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卸货的卧式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078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4
一种便于卸货的卧式集装箱,包括集装箱箱体、顶起组件、支撑件、第一箱门、第二箱门、连接件、滑动件、第一电机、固定杆和滚动件;第二箱门转动设置在集装箱箱体上;第一电机输出端连接转动轴;转动轴与第二箱门连接;固定杆设置在支撑件上;滚动件滚动连接固定杆;连接件转动设置在支撑件两侧,连接件倾斜设置并与滑动件转动连接;滑动件滑动连接集装箱箱体;导向件竖直设置并伸入U型开口内;第二电机输出端与第一转动件连接;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第三转动件与支撑件连接;第二转动件与第三转动件转动连接;第三转动件与第四转动件、导向件转动连接;第四转动件设置在固定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进行卸货,且卸货过程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卸货的卧式集装箱
本技术涉及集装箱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卸货的卧式集装箱。
技术介绍
集装箱是指具有一定强度、刚度和规格专供周转使用的大型装货容器,使用集装箱转运货物,可直接在发货人的仓库装货,运到收货人的仓库卸货,中途更换车、船时,无须将货物从箱内取出换装,集装箱最大的成功在于其产品的标准化以及由此建立的一整套运输体系,能够逐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船舶、港口、航线、公路、中转站、桥梁、隧道、多式联运相配套的物流系统;卧式集装箱是集装箱的一种,但现有的卧式集装箱卸货不方便,在卸货过程中较为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一)专利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便于卸货的卧式集装箱,方便进行卸货,卸货过程省时省力。(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便于卸货的卧式集装箱,包括集装箱箱体、顶起组件、支撑件、第一箱门、第二箱门、连接件、滑动件、第一电机、固定杆、滚动件滚珠;第一箱门设置在集装箱箱体上;集装箱箱体上设有供卸货的开口,第二箱门转动设置在集装箱箱体上并密封住开口;第一电机设置在集装箱箱体上,且输出端连接转动轴;转动轴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与第二箱门连接;第二箱门内侧均匀设置供滚珠滚动的滚珠槽;滚珠滚动连接第二箱门;支撑件顶部设有凹槽,固定杆纵向设置在支撑件上且位于凹槽内;滚动件设有供固定杆穿过的通孔,滚动件滚动连接固定杆;连接件转动设置在支撑件两侧,连接件倾斜设置且远离支撑件的一端与滑动件转动连接;滑动件滑动连接集装箱箱体;顶起组件位于集装箱箱体内,且顶起组件包括固定件、第二电机、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第三转动件、第四转动件和导向件;固定件设置在集装箱箱体上;固定件上设有U型开口和导向孔,导向孔与U型开口连通,且导向孔处于U型开口的上方;导向件竖直设置并穿过导向孔延伸入U型开口内;第二电机设置在固定件上,且输出端与第一转动件连接;第一转动件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与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第三转动件位于固定件的上方并与支撑件连接;第二转动件远离第一转动件的一端与第三转动件转动连接;第三转动件中部与第四转动件转动连接,远离第二转动件的一端与导向件转动连接;第四转动件竖直设置在固定件上。优选的,两第一箱门分别与集装箱箱体通过合页转动连接,且两第一箱门通过锁具连接。优选的,第一箱门上设有把手。优选的,固定杆在横向等距设置。优选的,滚动件在固定杆上等距设置。优选的,固定杆上设有限位件,限位件位于滚动件两侧。优选的,集装箱箱体上水平设置滑槽,滑动件位于滑槽内。优选的,滑槽为燕尾槽或T型槽。优选的,滚珠的五分之四部分陷于滚珠槽内。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转动轴带动第二箱门进行转动,第二箱门顶侧向下转动并与地面接触,底侧向上运动至支撑件下方;第一转动件带动第二转动件向上运动,进而使第三转动件进行转动,进而使支撑件进行转动并呈倾斜状态,且支撑件靠近第二箱门的一侧向下倾斜并与第二箱门接触,两连接件进行相应的转动,两滑动件进行相应的滑动,有利于支撑件转动过程的稳定;对货物施加朝向第二箱门方向的推力,进而滚动件在固定杆上进行转动,从而货物朝第二箱门的方向进行移动,第二箱门内侧设有滚珠,滚珠进行滚动,能够减小货物与第二箱门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卸货,省时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卸货的卧式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卸货的卧式集装箱中第一箱门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卸货的卧式集装箱中第二箱门的结构示意图(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卸货的卧式集装箱中第二箱门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卸货的卧式集装箱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卸货的卧式集装箱中顶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集装箱箱体;2、顶起组件;3、支撑件;4、第一箱门;5、第二箱门;6、连接件;7、滑动件;8、第一电机;9、转动轴;10、固定杆;11、滚动件;12、固定件;13、第二电机;14、第一转动件;15、第二转动件;16、第三转动件;17、