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内胆和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3482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的内胆,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包括开口段、细颈段和向外凸出的弧线段,所述细颈段上端与开口段连接,下端与弧线段上端连接,所述弧线段下端与底壁连接,所述细颈段包括向内收缩的弧形部,弧形部与弧线段平滑过渡,所述弧形部在弧线段的延伸弧上;或者所述弧形部在弧线段的延伸弧内侧;或者所述弧形部在弧线段的延伸弧外侧;且所述侧壁最大纬圆半径R与细颈段处最小纬圆半径r的差值为5‑12mm。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胆可改善烹饪质量,提升用户体验。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使用上述内胆的烹饪器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器具的内胆和烹饪器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厨房烹饪电器,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内胆和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烹饪器具的内胆大多是直桶状,此形状的内胆生产加工方便,但是外观视觉效果较差,且对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效果没有帮助,造成产品档次较低,故有待改善。现有技术中也出现有一种新型内胆,该种内胆最明显的外形特征是侧壁直径由中间部位向上下两端逐渐减少,从而形成近似球状结构,故而称为球形内胆。但是球形内胆的球状程度对米饭烹饪质量、制造工艺、用户使用以及外观都有很大影响,不把握好球形内胆的球状程度,会造成用户体验不佳。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的内胆,可提高用户体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烹饪器具的内胆,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包括开口段、细颈段和向外凸出的弧线段,所述细颈段上端与开口段连接,下端与弧线段上端连接,所述弧线段下端与底壁连接,所述细颈段包括向内收缩的弧形部,弧形部与弧线段平滑过渡,所述弧形部在弧线段的延伸弧上;或者所述弧形部在弧线段的延伸弧内侧;或者所述弧形部在弧线段的延伸弧外侧;所述侧壁最大纬圆半径R与细颈段处最小纬圆半径r的差值为5-12mm。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细颈段至侧壁最大纬圆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为L,所述R与L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2倍的侧壁厚度。进一步的方案,所述R与L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侧壁厚度。进一步的方案,所述R与L相等。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侧壁的厚度为0.6mm-5mm。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侧壁最大纬圆半径R为100-120mm。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侧壁的弧线段包括与细颈段连接的上侧壁、与底壁连接的下侧壁以及连接上侧壁和下侧壁的过渡部,下侧壁的最大曲率半径小于上侧壁的最大曲率半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侧壁、下侧壁为两个不同半径的球面,下侧壁的球半径小于上侧壁的球半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侧壁为球面,上侧壁为外凸的弧面,下侧壁的球半径小于上侧壁的最大曲率半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体内放置有上述的内胆,锅盖扣合在锅体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烹饪器具的内胆,所述侧壁最大纬圆半径R与细颈段处最小纬圆半径r的差值为5-12mm,可提高用户体验。具体来说,当该差值小于5mm时,内胆整体近似直胆,内胆的形状不能够较好地促进翻滚沸腾,对烹饪质量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当该差值大于12mm时,内胆内的热气在翻滚沸腾时,翻滚路径会超过内胆中心,使得内胆中心可能出现夹生的情况,而且由于内胆过于外凸,加工难度变大,并且容易存在盛取食材的盲区,不方便消费者使用。故R与r的差值在5-12mm时,烹饪效果更好,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烹饪器具的内胆,R与L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2倍的侧壁厚度。即R与L的差值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使得内胆侧壁在竖直方向上基本位于以侧壁最大纬圆圆心为圆心,侧壁最大纬圆半径R为半径的圆上,整体形状显得接近球状,尤其是R与L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侧壁的厚度,更加地接近球状,甚至R与L相等时,侧壁在最大纬圆半径处就是球面。此时,能够最好地促进翻滚沸腾,改善烹饪质量,而且外观显示效果好。3、内胆侧壁包括上侧壁、下侧壁和连接在上侧壁与下侧壁之间的过渡部。过渡部的设置有助于提升内胆的加热均匀性。4、内胆侧壁具有一定的外凸,可以促进内胆内食材的翻滚沸腾,改善烹饪效果。烹饪器具对内胆加热时,主要是对内胆的底壁和下侧壁进行加热,由于底壁与下侧壁为直接受热段,热量进而向上传递,而下侧壁外表面的弧线段对应的最大曲率半径相对上侧壁偏小,弯曲程度更大,使得热量的翻滚与传递效果更好。