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Y”型水下立交全互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858714 阅读:3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2 19:59
一种双“Y”型水下立交全互通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道路交通设计技术领域;它包含水下隧道;其特征在于:该水下隧道与沿江路形成纵向“T”字形路口;所述的水下隧道由隧道左线和隧道右线构成,隧道左线与隧道右线分离设置,且隧道左线与隧道右线均在水域的底部平面分叉,设置为“Y”型匝道与沿江路相连。充分利用水底空间,通过双“Y”型匝道的设置,最大限度的实现交通功能,且匝道全部设置于水域底部,避免地面拆迁,保护城市环境,减小对周边居民出行及生活的影响,实用性更强,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Double \Y\ type underwater interchange full intercommunication system

A double \Y\ type of water under the overpass full inter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design of road traffic; it contains a tunnel under the water; the invention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underwater tunnel and along the road to form a vertical \T\ shaped intersection; the underwater tunnel by the left tunnel and tunnel right into line. The left line, tunnel and tunnel right line separation set, and left and right line tunnel tunnel were split at the bottom plane of the waters, set to \Y\ ty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ramp along the road. Make full use of the bottom space, through the double \Y\ type ramp settings, realize the traffic function to the maximum, and the ramp are arranged on bottom waters, to avoid ground demolition, protect the city environment, reduce the impact on travel and life of the surrounding residents, more practical,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reasonable arrangement, production cost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Y”型水下立交全互通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交通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双“Y”型水下立交全互通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交通飞速发展,拥江与拥河城市的水域阻断了城市道路,影响交通。为改善路网条件,提高城市交通能力,修建水下隧道成为首选。而水下隧道往往是直接连通两侧道路,隧道出入口较少,交通功能难以达到最优。若在岸上做地下立交又会引起大量的地面拆迁、破坏城市环境、干扰周边居民的出行与生活。故需考虑无拆迁、对居民影响小的水下立交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双“Y”型水下立交全互通系统,充分利用水底空间,通过双“Y”型匝道的设置,最大限度的实现交通功能,且匝道全部设置于水域底部,避免地面拆迁,保护城市环境,减小对周边居民出行及生活的影响,实用性更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水下隧道;该水下隧道与沿江路形成纵向“T”字形路口;所述的水下隧道由隧道左线和隧道右线构成,隧道左线与隧道右线分离设置,且隧道左线与隧道右线均在水域的底部平面分叉,设置为“Y”型匝道与沿江路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的隧道左线平面分叉,设置隧道左线右转匝道与沿江路左半幅路相连,设置隧道左线左转匝道与沿江路有半幅路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的隧道右线平面分叉,设置隧道右线右转匝道与沿江路左半幅路相连,设置隧道右线左转匝道与沿江路有半幅路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的隧道左线左转匝道与隧道右线左转匝道纵向交叉。进一步地,所述的隧道右线左转匝道设置在隧道左线左转匝道的上方。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Y”型水下立交全互通系统,充分利用水底空间,通过双“Y”型匝道的设置,最大限度的实现交通功能,且匝道全部设置于水域底部,避免地面拆迁,保护城市环境,减小对周边居民出行及生活的影响,实用性更强,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由隧道左线1、隧道右线2、隧道左线右转匝道3、隧道左线左转匝道4、隧道右线左转匝道5、隧道右线右转匝道6、沿江路有半幅路7、沿江路左半幅路8、水域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看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水下隧道;该水下隧道与沿江路形成纵向“T”字形路口;所述的水下隧道由隧道左线1和隧道右线2构成,隧道左线1与隧道右线2分离设置,且隧道左线1与隧道右线2均在水域9的底部平面分叉,设置为“Y”型匝道与沿江路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的隧道左线1平面分叉,设置隧道左线右转匝道3与沿江路左半幅路8相连,设置隧道左线左转匝道4与沿江路有半幅路7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的隧道右线2平面分叉,设置隧道右线右转匝道6与沿江路左半幅路8相连,设置隧道右线左转匝道5与沿江路有半幅路7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的隧道左线左转匝道4与隧道右线左转匝道5纵向交叉,且隧道右线左转匝道5设置在隧道左线左转匝道4的上方。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双“Y”型水下立交全互通系统,充分利用水底空间,通过双“Y”型匝道的设置,最大限度的实现交通功能,且匝道全部设置于水域底部,避免地面拆迁,保护城市环境,减小对周边居民出行及生活的影响,实用性更强,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Y”型水下立交全互通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Y”型水下立交全互通系统,它包含水下隧道;其特征在于:该水下隧道与沿江路形成纵向“T”字形路口;所述的水下隧道由隧道左线和隧道右线构成,隧道左线与隧道右线分离设置,且隧道左线与隧道右线均在水域的底部平面分叉,设置为“Y”型匝道与沿江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Y”型水下立交全互通系统,它包含水下隧道;其特征在于:该水下隧道与沿江路形成纵向“T”字形路口;所述的水下隧道由隧道左线和隧道右线构成,隧道左线与隧道右线分离设置,且隧道左线与隧道右线均在水域的底部平面分叉,设置为“Y”型匝道与沿江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Y”型水下立交全互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隧道左线平面分叉,设置隧道左线右转匝道与沿江路左半幅路相连,设置隧道左线左转匝道与沿江路有半幅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维国褚凯范国刚邢永辉宋仪于勇余露茜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