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畸变和边缘减薄的新型设计QTYPE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12656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少畸变和边缘减薄的新型设计QTYPE镜片,其镜片表面面型结构从中心到边缘为四层结构,第一层从中心开始的一个圆形结构,圆形的直径为2.80cm;第二层是第一层外部边缘开始的一个椭圆形结构,椭圆长轴为3.40cm,短轴为2.20cm;第三层是从第二层外部边缘开始的一个椭圆形结构,椭圆长轴为3.20cm,短轴为4.50cm;第四层是从第三层外部边缘开始的一个圆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第一层圆形区域屈光度和镜片光学中心的屈光度一致,为佩戴者提供清晰的中心视力;第二、三和四层的圆形区域内屈光度随着径向分布逐渐增加的,其增加的速率也是逐渐增加了。这样设计可以有效减少镜片表面的光学畸变,同时对镜片的边缘有很好的减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少畸变和边缘减薄的新型设计QTYPE镜片
本技术涉及镜片
,具体的说,是一种减少畸变和边缘减薄的新型设计QTYPE镜片。
技术介绍
据《国民健康视觉报告》发布,2012年我国5岁以上总人口中,近视和远视的患病人数大约5亿,其中近视的总患病人数在4.5亿左右。保守估计,2012年各类视力缺陷导致的社会经济成本将高达5600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高达1.1%左右。框架眼镜和接触镜片(隐形眼镜)是有效矫正视力的方式,然而长时间佩戴接触镜片会给眼睛造成很大的负担。框架眼镜仍然是当前近视和老花眼镜的首选。普通的球面或者非球面镜片在佩戴过程中有一定的光学畸变的发生。专利非球面近视眼镜片(201010292410.X)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球面近视眼镜片,包括后表面和前表面,所述后表面和前表面的曲面均为偶数非球面折射面,所述偶数非球面折射面由以下函数确定:使优化变量成倍增加,因此可以达到更高的成象质量和更大的减薄量。该专利提出的是一层面型的设计,然而本专利提出的:其镜片表面面型结构从中心到边缘为四层结构,第一层从中心开始的一个圆形结构,圆形的直径为2.80cm;第二层是第一层外部边缘开始的一个椭圆形结构,椭圆长轴为3.40cm,短轴为2.20cm;第三层是从第二层外部边缘开始的一个椭圆形结构,椭圆长轴为3.20cm,短轴为4.50cm;第四层是从第三层外部边缘开始的一个圆形结构,圆形的直径为5.5cm~9.0cm之间。本技术的第一层圆形区域屈光度和镜片光学中心的屈光度一致,为佩戴者提供清晰的中心视力,保证了患者视远时的正常视觉要求。第二层椭圆区屈光度随着径向分布是逐渐增加的,增加范围为0~0.50D。第三层椭圆区屈光度随着径向分布也是逐渐增加的,增加范围为0.5~2.00D。第四层椭圆区屈光度随着径向分布也是逐渐增加的,增加范围为0.75~5.00D。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减少畸变和边缘减薄的新型设计QTYPE镜片。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减少畸变和边缘减薄的新型设计QTYPE镜片,其镜片表面面型结构从中心到边缘为四层结构,第一层从中心开始的一个圆形结构,圆形的直径为2.80cm;第二层是第一层外部边缘开始的一个椭圆形结构,椭圆长轴为3.40cm,短轴为2.20cm;第三层是从第二层外部边缘开始的一个椭圆形结构,椭圆长轴为3.20cm,短轴为4.50cm;第四层是从第三层外部边缘开始的一个圆形结构,圆形的直径为5.5cm~9.0cm之间。第一层圆形区域屈光度和镜片光学中心的屈光度一致。第二层椭圆区屈光度随着径向分布是逐渐增加的,增加范围为0~0.50D。第三层椭圆区屈光度随着径向分布也是逐渐增加的,增加范围为0.5~2.00D。第四层椭圆区屈光度随着径向分布也是逐渐增加的,增加范围为0.75~5.00D。作为优选方案对于不同近视屈光度的青少年,可以选择不同屈光度增加的面型设计,对于近视度数大于-3.00D,推荐第二层屈光度增加为0.25D以内,第三层屈光度增加为0.50D以内,第四层屈光度增加为0.75D以内;对于近视度数在-3.00D和-6.00D之间的青少年,推荐第二层屈光度增加为0.50D以内,第三层屈光度增加为0.75D以内,第四层屈光度增加为1.25D以内;对于近视度数小于等于-6.00D之间,推荐第二层屈光度增加为0.50D以内,第三层屈光度增加为1.00D以内,第四层屈光度增加为2.00D以内。作为优选方案,一种有效减缓青少年近视加深(CMA)专用镜片,其镜片在表面加硬处理,镜片加硬后铅笔硬度=2H,或者更高。