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03617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充电桩,包括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基体内的运行腔,所述运行腔后端设置有一与所述基体可运行配合连接的旋轴,所述旋轴上端伸长出所述基体外且与桩体固定连接,所述桩体上设置有充电口,所述基体顶端面上设置有一转度盘,所述转度盘中点设置有一供所述旋轴通过的轴孔,所述旋轴上在位于所述运行腔的顶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齿型轮,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结构安全稳定,可实现桩体充电口方向的自动调整和锁定,实现自动化控制调整桩体的充电口方向,满足了现有人们对于桩体调整充电口方向的需求,操作简单方便,通过设置的转度盘还可以精确调整桩体的充电口方向,增加了调整准确度。

A new type of charging pi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ovel charging pile, comprising a substrate disposed in the cavity and run in the matrix, the operation cavity is arranged at the rear end and the substrate can be run with the rotary shaft connected with the rotary shaft, stretched out the matrix and the pile body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pile.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harging port, the base top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rotating disk, the rotating disk is provided with a midpoint for the shaft hole through the rotary shaft, the rotary shaft at the top position in the operation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gear wheel, the whol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manufacturing cost, the structure is safe and stable, can realize the automatic adjustment and locking of the pile charging port direction, realize automatic control to adjust the pile charging port direction, satisfy the people for the pile body adjustment direction of the charging port, simple operation Thus, the recharging direction of the pile body can be adjusted accurately by the set of rotating disc, and the adjustment accuracy is increa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充电桩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充电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充电桩。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在性能和经济性方面已经接近甚至优于传统燃油汽车,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推广应用。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一代节能与环保汽车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充电桩为新能源汽车运行提供能量补给,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基础支撑系统,也是新能源汽车商业化、产业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充电桩一般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现有充电桩都是固定在地面上的,充电口只能朝着一个方向,新能源汽车必须开到指定位置才能充电,而初次到某处充电桩进行充电时,司机容易停到充电口背面的方向,因此只有将车开回到另一侧,十分不便,如果充电桩本身可以转动则方便新能源汽车在任何方位进行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充电桩,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充电桩,包括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基体内的运行腔,所述运行腔后端设置有一与所述基体可运行配合连接的旋轴,所述旋轴上端伸长出所述基体外且与桩体固定连接,所述桩体上设置有充电口,所述基体顶端面上设置有一转度盘,所述转度盘中点设置有一供所述旋轴通过的轴孔,所述旋轴上在位于所述运行腔的顶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齿型轮,所述旋轴上在位于所述运行腔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齿型轮,所述运行腔前端的上顶面内设置有上滑接槽,所述上滑接槽中设置有上滑接块,所述上滑接块底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齿型条,所述上滑接块后端面上设置有用以与所述第一齿型轮契合连接的锁止部,所述运行腔前端的下顶面内设置有与所述上滑接槽相对的下滑接槽,所述下滑接槽中设置有下滑接块,所述下滑接块顶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齿型条,所述下滑接槽的后壁内设置有动力装置,所述下滑接槽中还设置有一端与所述动力装置的动力轴动力连接、另外一端与所述下滑接槽的前部可运行配合连接的螺形杆,所述下滑接块中设置有一供所述螺形杆通过且与所述螺形杆螺形纹配合连接的螺形孔,所述第一齿型条与所述第二齿型条之间契合设置有一连接齿型轮,所述连接齿型轮通过第一旋轴与所述运行腔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可运行配合连接,所述下滑接块后端设置有容腔,所述容腔底部的所述下滑接块中设置有第一动力装置,所述容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的动力轴动力连接的动力齿型轮,所述动力齿型轮后端伸出所述容腔外而伸出到所述运行腔内以与所述第二齿型轮契合连接,所述下滑接块前端设置有一伸出所述基体外的存放架,所述运行腔前侧壁的所述基体中设置有供所述存放架伸出的过道,所述基体前端面的底部设置有支块,所述基体内设置有触接检测装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齿型轮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一齿型轮的大小,所述锁止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型轮配合的齿型槽。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块后端面底部处设置有卡紧块,所述基体前端面底部处设置有与所述卡紧块卡紧连接的卡紧槽,所述卡紧块后端面的上下端设置有倾角面,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块的顶端面与所述存放架的底面同样高,所述存放架顶部开设有存放腔。