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文贞专利>正文

避震角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9724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5 23:04
一种避震角轮,尤特指轮座与角轮组之间设有一转轴与一外露型的弹性元件,转轴的上端穿设于轮座的轴承中,转轴的下端穿设于角轮组的轴向孔中,转轴与角轮组之间设有一上罩盖与一弹簧座,作为装设一弹性元件之用,转轴的下端设有一纵向作动槽,并由一定位梢枢结于角轮组中,利用弹性元件使角轮组可以在纵向作动槽上、下位移,同时可以借由外露型的弹性元件,令使用者可以清楚看见行李箱的角轮组具有避震功能,借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与购买欲。

Shock angle wheel

A suspension angle wheel, a rotating shaft and an elastic elemen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exposed type especially refers to the wheel seat and the wheel angle, the upper end of the rotating shaft passes through the bearing wheel seat, the lower end of the shaft through the axial angle in Kong Zhong wheel group, the angle between the rotating shaft and the wheel group is provided with an upper cover and a spring seat. As a elastic element, the lower end of the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longitudinal groove by the actuator, and a tip angle pivoted on the wheel group, the group in the longitudinal angle wheel actuating grooves and displacement by the elastic element, the elastic element can borrow from exposed, so that users can angle wheel with shock-absorbing function to clearly see the trunk, in order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consumers and the desire to bu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避震角轮
本技术涉及避震角轮,主要是一种利用外露型的弹性元件,令使用者可以清楚看见行李箱的角轮组具有避震功能的避震角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国民所得的提高,以及民众对于休闲旅游的意识抬头,所以无论是国内或国外旅游的人数有愈来愈多的趋势。而无论是一般的出差或旅游,行李箱已经成为出差或旅游者随身必备的物品。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行李箱,其结构不外乎是在行李箱的箱体底部设置轮子,同时配合在箱体上方装设一具伸缩定位功能的ㄇ型拉杆,使用时仅需将拉杆向上拉出定位,即可以方便使用者一边行走一边拖着行李箱,不使用时,则仅需将拉杆向下压入行李箱的箱体内部即可,操作与使用都相当简单与容易,广受出差或旅游者喜爱,所以在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需求量。现有技术的避震角轮,大部分都是隐藏型,消费者无论是在购买或是使用时,都无法清楚看见行李箱的角轮具有避震功能,为其既存尚待克服解决的问题与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专利技术人目前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设计,累积多年的实务经验与心得,针对现有技术的隐藏型避震角轮所既存的问题与缺失,积极地投入创新与改良的精神,所完成的避震角轮。新型解决问题所应用的技术手段以及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在于:轮座与角轮组之间设有一转轴与一外露型的弹性元件,转轴的上端穿设于轮座的轴承中,转轴的下端穿设于角轮组的轴向孔中,转轴与角轮组之间设有一上罩盖与一弹簧座,作为装设一弹性元件之用,转轴的下端设有一纵向作动槽,并由一定位梢枢结于角轮组中,利用弹性元件使角轮组可以在纵向作动槽上、下位移,同时可以借由外露型的弹性元件,使使用者可以清楚看见行李箱的角轮组具有避震功能,借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与购买欲,具有功效上的增进。上述的避震角轮,其中:角轮组设有一枢结部,枢结部的左、右两侧贯穿设有一枢结孔,作为枢结设置左、右两滑轮与左、右两轮盖之用。上述的避震角轮,其中:转轴的上端对应于轴承的底面处设有一扩大挡缘。上述的避震角轮,其中:转轴的上罩盖与角轮组的弹簧座呈ㄇ型与ㄩ型。上述的避震角轮,其中:轮座的下凹槽与角轮组的弹簧座之间设有一罩体,罩体由具有弹性的软性与透明材质所制成,罩体的顶部与底部对应于轮座的下凹槽与角轮组的弹簧座处设有上、下二顶抵部,使罩体可以利用上、下二顶抵部顶抵于轮座的下凹槽与角轮组的弹簧座,同时使罩体在被压缩时可以变形成扁平状,在不被压缩时又可以恢复成原来的筒形,作为避免雨水、风砂及灰尘侵入之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断面组合示意图。图6:为图5的B—B剖面示意图。