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6601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折叠床,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所述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通过上横杆连接,上横杆的上方固接有围栏,上横杆铰接有上床体位于围栏的后方,上床体的后端的两侧各设有一个卡口;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还通过转轴连接有下床体分布于上床体的下方,下床体的后端两侧也各设有一个卡口;第一立柱轴接有第一侧架位于下床体的一侧,第二立柱轴接有第二侧架位于下床体的另一相对侧,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内侧均设有两个垂直间隔布置的插片,其中上部的插片与上床体卡口插接,下部的插片与下床体的卡口插接,锁定活动的床体的部件被全部容置在卡口内,完美的隐藏了定位部件,减少部件暴露在外,外形更简洁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床
本技术属于家具
,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床。
技术介绍
折叠床由于具有能够折叠的特性,方便用户使用,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其折叠床上相对收折的部件之间采用转动连接,并通过设置锁定部件来实现各部件之间的相对锁定而使得折叠床被锁定在打开状态,这样则造成折叠床的部件较多,外形不够美观,而且在收折后锁定部件可能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比较占用收纳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折叠床,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通过上横杆连接,所述上横杆的上方固接有围栏,所述上横杆铰接有上床体,所述上床体位于所述围栏的后方,所述上床体的后端的两侧各设有一个卡口;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还通过转轴连接有下床体,所述下床体分布于所述上床体的下方,所述下床体的后端两侧也各设有一个卡口;所述第一立柱的后方通过连接件轴接有第一侧架,所述第一侧架位于所述下床体的一侧,所述第二立柱的后方通过连接件轴接有第二侧架,所述第二侧架位于所述下床体的另一相对侧,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内侧均设有两个垂直间隔布置的插片,分布在所述第一侧架上部的所述插片插入所述上床体左侧的所述卡口内,分布在所述第二侧架上部的所述插片插入所述上床体右侧的所述卡口内,从而将铰接的所述上床体固定,分布在所述第一侧架下部的所述插片插入所述下床体左侧的所述卡口内,分布在所述第二侧架下部的所述插片插入所述下床体右侧的所述卡口内,从而将轴接的所述下床体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还固设有下横杆,所述下横杆位于所述上横杆的下方,所述下床体通过合页铰接在所述下横杆的上方,所述下床体可向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形成平面折叠。进一步地,所述上床体通过转轴轴接在所述上横杆的后方。进一步地,所述上横杆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固接;所述上横杆的下方与脚踏件的一端固接,所述脚踏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柱的侧壁固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有两对,其中一对垂直且间隔固接在所述第一立柱的后侧壁上,此对中的一个所述连接件分布在所述上床体的上方,并且该连接件的顶面与所述第一立柱的顶面处于同一平面,另一个所述连接件分布在所述下床体的上方;另一对垂直且间隔固接在所述第二立柱的后侧壁上,此对中的一个所述连接件分布在所述上床体的上方,并且该连接件的顶面与所述第一立柱的顶面处于同一平面,另一个所述连接件分布在所述下床体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架包括上床杆、下床杆和支撑柱,所述上床杆和所述下床杆均垂直固接在所述支撑柱上,并且所述上床杆分布在所述下床杆上方并与所述下床杆平行,所述上床杆与位于第一立柱上部的连接件轴接,并且所述上床杆与所述支撑柱之间还固接有斜杆,所述下床杆与位于第一立柱下部的连接件轴接,并且所述下床杆与所述支撑柱之间也还固接有斜杆;所述第二侧架的结构和形状与所述第一侧架一致,其中所述第二侧架中的上床杆与所述第二立柱上部的连接件轴接,而所述下床杆则与所述第二立柱下部的连接件轴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架和所述第二侧架均可向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形成平面折叠。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插片全部插入上床体和下床体后端的卡口内后,插片作为锁定活动的床体的部件被全部容置在卡口内,完美的隐藏了定位部件,减少部件暴露在外,外形更简洁美观。收折时,将轴接的下床体转动容置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以及上横杆形成的床框内,铰接的上床体因自重向下床体翻折靠拢,轴接的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翻折90°并相互靠近,然后平面收折在上床体的后方,此状态下,垂直的插片与上床体和下床体侧壁相贴,插片是薄片,折叠后锁定部件不会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减少空间的占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折叠床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2中上床体和下床体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所有部件全部折叠后的后视图。