作为优选方案,一种减少畸变和边缘减薄的新型设计QTYPE镜片,镜片镀膜处理后镜片单面反射率≤1.5%,膜层颜色为淡黄色或者绿色。作为优选方案,一种有效减缓青少年近视加深(CMA)专用镜片,镀膜后镜片表面对水的接触角≥10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中心光学区为第一个椭圆区域,为佩戴者提供清晰的中心视力,保证了患者视远时的正常视觉要求,采用仿生和视觉中旁中心视觉的因素,中心区域采用了圆形的设计,可以保障佩戴者中心区域的清晰视野;这样设计可以有效减少镜片表面的光学畸变,同时对镜片的边缘有很好的减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减少畸变和边缘减薄的新型设计QTYPE镜片的示意图,S0为镜片的几何中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提供本技术一种减少畸变和边缘减薄的新型设计QTYPE镜片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将折射率1.56所需要的原料注入模具中,固化程序固化后经过脱模、磨边、清洗和检验等工艺得到所需要的成品毛胚镜片。在加硬镀膜后获得一种减少畸变和边缘减薄的新型设计QTYPE镜片,进行检验光学中心光度-2.50D:其镜片表面面型结构从中心到边缘为四层结构,第一层从中心开始的一个圆形结构,圆形的直径为2.80cm;第二层是第一层外部边缘开始的一个椭圆形结构,椭圆长轴为3.40cm,短轴为2.20cm;第三层是从第二层外部边缘开始的一个椭圆形结构,椭圆长轴为3.20cm,短轴为4.50cm;第四层是从第三层外部边缘开始的一个圆形结构,圆形的直径为6.50cm之间。第一层椭圆区域屈光度和镜片光学中心的屈光度一致,均为-2.50D。第二层椭圆区屈光度随着径向分布逐渐增加的,屈光度增加最大值为0.20D。第三层椭圆区屈光度随着径向分布也是逐渐增加的,屈光度增加最大值为0.60D。第三层椭圆区屈光度随着径向分布也是逐渐增加的,屈光度增加最大值为0.90D。符合要求。实施例2将折射率1.56所需要的原料注入模具中,固化程序固化后经过脱模、磨边、清洗和检验等工艺得到所需要的成品毛胚镜片。在加硬镀膜后获得一种减少畸变和边缘减薄的新型设计QTYPE镜片,进行检验光学中心光度-5.00D:其镜片表面面型结构从中心到边缘为四层结构,第一层从中心开始的一个圆形结构,圆形的直径为2.80cm;第二层是第一层外部边缘开始的一个椭圆形结构,椭圆长轴为3.40cm,短轴为2.20cm;第三层是从第二层外部边缘开始的一个椭圆形结构,椭圆长轴为3.20cm,短轴为4.50cm;第四层是从第三层外部边缘开始的一个圆形结构,圆形的直径为6.50cm之间。第一层椭圆区域屈光度和镜片光学中心的屈光度一致,均为-2.50D。第二层椭圆区屈光度随着径向分布逐渐增加的,屈光度增加最大值为0.40D。第三层椭圆区屈光度随着径向分布也是逐渐增加的,屈光度增加最大值为1.00D。第三层椭圆区屈光度随着径向分布也是逐渐增加的,屈光度增加最大值为1.50D。符合要求。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减少畸变和边缘减薄的新型设计QTYPE镜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少畸变和边缘减薄的新型设计QTYPE镜片,其特征在于,其镜片表面面型结构从中心到边缘为四层结构,第一层从中心开始的一个圆形结构,圆形的直径为2.80cm;第二层是第一层外部边缘开始的一个椭圆形结构,椭圆长轴为3.40cm,短轴为2.20cm;第三层是从第二层外部边缘开始的一个椭圆形结构,椭圆长轴为3.20cm,短轴为4.50cm;第四层是从第三层外部边缘开始的一个圆形结构,圆形的直径为5.5cm~9.0cm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畸变和边缘减薄的新型设计QTYPE镜片,其特征在于,其镜片表面面型结构从中心到边缘为四层结构,第一层从中心开始的一个圆形结构,圆形的直径为2.80cm;第二层是第一层外部边缘开始的一个椭圆形结构,椭圆长轴为3.40cm,短轴为2.20cm;第三层是从第二层外部边缘开始的一个椭圆形结构,椭圆长轴为3.20cm,短轴为4.50cm;第四层是从第三层外部边缘开始的一个圆形结构,圆形的直径为5.5cm~9.0cm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畸变和边缘减薄的新型设计QTYPE镜片,其特征在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山献松陈国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伟星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