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蜡发汗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0257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石蜡发汗罐,包括罐体、隔板、热交换管,罐体内设有5~8层隔板,热交换管以间距为48~56毫米均匀排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热交换管排列密集,传热面积大,分布均匀能快速将管壁的热量传给发汗原料,并使罐内各部温度均匀。多层隔板支撑,改善了石蜡发汗条件,加速了油蜡分离,可使发汗周期缩短,只有32小时,石蜡收率提高。(*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石蜡加工的石蜡发汗罐。石蜡发汗罐是石蜡生产中发汗脱油的关键设备。现有的石蜡发汗罐是由筒体,上、下头盖,上、下管板,折流板及均布排列的钢管组成。其结构是均布开孔的上、下管板焊接在筒体的两端,在筒体内每隔600~800毫米装有一块与管板开孔相同的圆缺形折流板,与筒体等长的钢管采用涨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上、下管板对应的孔上,上、下头盖与筒体由法兰联接成一体,在筒体的上部开有原料进口,下部开有油或蜡的出口,上头盖开有冷、热水入口,下头盖开有冷热水出口。现有石蜡发汗罐在结构上存在以下不足(1)由于固体蜡导热系数小,传热慢,使靠近管壁处的蜡与远离管壁处的蜡之间温差大,传热不均匀,造成发汗时间长,油蜡分离效果差。(2)内部管板间垂直间距大,在发汗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塌方现象,不但使蜡中含油增加而且使蜡收率下降。定型设备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价格贵,由于现有石蜡发汗罐存在以上不足,使现有石蜡发汗工艺过程存在蜡收率低,蜡中含油高,质量差,发汗周期长等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蜡发汗罐,使液蜡、皂蜡、精蜡能够充分分离,从而提高各类蜡产品质量。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石蜡发汗罐,包括罐体(2)、隔板(5)和热交换管(6),罐体(2)内设有5~8层隔板(5),隔板(5)与罐壁之间留有5~10毫米间隙,隔板(5)上设有管孔(10),管孔(10)中设有热交换管(6),隔板(5)上的管孔(10)孔径大于热交换管(6)管径,热交换管(6)与隔板(5)点焊连接,热交换管(6)以间距为48~56毫米均匀排列。本技术热交换管排列密集,传热面积大,分布均匀能快速将管壁的热量传给发汗原料,并使罐内各部温度均匀。多层隔板支撑,防止塌方,改善了石蜡发汗条件,加速了油蜡分离,可使发汗周期缩短,只有32小时,石蜡收率提高,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安全,能耗低且不污染环境。制造简单,造价减少。且操作灵活,产品质量高,对一般炼油厂来讲是切实可行的中段产品再加工的有效方法。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隔板上管孔分布示意图。本技术包括罐体2,罐体2上部设有进料口1,下部设有出料口9,罐体2底部设有进水口7和排积水口8,顶部设有出热水口4和出冷水口3,罐体两端设有上下管板,罐体2内设有5~8层隔板5,隔板之间间距除最底层距管板200毫米,其余可以均匀排布,隔板5与罐壁之间留有5毫米间隙,隔板5上设有管孔10,管孔10中设有热交换管6,隔板5上的管孔10孔径大于热交换管6管径5毫米,热交换管6与隔板5点焊连接,热交换管6以中心间距48~56毫米均匀排列。本技术工作过程是含蜡原料液态下由进料口1进入罐体2壳体空间内,冷、热水由进水口7进入热交换管6,供给发汗过程所需的热量和冷量,控制热水温度,原料在发汗罐壳体内经过冷却、升温发汗等过程,使油蜡分离,完成发汗过程,得到不同等级的蜡产品。权利要求1.一种石蜡发汗罐,包括罐体(2)、隔板(5)和热交换管(6),隔板(5)上设有管孔(10),管孔(10)中设有热交换管(6),其特征在于罐体(2)内设有5~8层隔板(5),隔板(5)与罐壁之间留有5~10毫米间隙,隔板(5)上的管孔(10)孔径大于热交换管(6)管径,热交换管(6)与隔板(5)点焊连接,热交换管(6)以间距为48~56毫米均匀排列。专利摘要一种石蜡发汗罐,包括罐体、隔板、热交换管,罐体内设有5~8层隔板,热交换管以间距为48~56毫米均匀排列。本技术热交换管排列密集,传热面积大,分布均匀能快速将管壁的热量传给发汗原料,并使罐内各部温度均匀。多层隔板支撑,改善了石蜡发汗条件,加速了油蜡分离,可使发汗周期缩短,只有32小时,石蜡收率提高。文档编号C10G73/36GK2357011SQ9823325公开日2000年1月5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17日专利技术者张明生, 徐奉民 申请人:韩城市石蜡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石蜡发汗罐,包括罐体(2)、隔板(5)和热交换管(6),隔板(5)上设有管孔(10),管孔(10)中设有热交换管(6),其特征在于:罐体(2)内设有5~8层隔板(5),隔板(5)与罐壁之间留有5~10毫米间隙,隔板(5)上的管孔(10)孔径大于热交换管(6)管径,热交换管(6)与隔板(5)点焊连接,热交换管(6)以间距为48~56毫米均匀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生徐奉民
申请(专利权)人:韩城市石蜡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