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移单节筒体的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9923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转移单节筒体的辅助装置,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机架以及设在机架顶部的垫板,其中,所述基座包括左托杆和右托杆,该左托杆和右托杆上分别设有与叉车货叉大小匹配的左托槽和右托槽;所述机架的高度与单节筒体相匹配与单节筒体直径相匹配;所述垫板的顶面为弧形面,该弧形面对应的中心线与左托槽和右托槽的延伸方向平行;通过叉车货叉穿过左托槽、右托槽举起辅助装置从而实现对单节筒体的转移。

An auxiliary device for transferring single cylind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xiliary device for transfer of single cylinder,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rranged on the base frame and a frame top plate, wherein, the base comprises a left rod and a right supporting rod, the middle rod and a right supporting rod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bracket slot matched with forklift truck fork size; the frame height and single cylinder matching matching with single cylinder diameter; the top surface of the plate is an arc surface of the arc-shaped face of the extending direction of the center line should with the left groove and a right bracket in parallel; through the fork through the left and right bracket lift slot the auxiliary device to realize the transfer of the single cyl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移单节筒体的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搬运辅助工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叉车搬运单节筒体的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风电塔架由多张钢板卷制焊接后形成单段整体,再通过法兰和螺栓连接成整套塔架。一套塔架一般由三十多节单管焊接成,在塔架制作中,受车间空间的影响,往往有大量的半成品单节管需要转移。在单节管转移过程中,受行车作业范围限制,往往需要用到叉车转运单节管,由于部分单节管直径大,达到四米以上,但叉车起升高度却只有三米,造成该部分大直径的单节管无法转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帮助叉车转移单节筒体的辅助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转移单节筒体的辅助装置,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机架以及设在机架顶部的垫板,其中,所述基座包括左托杆和右托杆,该左托杆和右托杆上分别设有与叉车货叉大小匹配的左托槽和右托槽;所述机架的高度与单节筒体相匹配;所述垫板的顶面为弧形面,该弧形面对应的中心线与左托槽和右托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机架包括设置在左托杆上的左前支撑杆、左后支撑杆,设置在右托杆上的右前支撑杆、右后支撑杆,左横梁以和右横梁;所述左前支撑杆与左后支撑杆、右前支撑杆与右后支撑杆都互为竖直方向且前后布置,所述左前支撑杆与右前支撑杆、左后支撑杆与右后支撑杆都互为左右布置;所述左横梁、右横梁分别与左托槽、右托槽沿相同方向平行延伸;所述左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左前支撑杆、左后支撑杆固定连接,右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右前支撑杆、右后支撑杆固定连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机架还包括两个左中横梁和两个右中横梁,所述两个左中横梁设置在左托杆、左横梁之间且沿相同方向平行延伸,两个左中横梁的一端都与左前支撑杆固定连接,另一端都与左后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右中横梁设置在右托杆、右横梁之间且沿相同方向平行延伸,两个右中横梁的一端都与右前支撑杆固定连接,另一端都与右后支撑杆固定连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机架还包括前支梁和两个后支梁,所述前支梁一端与左前支撑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前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后支梁一端都与左后支撑杆固定连接,另一端都与右后支撑杆固定连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左托槽和右托槽的横截面为方形。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垫板包括数根顶部为弧形的托板,所述托板的前端都与左横梁固定连接,托板的后端都与右横梁固定连接;数根托板中,靠中部的托板的弧形面对应的直径比靠边缘的托板的弧形面的直径大,并且从中间往两边,托板的弧形面对应的直径依次减少。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托板的数量为4个,所述4个托板并排分布,其中,中间的两个托板的弧形面对应的直径一样,边缘的两个托板的弧形面对应的直径一样,中间的两个托板的弧形面对应的直径大于边缘的两个托板的弧形面对应的直径。