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蚜扩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6341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2 14:15
一种苜蓿蚜扩繁装置,包括扩繁架及设置于扩繁架外侧的网罩,扩繁架包括架体、设置于架体不同高度上的多层升降支撑板、设置于升降支撑板底面的植物补光灯、用于调节升降支撑板高度的升降驱动调节机构及设置于升降支撑板上端的育苗盘,升降驱动调节机构包括连接于升降支撑板的左端部下方和右端部下方的两个轴承座、安装于这两个轴承座上的传动轴、连接于传动轴的一端的手轮、直立固定设置于架体的丝杆、设置于丝杆上的丝母及套设于丝母上并通过键与丝母连接的蜗轮,升降支撑板设置有纵向的通孔,丝杆穿设于通孔内,传动轴连接有蜗杆,蜗杆与蜗轮啮合,丝母的上端面与升降支撑板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平面轴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一直保证苜蓿蚜的产量和质量。

Alfalfa aphid propagation device

A device including alfalfa aphids propagation, propagation and propagation frame arranged on the frame outside the net cover, the propagation frame comprises a frame body, a support plate,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support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lifting plants fill light, for adjusting the lifting height of the support board of the lifting drive adjusting mechanism and a seedling tray is arranged on the lifting support plate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multilayer lifting set on the frame body at different heights, lifting driving regulat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lifting support plate is connected to the left end and the right end of the bottom below the two bearing seat, mounted on the two bearing seat, the drive shaft connected to the transmission shaft end of the handwheel, upright fixed on the frame body screw and arranged on a screw nut and sheathed on the screw nut and screw connection through the key and the worm wheel lifting suppor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vertical, screw rod is inserted in the through hole of the transmission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a worm, worm A plane bearing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silk mother and the bottom of the lifting support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can always guarantee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alfalfa aph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苜蓿蚜扩繁装置
本技术涉及昆虫饲养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苜蓿蚜扩繁装置,主要用于苜蓿蚜的实验室扩繁。
技术介绍
