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过江隧道抗冲刷防护工程的混凝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5957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1 0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下冲刷防护工程的领域,公开了用于过江隧道抗冲刷防护工程的混凝土结构,包括布置在过江隧道上方的顶部混凝土盖板和两个分别布置在河道上下游断面的垂直混凝土防护板,两个垂直混凝土防护板形成在顶部混凝土盖板的两侧边并且向下垂直延伸布置,两个垂直混凝土防护板分别布置在过江隧道的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两个垂直混凝土防护板分别布置在过江隧道的两侧,整个的混凝土结构形成一个三边封闭的“Π”型混凝土盖板结构,将“Π”型混凝土盖板结构整体倒扣在过江隧道隧洞之上,这种顶部混凝土盖板结构稳定,对其下部过江隧道具有良好的抗冲刷保护作用,对隧道工程所在岩层有一定防渗效果。

Concrete structure for anti scour protection project of crossing river tunne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water scouring protection project, discloses the concrete structure for tunnel anti scour protection engineering, including the layout in a tunnel across the river above the top of the concrete cover and two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in the river on the downstream section of the vertical concrete protective plate, two vertical concrete protective plate are formed at both sides of the top of the concrete cover the edge and extending vertically downward arranged, two vertical concrete protective plate are arranged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tunnel across the river.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two vertical concrete protective plate are arranged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tunnel across the river, the formation of a concrete structure with three closed sides n-shaped concrete cover structure,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PI type concrete cover down on the river crossing tunnel on the top of the concrete cover structure stability has a good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e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lower river tunnel, have certain anti-seepage effect on tunnel engineering of r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过江隧道抗冲刷防护工程的混凝土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下冲刷防护工程的领域,尤其是用于过江隧道抗冲刷防护工程的混凝土结构。
技术介绍
在易发生不利淘刷的水下河床修建过江隧道工程,过江隧道覆盖层通常处于水流流速大、水沙动力不稳定性的区域,为确保过江隧道覆盖层的抗冲刷稳定性,须开展和实施必要的冲刷防护工程措施。目前,抛石回填法和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等过江隧道覆盖层冲刷防护工程已经是发展较为成熟的工程措施。抛石法具有施工便捷、工程造价低,工期短等优势。但抛石法工程竣工后形成的抗冲刷防护层缺乏整体性抗冲稳定,局部稳定性和密实性易被极端水沙动力、人类活动因素影响。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在水中不分散、自流平、自密实、不渗水,具有较高的整体稳定性和强度。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配比工艺要求较高、施工难度相对较大,需严格控制水下混凝土浇筑质量,工程造价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过江隧道抗冲刷防护工程的混凝土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过江隧道覆盖层抗冲刷防护工程存在整体抗冲稳定性差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用于过江隧道抗冲刷防护工程的混凝土结构,包括布置在过江隧道上方的顶部混凝土盖板和两个分别布置在河道上下游断面的垂直混凝土防护板,两个所述垂直混凝土防护板形成在所述顶部混凝土盖板的两侧边并且向下垂直延伸布置,两个所述垂直混凝土防护板分别布置在所述过江隧道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顶部混凝土防护板的宽度大于所述过江隧道洞径。进一步地,所述顶部混凝土防护板的宽度为所述过江隧道的洞径的两倍以上。进一步地,所述过江隧道上设置有覆盖层,所述顶部混凝土防护板覆盖在所述覆盖层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顶部混凝土防护板上铺设有碎石反滤层。进一步地,所述碎石反滤层的上方设置有抛石回填层。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垂直混凝土防护板与所述过江隧道间隔布置。进一步地,所述垂直混凝土防护板与所述过江隧道之间的间隔大于所述过江隧道的洞径。进一步地,所述垂直混凝土防护板的底部嵌入在弱风化基岩中或者中风化基岩中。