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田用石蜡乳液纳米封堵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405837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1 17:24
一种油气田用石蜡乳液纳米封堵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按照质量和100%构成:基础油40~50%,表面活性剂6~12%,分散剂0.2~0.5%,增粘剂2~6%,杀菌剂1~4%,消泡剂0.5~2%,余量为溶剂。在1号反应釜中依次加入配方量的基础油、表面活性剂、分散剂,升温至40~60℃,搅拌30~40min;在2号反应釜中依次加入配方量的溶剂、增粘剂、杀菌剂、消泡剂,升温至40~60℃,搅拌30~40min;将2号反应釜中得到的混合物缓慢加入1号反应釜中,于40~60℃下反应4~8h,得到纳米乳液封堵剂。通过本封堵剂封堵泥页岩孔喉,在井壁形成屏蔽带有效阻止钻井液、完井液中固体颗粒和滤液进入地层深部,保护井壁,适用于钻井、完井、射孔、试油气,尤其适合页岩气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井开采领域,尤其与一种油气田用石蜡乳液纳米封堵剂及其制备方法有关。
技术介绍
在油气田钻井过程中,由于页岩气地层的岩性以泥页岩为主,粘土矿物含量高,易水化膨胀,引起坍塌压力增高,容易导致井壁失稳;若是在油气层还会污染油气储层,堵塞油气通道,降低储层渗透率。为了防止钻井液中的流体、固体颗粒和其他添加剂向地层漏失,需要加入封堵剂,对井壁岩石的空隙进行有效封堵。而常规的封堵剂,因粒径较大或抗温能力差等原因难以实现真正有效的封堵,且配伍性差,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气田用石蜡乳液纳米封堵剂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现有页岩气井井壁易掉块坍塌、易出现阻卡和钻井周期长等复杂情况,通过封堵剂封堵泥页岩孔喉,在井壁形成屏蔽带有效阻止钻井液、完井液中固体颗粒和滤液进入地层深部,保护井壁,适用于钻井、完井、射孔、试油气,尤其适合页岩气井。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一种油气田用石蜡乳液纳米封堵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按照质量和100%构成:基础油40~50%,表面活性剂6~12%,分散剂0.2~0.5%,增粘剂2~6%,杀菌剂1~4%,消泡剂0.5~2%,余量为溶剂。所述基础油为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棉籽油、液体石蜡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表面活性剂为丙二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月桂醇醚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油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分散剂为偏硅酸钠、二硅酸钠、烷基硫酸酯、烷基磺酸酯、古尔胶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增粘剂为聚乙二醇双硬脂酸酯、黄原胶、羟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杀菌剂为戊二醛、烷基季鏻盐、烷基季铵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消泡剂为高碳醇脂肪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或蒸馏水中的一种或两种。一种油气田用石蜡乳液纳米封堵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在1号反应釜中依次加入配方量的基础油、表面活性剂、分散剂,升温至40~60℃,搅拌30~40min;步骤b:在2号反应釜中依次加入配方量的溶剂、增粘剂、杀菌剂、消泡剂,升温至40~60℃,搅拌30~40min;步骤c:将步骤b得到的混合物缓慢加入1号反应釜中,于40~60℃下反应4~8h,得到纳米乳液封堵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油气田用石蜡乳液纳米封堵剂,后面简称NR-1,含大量纳米级胶粒,通过封堵泥页岩孔喉,在井壁形成屏蔽带,能有效阻止钻井液、完井液中固体颗粒和滤液进入地层深部,保护井壁,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润滑和消泡作用,稳定性好,在水中自由分散,抗高温,无毒,尤其适合页岩气井,适用于钻井、完井、射孔、试油气。说明书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热滚前的粒径分布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在220℃下热滚16h后的粒径分布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按照质量和100%备料,菜籽油40%,丙二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6%,偏硅酸钠0.5%,聚乙二醇双硬脂酸酯6%,戊二醛1%,高碳醇脂肪酸酯2%,余量为去离子水;在1号反应釜中依次加入备好的基础油、表面活性剂、分散剂,升温至60℃,搅拌30min;在2号反应釜中依次加入备好的溶剂、增粘剂、杀菌剂、消泡剂,升温至60℃,搅拌30min;将2号反应釜中得到的混合物缓慢加入1号反应釜中,于60℃下反应4h,得到NR-1。实施例二:按照质量和100%备料,花生油50%,月桂醇醚磷酸酯12%,二硅酸钠0.5%,黄原胶2%,烷基季鏻盐4%,聚二甲基硅氧烷0.5%,余量为蒸馏水;在1号反应釜中依次加入备好的基础油、表面活性剂、分散剂,升温至40℃,搅拌40min;在2号反应釜中依次加入备好的溶剂、增粘剂、杀菌剂、消泡剂,升温至40℃,搅拌40min;将2号反应釜中得到的混合物缓慢加入1号反应釜中,于40℃下反应8h,得到NR-1。