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檀学专利>正文

一种框架腰部折叠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3198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框架腰部折叠机构,包括顶杆、上折杆、下折杆和底杆,所述顶杆呈左上直角型,所述上折杆上端呈右下直角型,所述上折杆下端呈左上直角型,所述下折杆上端呈右下直角型,所述下折杆下端呈左上直角型,所述底杆呈右下直角型,所述顶杆与上折杆上端、上折杆下端与下折杆上端、下折杆下端与底杆均相互咬合对接,所述顶杆、上折杆、下折杆和底杆均设置有用于对接的突块,所述顶杆与上折杆、上折杆与下折杆、下折杆与底杆之间均采用合页铰接,所述用于对接的突块之间留有距离α;所述顶杆与上折杆、上折杆与下折杆、下折杆与底杆之间均可以合页为轴进行旋转折叠和拼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型材框架的折叠,可以缩减空间,方便运输,并可快速组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框架腰部折叠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机构,具体是一种框架腰部折叠机构。
技术介绍
活动板房是工地常用的建筑物或者在重大突发灾害时能迅速反应所建立的临时居所。目前市场上的活动板房大部分是不能折叠的,需要花费时间去搭建和焊接,极大的延长了安装的时间;且在运输过程中,常常是零碎搬运或者搭建好之后搬运,加大了运输难度,不利于运输。基于上述情况,亟需开发一种腰部可以向内折叠的以缩减框架体积的折叠机构,以解决常见活动板房框架不可折叠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框架腰部折叠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框架腰部折叠机构,包括顶杆、上折杆、下折杆和底杆,所述顶杆呈左上直角型,所述上折杆上端呈右下直角型,所述上折杆下端呈左上直角型,所述下折杆上端呈右下直角型,所述下折杆下端呈左上直角型,所述底杆呈右下直角型,所述顶杆与上折杆上端咬合对接,所述上折杆下端与下折杆上端咬合对接,所述下折杆下端与底杆咬合对接,所述顶杆、上折杆、下折杆和底杆均设置有用于对接的突块,所述顶杆与上折杆、上折杆与下折杆、下折杆与底杆之间均采用合页铰接,所述用于对接的突块之间留有距离α。优选的,所述顶杆与上折杆、上折杆与下折杆、下折杆与底杆之间均可以合页为轴进行旋转折叠和拼接。优选的,所述上折杆形成的框架内以及所述的下折杆形成的框架内固定有墙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腰部向内折叠,极大的缩减了框架的体积,方便了运输;组装简单,只需要拉伸框架即可形成完整的框架结构;多处折叠,可以使得折叠时合页不受外力作用,避免影响框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拼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局部放大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剖面图。图中:1-顶杆、2-突块、3-合页、4-上折杆、5-下折杆、6-底杆、7-墙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是用于折叠式活动板房框架结构腰部折叠的机构,其腰部可以向内折叠以减小框架的体积,方便运输和组装。请参阅图2、图3和图4,一种框架腰部折叠机构,包括顶杆1、上折杆4、下折杆5和底杆6,所述顶杆呈左上直角型,所述上折杆上端呈右下直角型,所述上折杆下端呈左上直角型,所述下折杆上端呈右下直角型,所述下折杆下端呈左上直角型,所述底杆呈右下直角型,这些形状相互之间正好可以对接;所述顶杆1与上折杆4上端咬合对接,所述上折杆4下端与下折杆5上端咬合对接,所述下折杆5下端与底杆6咬合对接,这种咬合接充分利用了原始榫卯的卡接方式,主要是对于拼接后竖立状态下的框架腰部有均匀的承压效果;所述顶杆1、上折杆4、下折杆5和底杆6均设置有用于对接的突块2,这个突块2就起到了上述承压的作用,两端均有突块,能均衡压力,不影响承压;所述顶杆1与上折杆4、上折杆4与下折杆5、下折杆5与底杆6之间均采用合页3铰接,所述用于对接的突块2之间留有距离α,这个距离一般要大于突块2的高度,防止旋转时的阻挡形成的应力对合页稳定性的冲击。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顶杆1与上折杆4、上折杆4与下折杆5、下折杆5与底杆6之间均可以合页3为轴进行旋转折叠和拼接,这是就是本折叠机构的折叠方式。请参阅图5,所述上折杆4形成的框架内以及所述的下折杆5形成的框架内固定有墙板7。本技术的优点为:可以腰部向内折叠,极大的缩减了框架的体积,方便了运输;组装简单,只需要拉伸框架即可形成完整的框架结构;多处折叠,可以使得折叠时合页不受外力作用,避免影响框架的稳定性。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框架腰部折叠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框架腰部折叠机构,包括顶杆、上折杆、下折杆和底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呈左上直角型,所述上折杆上端呈右下直角型,所述上折杆下端呈左上直角型,所述下折杆上端呈右下直角型,所述下折杆下端呈左上直角型,所述底杆呈右下直角型,所述顶杆与上折杆上端咬合对接,所述上折杆下端与下折杆上端咬合对接,所述下折杆下端与底杆咬合对接,所述顶杆、上折杆、下折杆和底杆均设置有用于对接的突块,所述顶杆与上折杆、上折杆与下折杆、下折杆与底杆之间均采用合页铰接,所述用于对接的突块之间留有距离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腰部折叠机构,包括顶杆、上折杆、下折杆和底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呈左上直角型,所述上折杆上端呈右下直角型,所述上折杆下端呈左上直角型,所述下折杆上端呈右下直角型,所述下折杆下端呈左上直角型,所述底杆呈右下直角型,所述顶杆与上折杆上端咬合对接,所述上折杆下端与下折杆上端咬合对接,所述下折杆下端与底杆咬合对接,所述顶杆、上折杆、下折杆和底杆均设置有用于对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檀学
申请(专利权)人:檀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