立柱和第二后侧右立柱,所述左侧板与底座铰接,所述左侧板的前后两侧面分别与第二前侧左立柱和第二后侧左立柱固定,第一前侧左立柱、第二前侧左立柱、第一前侧右立柱、第二前侧右立柱、第一后侧左立柱、第二后侧左立柱、第一后侧右立柱和第二后侧右立柱可向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内部折叠,第二前侧左立柱和第二后侧左立柱折叠时,带动左侧板向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内折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和合理的优点,其结构牢固,展开和收折稳定,同时能减小生产成本。

Folding and folding container hous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olding container housing folding stability,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top cover, a left side plate, a right side plate, front plate and rear plate, the first front, Zuo Lizhu Zuo Lizhu, the first second in front of the front right column, second column, front right rear, rear second first Zuo Lizhu Zuo Lizhu, the first column and the second rear rear right the right column is hinged with the left side plate and the base, two side and the left side plate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front and second rear fixed Zuo Lizhu Zuo Lizhu, Zuo Lizhu Zuo Lizhu, the first front side, a front side of the second right column, second column, front right rear, rear second first Zuo Lizhu Zuo Lizhu, the first column and the second rear rear right the right column can be folded to a stable folding container housing internal folding, second front and second rear left Li Zuo Lizhu When the column is folded, the left plate is driven to fold in a folded container house with a stable folding.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reasonable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is firm, the unfolding and folding are stable, and the production cost can be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
本技术属于建筑项目领域,特别是一种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
技术介绍
现有的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的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和合理的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其结构牢固,展开和收折稳定,同时能减小生产成本。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底座、顶盖、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第一前侧左立柱、第二前侧左立柱、第一前侧右立柱、第二前侧右立柱、第一后侧左立柱、第二后侧左立柱、第一后侧右立柱和第二后侧右立柱;其中,第一前侧左立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盖和第二前侧左立柱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前侧左立柱的下端与底座铰接;第一前侧右立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盖和第二前侧右立柱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前侧右立柱的下端与底座铰接;第一后侧左立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盖和第二后侧左立柱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后侧左立柱的下端与底座铰接;第一后侧右立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盖和第二后侧右立柱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后侧右立柱的下端与底座铰接;所述左侧板与底座铰接,所述左侧板的前后两侧面分别与第二前侧左立柱和第二后侧左立柱固定,第一前侧左立柱、第二前侧左立柱、第一前侧右立柱、第二前侧右立柱、第一后侧左立柱、第二后侧左立柱、第一后侧右立柱和第二后侧右立柱可向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内部折叠,第二前侧左立柱和第二后侧左立柱折叠时,带动左侧板向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内折叠。展开时,先展开第一前侧左立柱、第二前侧左立柱、第一前侧右立柱、第二前侧右立柱、第一后侧左立柱、第二后侧左立柱、第一后侧右立柱和第二后侧右立柱。第二前侧左立柱和第二后侧左立柱展开时,带动展开左侧板,然后再展开右侧板、前侧板和后侧板。折叠时,先折叠前侧板、后侧板和右侧板,再折叠第一前侧左立柱、第二前侧左立柱、第一前侧右立柱、第二前侧右立柱、第一后侧左立柱、第二后侧左立柱、第一后侧右立柱和第二后侧右立柱。第二前侧左立柱和第二后侧左立柱折叠时,带动折叠左侧板。本技术结构简单和合理的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其结构牢固,展开和收折稳定。进一步,展开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后,左侧板的上端通过限位结构限位。进一步,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均与底座铰接,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均向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内折叠,所述底座包括前横梁、后横梁、左横梁和右横梁,右横梁设有至少2个支座,所述右侧板的下端与支座的上端铰接,铰接点高于右横梁的上表面,铰接点到右横梁的上表面的距离等于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厚度之和,所述右侧板将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的右侧面完全封闭。进一步,所述左横梁设有至少2个支座,所述左侧板的下端与支座的上端铰接,铰接点高于左横梁的上表面,铰接点到左横梁的上表面的距离等于前侧板、后侧板和右侧板的厚度之和,所述左侧板将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的左侧面完全封闭。进一步,所述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的长宽高比为1比2比1。进一步,所述右侧板与底座铰接,所述右侧板的前后两侧面分别与第二前侧右立柱和第二后侧右立柱固定,第二前侧右立柱和第二后侧右立柱折叠时,带动右侧板向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内折叠。进一步,所述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的长宽高比为2比1比1。进一步,所述顶盖设有倾斜面,所述顶盖后侧设有槽,所述槽的高度低于倾斜面的底部,所述槽设有出水管。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和合理的优点,其结构牢固,展开和收折稳定,同时能减小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双层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双层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顶盖;3、左侧板;4、右侧板;5、前侧板;6、后侧板;7、第一前侧左立柱;8、第二前侧左立柱;9、第一前侧右立柱;10、第二前侧右立柱;11、第一后侧左立柱;12、第二后侧左立柱;13、斜拉线;14、第二后侧右立柱;15、前横梁;16、后横梁;17、左横梁;18、右横梁;19、支座;20、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包括底座1、顶盖2、左侧板3、右侧板4、前侧板5、后侧板6、第一前侧左立柱7、第二前侧左立柱8、第一前侧右立柱9、第二前侧右立柱10、第一后侧左立柱11、第二后侧左立柱12、第一后侧右立柱和第二后侧右立柱14;其中,第一前侧左立柱7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盖2和第二前侧左立柱8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前侧左立柱8的下端与底座1铰接;第一前侧右立柱9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盖2和第二前侧右立柱10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前侧右立柱10的下端与底座1铰接;第一后侧左立柱1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盖2和第二后侧左立柱12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后侧左立柱12的下端与底座1铰接;第一后侧右立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盖2和第二后侧右立柱14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后侧右立柱14的下端与底座1铰接;所述左侧板3与底座1铰接,所述左侧板3的前后两侧面分别与第二前侧左立柱8和第二后侧左立柱12固定,第一前侧左立柱7、第二前侧左立柱8、第一前侧右立柱9、第二前侧右立柱10、第一后侧左立柱11、第二后侧左立柱12、第一后侧右立柱和第二后侧右立柱14可向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内部折叠,第二前侧左立柱8和第二后侧左立柱12折叠时,带动左侧板3向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内折叠。展开时,先展开第一前侧左立柱7、第二前侧左立柱8、第一前侧右立柱9、第二前侧右立柱10、第一后侧左立柱11、第二后侧左立柱12、第一后侧右立柱和第二后侧右立柱14。第二前侧左立柱8和第二后侧左立柱12展开时,带动展开左侧板3,然后再展开右侧板4、前侧板5和后侧板6。折叠时,先折叠前侧板5、后侧板6和右侧板4,再折叠第一前侧左立柱7、第二前侧左立柱8、第一前侧右立柱9、第二前侧右立柱10、第一后侧左立柱11、第二后侧左立柱12、第一后侧右立柱和第二后侧右立柱14。第二前侧左立柱8和第二后侧左立柱12折叠时,带动折叠左侧板3。本技术结构简单和合理的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其结构牢固,展开和收折稳定。作为具体实施例,展开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后,左侧板3的上端通过限位结构限位。限位结构设置于顶盖2。右侧板4、前侧板5和后侧板6的上端也可以通过设置于顶盖2的限位结构限位。限位结构可以是限位槽。如图1和2所示,所述前侧板5和后侧板6均与底座1铰接,所述前侧板5和后侧板6均向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内折叠,所述底座1包括前横梁15、后横梁16、左横梁17和右横梁18,右横梁18设有至少2个支座19,所述右侧板4的下端与支座19的上端铰接,铰接点高于右横梁18的上表面,铰接点到右横梁18的上表面的距离等于前侧板5和后侧板6的厚度之和,所述右侧板4将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的右侧面完全封闭。本实施例增加了支座19,利用右侧板4来补充了右横梁18的不足,而右侧板4的材料成本低于右横梁18的材料成本,因此减少了材料成本。本实施例对尺寸进行了限定,使右侧板4能完全盖合与前侧板5和后侧板6上。如图1和2所示,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