图7:为图5的E—E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应用于行李箱的平面组合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避震状态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行李箱10轮座11上凹槽12轴孔13下凹槽20角轮组21枢结部22枢结孔23滑轮24轮盖25轴向孔26径向孔27弹簧座30转轴31沟槽32扩大挡缘33上罩盖34纵向作动槽40罩体41顶抵部B轴承Q定位梢R穿梢C扣环S弹性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深入了解本技术的构造内容以及所能达成的功能效益,兹列举一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介绍说明如下:一种避震角轮,敬请参阅图1、图2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示意图一、二。与图3、图4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局部剖面与立体分解示意图。以及图5、图6、图7所示:为本技术的断面组合图与图5的B—B、E—E剖面示意图。主要在于:避震角轮由轮座10、角轮组20、转轴30与罩体40所组合而成;其中:轮座10的下方设有一角轮组20,轮座10的顶部设有一上凹槽11,上凹槽11的中心设有一轴孔12,轴孔12可供容纳设置一轴承B,轮座10的底部设有一下凹槽13;角轮组20设有一枢结部21,枢结部21的左、右两侧贯穿设有一枢结孔22,作为一穿梢R与二轴承B枢结设置左、右两滑轮23与两轮盖24之用,角轮组20上方的中心处设有一轴向孔25,轴向孔25可供穿设一转轴30,轴向孔25的径向处设有一贯穿的径向孔26,径向孔26可供穿设一定位梢Q,轴向孔25的外围处设有一呈ㄩ型的弹簧座27,弹簧座27可供一弹性元件S的下端顶抵,使弹性元件S可以外露于轮座10与角轮组20之间;转轴30的上端穿设于轮座10的轴承B中,转轴30上端设有一垫圈C,转轴30的上端铆合设有一可供固定垫圈C的沟槽31,转轴30对应于轴承B的底面处设有一扩大挡缘32,作为转轴30上端铆合时支撑之用,使转轴30可以在轴承B中自由转动,转轴30中间的上方位置处设有一呈ㄇ型的上罩盖33,上罩盖33容设于轮座10底部的下凹槽13中,上罩盖33可供一弹性元件S的上端顶抵,转轴30的下端穿设于角轮组20的轴向孔25中,转轴30对应于角轮组20的径向孔26处设有一纵向作动槽34,由定位梢Q贯穿于径向孔26与纵向作动槽34中,利用弹性元件S使角轮组20可以在纵向作动槽34上、下位移;罩体40由具有弹性的软性材质(例如:橡胶等)所制成,罩体40可以选择由透明材质制成,罩体40的顶部与底部对应于轮座10的下凹槽13与角轮组20的弹簧座27处设有上、下二顶抵部41,使罩体40可以利用上、下二顶抵部41顶抵于轮座10的下凹槽13与角轮组20的弹簧座27,同时使罩体40在被压缩时可以变形成扁平状,在不被压缩时又可以恢复成原来的筒形,作为避免雨水、风砂及灰尘侵入之用。借由上述各元件结构所组合而成的本技术,在提供一种避震角轮,在实际操作应用上:敬请参阅图8所示:本技术应用于行李箱的平面组合示意图。与图9所示:本技术的避震状态示意图。行李箱1在拖行时,角轮组20可以随着地形的高低起伏变化,利用弹性元件S的弹复张力,使定位梢Q可以在转轴30的纵向作动槽34上、下位移,使得行李箱1具有避震功能;同时,使用者在选购与使用时,可以借由透明的罩体40与外露型的弹性元件S,提供使用者可以清楚看见行李箱1的角轮组20具有避震的功能,借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与购买欲。综合上述所陈,本技术提供一种避震角轮,经过本技术专利技术人实际制做完成以及反复操作测试之后,证实的确可以达到本技术所预期的功能效益,同时又为目前坊间尚无在先的实例,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诚然已经符合新型专利新颖性与创造性的条件,因此依专利法的规定,向专利局提出新型专利的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避震角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避震角轮,主要由轮座、角轮组与转轴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座的下方设有一角轮组,所述轮座的顶部与底部设有一上凹槽与下凹槽,所述上凹槽可供容纳设置一轴承,所述下凹槽可供容纳设置一上罩盖,所述上凹槽与下凹槽的中心设有一轴孔;所述角轮组的下方至少设有一滑轮,所述角轮组上方的中心处设有一轴向孔,所述轴向孔可供穿设一转轴,所述角轮组对应于轴向孔的径向处设有一贯穿的径向孔,所述径向孔可供穿设一定位梢,所述轴向孔的外围处设有一弹簧座,所述弹簧座可供一弹性元件的下端顶抵,使所述弹性元件可以外露于轮座与角轮组之间;所述转轴的上端穿设于轮座的轴承中,所述转轴上端设有一垫圈,所述转轴的上端铆合后形成一可供容设垫圈的沟槽,使所述转轴可以在轴承中自由转动,所述转轴对应于角轮组的弹簧座上方处设有一上罩盖,所述上罩盖容设于轮座底部的下凹槽中,所述上罩盖可供一弹性元件的上端顶抵,所述转轴的下端穿设于角轮组的轴向孔中,所述转轴对应于角轮组的径向孔处设有一纵向作动槽,由所述定位梢贯穿于径向孔与纵向作动槽中,利用弹性元件使所述角轮组可以在纵向作动槽上、下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震角轮,主要由轮座、角轮组与转轴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座的下方设有一角轮组,所述轮座的顶部与底部设有一上凹槽与下凹槽,所述上凹槽可供容纳设置一轴承,所述下凹槽可供容纳设置一上罩盖,所述上凹槽与下凹槽的中心设有一轴孔;所述角轮组的下方至少设有一滑轮,所述角轮组上方的中心处设有一轴向孔,所述轴向孔可供穿设一转轴,所述角轮组对应于轴向孔的径向处设有一贯穿的径向孔,所述径向孔可供穿设一定位梢,所述轴向孔的外围处设有一弹簧座,所述弹簧座可供一弹性元件的下端顶抵,使所述弹性元件可以外露于轮座与角轮组之间;所述转轴的上端穿设于轮座的轴承中,所述转轴上端设有一垫圈,所述转轴的上端铆合后形成一可供容设垫圈的沟槽,使所述转轴可以在轴承中自由转动,所述转轴对应于角轮组的弹簧座上方处设有一上罩盖,所述上罩盖容设于轮座底部的下凹槽中,所述上罩盖可供一弹性元件的上端顶抵,所述转轴的下端穿设于角轮组的轴向孔中,所述转轴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贞
申请(专利权)人:张文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