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头蚜虫的饲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63415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2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蚜虫饲养装置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蚜虫饲养装置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单头蚜虫的饲养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圆柱形透明饲养管,饲养管一端设圆柱形植物生长块,另一端设圆柱形海绵封口层;植物生长块内设营养层,植物生长块顶部设一字型植物插口,植物插口内插接作物叶片。确保管内蚜虫生长环境相对独立,温湿度与外界环境接近。避免管内蚜虫逃逸或非正常死亡。透明、小巧、易于寻找蚜虫。可从管外近距离快速准确的观察单头蚜虫的生长、存活,能清晰的观察与记录新生蚜虫的数量,便于观察与记录单头蚜虫生长与繁殖情况。食物供应充足稳定、节约操作次数与工作量。耐用性高不易碎,可重复使用。轻便,利于搬运、单手操作。制作成本低。

A feeding device for a single aphid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phid feeding device, in order to solve the defects existing in the existing aphid feeding device, and provide a feeding device for the single head aphid. It includes a cylindrical transparent feeding tube at both ends, a cylindrical plant growth block at one end, a cylindrical sponge seal layer on the other end, a nutrition layer in the plant growth block, a plant socket on the top of the plant growth block, and a crop leaf inserted into the plant socket. It is true that the growth environment of aphids is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nd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re close to the outside environment. Avoid the escape of the aphid in the tube or the abnormal death. It is transparent, small and easy to find aphids. The growth and survival of single aphid can be observed quickly and accurately from close to the tube, and the number of newborn aphids can be clearly observed and recorded. It is easy to observe and record the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single aphid. The food supply is sufficient and stable, the operation times and the workload are saved. High durability is not fragile, can be reused. Light, easy to handle, single hand operation. The cost of production is 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头蚜虫的饲养装置
本技术属于蚜虫饲养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单头蚜虫的饲养装置。
技术介绍
蚜虫,属同翅目,蚜科,全国农作物产区均有分布,常见种类有麦蚜、菜蚜、果树蚜虫等。蚜虫不仅严重危害麦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还危害甘蓝、萝卜、大豆、芹菜、苹果、桃、梨、山楂等多种蔬果。蚜虫规范化饲养的实现是开展蚜虫各种生态、生理生化研究(如,环境适应性及响应的生态机制研究、抗药性测定与机理研究、农作物-蚜虫-天敌互作关系研究、蚜虫化学生态学研究)的基础和保障;观察与掌握单头蚜虫发育、存活、寿命与繁殖等情况,是揭示蚜虫在不同生态环境下核心生命活动规律的重要依据,也是阐明蚜虫环境响应机制的关键。为此,需要创造一个相对独立(免受天敌干扰、防治逃逸、减少误伤)、与外界环境条件接近、食物供应充足稳定、快速准确直接观察的试验装置。现有的蚜虫饲养装置或者饲养方法是:将普通滤纸剪成直径大约为9cm的圆片,平铺在直径9cm的玻璃或塑料培养皿中,加入6-8mL清水,将清水浸24h后的种子均匀的平铺在培养皿中,每皿大约150粒种子,早晚各往培养皿中加入3-4mL清水,1周后可1天加1次清水。一般,在25℃条件下,第2天种子出芽;第4天即可接虫大约4天后种子出芽后即可接虫。将接虫后麦苗或蔬菜苗,放入四周为100目尼龙纱网的养虫笼中,阻止外界昆虫的进入饲养。而这种饲养方法具有如下缺陷:长时间清水浸苗,苗子易缺乏营养,营养状况易改变较大。清水浸苗,水分容易快速挥发,苗子易失水皱缩,保鲜难。蚜虫从苗子跌落至苗子根部的水中后易溺死。频繁加水易造成养虫笼内湿度发生较大变化,不利于蚜虫生长。频繁加水造成费工费时。频繁加水时,需要不断移动或打开养虫笼,这样易造成蚜虫机械伤害,也易使蚜虫逃逸。观察与记录蚜虫种群生长情况时,不易近距离快速准确的观察。