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煤气耐硫变换催化剂的浸渍法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催化剂制备工艺,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一氧化碳和水蒸汽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的、采用改良的浸渍法制备工艺制备的一种Co-Mo系耐硫变换催化剂,该催化剂为非碱金属、复合载体组成。
技术介绍
在石油化工工业中,一氧化碳和水蒸汽(水煤气)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广泛用于制取氨合成气、氢气和羰基合成气。此反应通常需要有催化剂方可进行。最初常用的催化剂为Fe-Cr和Cu-Zn系,该类催化剂只有在无硫或低硫条件下才具有活性。六十年代为了适应以重油、煤和减压渣油为原料制取含硫较高合成气的需要,专利技术了Co-Mo系耐硫变换催化剂。早期的Co-Mo系耐硫变换催化剂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非碱金属Co-Mo系耐硫变换催化剂,其低温活性差,并且对工艺气中的硫有一定的限制,低于限制值活性衰退严重;另一类为碱金属促进的Co-Mo系耐硫变换催化剂,如欧洲专利EP62,912中所述的催化剂,该类催化剂低温 ...
【技术保护点】
水煤气耐硫变换催化剂的浸渍法制备工艺,该催化剂由载体和活性组分组成,所述活性组分是指非碱金属Co-Mo系活性组分,其特征在于首先是载体的制备,然后依次按照下列步骤进行:采用等体积或过量浸渍法,将含有活性组分的可溶盐的溶液,浸渍载体,并要 求浸渍均匀;催化剂强度处理:催化剂强度处理温度为0~550℃;干燥、煅烧:焙烧温度为300~650℃;在160~350℃下硫化催化剂。
【技术特征摘要】
1、水煤气耐硫变换催化剂的浸渍法制备工艺,该催化剂由载体和活性组分组成,所述活性组分是指非碱金属Co-Mo系活性组分,其特征在于首先是载体的制备,然后依次按照下列步骤进行:采用等体积或过量浸渍法,将含有活性组分的可溶盐的溶液,浸渍载体,并要求浸渍均匀;催化剂强度处理:催化剂强度处理温度为0~550℃;干燥、煅烧:焙烧温度为300~650℃;在160~350℃下硫化催化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强度处理温度为10~16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强度处理时间为10~20小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焙烧温度为450~58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碱金属Co-Mo系活性组分为:至少含有Co、Ni中的一种元素的化合物,同时也必须至少含有Mo、W中的一种元素的化合物,钴和/或镍含量以CoO、NiO计为催化剂总量的1-10%,钼和/或钨含量以MoO3、WO3计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堂,李欣,孙海燕,纵秋云,毛鹏生,田兆明,余汉涛,白志敏,郭建学,陈依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化集团齐鲁石油化工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