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度盘顶端面上设置有度数板。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触接检测装置包括触接检测器和闪烁灯,所述触接检测器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滑接槽后侧外壁面上,所述触接检测器透穿所述下滑接槽伸长到所述下滑接槽中,所述触接检测器的前侧面与所述下滑接槽内侧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闪烁灯固定设置在所述基体前侧上端,所述触接检测器与所述闪烁灯电力连接,当所述下滑接块后滑与所述下滑接槽后壁接触时,所述触接检测器与所述下滑接块表面接触,此时所述触接检测器将信号传给所述闪烁灯并控制所述闪烁灯亮起,闪烁调整进行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1.通过下滑接块位于下滑接槽的最前端位置,动力齿型轮与第二齿型轮处于脱开状态,存放架伸出过道位于支块上,上滑接块位于上滑接槽的最后端位置,锁止部与第一齿型轮处于契合状态,此时,连接齿型轮的上端处与第一齿型条的前端处契合,连接齿型轮的下端处与第二齿型条的后端处契合,桩体处于不可运行状态,因此可对桩体的运行进行锁定,防止桩体运行发生充电口方向的偏移,而此时,充电枪露出基体外便于使用者操作,利用支块对存放架进行支撑,增加了存放架的承载能力,支块的可拆卸设置,减少了支块对于空间的占用;2.通过控制动力装置工作,动力装置提供动力带动下滑接块向后滑,第二齿型条也随着下滑接块向后滑而驱动连接齿型轮运行,从而由连接齿型轮驱动上滑接块向前滑,直到下滑接块滑到下滑接槽的最后端位置,上滑接块滑到上滑接槽的最前端位置,控制动力装置停止工作,此时,动力齿型轮与第二齿型轮处于契合状态,存放架带着充电枪缩回过道而位于运行腔内,锁止部与第一齿型轮处于脱开状态,桩体处于可运行状态,接着控制第一动力装置工作,由第一动力装置提供动力带动动力齿型轮运行以驱动第二齿型轮运行,第二齿型轮运行带动桩体运行从而方便调整桩体的充电口方向,当桩体调整到需要的充电口方向时控制第一动力装置停止工作,此时桩体的充电口方向调整完毕,实现了桩体的充电口方向自动调整,通过存放架带着充电枪缩回过道而位于运行腔内可防止桩体调整充电口方向时对充电枪造成拉扯损坏。3.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结构安全稳定,可实现桩体充电口方向的自动调整和锁定,实现自动化控制调整桩体的充电口方向,满足了现有人们对于桩体调整充电口方向的需求,操作简单方便,通过设置的转度盘还可以精确调整桩体的充电口方向,增加了调整准确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动力齿型轮与第二齿型轮处于脱开状态,锁止部与第一齿型轮处于契合状态,存放架伸出过道位于支块上;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动力齿型轮与第二齿型轮处于契合状态,锁止部与第一齿型轮处于脱开状态,存放架缩回过道位于运行腔内;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锁止部与第一齿型轮契合状态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阅图1-4所示的一种新型充电桩,包括基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基体1内的运行腔2,所述运行腔2后端设置有一与所述基体1可运行配合连接的旋轴3,所述旋轴3上端伸长出所述基体1外且与桩体100固定连接,所述桩体100上设置有充电口101,所述基体1顶端面上设置有一转度盘4,所述转度盘4中点设置有一供所述旋轴3通过的轴孔,所述旋轴3上在位于所述运行腔2的顶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齿型轮31,所述旋轴3上在位于所述运行腔2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齿型轮32,所述运行腔2前端的上顶面内设置有上滑接槽7,所述上滑接槽7中设置有上滑接块7,所述上滑接块7底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齿型条72,所述上滑接块7后端面上设置有用以与所述第一齿型轮31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充电桩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充电桩,包括基体以及设置在基体内的运行腔,其特征在于:运行腔后端设置有一与基体可运行配合连接的旋轴,旋轴上端伸长出基体外且与桩体固定连接,所述桩体上设置有充电口,基体顶端面上设置有一转度盘,转度盘中点设置有一供旋轴通过的轴孔,旋轴上在位于运行腔的顶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齿型轮,旋轴上在位于运行腔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齿型轮,运行腔前端的上顶面内设置有上滑接槽,上滑接槽中设置有上滑接块,上滑接块底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齿型条,上滑接块后端面上设置有用以与第一齿型轮契合连接的锁止部,运行腔前端的下顶面内设置有与上滑接槽相对的下滑接槽,下滑接槽中设置有下滑接块,下滑接块顶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齿型条,下滑接槽的后壁内设置有动力装置,下滑接槽中还设置有一端与动力装置的动力轴动力连接、另外一端与下滑接槽的前部可运行配合连接的螺形杆,下滑接块中设置有一供螺形杆通过且与螺形杆螺形纹配合连接的螺形孔,第一齿型条与第二齿型条之间契合设置有一连接齿型轮,连接齿型轮通过第一旋轴与运行腔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可运行配合连接,下滑接块后端设置有容腔,容腔底部的下滑接块中设置有第一动力装置,容腔内设置有与第一动力装置的动力轴动力连接的动力齿型轮,动力齿型轮后端伸出容腔外而伸出到运行腔内以与第二齿型轮契合连接,下滑接块前端设置有一伸出基体外的存放架,运行腔前侧壁的基体中设置有供存放架伸出的过道,基体前端面的底部设置有支块,所述基体内设置有触接检测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充电桩,包括基体以及设置在基体内的运行腔,其特征在于:运行腔后端设置有一与基体可运行配合连接的旋轴,旋轴上端伸长出基体外且与桩体固定连接,所述桩体上设置有充电口,基体顶端面上设置有一转度盘,转度盘中点设置有一供旋轴通过的轴孔,旋轴上在位于运行腔的顶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齿型轮,旋轴上在位于运行腔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齿型轮,运行腔前端的上顶面内设置有上滑接槽,上滑接槽中设置有上滑接块,上滑接块底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齿型条,上滑接块后端面上设置有用以与第一齿型轮契合连接的锁止部,运行腔前端的下顶面内设置有与上滑接槽相对的下滑接槽,下滑接槽中设置有下滑接块,下滑接块顶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齿型条,下滑接槽的后壁内设置有动力装置,下滑接槽中还设置有一端与动力装置的动力轴动力连接、另外一端与下滑接槽的前部可运行配合连接的螺形杆,下滑接块中设置有一供螺形杆通过且与螺形杆螺形纹配合连接的螺形孔,第一齿型条与第二齿型条之间契合设置有一连接齿型轮,连接齿型轮通过第一旋轴与运行腔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可运行配合连接,下滑接块后端设置有容腔,容腔底部的下滑接块中设置有第一动力装置,容腔内设置有与第一动力装置的动力轴动力连接的动力齿型轮,动力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佳佳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市汇宜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