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力传递装置及四轮驱动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4187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驱动力传递装置及四轮驱动车。驱动力传递装置(1)具备:龆轮轴(3),具有龆轮齿部(30)、向龆轮齿部(30)的一侧延伸的第一轴部(31)、及向龆轮齿部(30)的另一侧延伸的第二轴部(32);齿圈(55),与龆轮齿部(30)啮合;离合器壳体(2),能够在与龆轮轴(3)相同的旋转轴线上相对旋转;离合机构(4),配置在离合器壳体(2)与龆轮轴(3)的第一轴部(31)之间;差速器托架(6),收容齿圈(55)。龆轮轴(3)中,第一轴部(31)由第一轴承(81)支承,第二轴部(32)由第二轴承(82)支承,离合器壳体(2)经由外嵌于第一轴部(31)的第三轴承(83)而支承于龆轮轴(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力传递装置及四轮驱动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搭载于车辆而能够以连通或断开的方式传递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及四轮驱动车。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搭载于具有主驱动轮及辅助驱动轮的四轮驱动车并向辅助驱动轮侧传递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装置。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1-144858号公报。日本特开2011-144858号公报记载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具备:将输入构件连结成能够一体旋转的筒状的外侧旋转构件;在外侧旋转构件的内侧能够相对旋转的轴状的龆轮轴(内侧旋转构件);配置在外侧旋转构件与龆轮轴之间的离合器部;将经由离合器部传递给龆轮轴的驱动力以允许差动的方式向一对输出构件分配的差动机构。差动机构具有差速器壳体、固定于差速器壳体的龆轮轴、轴支承于龆轮轴的一对龆轮、与一对龆轮啮合的一对侧齿轮。在差速器壳体的外周固定有与设置在龆轮轴的一端部的龆轮齿部啮合的齿圈,从该齿圈向差速器壳体传递驱动力。龆轮轴通过由2个圆锥滚子轴承构成的单元轴承,支承于收容差动机构的静止侧的壳体。单元轴承配置在与龆轮齿部一体形成的轴部的龆轮齿部侧的端部的外周,通过与龆轮轴螺合的轴承螺母将轴向的位置固定。外侧旋转构件由一对轴承在龆轮轴上支承为能够旋转。离合器部具有与龆轮轴进行花键卡合的多个内侧离合器板和与外侧旋转构件进行花键卡合的多个外侧离合器板。多个内侧离合器板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卡合于在龆轮轴的与龆轮齿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形成的卡合部。在日本特开2011-144858号公报记载的驱动力传递装置中,龆轮轴将从多个内侧离合器板输入的驱动力从龆轮齿部输出。因此,必须将龆轮轴的刚性确保为能够抑制由传递的驱动力产生的扭转的程度。龆轮轴的与多个内侧离合器板卡合的卡合部和龆轮齿部之间的距离、即驱动力传递距离越短,则越能抑制该扭转,因此如果缩短卡合部和龆轮齿部之间的距离,则能够使龆轮轴细径化及缩短化而实现装置的小型轻量化。然而,在日本特开2011-144858号公报记载的驱动力传递装置中,由于在龆轮轴的龆轮齿部与离合器部之间配置有单元轴承或轴承螺母,因此在缩短该驱动力传递距离的方面存在制约,难以实现小型轻量化。另外,在与外侧旋转构件连结的输入构件是传动轴的接头的情况下,龆轮轴支承传动轴的重量,因此确保龆轮轴的刚性成为更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缩短传递驱动力的龆轮轴的驱动力传递距离,由此能够实现小型轻量化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及四轮驱动车。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具备:龆轮轴,具有由锥齿轮构成的龆轮齿部、向所述龆轮齿部的大径端部侧延伸的第一轴部、向所述龆轮齿部的小径端部侧延伸的第二轴部;大径齿轮,与所述龆轮齿部啮合,且由直径比所述龆轮齿部大的锥齿轮构成;筒状旋转构件,具有收容所述第一轴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圆筒部,且能够在与所述龆轮轴相同的旋转轴线上相对旋转;离合机构,配置在所述筒状旋转构件的所述圆筒部与所述龆轮轴的所述第一轴部之间;及壳构件,收容所述龆轮轴的所述龆轮齿部和所述第二轴部、以及所述大径齿轮。在所述筒状旋转构件与所述大径齿轮之间经由所述离合机构及所述龆轮轴来传递驱动力。所述龆轮轴构成为,所述第一轴部经由第一轴承而支承于所述壳构件,并且所述第二轴部经由第二轴承而支承于所述壳构件,所述筒状旋转构件经由外嵌于所述第一轴部的第三轴承而支承于所述龆轮轴。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式的四轮驱动车具备上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在所述四轮驱动车中,向左右一对前轮始终传递驱动源的驱动力,并且经由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向左右一对后轮传递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沿车辆前后方向传递驱动力的驱动轴与所述筒状旋转构件连结,所述龆轮轴经由所述筒状旋转构件来支承所述驱动轴的一端部。根据上述方式,能够缩短龆轮轴的驱动力传递距离,能够实现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小型轻量化。附图说明前述及后述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并参照附图而明确,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是表示搭载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四轮驱动车的构成例的构成图。图2是表示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将图2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搭载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四轮驱动车的构成例的构成图。