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多个分子的抗原反复结合的抗原结合分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9770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5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人等发现:与在血浆中的pH下的抗原结合活性相比在早期核内体内的pH下的抗原结合活性弱的抗体,其能够以1分子的抗体与多个分子的抗原结合,血浆中半衰期长,可与抗原结合的期间得到改善。

An antigen binding molecule that is repeatedly combined with the antigens of multiple molecules

The inventors found: in the plasma pH antigen binding activity compared with antibody activity in early endosomes under pH antigen, which can bind to the antibody molecules and 1 multiple molecular antigens, long plasma half-life, during antigen binding to impr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与多个分子的抗原反复结合的抗原结合分子本申请是国际申请号PCT/JP2009/057309,国际申请日为2009年4月10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日期为2010年12月10日,中国申请号为200980122466.6,专利技术名称为“与多个分子的抗原反复结合抗原结合分子”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提高抗原结合分子的药物动力学的方法、增加抗原结合分子与抗原的结合次数的方法、药物动力学提高的抗原结合分子、抗原结合分子与抗原的结合次数增加的抗原结合分子、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等。
技术介绍
抗体在血浆中的稳定性高、副作用也少,因此作为药品而受到关注。其中,有多种IgG型抗体药物已上市,目前还有多种抗体药物正在开发中(非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2)。另一方面,作为可适用于第2代抗体药物的技术,人们开发了各种技术,有人报道了提高效应子功能、抗原结合能力、药物动力学、稳定性的技术或降低免疫原性风险的技术等(非专利文献3)。认为问题在于:由于抗体药物通常给药量非常大,所以难以制备皮下给药制剂;以及制造成本高等。作为减少抗体药物的给药量的方法,人们在考虑提高抗体的药物动力学的方法和提高抗体与抗原的亲和性(亲和力)的方法。作为提高抗体的药物动力学的方法,有人报道了恒定区的人工氨基酸取代(非专利文献4、5)。作为增强抗原结合能力、抗原中和能力的技术,有人报道了亲和力成熟技术(非专利文献6),通过向可变区的CDR区等的氨基酸中导入突变,可以增强与抗原的结合活性。通过增强抗原结合能力,可以提高在体外的生物活性、或者减少给药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在体内的药效(非专利文献7)。另一方面,每1分子的抗体能够中和的抗原量依赖于亲和力,通过增强亲和力,可以以少的抗体量中和抗原,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增强抗体的亲和力。并且,只要与抗原进行共价键结合、使亲和力无限大,就可以用1分子的抗体中和1分子的抗原(抗体为二价时中和两分子的抗原)。但在现有方法中,用1分子的抗体中和1分子的抗原(抗体为二价时中和两分子的抗原)的化学量论的中和反应是界限,以抗原量以下的抗体量无法完全中和抗原。即,在增强亲和力的效果方面存在界限(非专利文献9)。当抗体为中和抗体时,为了使其中和效果持续一定期间,必需给予该期间内在体内产生的抗原量以上的抗体量,仅凭提高上述抗体的药物动力学或亲和力成熟技术,在减少必需的抗体给药量方面存在界限。因此,为了以抗原量以下的抗体量目标期间持续抗原的中和效果,必需用1个抗体中和多个抗原。作为用1个抗体中和多个抗原的方法,有利用赋予抗体催化功能的催化抗体进行的抗原的灭活。当为蛋白抗原时,认为通过水解抗原的肽键可以将抗原灭活,通过抗体催化该水解反应,可以反复中和(失活)抗原(非专利文献8)。迄今为止,报道了许多有关催化抗体和催化抗体制作技术,但作为药品具有足够的催化活性的催化抗体则未见报道。即,在抗某抗原的抗体的体内试验中,与普通的不具有催化功能的中和抗体相比,以低剂量发挥同等以上的效果、或者以相同的给药量可以更持续地发挥效果的催化抗体迄今为止未见报道。这样,没有关于用1分子的抗体中和多个抗原、可以发挥优于普通中和抗体的体内效果的抗体的报道,为了减少给药量以及延长持续性,人们希望开发用1个抗体中和多个抗原、在体内较普通的中和抗体更能发挥效果的新型抗体制作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现有技术文献如下所示。现有技术文献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Monoclonalantibodysuccessesintheclinic,JaniceMReichert,ClarkJRosensweig,LauraBFaden&MatthewCDewitz,NatureBiotechnology23,1073-1078(2005).非专利文献2:PavlouAK,BelseyMJ.Thetherapeuticantibodiesmarketto2008.EurJPharmBiopharm.2005Apr;59(3):389-96.非专利文献3:KimSJ,ParkY,HongHJ.Antibodyengineeringforthedevelopmentoftherapeuticantibodies.MolCells.2005Aug31;20(1):17-29.Review.非专利文献4:HintonPR,XiongJM,JohlfsMG,TangMT,KellerS,TsurushitaN.AnengineeredhumanIgG1antibodywithlongerserumhalf-life.JImmunol.2006Jan1;176(1):346-56.非专利文献5:GhetieV,PopovS,BorvakJ,RaduC,MatesoiD,MedesanC,OberRJ,WardES.IncreasingtheserumpersistenceofanIgGfragmentbyrandommutagenesis.NatBiotechnol.1997Jul;15(7):637-40.非专利文献6:ProcNatlAcadSciUSA.2005Jun14;102(24):8466-71.Epub2005Jun6.Ageneralmethodforgreatlyimprovingtheaffinityofantibodiesbyusingcombinatoriallibraries.RajpalA,BeyazN,HaberL,CappuccilliG,YeeH,BhattRR,TakeuchiT,LernerRA,CreaR.非专利文献7:WuH,PfarrDS,JohnsonS,BrewahYA,WoodsRM,PatelNK,WhiteWI,YoungJF,KienerPA.DevelopmentofMotavizumab,anUltra-potentAntibodyforthePreventionof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InfectionintheUpperandLowerRespiratoryTract.JMolBiol.2007,368,652-665.非专利文献8:HansonCV,NishiyamaY,PaulS.Catalyticantibodiesandtheirapplications.CurrOpinBiotechnol.2005Dec;16(6):631-6.非专利文献9:RathanaswamiP,RoalstadS,RoskosL,SuQJ,LackieS,BabcookJ.Demonstrationofaninvivogeneratedsub-picomolaraffinityfullyhumanmonoclonalantibodytointerleukin-8.BiochemBiophysResCommun.2005Sep9;334(4):1004-13.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状况而设,其目的在于提供:抗原结合分子与抗原多次结合的方法、提高抗原结合分子的药物动力学的方法、可以多次与抗原结合的抗原结合分子、药物动力学得到改善的抗原结合分子、含有该抗原结合分子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解决课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与多个分子的抗原反复结合的抗原结合分子

