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石蜡发汗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12275 阅读:453 留言:2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石蜡发汗罐,包括罐体、进水管、出水管、进料管、出料管、上、下管板、隔板和热交换管,其技术要点在于,在罐体底板上以底板所在圆圆心为中心且对角线长度大于底板所在圆直径三分之二的等边四边形四条边和一对角线上各垂直设置有一块挡流板,各边上相邻的挡流板之间形成过流口,和进水管入口处于设置挡流板的对角线同侧的过流口与进水管入口正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在罐体底板上设置了可减小水流冲击的挡流板,水流可平稳进入各热交换管,使各热交换管的水循环保持同步,罐内发汗原料间温差得到缩小,发汗周期缩短,石蜡收率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石蜡加工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石蜡加工的石蜡发汗罐。
技术介绍
石蜡发汗罐是石蜡生产中发汗脱油的关键设备。本申请人在ZL98233254.8中 公开了一种石蜡发汗罐,该石蜡发汗罐在罐体内设有5-8层隔板,隔板与罐壁之间留有 5-10mm间隙,隔板上设有管孔,管孔中设有热交换管,隔板上的管孔孔径大于热交换管管 径,热交换管与隔板点焊连接,热交换管以间距为48-56mm均匀排列。该结构的发汗罐使发 汗过程中的塌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罐内各部温差相对縮小,使发汗周期縮短,石蜡收 率和质量均得到一定程度提高。不足之处在于,由于进水管设置在罐体底部,注水时由于水 流冲击力作用,靠近进水管入口的热交换管与远离进水管入口的热交换管的水循环难以同 步进行,导致罐内各部原料间温差难以进一步縮小,影响着发汗周期的进一步縮短和石蜡 收率、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能使罐内各热交换管水循环保持 同步的新型石蜡发汗罐,以进一步縮小罐内各部温差,縮短发汗周期,提高石蜡收率和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种新型石蜡发汗罐,包括罐体、进水管、出水管、进料管、出料管、上、下管板、隔 板和热交换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设置在罐体底部和顶部,罐体上部设置进料管,罐体下 部设置出料管,上、下管板设在罐体两端,上、下管板间设有5-8层隔板,隔板与罐壁之间留 有5-10mm间隙,隔板上设有管孔,管孔中设有热交换管,隔板上的管孔孔径大于热交换管 管径,热交换管与隔板点焊连接,热交换管以间距为48-56mm均匀排列,在罐体底板上以底 板所在圆圆心为中心且对角线长度大于底板所在圆直径三分之二的等边四边形四条边和 一对角线上各垂直设置有一块挡流板,各挡流板互不相接,顶端与下管板之间留有间距,居 中设置在相应边和对角线上,四边上设置的挡流板长度相同,各相邻边上的挡流板之间形 成过流口,对角线上设置的挡流板的长度稍小于其两侧端过流口之间的间距,和进水管入 口处于设置有挡流板的对角线同侧的过流口与进水管入口正对,该过流口宽度稍大于进水 管入口直径。 所述等边四边形是以罐体底板所在圆圆心为中心且一对角线长度大于底板所在 圆直径三分之二,另一对角线的两顶点处于底板所在圆圆周上的菱形。 所述等边四边形是以罐体底板所在圆圆心为中心且对角线长度大于所在圆直径 三分之二的正方形。 所述等边四边形为罐体底板所在圆的内接正方形。 所述各挡流板顶端与下管板之间留有10-20mm间距。 本技术发汗罐与ZL98233254. 8发汗罐相比,由于在罐体底板上以底板所在 圆圆心为中心且对角线长度大于底板所在圆直径三分之二的等边四边形四条边和一对角 线上均垂直设置有挡流板,各边上相邻的挡流板之间形成过流口 ,和进水管入口处于设置 挡流板的对角线同侧的过流口与进水管入口正对,注水时,水流通过进水管入口所对的过 流口后,受对角线上设置的挡流板和等边四边形各边上设置的挡流板的阻挡顶托,平稳进 入各热交换管,使各热交换管的水循环能够保持同步,从而使罐内发汗原料间的温差进一 步縮小,发汗周期縮短,石蜡收率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石蜡发汗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各挡流板在罐体底板上分布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各挡流板在罐体底板上分布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各挡流板在罐体底板上分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l 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发汗罐实施例l包括罐体2,罐体2上部设有进料管 