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使用时,本技术放置到单节筒体内,由于机架的高度与单节筒体相匹配,顶面为弧形的垫板可以与单节筒体内顶壁紧密接触,而且基座上设有左托槽和右托槽,叉车货叉可以直接插入该左托槽和右托槽,因此叉车可以将本技术和单节筒体整体举起并转移,举起的高度远小于单节筒体的直径,解决了叉车货叉高度受限而难以搬运单节筒体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转移单节筒体的辅助装置的一种具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转移单节筒体的辅助装置的正视图。图3是转移单节筒体的辅助装置的右视图。图4是转移单节筒体的辅助装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一种转移单节筒体的辅助装置,包括基座1、设置在基座1上的机架2以及设在机架2顶部的垫板3,其中,所述基座1包括左托杆11和右托杆12,该左托杆11和右托杆12上分别设有与叉车货叉大小匹配的左托槽111和右托槽121;所述机架2的高度与单节筒体相匹配。使用时候,通过叉车货叉直接穿入左托槽111和右托槽121里;由于叉车货叉的多数为方形体,为了能使所述左托槽111和右托槽121能以叉车货叉能够结合更紧密,方便叉车货叉举起转移单节筒体的辅助装置,所述左托槽111和右托槽121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机架2包括设置在左托杆11上的左前支撑杆21、左后支撑杆22,设置在右托杆12上的右前支撑杆23、右后支撑杆24,左横梁25和右横梁26;所述左前支撑杆21、左后支撑杆22、右前支撑杆23、右后支撑杆24的高度都一样且与单节筒体直径相匹配;所述左前支撑杆21与左后支撑杆22、右前支撑杆23与右后支撑杆24都互为竖直方向且前后布置,所述左前支撑杆21与右前支撑杆23、左后支撑杆22与右后支撑杆24都互为左右布置;所述左横梁25、右横梁26分别与左托槽111、右托槽121沿相同方向平行延伸;所述左横梁25的两端分别与左前支撑杆21、左后支撑杆22固定连接,右横梁26的两端分别与右前支撑杆23、右后支撑杆24固定连接。为了使左前支撑杆21和左后支撑杆22、右前支撑杆23和右后支撑杆24结合得更牢固,一种转移单节筒体的辅助装置的机架2还设置有两个左中横梁27和两个右中横梁28,所述两个左中横梁27设置在左托杆11、左横梁25之间且沿相同方向平行延伸,两个左中横梁27的一端都与左前支撑杆21固定连接,另一端都与左后支撑杆22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右中横梁28设置在右托杆12、右横梁26之间且沿相同方向平行延伸,两个右中横梁28的一端都与右前支撑杆23固定连接,另一端都与右后支撑杆24固定连接;所以机架2前后各部分结合之间的更加牢固。为了使左前支撑杆21和右前支撑杆23、左后支撑杆22和右后支撑杆24结合的更加牢固,所述机架2还包括一个前支梁29和两个后支梁30,所述前支梁29一端与左前支撑杆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前支撑杆23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后支梁30一端都与左后支撑杆22固定连接,另一端都与右后支撑杆24固定连接;所以机架2左右各部分之间结合得更加牢固。由于单节筒体为空心圆柱体,其内表面为圆弧面,为了能够配合内表面的形状,使转移单节筒体的辅助装置内与单节筒体的内表面稳固的结合,所述垫板3的顶面为弧形面,该弧形面对应的中心线与左托槽111和右托槽121的延伸方向平行,作为本例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垫板3包括4根顶部为弧形的托板,所述4根托板并排分布,分别为分布在中间的两根托板31和分布在两边的托板32,所述托板31和托板32的前端都与左横梁25固定连接,托板31和托板32的后端都与右横梁26固定连接;4根托板中,两根托板31的弧形面对应的直径一样,两根托板32的弧形面对应的直径一样,而且靠近中部的托板31的弧形面对应的直径比靠边缘的托板32的弧形面的直径大。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转移单节筒体的辅助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移单节筒体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机架以及设在机架顶部的垫板,其中,所述基座包括左托杆和右托杆,该左托杆和右托杆上分别设有与叉车货叉大小匹配的左托槽和右托槽;所述机架的高度与单节筒体相匹配;所述垫板的顶面为弧形面,该弧形面对应的中心线与左托槽和右托槽的延伸方向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移单节筒体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机架以及设在机架顶部的垫板,其中,所述基座包括左托杆和右托杆,该左托杆和右托杆上分别设有与叉车货叉大小匹配的左托槽和右托槽;所述机架的高度与单节筒体相匹配;所述垫板的顶面为弧形面,该弧形面对应的中心线与左托槽和右托槽的延伸方向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移单节筒体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设置在左托杆上的左前支撑杆、左后支撑杆,设置在右托杆上的右前支撑杆、右后支撑杆,左横梁以和右横梁;所述左前支撑杆与左后支撑杆、右前支撑杆与右后支撑杆都互为竖直方向且前后布置,所述左前支撑杆与右前支撑杆、左后支撑杆与右后支撑杆都互为左右布置;所述左横梁、右横梁分别与左托槽、右托槽沿相同方向平行延伸;所述左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左前支撑杆、左后支撑杆固定连接,右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右前支撑杆、右后支撑杆固定连接。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移单节筒体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还包括两个左中横梁和两个右中横梁,所述两个左中横梁设置在左托杆、左横梁之间且沿相同方向平行延伸,两个左中横梁的一端都与左前支撑杆固定连接,另一端都与左后支撑杆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颖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晋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