此种方法,需要将玻璃或塑料培养皿放置于拖板上进行移动,这样不利于搬动与操作。此种方法,小麦或蔬菜种子需要用量较多、玻璃或塑料培养皿较贵,总体成本较高。此种方法,玻璃或塑料培养皿跌落后,整体装置易碎或造成大面积划痕,而且蚜虫容易逃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蚜虫饲养装置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单头蚜虫的饲养装置。本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单头蚜虫的饲养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圆柱形透明饲养管,饲养管一端设圆柱形植物生长块,另一端安设圆柱形海绵封口层;所述植物生长块内设营养层,植物生长块顶部中心布设一字型植物插口,植物插口内插接植物。所述饲养管为有机透明塑料管,管长为7-9cm,管体内径为1.5-2cm;所述植物生长块为高2cm,直径2-2.5cm的海绵块,植物生长块顶部中心布设一字型植物插口,植物插口深0.4-0.6cm,长1.5-1.8cm,植物插口内安设2.8-3.2cm作物新鲜叶片;所述海绵封口层高为2cm,直径2-2.5cm。本技术底部植物生长块内设营养层,确保管内作物叶片生长营养充足。有机透明塑料管两端用圆柱形海绵封口,使管内外的湿度、温度等基本一致,不会产生管内温湿度的较大变化,确保管内蚜虫生长环境相对独立,免受天敌干扰、防治逃逸、减少误伤,温湿度与外界环境接近。有机透明塑料管两端用圆柱形海绵封口,其中底部植物生长块上插接作物叶片,作物叶片上接有蚜虫。两端海绵不仅具有吸水保水提供作物叶片成长与密闭环境的作用,而且防治频繁加水或装置不慎跌落造成的蚜虫逃逸或非自然死亡现象,避免了管内蚜虫逃逸或非正常死亡。饲养管主体为有机透明塑料管构成,整体装置透明、小巧、易于寻找蚜虫。可以从管外近距离直接观察麦蚜的生长、存活与繁殖情况,特别是能清晰的观察与记录新生蚜虫的数量,便于观察与记录蚜虫生长与繁殖情况。7-8天更换一次新鲜作物叶片,同时补充植物营养液即可,食物供应充足稳定、节约操作次数与工作量。整个装置耐用不易碎,可以重复使用。从1-2米高的地方掉在地上可完好无损,管体内蚜虫也不会逃逸或死亡,耐用性高。整个装置轻便,利于搬运、单手操作。制作成本低,安全、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单头蚜虫的饲养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饲养管;2-植物生长块;3-海绵封口层;4-营养层;5-植物插口;6-作物新鲜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单头蚜虫的饲养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圆柱形透明饲养管1,饲养管1一端设圆柱形植物生长块2,另一端安设圆柱形海绵封口层3;所述植物生长块2内设营养层4,植物生长块2顶部布设一字型植物插口5,植物插口内插接作物叶片6。饲养管1为有机透明塑料管,管长为7-9cm,管体内径为1.5-2cm;所述植物生长块2为高2cm,直径2-2.5cm的海绵块,植物生长块2顶部中心布设一字型植物插口5,植物插口深0.4-0.6cm,长1.5-1.8cm,植物插口内安设2.8-3.2cm作物新鲜叶片;所述海绵封口层高为2cm,直径2-2.5cm。制作过程为:先用小刀将有机透明塑料管截成长为7-9cm的小型短管;用剪刀将圆柱形白色海绵块剪短成小块;用小刀将海绵小块顶部中心位置,划一道缺口;将中心缺口处插入1-2片作物新鲜叶片;将插有作物叶片的海绵块插入有机透明塑料管底端,再用另一块海绵插入有机透明塑料管顶端;将有机透明塑料管底端置于植物营养液内,使底部海绵充分吸收营养液,直至营养液不再滴落为止。使用方法为:左手手掌执蚜虫饲养装置;右手拿细毛笔将单头蚜虫从饲养笼内取出;左手大拇指与食指将饲养管一端的海绵封口层取出,右手迅速将单头蚜虫接入饲养管中的作物新鲜叶片上;左手大拇指与食指迅速将海绵封口层插入饲养管内;接有蚜虫的饲养装置置于人工气候箱内,海绵封口层朝上、植物生长块朝下放置;人工气候箱内白天8:00-20:00温度为25℃,夜间温度20:00-次日8:00温度为19℃,湿度为50-70%,光周期为L16:D8;7-8天更换作物新鲜叶片,同时加入植物营养液;更换作物新鲜叶片时,取新的插接有作物新鲜叶片的植物生长块,再将植物生长块浸入植物营养液中,至营养液停止滴落为止;用新的植物生长块置换掉海绵封口层;然后倒置饲养装置;1-2天后蚜虫自动移至作物新鲜叶片后,将原先插有旧作物叶片的植物生长块取出,更换为新的海绵封口层即可。使用此装置,不仅用于单头蚜虫试验操作简便、省时省力,而且便于快捷的直接的近距离观察蚜虫的生长、存活、寿命与繁殖等核心生命活动。整个装置总重(底端海绵吸水后)约4.42g,是玻璃或塑料培养皿(底端铺滤纸且润湿)总重的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单头蚜虫的饲养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头蚜虫的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开口的圆柱形透明饲养管(1),饲养管(1)一端设圆柱形植物生长块(2),另一端安设圆柱形海绵封口层(3);所述植物生长块(2)内设营养层(4),植物生长块(2)顶部中心布设一字型植物插口(5),植物插口(5)内插接作物叶片(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头蚜虫的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开口的圆柱形透明饲养管(1),饲养管(1)一端设圆柱形植物生长块(2),另一端安设圆柱形海绵封口层(3);所述植物生长块(2)内设营养层(4),植物生长块(2)顶部中心布设一字型植物插口(5),植物插口(5)内插接作物叶片(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头蚜虫的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飞邢鲲贺润平孔维娜郭宇飞张雪涌李华贺维翔朱天记柴清亮赵秀萍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