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檀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折叠板房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2732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板房框架,包括顶框、底框、上折框、下折框和支撑框,顶框和底框都是方形的框架,所述底框为第二长杆和第二短杆搭接形成的方形框架,所述第一长杆下部活动铰接有上折框,所述上折框下部活动铰接有下折框,所述下折框下部与第二长杆活动铰接;所述支撑框收纳于底框内,所述支撑框底部与第二短杆活动铰接且所述的支撑框翻转后其顶部卡接于第一短杆之内;所述第一长杆和上折框、上折框与下折框、下折框与第二长杆、所述支撑框与第一短杆,以及支撑框与第二短杆的结合部位均采用两个L形阶对接咬合;所述上折框与下折框可向框架内对折收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折叠方式简单,运输方便,承压能力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板房框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活动板房框架结构,具体是一种可折叠板房框架。
技术介绍
活动板房是工地常用的建筑物或者在重大突发灾害时能迅速反应所建立的临时居所。活动板房是在基本框架(骨架)的基础上固定板材就可形成,目前市场上使用较多的是简搭的拼接框架,即将各个型材相互焊接形成立体框架,但是这种方式往往承压力不强,导致其框架内安装的夹芯板厚度必须要薄,进一步导致活动板房的保温缺失;占用空间大,需要在现场拼接或者在运输中需要拆卸装运或整个搭建好之后装运,不利于运输的便利;尤其是在二次使用中,原有的简易框架全部都要拆卸,无法及时二次使用,对夹芯板的毁坏程度也比较大。基于上述情况,亟需一款具有较强承压能力的、可以折叠的板房框架,以解决常见板房框架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板房框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叠板房框架,包括顶框、底框、上折框、下折框和支撑框,所述顶框为第一长杆和第一短杆搭接所形成的方形框架,所述底框为第二长杆和第二短杆搭接形成的方形框架,所述第一长杆下部活动铰接有上折框,所述上折框下部活动铰接有下折框,所述下折框下部与第二长杆活动铰接;所述支撑框收纳于底框内,所述支撑框底部与第二短杆活动铰接且所述的支撑框翻转后其顶部卡接于第一短杆之内;所述第一长杆与第一短杆结合部位外固定有塔吊头,所述第二长杆和第二短杆结合部位外固定有固定板;所述第一长杆和上折框结合部位采用两个L形阶对接咬合,所述上折框与下折框结合部位采用两个L形阶对接咬合,所述下折框与第二长杆采用两个L形阶对接咬合,所述支撑框与第一短杆,以及支撑框与第二短杆结合部位均采用两个L形阶对接咬合。优选的,所述上折框与下折框可向框架内对折收纳。优选的,所述顶框及底框内均匀固定有横杆。优选的,所述L形阶之间固定有用于活动铰接的合页。优选的,所述顶框、底框、支撑框以及横杆均采用方形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折叠,支撑框、上折框、下折框均可以活动折叠;承压力好,整个框架都采用具有较好承压力的方形管;装配简单,易于运输,折叠后可方便搬运,而组装也很简单,可以直接拉起塔吊头进行框架的成形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折叠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支撑框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完全折叠状态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L型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支撑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横杆、2-第一长杆、3-塔吊头、4-上折框、5-下折框、6-支撑框、7-第二短杆、8-第二长杆、9-合页、10-固定板、11-第一短杆、12-L形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技术是是一种可以折叠式的活动板房框架,主要折叠部位是框架的腰部以及可以收纳于底框内的支撑框,装配好的框架再在外部固定板材,形成一个完整的房屋。请参阅图1-图6,一种可折叠板房框架,包括顶框、底框、上折框4、下折框5和支撑框6,所述顶框为第一长杆2和第一短杆11搭接所形成的方形框架,所述底框为第二长杆8和第二短杆7搭接形成的方形框架,所述第一长杆2下部活动铰接有上折框4,所述上折框4下部活动铰接有下折框5,所述下折框5下部与第二长杆8活动铰接;所述支撑框6收纳于底框内,所述支撑框6底部与第二短杆7活动铰接且所述的支撑框6翻转后其顶部卡接于第一短杆11之内;所述第一长杆2与第一短杆11结合部位外固定有塔吊头3,所述第二长杆8和第二短杆7结合部位外固定有固定板10;所述第一长杆2和上折框4结合部位采用两个L形阶12对接咬合,所述上折框4与下折框5结合部位采用两个L形阶12对接咬合,所述下折框5与第二长杆2采用两个L形阶12对接咬合,所述支撑框6与第一短杆11,以及支撑框6与第二短杆7结合部位均采用两个L形阶12对接咬合。请参阅图2,所述上折,4与下折框5可向框架内对折收纳。请参阅图1,所述顶框及底框内均匀固定有横杆1。请参阅图1、图5和图6,所述L形阶12之间固定有用于活动铰接的合页9。所述顶框、底框、支撑框以及横杆均采用方形管。本技术的使用方式为:(1)使用时,利用塔吊头进行塔吊,将上折框与下折框拉直,形成立体框架,再将位于底框内的支撑框翻转起来,固定支撑在顶框于底框之间;(2)收纳时,放下支撑框,将上折框与下折框向框架内对折收纳。本技术的优点为:可折叠,支撑框、上折框、下折框均可以活动折叠;承压力好,整个框架都采用具有较好承压力的方形管;装配简单,易于运输,折叠后可方便搬运,而组装也很简单,可以直接拉起塔吊头进行框架的成形固定。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折叠板房框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折叠板房框架,包括顶框、底框、上折框、下折框和支撑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为第一长杆和第一短杆搭接所形成的方形框架,所述底框为第二长杆和第二短杆搭接形成的方形框架,所述第一长杆下部活动铰接有上折框,所述上折框下部活动铰接有下折框,所述下折框下部与第二长杆活动铰接;所述支撑框收纳于底框内,所述支撑框底部与第二短杆活动铰接且所述的支撑框翻转后其顶部卡接于第一短杆之内;所述第一长杆与第一短杆结合部位外固定有塔吊头,所述第二长杆和第二短杆结合部位外固定有固定板;所述第一长杆和上折框结合部位采用两个L形阶对接咬合,所述上折框与下折框结合部位采用两个L形阶对接咬合,所述下折框与第二长杆采用两个L形阶对接咬合,所述支撑框与第一短杆,以及支撑框与第二短杆结合部位均采用两个L形阶对接咬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板房框架,包括顶框、底框、上折框、下折框和支撑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为第一长杆和第一短杆搭接所形成的方形框架,所述底框为第二长杆和第二短杆搭接形成的方形框架,所述第一长杆下部活动铰接有上折框,所述上折框下部活动铰接有下折框,所述下折框下部与第二长杆活动铰接;所述支撑框收纳于底框内,所述支撑框底部与第二短杆活动铰接且所述的支撑框翻转后其顶部卡接于第一短杆之内;所述第一长杆与第一短杆结合部位外固定有塔吊头,所述第二长杆和第二短杆结合部位外固定有固定板;所述第一长杆和上折框结合部位采用两个L形阶对接咬合,所述上折框与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檀学
申请(专利权)人:檀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