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内胆1纵向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内胆1的热气翻滚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内胆1a的热气翻滚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内胆1b的热气翻滚示意图;图5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内胆过渡部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内胆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内胆2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9为图8的B处局部放大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内胆2a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内胆2a的俯视图。附图标号:内胆1,侧壁11,上侧壁111,下侧壁112,过渡部113,第一内过渡段1131a,第二内过渡段1132a,第一外过渡段1131b,第二外过渡段1132b,底壁12,细颈段13,细颈部131,弧形部132,开口段14;内胆1a;内胆1b。内胆2,底壁20,开口部21,翻边212,平滑部211,侧壁22,上侧壁221,下侧壁222,过渡部223,直壁段23;内胆2a。中心轴线100,第一截面200,第二截面3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出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盖扣合在锅体上,所述锅体内放置有内胆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锅体内还设有加热装置对内胆进行加热。锅体、锅盖和加热装置都可参考现有烹饪器具,故而本实施例不结合附图对其进行说明。参照图1,本实施例使用的内胆1包括侧壁11和底壁12。侧壁11整体呈弧形外凸,即该内胆1为具有外凸弧形侧壁的球形内胆,该种内胆1最明显的外形特征是侧壁11直径由中间部位向上下两端逐渐减少,从而形成近似球状结构,故而称为球形内胆。所述侧壁11包括开口段14、细颈段13和向外凸出的弧线段,所述细颈段13上端与开口段14连接,下端与弧线段上端连接,所述弧线段下端与底壁12连接,所述细颈段13包括向内收缩的弧形部132,弧形部与弧线段平滑过渡,所述弧形部在弧线段的延伸弧上;或者所述弧形部在弧线段的延伸弧内侧;或者所述弧形部在弧线段的延伸弧外侧。细颈段13可以理解为从侧壁上的侧壁最大纬圆半径R处至开口段14下端。因为侧壁从最大纬圆半径R处往上是逐渐收缩的,一直到开口段14才开始外外扩形成内胆翻边。细颈段13包括细颈部131和向内收缩的弧形部132,细颈部可以是一段,也可以是一点,是侧壁上最细的位置,开口段14使内胆向外延伸形成开口。而弧形部132与弧形段平滑过渡,可以是在弧形段的延伸弧上,可以理解为弧形部与弧形段在一条弧线上;弧形部也可以在弧线段的延伸弧内侧或者外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壁11最大纬圆半径R与细颈段13处最小纬圆半径r的差值为5-12mm,由此可提高用户体验。具体来说,当该差值小于5mm时,认为差值太小,可参考图3,内胆1a整体近似直胆,内胆的形状不能够较好地促进翻滚沸腾,对烹饪质量的改善效果不明显。此时热气翻滚路径可参考图3中箭头方向,由于侧壁近似直胆,不能对热气进行有效地阻挡向下运动,热气在内胆内贴着内胆侧壁向上运动,还可能直接从内胆口部逃出去,加热效率变低,对烹饪质量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当该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烹饪器具的内胆和烹饪器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烹饪器具的内胆,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包括开口段、细颈段和向外凸出的弧线段,所述细颈段上端与开口段连接,下端与弧线段上端连接,所述弧线段下端与底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颈段包括向内收缩的弧形部,弧形部与弧线段平滑过渡,所述弧形部在弧线段的延伸弧上;或者所述弧形部在弧线段的延伸弧内侧;或者所述弧形部在弧线段的延伸弧外侧;且所述侧壁最大纬圆半径R与细颈段处最小纬圆半径r的差值为5‑12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的内胆,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包括开口段、细颈段和向外凸出的弧线段,所述细颈段上端与开口段连接,下端与弧线段上端连接,所述弧线段下端与底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颈段包括向内收缩的弧形部,弧形部与弧线段平滑过渡,所述弧形部在弧线段的延伸弧上;或者所述弧形部在弧线段的延伸弧内侧;或者所述弧形部在弧线段的延伸弧外侧;且所述侧壁最大纬圆半径R与细颈段处最小纬圆半径r的差值为5-12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颈段至侧壁最大纬圆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为L,所述R与L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2倍的侧壁厚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R与L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侧壁厚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R与L相等。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崔卫民谢伟峰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