苜蓿蚜寄生性天敌茶足柄瘤蚜茧蜂,是依赖天然寄主(苜蓿蚜)繁殖的天敌昆虫,茶足柄瘤蚜茧蜂昆虫天敌扩繁过程中,天然寄主(苜蓿蚜)使用量比较大,而目前受到天然寄主苜蓿蚜的产量和质量的限制,茶足柄瘤蚜茧蜂一直没能形成规模化生产。蚕豆具有生物量大、生长速度快及叶面积大等特点,是苜蓿蚜人工繁殖的主要寄主植物。目前,蚕豆幼苗的培育方法主要有土培法与水培法两种。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水培与土培对其生长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由于苜蓿蚜属于害虫,害虫的人工饲养需要人工隔离,而通过土培蚕豆扩繁苜蓿蚜不易于采取隔离措施。同时,蚕豆的连续种植会导致土壤酸化,进而产生蚕豆根茎部病害,使蚕豆萎蔫、倒伏、烂根及死亡,降低苜蓿蚜的扩繁速度。再者,蚜虫种群增长迅速,需要经常更换饲养用的植株材料,这样就大大增加了饲养难度。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适用于苜蓿蚜扩繁,并能一直保证苜蓿蚜的产量和质量的苜蓿蚜扩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苜蓿蚜扩繁,并能一直保证苜蓿蚜的产量和质量的苜蓿蚜扩繁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苜蓿蚜扩繁装置,包括扩繁架及设置于扩繁架外侧的网罩,所述扩繁架包括架体、设置于架体不同高度上的多层升降支撑板、设置于升降支撑板底面的植物补光灯、用于调节升降支撑板高度的升降驱动调节机构及设置于升降支撑板上端的育苗盘,所述架体包括至少两根直立设置的导向支撑杆,每层所述升降支撑板均与所述导向支撑杆滑动配合连接,所述升降驱动调节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升降支撑板的左端部下方和右端部下方的两个轴承座、安装于这两个轴承座上的传动轴、连接于传动轴的一端的手轮、直立固定设置于所述架体的丝杆、设置于丝杆上的丝母及套设于丝母上并通过键与丝母连接的蜗轮,所述升降支撑板设置有纵向的通孔,所述丝杆穿设于通孔内,所述传动轴连接有蜗杆,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所述丝母的上端面与所述升降支撑板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平面轴承。所述架体的左端部和右端部直立固定设置有两根丝杆,每层所述升降支撑板均设置有两个通孔,两根所述丝杆分别穿设于升降支撑板的两个通孔内,所述丝杆于每层所述升降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两个所述丝母,每个丝母均连接有所述蜗轮,所述传动轴连接有两个所述蜗杆,这两个所述蜗杆分别与两个所述蜗轮啮合。所述网罩的侧面对应于手轮设置有纵向的开口,该开口处设置有拉链。所述育苗盘包括贮液盘及设置于贮液盘内的定植网格盘,所述定植网格盘包括第一底板及设置于第一底板上的第一环形边沿,所述第一底板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定植网格盘的底面与所述贮液盘之间构成植物根系生长空间。所述架体的下部设置有水箱和泵,所述贮液盘包括第二底板及设置于第二底板上的第二环形边沿,所述第二环形边沿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和溢流口,所述水箱的出水口通过泵及水管与所述贮液盘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贮液盘的溢流口通过水管与所述水箱的上端进水口连接。所述扩繁架的下端设置有脚轮。所述网罩的正面设置有拉链。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水培蚕豆苗免了土壤酸化,减轻了病害对蚕豆苗的危害,保证了蚕豆苗的质量;2、可一年四季长期连续供应寄主植物,供昆虫扩繁;3、扩繁架采用多层结构,空间利用率高,水培蚕豆苗生长整齐,生理一致,培育量大,有效提高了昆虫产量。4、本技术易于操作,昆虫繁殖快速,质量稳定均一,更易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图4是定植网格盘与贮液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扩繁架;2-网罩;3-脚轮;4-升降支撑板;5-手轮;6-传动轴;7-轴承座;8-蜗杆;9-蜗轮;10-丝杆;11-丝母;12-平面轴承;13-植物补光灯;14-水箱;15-泵;16-定植网格盘;17-贮液盘;18-拉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如图1、2、3所示,一种苜蓿蚜扩繁装置,包括扩繁架1及设置于扩繁架1外侧的网罩2,扩繁架1包括架体、设置于架体不同高度上的多层升降支撑板4、设置于升降支撑板4底面的植物补光灯13、用于调节升降支撑板4高度的升降驱动调节机构及设置于升降支撑板4上端的育苗盘,架体包括至少两根直立设置的导向支撑杆,每层升降支撑板4均与导向支撑杆滑动配合连接,升降驱动调节机构包括连接于升降支撑板4的左端部下方和右端部下方的两个轴承座7、安装于这两个轴承座7上的传动轴6、连接于传动轴6的一端的手轮5、直立固定设置于架体的丝杆10、设置于丝杆10上的丝母11及套设于丝母11上并通过键与丝母11连接的蜗轮9,升降支撑板4设置有纵向的通孔,丝杆10穿设于通孔内,传动轴6连接有蜗杆8,蜗杆8与蜗轮9啮合,丝母11的上端面与升降支撑板4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平面轴承12。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通过手轮5调节升降支撑板4的高度,从而根据植物的生长需要,使上下相邻两升降支撑板4保持合理的间距,以在植物不断长高时,使植物补光灯13与植物保持合理间距。