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顶部混凝土盖板和两个垂直混凝土防护板,两个垂直混凝土防护板分别设置在河道的上下游断面,垂直混凝土防护板形成在顶部混凝土盖板的两侧边并且向下垂直延伸布置,两个垂直混凝土防护板分别布置在过江隧道的两侧,整个的混凝土结构形成一个三边封闭的“Π”型混凝土盖板结构,将“Π”型混凝土盖板结构整体倒扣在过江隧道隧洞之上,这种顶部混凝土盖板结构稳定,对其下部过江隧道具有良好的抗冲刷保护作用,对隧道工程所在岩层有一定防渗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用于过江隧道抗冲刷防护工程的混凝土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参照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较佳实施例。本技术提供的用于过江隧道抗冲刷防护工程的混凝土结构可以运用在水下冲刷防护工程中,也可以运用在其他冲刷防护工程中,并不仅限于其中一种。用于过江隧道抗冲刷防护工程的混凝土结构,包括顶部混凝土盖板11和两个垂直混凝土防护板12,顶部混凝土盖板11布置在过江隧道的上方,一般在过江隧道13的隧洞之上,两个垂直混凝土防护板12分别设置在河道的上下游断面,垂直混凝土防护板12形成在顶部混凝土盖板11的两侧边并且向下垂直延伸布置,整个的混凝土结构形成一个“Π”型混凝土盖板结构,“Π”型混凝土盖板结构采用整体浇筑的方法浇筑而成。“Π”型混凝土盖板结构整体呈“三边封闭型”的混凝土结构,作为一个顶部混凝土盖板结构整体浇筑后,倒扣在过江隧道13隧洞之上,使得顶部混凝土盖板11坐落在过江隧道13的隧洞之上,而顶部混凝土盖板11两边的垂直混凝土防护板12分别设置在河道或者江流道隧道或者隧洞的上下游断面,顶部混凝土盖板11的厚度一般取30CM~50CM,顶部混凝土盖板11平面的长度、宽度、垂直混凝土防护板12的深度可根据过江隧道13主河槽宽度、隧洞洞径和设计埋深进行适当调整。这种顶部混凝土盖板结构稳定,对其下部过江隧道13具有良好的抗冲刷保护作用,对隧道工程所在岩层有一定防渗效果。一般来说,过江隧道引起冲刷分为局部冲刷和河流自然冲刷两种类型,由于过江隧道是埋设于河床下,对河流的水沙运动形成干扰较少,因此,过江隧道的冲刷主要是河流的自然冲刷,水流在流动过程中,在水流反复作用下,过江隧道壁会被冲刷变薄,甚至毁损,而设置“Π”型混凝土盖板结构迎水流方向倒扣在过江隧道之上,对过江隧道形成包围保护,水流的冲刷转移到“Π”型混凝土盖板结构上,这种混凝土盖板结构整体性能稳定,对其下部过江隧道13具有良好的抗冲刷保护作用,对隧道工程所在岩层有一定防渗效果。具体地,将顶部混凝土防护板11的宽度设置大于过江隧道13洞径,这样,Γ”型混凝土盖板结构的顶部混凝土防护板11就可以独立位于过江隧道13的隧洞之上,当水流冲刷顶部混凝土防护板11结构,过江隧道13或者隧洞不需要承受顶部混凝土防护板11结构的重压,从而保护过江隧道13或者隧洞。将顶部混凝土防护板11的宽度设置为过江隧道13的洞径的两倍以上,为了更好地保护过江隧道13或者隧洞,顶部混凝土防护板11平面长度(沿河道水流方向)可根据过江隧道13隧洞洞径及间距进行适当调整;顶部混凝土防护板11平面宽度应根据过江隧道13隧址断面河床主槽宽度进行适当调整。过江隧道13上设置有覆盖层,顶部混凝土防护板11覆盖在覆盖层的上方,本实施例中,覆盖层采用混凝土连体排,混凝土连体排底部采用针刺复合土工布,针刺复合土工布具有反滤作用,过江隧道13上方设置有覆盖层,使得覆盖层以下的过江隧道13表面土粒不被水流冲走,覆盖层对过江隧道13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顶部混凝土防护板11上铺设有碎石反滤层14,碎石反滤层14覆盖在顶部混凝土防护板11之上,碎石反滤层14是由2-4层颗粒大小不同的碎石、砂或卵石等材料做成的,顺着水流的方向颗粒逐渐增大,任一层的颗粒都不允许穿过相邻较粗一层的孔隙。同一层的颗粒也不能产生相对移动。设置碎石反滤层14后渗透水流出时就带不走防护体或河床中的土壤,从而可防止流土的发生,以达到河流江水畅通而土壤中细颗粒不流失的目的。在碎石反滤层14的上方设置有一定厚度的抛石回填层15,抛石回填层15应具有良好的颗粒极配,抛石回填之后要恢复工程前隧址端面原河床高程,使得河床尽量恢复之前的状态。垂直混凝土防护板12分别布置在过江隧道13的两侧,而且垂直混凝土防护板12设置在河道的上下游断面,两个垂直混凝土防护板12与过江隧道13之间都是间隔布置的,这样,“Π”型混凝土盖板结构的两个垂直混凝土防护板12就可以独立位于过江隧道13的隧洞之上,当水流冲刷垂直混凝土防护板12,过江隧道13或者隧洞不需要承受垂直混凝土防护板12的重压,从而保护过江隧道13或者隧洞。两个垂直混凝土防护板12与过江隧道13之间的间隔大于过江隧道13的洞径,垂直混凝土防护板12设置在河道上下游断面,具体地,垂直混凝土防护板12与过江隧道13的间距可以设置为过江隧道13洞径的两倍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过江隧道抗冲刷防护工程的混凝土结构

【技术保护点】
用于过江隧道抗冲刷防护工程的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在过江隧道上方的顶部混凝土盖板和两个分别布置在河道上下游断面的垂直混凝土防护板,两个所述垂直混凝土防护板形成在所述顶部混凝土盖板的两侧边并且向下垂直延伸布置,两个所述垂直混凝土防护板分别布置在所述过江隧道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过江隧道抗冲刷防护工程的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在过江隧道上方的顶部混凝土盖板和两个分别布置在河道上下游断面的垂直混凝土防护板,两个所述垂直混凝土防护板形成在所述顶部混凝土盖板的两侧边并且向下垂直延伸布置,两个所述垂直混凝土防护板分别布置在所述过江隧道的两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过江隧道抗冲刷防护工程的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混凝土防护板的宽度大于所述过江隧道洞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过江隧道抗冲刷防护工程的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混凝土防护板的宽度为所述过江隧道的洞径的两倍以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过江隧道抗冲刷防护工程的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江隧道上设置有覆盖层,所述顶部混凝土防护板覆盖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向阳吴门伍高时友何用吴小明刘国珍卢陈佟晓蕾杨裕桂袁菲陈荣力
申请(专利权)人: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