【技术保护点】
抗体在制备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其中所述抗体已经在包括以下步骤的筛选方法中被鉴定:(a)确定抗体在pH 6.7至pH 10.0的抗原结合活性;(b)确定所述抗体在pH 4.0至pH 6.5的抗原结合活性;和(c)选择在pH 6.7至pH 10.0的抗原结合活性大于在pH 4.0至pH 6.5的抗原结合活性的抗体。

【技术特征摘要】
2008.04.11 JP 2008-104147;2008.09.26 JP 2008-247711.抗体在制备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其中所述抗体已经在包括以下步骤的筛选方法中被鉴定:(a)确定抗体在pH6.7至pH10.0的抗原结合活性;(b)确定所述抗体在pH4.0至pH6.5的抗原结合活性;和(c)选择在pH6.7至pH10.0的抗原结合活性大于在pH4.0至pH6.5的抗原结合活性的抗体。2.权利要求1的用途,其包括选择在pH6.7至pH10.0的抗原结合活性是在pH4.0至pH6.5的抗原结合活性的两倍以上的抗体的步骤。3.抗体在制备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其中所述抗体已经在包括以下步骤的筛选方法中被鉴定:(a)在pH6.7至pH10.0的条件下使抗体与抗原结合;(b)将(a)的与抗原结合的抗体置于pH4.0至pH6.5的条件下;和(c)获得在pH4.0至pH6.5的条件下解离的抗体。4.抗体在制备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其中所述抗体已经在包括以下步骤的筛选方法中被鉴定:(a)在pH6.7至pH10.0的条件下使由编码一种或多种抗体的一种或多种基因编码的抗体或抗体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川智之石井慎也前田敦彦中井贵士
申请(专利权)人:中外制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