图2是表示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将图2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放大图。四轮驱动车100具备:产生行驶用的驱动力的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102;变速器103;左右一对前轮104L、104R及左右一对后轮105L、105R;能够将发动机102的驱动力向前轮104L、104R及后轮105L、105R传递的驱动力传递系统101;控制装置1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符号的L及R在车辆的相对于前进方向的左侧及右侧的意思下使用。该四轮驱动车100能够切换将发动机102的驱动力向作为主驱动轮的前轮104L、104R及作为辅助驱动轮的后轮105L、105R传递的四轮驱动状态与将发动机102的驱动力仅向前轮104L、104R传递的二轮驱动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适用内燃机即发动机作为驱动源的情况,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发动机与IPM电动机等高输出电动机的组合来构成驱动源,也可以仅通过高输出电动机来构成驱动源。驱动力传递系统101具有驱动力传递装置1、前差速器106、前轮侧的驱动轴107L、107R、传动轴108、及后轮侧的驱动轴109L、109R。驱动力传递装置1配置在传动轴108与后轮侧的驱动轴109L、109R之间。前差速器106具有差速器壳体106a、支承于差速器壳体106a的龆轮轴106b、轴支承于龆轮轴106b的一对龆轮106c、使齿轮轴正交而与一对龆轮106c啮合的一对侧齿轮106d。通过齿轮机构110将从变速器103输出的驱动力向差速器壳体106a传递。传动轴108在与驱动力传递装置1相反的一侧(前侧)的一端部具有齿轮部108a,该齿轮部108a与和差速器壳体106a一体旋转的齿圈106e啮合。传动轴108是沿车辆前后方向传递驱动力的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轴的一方式。传动轴108的后侧的端部经由十字接头11而与驱动力传递装置1的后述的前壳体21连结。十字接头11具有固定于传动轴108的第一轭111、固定于前壳体21的第二轭112、十字状的十字轴113。通过前差速器106分配的驱动力经由前轮侧的驱动轴107L、107R始终向前轮104L、104R传递。在四轮驱动时,通过传动轴108传递的驱动力经由十字接头11、驱动力传递装置1及后轮侧的驱动轴109L、109R向后轮105L、105R传递。而且,在二轮驱动时,从传动轴108向后轮侧的驱动轴109L、109R的驱动力的传递被驱动力传递装置1隔断。图2是以水平截面表示驱动力传递装置1的构成例的剖视图。在图2中,附图左侧相当于向四轮驱动车100的搭载状态下的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前侧(前轮104L、104R侧),附图右侧相当于向四轮驱动车100的搭载状态下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后轮105L、105R侧)。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称为前侧,将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侧称为后侧。如图2所示,驱动力传递装置1具备:经由十字接头11而与传动轴108(图1所示)连结的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驱动力传递装置及四轮驱动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力传递装置,包括:龆轮轴,具有由锥齿轮构成的龆轮齿部、向所述龆轮齿部的大径端部侧延伸的第一轴部、向所述龆轮齿部的小径端部侧延伸的第二轴部;大径齿轮,与所述龆轮齿部啮合,且由直径比所述龆轮齿部大的锥齿轮构成;筒状旋转构件,具有收容所述第一轴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圆筒部,且能够在与所述龆轮轴相同的旋转轴线上相对旋转;离合机构,配置在所述筒状旋转构件的所述圆筒部与所述龆轮轴的所述第一轴部之间;及壳构件,收容所述龆轮轴的所述龆轮齿部和所述第二轴部、以及所述大径齿轮,其中,在所述筒状旋转构件与所述大径齿轮之间经由所述离合机构及所述龆轮轴来传递驱动力,所述龆轮轴构成为,所述第一轴部经由第一轴承而支承于所述壳构件,并且所述第二轴部经由第二轴承而支承于所述壳构件,所述筒状旋转构件经由外嵌于所述第一轴部的第三轴承而支承于所述龆轮轴。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4.14 JP 2016-0815511.一种驱动力传递装置,包括:龆轮轴,具有由锥齿轮构成的龆轮齿部、向所述龆轮齿部的大径端部侧延伸的第一轴部、向所述龆轮齿部的小径端部侧延伸的第二轴部;大径齿轮,与所述龆轮齿部啮合,且由直径比所述龆轮齿部大的锥齿轮构成;筒状旋转构件,具有收容所述第一轴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圆筒部,且能够在与所述龆轮轴相同的旋转轴线上相对旋转;离合机构,配置在所述筒状旋转构件的所述圆筒部与所述龆轮轴的所述第一轴部之间;及壳构件,收容所述龆轮轴的所述龆轮齿部和所述第二轴部、以及所述大径齿轮,其中,在所述筒状旋转构件与所述大径齿轮之间经由所述离合机构及所述龆轮轴来传递驱动力,所述龆轮轴构成为,所述第一轴部经由第一轴承而支承于所述壳构件,并且所述第二轴部经由第二轴承而支承于所述壳构件,所述筒状旋转构件经由外嵌于所述第一轴部的第三轴承而支承于所述龆轮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还包括产生使所述离合机构动作的电磁力的线圈及保持所述线圈的线圈罩,其中,所述线圈罩固定于所述壳构件,所述第一轴承的相对于所述龆轮轴的轴向移动由所述线圈罩来限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其中,所述线圈罩具有保持所述线圈的保持部、从所述保持部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功宅野博藤井则行久保亮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