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电机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97455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5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其电机冷却结构,所述电机冷却结构包括:车身,所述车身的前部具有前舱,所述前舱的前端设有进风格栅,所述前舱通过所述进风格栅与外界连通;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前舱内且与所述进风格栅间隔开;以及所述导风件位于所述前舱内且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所述导风件至少位于所述电机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一侧,所述导风件的前端与所述进风格栅相对,所述导风件的内表面与所述电机之间限定出引风通道。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电机冷却结构,结构简单紧凑、能够对前舱内的电机进行有效冷却、降温。

Cool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and its mo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ehicle and motor cooling structure, including cooling structure of the motor body, the front of the vehicle body has a front cabin, wherein the front end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inlet grille at the front of the cabin, the cabin through the air inlet grill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outside; the motor, the electric machine is arranged in the front cabin and with the inlet gate spaced; and the air guide is positioned in the front and the body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wind guide located at least in the side of the motor on the left and right of the guide part and the front end of the air inlet grille, the the guide between the inner surface and the wind motor defines the air guiding channel. According to the motor cooling structure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of the vehicle, a simple and compact structure and can effectively forehold motor for cooling and coo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及其电机冷却结构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及其电机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纯电动汽车的电机设置在车辆前舱内,车外的气流经进风格栅进入前舱,以对前舱内的零部件进行降温。由于电机前方通常设置有冷凝器,所以进入前舱内的冷气大部分被冷凝器挡住,不能直接吹到电机表面,而经进风格栅两侧进入前舱内的未被冷凝器遮挡的空气会直接流走。这样,在恶劣工况下,电机的最高温度超过许用最高温度,对电机的性能和寿命造成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能够对前舱内的电机进行有效冷却、降温的车辆的电机冷却结构。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该电机冷却结构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电机冷却结构包括:车身,所述车身的前部具有前舱,所述前舱的前端设有进风格栅,所述前舱通过所述进风格栅与外界连通;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前舱内且与所述进风格栅间隔开;以及所述导风件位于所述前舱内且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所述导风件至少位于所述电机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一侧,所述导风件的前端与所述进风格栅相对,所述导风件的内表面与所述电机之间限定出引风通道。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电机冷却结构,结构简单紧凑、能够对前舱内的电机进行有效冷却、降温。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件形成为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竖向设置在所述前舱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主体部的前端的第一导风部,所述第一导风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向外倾斜。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件与所述主体部的内表面的夹角为200度-220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部自上向下逐渐向后倾斜。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主体部的后端的第二导风部,所述第二导风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向内倾斜。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导风部与所述主体部的夹角为120度-130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部上设有至少一个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为形成在所述主体部上的外凸部或内凹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部上具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多个安装孔中的至少一个位于所述加强结构上。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所述的电机冷却结构。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电机冷却结构。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冷却结构的导风件的一个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冷却结构的导风件的另一个示意图。附图标记:电机冷却结构100,车身10,前舱11,电机20,导风件30,主体部31,加强结构311,第一导风部32,第二导风部33,安装孔34,进风格栅40,冷凝器5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电机冷却结构100。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电机冷却结构100包括:车身10、电机20以及导风件30。车身10的前部具有前舱11,前舱11的前端设有进风格栅40,前舱11通过进风格栅40与外界连通,电机20设置在前舱11内且与进风格栅40间隔开。导风件30位于前舱11内且与车身10固定连接,导风件30位于前舱11内且与车身10固定连接,导风件30至少位于电机20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一侧,导风件30的前端与进风格栅40相对,导风件30的内表面与电机20之间限定出引风通道。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电机冷却结构100,通过在电机20与进风格栅40之间设置导风件30,以将经进风格栅40进入的被设置在电机20与进风格栅40之间的部件(不限于冷凝器50)所阻隔的气流经引风通道引向电机20,以对电机20进行降温、冷却,保证了电机20的散热性能,提高了电机20的使用寿命。此外,不仅降低进风格栅40处的气流损失、而且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方便安装。可以理解,上述“前”、“后”方向与整车上相应方向的定义相一致。导风件30的个数为至少一个,当导风件30的个数为一个时,导风件30可以位于电机20的左侧或右侧。当然,导风件30的个数也可以是两个,两个导风件30可以分别位于电机20的左侧和右侧。具体地,当导风件30位于电机20的左侧时,导风件30的右侧面形成为内表面,此时导风件30的右侧面与电机20之间限定出引风通道。当导风件30位于电机20的右侧时,导风件30的左侧面形成为内表面,此时导风件30的左侧面与电机20之间限定出引流通道。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导风件30形成为导风罩,导风罩包括主体部31,主体部31竖向设置在前舱11内。由此,导风件30在前舱11内的布置更合理、节约空间。如图2所示,导风件30还包括连接在主体部31的前端的第一导风部32,第一导风部32相对于主体部31向外倾斜。具体地,当导风件30位于电机20左侧时,该导风件30的第一导风部32相对于主体部31向左倾斜,当导风件30位于电机20右侧时,该导风件30的第一导向部相对于主体部31向右倾斜。进一步地,导风件30与主体部31的内表面的夹角为200度-220度。由此,第一导风部32扩大了导风件30的导风范围,减少了进风格栅40处的风量流失,提高了对电机20的冷却效率。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导风部32自上向下逐渐向后倾斜。由此,避免了导风件30与前舱11内的其它部件发生干涉。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导风件30还包括连接在主体部31的后端的第二导风部33,第二导风部33相对于主体部31向内倾斜。换言之,当导风件30位于电机20左侧时,该第二导风部33相对于主体部31向右倾斜,当导风件30位于电机20右侧时,该第二导风部33相对于主体部31向左倾斜。进一步地,第二导风部33与主体部31的夹角为120度-130度。由此,第二导风部33有效地将引风通道内的风聚拢到电机20上,降低了气流从引风通道上流量损失。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增强导风件30的结构强度,可以在主体部31上设至少一个加强结构311,加强结构311为形成在主体部31上的外凸部或内凹部。结合图2和图3所示,加强结构311为形成在主体部31上的外凸部。进一步地,主体部31上具有多个安装孔34,多个安装孔34中的至少一个位于加强结构311上。这样,螺栓可以穿过主体部31上的安装孔34以与车身10紧固连接,进一步增强了导风件30在车身10上连接的牢固性和可靠性。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电机冷却结构100。由此,行车过程中将从进风格栅40的侧边进入前舱11内的气流引向引风通道,并最终吹向电机20表面,以对电机20进行降温、冷却,保证了电机20的散热性能,提高了电机2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及其电机冷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所述车身的前部具有前舱,所述前舱的前端设有进风格栅,所述前舱通过所述进风格栅与外界连通;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前舱内且与所述进风格栅间隔开;以及导风件,所述导风件位于所述前舱内且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所述导风件至少位于所述电机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一侧,所述导风件的前端与所述进风格栅相对,所述导风件的内表面与所述电机之间限定出引风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所述车身的前部具有前舱,所述前舱的前端设有进风格栅,所述前舱通过所述进风格栅与外界连通;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前舱内且与所述进风格栅间隔开;以及导风件,所述导风件位于所述前舱内且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所述导风件至少位于所述电机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一侧,所述导风件的前端与所述进风格栅相对,所述导风件的内表面与所述电机之间限定出引风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形成为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竖向设置在所述前舱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主体部的前端的第一导风部,所述第一导风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向外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现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