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51649 阅读:3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1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充电桩,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机器人充电不方便的问题而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新型充电桩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两个对称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对称分布;充电夹,所述充电夹由两个相同结构的支杆构成,两个所述支杆的连接端通过弹簧与所述主体的两个对称侧面分别连接,两个所述支杆的充电端均超出所述主体,两个所述转轴与两个所述支杆在靠近所述连接端的部位分别对应连接,所述支杆垂直所述转轴,使用时,所述支杆能够绕所述转轴转动;一个所述支杆的所述充电端为正极,另一个所述支杆的所述充电端为负极,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对应且间隔设定距离。所述新型充电桩用于机器人的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充电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充电桩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超级市场、机场、车站、会展中心及物流仓库等大型人流、物流场所的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以往以人为主的模式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够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应运而生。该机器人是一个集成环境感知、路线规划、动态决策、行为控制以及报警模块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系统,能够实现定时、流动自助工作。现有技术中,机器人的充电过程采用传统的充电过程,充电过程较为缓慢,且充电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充电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机器人充电不方便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充电桩,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两个对称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对称分布;充电夹,所述充电夹由两个相同结构的支杆构成,两个所述支杆的连接端通过弹簧与所述主体的两个对称侧面分别连接,两个所述支杆的充电端均超出所述主体,两个所述转轴与两个所述支杆在靠近所述连接端的部位分别对应连接,所述支杆垂直所述转轴,使用时,所述支杆能够绕所述转轴转动;一个所述支杆的充电端为正极,另一个所述支杆的充电端为负极,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对应且间隔设定距离。基于上述新型充电桩,针对弹簧在主体上的设置方式,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设置所述主体的两个所述对称侧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弹簧为两个,且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凹槽内,两个所述支杆的连接端与两个所述弹簧分别对应连接;且设所述弹簧的自然长度大于所述凹槽的深度。基于上述新型充电桩,针对弹簧在主体上的设置方式,在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中,设置所述主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垂直于所述主体的两个所述对称侧面,所述弹簧为一个,所述弹簧位于所述通孔内,两个所述支杆的连接端与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且设所述弹簧的自然长度大于所述通孔的长度。基于上述新型充电桩,为提高所述充电桩的充电率,以使所述充电桩能够满足于不同机器人的不同充电需求,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置所述充电夹为多个;且设所述充电夹的正极位于同一侧,所述充电夹的负极位于同一侧。基于上述新型充电桩,为提高所述充电桩的充电率,以使所述充电桩能够满足于不同机器人的不同充电需求,优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设置所述充电夹为五个。基于上述新型充电桩,为使所述充电桩的整体结构更加对称、稳固,使其在操作过程中更加平衡,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手段为:设置多个所述充电夹沿所述主体的所述对称侧面均匀排布。基于上述新型充电桩,为安全起见,本技术实施例设置多个所述充电夹之间间隔设定距离。基于上述新型充电桩,优选地,本技术实施例设置所述正极为凸起结构,所述负极为凸起结构。基于上述新型充电桩,所述主体为绝缘体。基于上述新型充电桩,所述充电夹采用铜质材料制成。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充电桩,使用时,将所述新型充电桩固定在地面上,或者固定在固定架上,将该充电桩与外部供电路连接,当机器人需要充电时,直接将机器人运行至所述新型充电桩的固定点,将机器人的充电板夹入到所述充电桩的充电夹的充电端,如此,机器人的充电板与外部供电路通过该充电桩连接,开始进行充电。具体操作时,使用者可通过充电夹的连接端,调节充电夹的充电端之间的间距,由于两个转轴与两个支杆在靠近连接端的部位分别对应连接,支杆垂直转轴,支杆能够绕转轴转动,因此,通过弹簧的压缩或伸长,迫使充电夹绕转轴转动,以此使两个充电端的间距适合机器人充电板的厚度,使其进入充电夹之间的间隙,与其上的正负极连接,直至完成充电。现有技术中,机器人的充电过程采用传统的充电过程,充电过程较为缓慢,且充电不方便。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充电桩,其结构简单,便于调节,充电速度快,可大幅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充电桩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充电桩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充电桩夹设有机器人电池板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主体;11-对称侧面;2-转轴;3-充电夹;31-支杆;131-连接端;132-充电端4-弹簧;5-充电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充电桩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充电桩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充电桩夹设有机器人电池板的示意图。参照图1、图2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充电桩,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的两个对称侧面11上分别设置有转轴2,两个所述转轴2对称分布;充电夹3,所述充电夹3由两个相同结构的支杆31构成,两个所述支杆31的连接端131通过弹簧4与所述主体1的两个对称侧面11分别连接,两个所述支杆31的充电端132均超出所述主体1,两个所述转轴2与两个所述支杆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两个对称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对称分布;充电夹,所述充电夹由两个相同结构的支杆构成,两个所述支杆的连接端通过弹簧与所述主体的两个对称侧面分别连接,两个所述支杆的充电端均超出所述主体,两个所述转轴与两个所述支杆在靠近所述连接端的部位分别对应连接,所述支杆垂直所述转轴,使用时,所述支杆能够绕所述转轴转动;一个所述支杆的所述充电端为正极,另一个所述支杆的所述充电端为负极,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对应且间隔设定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的两个对称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对称分布;
充电夹,所述充电夹由两个相同结构的支杆构成,两个所述支杆的连接端通过弹簧与
所述主体的两个对称侧面分别连接,两个所述支杆的充电端均超出所述主体,两个所述转
轴与两个所述支杆在靠近所述连接端的部位分别对应连接,所述支杆垂直所述转轴,使用
时,所述支杆能够绕所述转轴转动;一个所述支杆的所述充电端为正极,另一个所述支杆的
所述充电端为负极,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对应且间隔设定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两个所述对称侧面上开
设有凹槽,所述弹簧为两个,且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凹槽内,两个所述支杆的连接端与两个所
述弹簧分别对应连接;
所述弹簧的自然长度大于所述凹槽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
垂直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亚美利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