【技术保护点】
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顶盖、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第一前侧左立柱、第二前侧左立柱、第一前侧右立柱、第二前侧右立柱、第一后侧左立柱、第二后侧左立柱、第一后侧右立柱和第二后侧右立柱;其中,第一前侧左立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盖和第二前侧左立柱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前侧左立柱的下端与底座铰接;第一前侧右立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盖和第二前侧右立柱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前侧右立柱的下端与底座铰接;第一后侧左立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盖和第二后侧左立柱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后侧左立柱的下端与底座铰接;第一后侧右立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盖和第二后侧右立柱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后侧右立柱的下端与底座铰接;所述左侧板与底座铰接,所述左侧板的前后两侧面分别与第二前侧左立柱和第二后侧左立柱固定,第一前侧左立柱、第二前侧左立柱、第一前侧右立柱、第二前侧右立柱、第一后侧左立柱、第二后侧左立柱、第一后侧右立柱和第二后侧右立柱可向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内部折叠,第二前侧左立柱和第二后侧左立柱折叠时,带动左侧板向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内折叠。

【技术特征摘要】
1.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顶盖、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第一前侧左立柱、第二前侧左立柱、第一前侧右立柱、第二前侧右立柱、第一后侧左立柱、第二后侧左立柱、第一后侧右立柱和第二后侧右立柱;其中,第一前侧左立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盖和第二前侧左立柱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前侧左立柱的下端与底座铰接;第一前侧右立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盖和第二前侧右立柱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前侧右立柱的下端与底座铰接;第一后侧左立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盖和第二后侧左立柱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后侧左立柱的下端与底座铰接;第一后侧右立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盖和第二后侧右立柱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后侧右立柱的下端与底座铰接;所述左侧板与底座铰接,所述左侧板的前后两侧面分别与第二前侧左立柱和第二后侧左立柱固定,第一前侧左立柱、第二前侧左立柱、第一前侧右立柱、第二前侧右立柱、第一后侧左立柱、第二后侧左立柱、第一后侧右立柱和第二后侧右立柱可向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内部折叠,第二前侧左立柱和第二后侧左立柱折叠时,带动左侧板向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内折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其特征在于,展开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后,左侧板的上端通过限位结构限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折稳定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均与底座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新远晋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