第四转动件;18、导向件;19、限位件;20、把手;21、滚珠;22、滚珠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6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卸货的卧式集装箱,包括集装箱箱体1、顶起组件2、支撑件3、第一箱门4、第二箱门5、连接件6、滑动件7、第一电机8、固定杆10、滚动件11滚珠21;第一箱门4设置在集装箱箱体1上;集装箱箱体1上设有供卸货的开口,第二箱门5转动设置在集装箱箱体1上并密封住开口;第一电机8设置在集装箱箱体1上,且输出端连接转动轴9;转动轴9远离第一电机8的一端与第二箱门5连接;第二箱门5内侧均匀设置供滚珠21滚动的滚珠槽22;滚珠21滚动连接第二箱门5;支撑件3顶部设有凹槽,固定杆10纵向设置在支撑件3上且位于凹槽内;滚动件11设有供固定杆10穿过的通孔,滚动件11滚动连接固定杆10;固定杆10在横向等距设置,滚动件11在固定杆10上等距设置;连接件6转动设置在支撑件3两侧,连接件6倾斜设置且远离支撑件3的一端与滑动件7转动连接;滑动件7滑动连接集装箱箱体1;顶起组件2位于集装箱箱体1内,且顶起组件2包括固定件12、第二电机13、第一转动件14、第二转动件15、第三转动件16、第四转动件17和导向件18;固定件12设置在集装箱箱体1上;固定件12上设有U型开口和导向孔,导向孔与U型开口连通,且导向孔处于U型开口的上方;导向件18竖直设置并穿过导向孔延伸入U型开口内;第二电机13设置在固定件12上,且输出端与第一转动件14连接;第一转动件14远离第二电机13的一端与第二转动件15转动连接;第三转动件16位于固定件12的上方并与支撑件3连接;第二转动件15远离第一转动件14的一端与第三转动件16转动连接;第三转动件16中部与第四转动件17转动连接,远离第二转动件15的一端与导向件18转动连接;第四转动件17竖直设置在固定件12上;在卸货状态下,支撑件3为倾斜状态,且靠近第二箱门5的一侧向下倾斜,第二箱门5进行转动并打开,第二箱门5完全打开后,一侧向外伸展并与地面接触,另一侧接触支撑件3底部。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两第一箱门4分别与集装箱箱体1通过合页转动连接,且两第一箱门4通过锁具连接,第一箱门4上设有把手,方便打开第一箱门4。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固定杆10上设有限位件19,限位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卸货的卧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集装箱箱体(1)、顶起组件(2)、支撑件(3)、第一箱门(4)、第二箱门(5)、连接件(6)、滑动件(7)、第一电机(8)、固定杆(10)、滚动件(11)和滚珠(21);/n第一箱门(4)设置在集装箱箱体(1)上;集装箱箱体(1)上设有供卸货的开口,第二箱门(5)转动设置在集装箱箱体(1)上并密封住开口;第一电机(8)设置在集装箱箱体(1)上,且输出端连接转动轴(9);转动轴(9)远离第一电机(8)的一端与第二箱门(5)连接;第二箱门(5)内侧均匀设置供滚珠(21)滚动的滚珠槽(22);滚珠(21)滚动连接第二箱门(5);/n支撑件(3)顶部设有凹槽,固定杆(10)纵向设置在支撑件(3)上且位于凹槽内;滚动件(11)设有供固定杆(10)穿过的通孔,滚动件(11)滚动连接固定杆(10);/n连接件(6)转动设置在支撑件(3)两侧,连接件(6)倾斜设置且远离支撑件(3)的一端与滑动件(7)转动连接;滑动件(7)滑动连接集装箱箱体(1);/n顶起组件(2)位于集装箱箱体(1)内,且顶起组件(2)包括固定件(12)、第二电机(13)、第一转动件(14)、第二转动件(15)、第三转动件(16)、第四转动件(17)和导向件(18);/n固定件(12)设置在集装箱箱体(1)上;固定件(12)上设有U型开口和导向孔,导向孔与U型开口连通,且导向孔处于U型开口的上方;导向件(18)竖直设置并穿过导向孔延伸入U型开口内;第二电机(13)设置在固定件(12)上,且输出端与第一转动件(14)连接;第一转动件(14)远离第二电机(13)的一端与第二转动件(15)转动连接;第三转动件(16)位于固定件(12)的上方并与支撑件(3)连接;第二转动件(15)远离第一转动件(14)的一端与第三转动件(16)转动连接;第三转动件(16)中部与第四转动件(17)转动连接,远离第二转动件(15)的一端与导向件(18)转动连接;第四转动件(17)竖直设置在固定件(1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卸货的卧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集装箱箱体(1)、顶起组件(2)、支撑件(3)、第一箱门(4)、第二箱门(5)、连接件(6)、滑动件(7)、第一电机(8)、固定杆(10)、滚动件(11)和滚珠(21);
第一箱门(4)设置在集装箱箱体(1)上;集装箱箱体(1)上设有供卸货的开口,第二箱门(5)转动设置在集装箱箱体(1)上并密封住开口;第一电机(8)设置在集装箱箱体(1)上,且输出端连接转动轴(9);转动轴(9)远离第一电机(8)的一端与第二箱门(5)连接;第二箱门(5)内侧均匀设置供滚珠(21)滚动的滚珠槽(22);滚珠(21)滚动连接第二箱门(5);
支撑件(3)顶部设有凹槽,固定杆(10)纵向设置在支撑件(3)上且位于凹槽内;滚动件(11)设有供固定杆(10)穿过的通孔,滚动件(11)滚动连接固定杆(10);
连接件(6)转动设置在支撑件(3)两侧,连接件(6)倾斜设置且远离支撑件(3)的一端与滑动件(7)转动连接;滑动件(7)滑动连接集装箱箱体(1);
顶起组件(2)位于集装箱箱体(1)内,且顶起组件(2)包括固定件(12)、第二电机(13)、第一转动件(14)、第二转动件(15)、第三转动件(16)、第四转动件(17)和导向件(18);
固定件(12)设置在集装箱箱体(1)上;固定件(12)上设有U型开口和导向孔,导向孔与U型开口连通,且导向孔处于U型开口的上方;导向件(18)竖直设置并穿过导向孔延伸入U型开口内;第二电机(13)设置在固定件(12)上,且输出端与第一转动件(14)连接;第一转动件(14)远离第二电机(1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新远晋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