1,下部设有出料管11,罐体2底部设有进水管9和排积水管IO,顶部设有出热水管4和出 冷水管3,罐体2两端设有上、下管板5、6,上、下管板5、6之间设有6层隔板7,隔板之间间 距除最底层距下管板200mm,其余均匀排布,隔板7与罐壁之间留有6mm间隙,隔板7上设 有管孔,管孔中设有热交换管8,隔板7上的管孔孔径大于热交换8管径4mm,热交换管8与 隔板7点焊连接,热交换管8以中心间距48-56mm均匀排列,在罐体底板12上以底板12所 在圆圆心为中心且一对角线长度为底板12所在圆直径四分之三,另一对角线的两顶点处 于底板12所在圆圆周上的菱形的四条边和较短对角线上各垂直设置有一块挡流板13、14、 15、 16、 17,各挡流板互不相接,顶端与下管板6之间留有15mm间距,居中设置在相应边和对 角线上,四边上设置的挡流板13、14、15、16长度相等,各相邻边上的挡流板之间形成过流 口 18、19、20、21,对角线上设置的挡流板17的长度稍小于其两侧端过流口 19、21之间的间 距,和进水管9入口处于设有挡流板17的对角线同侧的过流口 18与进水管9入口正对,该 过流口 18宽度稍大于进水管入口直径。 本技术工作过程是含蜡原料液态下由进料管1进入罐体2壳体空间内,冷、 热水由进水管9注入,水流通过进水管9所对的过流口 18后,受对角线上设置的挡流板17 和等边四边形各边上设置的挡流板13、14、15、16的阻挡顶托,平稳进入热交换管8,通过 冷、热水出口 3、4排出,供给发汗过程所需要的热量和冷量。冷水通过热交换管8时,通过 管壁取走热量,使原料凝固,由液态变为固态;然后将管内冷水改为热水,使原料升温,使原 料中的油从蜡结晶的骨架中发汗出来,油下落由出料管ll排出,剩余的为发汗后的石蜡, 将其熔化,也从出料管11排出,石蜡再经精制和成型变为成品石蜡。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各挡流板分别设置在以罐体底板所在圆圆心为中心且对角线长度为底板所在圆直径四分之三的正方形的四条边和一条对角 线上。 工作过程同实施例l。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各挡流板分别设置在罐体底板所在圆的内接正方形的四条边和一条对角线上。 工作过程同实施例l。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 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新型石蜡发汗罐,包括罐体、进水管、出水管、进料管、出料管、上、下管板、隔板和热交换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设置在罐体底部和顶部,罐体上部设置进料管,罐体下部设置出料管,上、下管板设在罐体两端,上、下管板间设有5-8层隔板,隔板与罐壁之间留有5-10mm间隙,隔板上设有管孔,管孔中设有热交换管,隔板上的管孔孔径大于热交换管管径,热交换管与隔板点焊连接,热交换管以间距为48-56mm均匀排列,其特征在于,在罐体底板上以底板所在圆圆心为中心且对角线长度大于底板所在圆直径三分之二的等边四边形四条边和一对角线上各垂直设置有一块挡流板,各挡流板互不相接,顶端与下管板之间留有间距,居中设置在相应边和对角线上,四边上设置的挡流板长度相同,各相邻边上的挡流板之间形成过流口,对角线上设置的挡流板的长度稍小于其两侧端过流口之间的间距,和进水管入口处于设置有挡流板的对角线同侧的过流口与进水管入口正对,该过流口宽度稍大于进水管入口直径。2. 根据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石蜡发汗罐,包括罐体、进水管、出水管、进料管、出料管、上、下管板、隔板和热交换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设置在罐体底部和顶部,罐体上部设置进料管,罐体下部设置出料管,上、下管板设在罐体两端,上、下管板间设有5-8层隔板,隔板与罐壁之间留有5-10mm间隙,隔板上设有管孔,管孔中设有热交换管,隔板上的管孔孔径大于热交换管管径,热交换管与隔板点焊连接,热交换管以间距为48-56mm均匀排列,其特征在于,在罐体底板上以底板所在圆圆心为中心且对角线长度大于底板所在圆直径三分之二的等边四边形四条边和一对角线上各垂直设置有一块挡流板,各挡流板互不相接,顶端与下管板之间留有间距,居中设置在相应边和对角线上,四边上设置的挡流板长度相同,各相邻边上的挡流板之间形成过流口,对角线上设置的挡流板的长度稍小于其两侧端过流口之间的间距,和进水管入口处于设置有挡流板的对角线同侧的过流口与进水管入口正对,该过流口宽度稍大于进水管入口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生
申请(专利权)人:韩城市石蜡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2条评论
  • 来自[江苏省南京市电信] 2014年02月27日 14:52
    可行
    0
  • 来自[未知地区] 2012年08月15日 11:16
    我希望购买这个专利产品,我的电话是:18602472733
    0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