图5是图4中未安装上床体和下床体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7是本技术第三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8是本技术第四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中,100-第一立柱、110-上横杆、111-围栏、120-脚踏件、130-下横杆、200-第二立柱、300-上床体、310-卡口、400-下床体、500-第一侧架、510-上床杆、520-下床杆、530-支撑柱、531-插片、540-斜杆、600-第二侧架、700-连接件、800-合页、900-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床,包括第一立柱100、第二立柱200、第一侧架500和第二侧架600,所述第一立柱100与所述第二立柱200之间通过上横杆110连接,所述上横杆110的上方固接有围栏111,所述上横杆110通过合页800铰接有上床体300,所述上床体300位于所述围栏111的后方,所述上床体300的后端的两侧各设有一个卡口310。所述第一立柱100和所述第二立柱200之间还通过转轴900连接有下床体400,所述下床体400分布于所述上床体300的下方,所述下床体400的后端两侧也各设有一个卡口310。所述第一立柱100的后方通过连接件700轴接有第一侧架500,所述第一侧架500位于所述下床体400的一侧,所述第二立柱200的后方通过连接件700轴接有第二侧架600,所述第二侧架600位于所述下床体400的另一相对侧。所述第一侧架500和第二侧架600的内侧均设有两个垂直间隔布置的插片531,分布在所述第一侧架500上部的所述插片531插入所述上床体300左侧的所述卡口310内,分布在所述第二侧架600上部的所述插片531插入所述上床体300右侧的所述卡口310内,从而将铰接的所述上床体300固定。分布在所述第一侧架500下部的所述插片531插入所述下床体400左侧的所述卡口310内,分布在所述第二侧架600下部的所述插片531插入所述下床体400右侧的所述卡口310内,从而将轴接的所述下床体400固定。采用以上结构,当插片531全部插入上床体300和下床体400后端的卡口310内后,插片531作为锁定活动的床体的部件被全部容置在卡口310内,完美的隐藏了定位部件,减少部件暴露在外,外形更简洁美观。收折时,将轴接的下床体400转动容置在第一立柱100和第二立柱200以及上横杆110形成的床框内,铰接的上床体300因自重向下床体400翻折靠拢,轴接的第一侧架500和第二侧架600翻折90°并相互靠近,然后平面收折在上床体300的后方,此状态下,垂直的插片531与上床体300和下床体400侧壁相贴,插片531是薄片,折叠后锁定部件不会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减少空间的占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立柱(100)、第二立柱(200)、第一侧架(500)和第二侧架(600),所述第一立柱(100)与所述第二立柱(200)之间通过上横杆(110)连接,所述上横杆(110)的上方固接有围栏(111),所述上横杆(110)铰接有上床体(300),所述上床体(300)位于所述围栏(111)的后方,所述上床体(300)的后端的两侧各设有一个卡口(310);所述第一立柱(100)和所述第二立柱(200)之间还通过转轴(900)连接有下床体(400),所述下床体(400)分布于所述上床体(300)的下方,所述下床体(400)的后端两侧也各设有一个卡口(310);所述第一立柱(100)的后方通过连接件(700)轴接有第一侧架(500),所述第一侧架(500)位于所述下床体(400)的一侧,所述第二立柱(200)的后方通过连接件(700)轴接有第二侧架(600),所述第二侧架(600)位于所述下床体(400)的另一相对侧,所述第一侧架(500)和第二侧架(600)的内侧均设有两个垂直间隔布置的插片(531),分布在所述第一侧架(500)上部的所述插片(531)插入所述上床体(300)左侧的所述卡口(310)内,分布在所述第二侧架(600)上部的所述插片(531)插入所述上床体(300)右侧的所述卡口(310)内,从而将铰接的所述上床体(300)固定,分布在所述第一侧架(500)下部的所述插片(531)插入所述下床体(400)左侧的所述卡口(310)内,分布在所述第二侧架(600)下部的所述插片(531)插入所述下床体(400)右侧的所述卡口(310)内,从而将轴接的所述下床体(400)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立柱(100)、第二立柱(200)、第一侧架(500)和第二侧架(600),所述第一立柱(100)与所述第二立柱(200)之间通过上横杆(110)连接,所述上横杆(110)的上方固接有围栏(111),所述上横杆(110)铰接有上床体(300),所述上床体(300)位于所述围栏(111)的后方,所述上床体(300)的后端的两侧各设有一个卡口(310);所述第一立柱(100)和所述第二立柱(200)之间还通过转轴(900)连接有下床体(400),所述下床体(400)分布于所述上床体(300)的下方,所述下床体(400)的后端两侧也各设有一个卡口(310);所述第一立柱(100)的后方通过连接件(700)轴接有第一侧架(500),所述第一侧架(500)位于所述下床体(400)的一侧,所述第二立柱(200)的后方通过连接件(700)轴接有第二侧架(600),所述第二侧架(600)位于所述下床体(400)的另一相对侧,所述第一侧架(500)和第二侧架(600)的内侧均设有两个垂直间隔布置的插片(531),分布在所述第一侧架(500)上部的所述插片(531)插入所述上床体(300)左侧的所述卡口(310)内,分布在所述第二侧架(600)上部的所述插片(531)插入所述上床体(300)右侧的所述卡口(310)内,从而将铰接的所述上床体(300)固定,分布在所述第一侧架(500)下部的所述插片(531)插入所述下床体(400)左侧的所述卡口(310)内,分布在所述第二侧架(600)下部的所述插片(531)插入所述下床体(400)右侧的所述卡口(310)内,从而将轴接的所述下床体(400)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100)和所述第二立柱(200)之间还固设有下横杆(130),所述下横杆(130)位于所述上横杆(110)的下方,所述下床体(400)通过合页(800)铰接在所述下横杆(130)的上方,所述下床体(400)可向所述第一立柱(100)和所述第二立柱(200)形成平面折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床体(300)通过转轴(900)轴接在所述上横杆(1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新远晋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