实施例三:按照质量和100%备料,大豆油和棉籽油的混合物4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0%,烷基硫酸酯和烷基磺酸酯的混合物0.4%,羟乙基纤维素5%,烷基季铵盐3%,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1%,余量为蒸馏水;在1号反应釜中依次加入备好的基础油、表面活性剂、分散剂,升温至50℃,搅拌35min;将2号反应釜中依次加入备好的溶剂、增粘剂、杀菌剂、消泡剂,升温至50℃,搅拌35min;将2号反应釜中得到的混合物缓慢加入1号反应釜中,于50℃下反应6h,得到NR-1。实施例四:按照质量和100%备料,棉籽油和液体石蜡的混合物40%,失水山梨醇油酸酯聚氧乙烯醚8%,古尔胶0.3%,黄原胶和羟乙基纤维素的混合物5%,戊二醛和烷基季鏻盐混合物2%,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1.5%,余量为去离子水;在1号反应釜中依次加入备好的基础油、表面活性剂、分散剂,升温至40℃,搅拌30min;将2号反应釜中依次加入备好的溶剂、增粘剂、杀菌剂、消泡剂,升温至50℃,搅拌35min;将2号反应釜中得到的混合物缓慢加入1号反应釜中,于50℃下反应5h,得到NR-1。实施例五:按照质量和100%备料,菜籽油、花生油和大豆油的混合物42%,丙二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和月桂醇醚磷酸酯的混合物6%,偏硅酸钠和二硅酸钠的混合物0.2%,聚乙二醇双硬脂酸酯和黄原胶的混合物3%,烷基季鏻盐和烷基季铵盐的混合物1%,高碳醇脂肪酸酯和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2%,余量为蒸馏水;在1号反应釜中依次加入备好的基础油、表面活性剂、分散剂,升温至45℃,搅拌30min;将2号反应釜中依次加入备好的溶剂、增粘剂、杀菌剂、消泡剂,升温至60℃,搅拌40min;将2号反应釜中得到的混合物缓慢加入1号反应釜中,于40℃下反应8h,得到NR-1。实施例1~5的水分散性、离心沉降稳定性、有效物含量的结果如下:可以看出NR-1拥有良好的水分散性,与钻井液配伍性好,且可稳定存在于钻井液中,不成团,有效物含量≥30。实施例1~5的NR-1粒径分布的结果如下:如图1~图2还示出了实施例1在光子相关法纳米激光粒度仪上测试的热滚前和220℃热滚16h后的粒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NR-1在热滚前,即低温下,其D(0.25)和D(0.5)分别在60~70nm和80~100nm之间,在220℃热滚16h后其D(0.25)和D(0.5)分别在70~80nm和100~120nm之间,还是维持在与热滚前基本相同的纳米级别,不会因为高温而影响其封堵性能。进一步,测试实施例1~5的NR-1抗温性能的结果如下:经过140℃、190℃高温老化后,NR-1未发生破乳;随着温度的升高,粒径有符合规律的一定程度增大,但增加幅度不大,NR-1具有很好的抗温性能。不仅可应用于一般情况的钻井,也能适应井较深、井液高密度的情况,在190℃甚至可以稍微更高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其粒径所在的纳米级别,能够有效封堵孔隙。实施例1~5的NR-1在水基钻井液中的性能测试,取六份水基钻井液基础浆(密度2.1),在其中五份中分别加入实施例1~5的NR-1,加入量均为1%,高速搅拌20min后装入老化罐中120℃老化16h,冷却后高速搅拌10min,50℃条件下测试实验浆流变性及120℃条件下的HTHP失水,其结果如下: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加入NR-1后,水基钻井液的流变性能不受影响,且钻井液切力略微增加,滤失量明显降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油气田用石蜡乳液纳米封堵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气田用石蜡乳液纳米封堵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按照质量和100%构成:基础油40~50%,表面活性剂6~12%,分散剂0.2~0.5%,增粘剂2~6%,杀菌剂1~4%,消泡剂0.5~2%,余量为溶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田用石蜡乳液纳米封堵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按照质量和100%构成:基础油40~50%,表面活性剂6~12%,分散剂0.2~0.5%,增粘剂2~6%,杀菌剂1~4%,消泡剂0.5~2%,余量为溶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田用石蜡乳液纳米封堵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油为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棉籽油、液体石蜡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田用石蜡乳液纳米封堵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丙二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月桂醇醚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油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田用石蜡乳液纳米封堵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偏硅酸钠、二硅酸钠、烷基硫酸酯、烷基磺酸酯、古尔胶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田用石蜡乳液纳米封堵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剂为聚乙二醇双硬脂酸酯、黄原胶、羟乙基纤维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芳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西油华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