参见图2,架体的左端部和右端部直立固定设置有两根丝杆10,每层升降支撑板4均设置有两个通孔,两根丝杆10分别穿设于升降支撑板4的两个通孔内,丝杆10于每层升降支撑板4的下方设置有两个丝母11,每个丝母11均连接有蜗轮9,传动轴6连接有两个蜗杆8,这两个蜗杆8分别与两个蜗轮9啮合。网罩2的侧面对应于手轮5设置有纵向的开口,该开口处设置有拉链,更便于通过手轮5调节升降支撑板4的高度。如图4所示,育苗盘尺寸为35×25×5cm,它包括贮液盘17及设置于贮液盘17内的定植网格盘16,定植网格盘16包括第一底板及设置于第一底板上的第一环形边沿,第一底板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通孔,通孔边缘光滑,利于植物根部钻出及水分排出。定植网格盘16的底面与贮液盘17之间构成植物根系生长空间。营养液及水分均补充在贮液盘17中。使用时,将泡胀的蚕豆种子平铺在垫有一层吸水纸的定植网格盘16中,将定植网格盘16放入贮液盘17中,贮液盘17中加入少许水,定植网格盘16上用湿润的深色棉质纱布覆盖,置于扩繁架1的升降支撑板4上进行催芽。在催芽过程中,不断加水保湿,并及时将烂蚕豆种子、未及时发芽种子挑出,以防发霉而引起其他蚕豆种子腐烂。催芽3天后,种子生根发芽且芽伸长至3cm左右时,取下定植网格盘16上的覆盖物,置于光照下培养。当贮液盘17中水位低于蚕豆根系时,加入水进行补充,待蚕豆种子长出的蚕豆芽变绿,加入配置的营养液,使营养液没过蚕豆根系。当蚕豆种子出苗10天后,将带有苜蓿蚜的枝叶放在蚕豆苗上,让苜蓿蚜自由转移,然后套上网罩2。当育苗盘中的蚕豆苗有三分之二变黄、萎蔫后,将带蚜蚕豆苗转接至新培育的蚕豆苗上,供苜蓿蚜继续取食。当苜蓿蚜从变黄的蚕豆苗全部转移到新的蚕豆苗上后,将变黄的蚕豆苗取出。如图3、图4所示,架体的下部设置有水箱14和泵15,贮液盘17包括第二底板及设置于第二底板上的第二环形边沿,第二环形边沿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和溢流口,水箱14的出水口通过泵15及水管与贮液盘17的进水口连接,贮液盘17的溢流口通过水管与水箱14的上端进水口连接。溢流口利于快速排出多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苜蓿蚜扩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苜蓿蚜扩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苜蓿蚜扩繁装置包括扩繁架及设置于扩繁架外侧的网罩,所述扩繁架包括架体、设置于架体不同高度上的多层升降支撑板、设置于升降支撑板底面的植物补光灯、用于调节升降支撑板高度的升降驱动调节机构及设置于升降支撑板上端的育苗盘,所述架体包括至少两根直立设置的导向支撑杆,每层所述升降支撑板均与所述导向支撑杆滑动配合连接,所述升降驱动调节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升降支撑板的左端部下方和右端部下方的两个轴承座、安装于这两个轴承座上的传动轴、连接于传动轴的一端的手轮、直立固定设置于所述架体的丝杆、设置于丝杆上的丝母及套设于丝母上并通过键与丝母连接的蜗轮,所述升降支撑板设置有纵向的通孔,所述丝杆穿设于通孔内,所述传动轴连接有蜗杆,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所述丝母的上端面与所述升降支撑板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平面轴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苜蓿蚜扩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苜蓿蚜扩繁装置包括扩繁架及设置于扩繁架外侧的网罩,所述扩繁架包括架体、设置于架体不同高度上的多层升降支撑板、设置于升降支撑板底面的植物补光灯、用于调节升降支撑板高度的升降驱动调节机构及设置于升降支撑板上端的育苗盘,所述架体包括至少两根直立设置的导向支撑杆,每层所述升降支撑板均与所述导向支撑杆滑动配合连接,所述升降驱动调节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升降支撑板的左端部下方和右端部下方的两个轴承座、安装于这两个轴承座上的传动轴、连接于传动轴的一端的手轮、直立固定设置于所述架体的丝杆、设置于丝杆上的丝母及套设于丝母上并通过键与丝母连接的蜗轮,所述升降支撑板设置有纵向的通孔,所述丝杆穿设于通孔内,所述传动轴连接有蜗杆,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所述丝母的上端面与所述升降支撑板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平面轴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苜蓿蚜扩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的左端部和右端部直立固定设置有两根丝杆,每层所述升降支撑板均设置有两个通孔,两根所述丝杆分别穿设于升降支撑板的两个通孔内,所述丝杆于每层所述升降支撑板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程鹏刘爱萍李钢铁韩海斌姜珊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