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饭煲的气道开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1012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5 11:38
一种智能电饭煲的气道开合装置,包括凸轮、杠杆、用于与锅盖上的进米通道相配合的进米管道、用于锅盖上的出气通道配合的出气管道和连杆组件,所述凸轮与杠杆接触连接并与驱动元件连接,所述进米管道与出气管道均为L型,所述进米管道位于所述锅盖上的进米通道内且进米管道的出米口与进米通道的出米孔相匹配,所述出气管道位于所述锅盖上的出气通道内且出气管道的进气口与出气通道的进气孔相匹配;所述连杆组件包括伞托、连杆和弹簧,所述连杆的上端套装有所述弹簧,所述连杆的下端固定有所述伞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节约空间、成本较低、稳定性较好的智能电饭煲的气道开合装置。

An airways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for an intelligent electric rice cooker

Airway opening closing device for intelligent electric cooker, comprising a cam, a lever, to cooperate with the lid on the rice channel phase meters into the pipeline, for the lid on the air outlet pipeline and connecting rod assembly channel cooperation, contact with the cam is connected with the lever and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element, the inlet pipe and meters the air outlet pipeline were L type, the meter pipeline is located on the lid on the rice channel and rice rice outlet pipeline is matched with a meter hole meters into the channel, the inlet gas inlet of the gas pipeline is located in the outlet passage of the lid on the inside and the air outlet pipeline and the outlet channel matching; the connecting rod assembly comprises an umbrella holder, connecting rod and spring,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set the spring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fixed with the umbrella holde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irways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for intelligent electric rice cooker with low space, low cost and good 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电饭煲的气道开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电饭煲
,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电饭煲的气道开合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已有的具有自动进米加水功能之智能电饭煲的锅盖密封结构,其包括锅体、锅盖和电控装置,锅盖上均布有三个与锅体贯通的通孔,各通孔内均设有活塞,通过驱动件驱使各个活塞上下运动,实现气道的开合。上述用于开启或关闭通孔的气道开合装置比较复杂也不甚合理,具体体现在:1、驱动件传动件和整体的气道开合装置体积较大,占据锅盖上的大部分空间,影响智能电饭煲上其他结构或者电气部件的设置。2、气道开合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不仅影响生产加工效率,也存在生产成本高的问题。3、锅盖中心处的通孔及周边多个通孔的设置方式,容易使锅盖的重心偏移,在开启锅盖时,因重心偏移,容易出现晃动现象,进而影响电饭煲上各个部件装配的稳定性,影响电饭煲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气道开合装置存在占用空间较大、成本较高、稳定性较差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节约空间、成本较低、稳定性较好的智能电饭煲的气道开合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电饭煲的气道开合装置,包括凸轮、杠杆、用于与锅盖上的进米通道相配合的进米管道、用于锅盖上的出气通道配合的出气管道和连杆组件,所述凸轮与杠杆接触连接并与驱动元件连接,所述进米管道与出气管道均为L型,所述进米管道位于所述锅盖上的进米通道内且进米管道的出米口与进米通道的出米孔相匹配,所述出气管道位于所述锅盖上的出气通道内且出气管道的进气口与出气通道的进气孔相匹配;所述连杆组件包括伞托、连杆和弹簧,所述连杆的上端套装有所述弹簧,所述连杆的下端固定有所述伞托,所述伞托的外径大于锅盖上的进米通道的出米孔的内径,所述连杆在驱动元件的驱动下可上下移动,所述连杆组件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连杆的上端自下向上从进米管道的出米口穿过进米管道的前部并与杠杆的左端联动,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弹簧位于杠杆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伞托与进米管道的出米口配合并安装在该出米口处,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伞托在封住进米管道的出米口的同时也封住了锅盖上的进米通道的出米孔;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连杆的上端自下向上从出气管道的进气口穿过进米管道的前部并与杠杆的右端联动,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弹簧位于所述杠杆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伞托与出气管道的进气口配合并安装在该进气口处,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伞托在封住出气管道的进气口的同时也封住了锅盖上的出气通道的进气孔;所述凸轮、驱动元件、杠杆、进米管道、出气管道以及连杆组件的连杆、弹簧均设置在锅盖内。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伞托与所述进米管道的出米口之间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安装在进米管道的进米口处;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伞托与所述出气管道的进气口之间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安装在出气管道的进气口处。再进一步,所述伞托为圆锥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结构简单,动作更为可靠,即有利于提高生产加工效率,又有利于节约成本,同时也有利于使气道开合装置的重心合理的设置在锅盖合适的位置,防止重心偏向设置产生的晃动引起的问题的出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主视图。图3是图1的侧视图。图4是智能电饭煲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照图1~图4,一种智能电饭煲的气道开合装置,包括凸轮6、杠杆7、用于与锅盖上的进米通道相配合的进米管道8、用于锅盖上的出气通道配合的出气管道9和连杆组件,所述凸轮6与杠杆7接触连接并与驱动元件连接,所述进米管道8与出气管道9均为L型,所述进米管道8位于所述锅盖2上的进米通道内且进米管道的出米口与进米通道的出米孔22相匹配,所述出气管道位于所述锅盖2上的出气通道内且出气管道的进气口与出气通道的进气孔24相匹配;所述连杆组件包括伞托、连杆和弹簧,所述连杆的上端套装有所述弹簧,所述连杆的下端固定有所述伞托,所述伞托的外径大于锅盖2上的进米通道的出米孔的内径,所述连杆在驱动元件的驱动下可上下移动,所述连杆组件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连杆81的上端自下向上从进米管道8的出米口穿过进米管道的前部并与杠杆7的左端联动,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弹簧82位于杠杆7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伞托83与进米管道的出米口配合并安装在该出米口处,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伞托83在封住进米管道的出米口的同时也封住了锅盖2上的进米通道的出米孔22;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连杆91的上端自下向上从出气管道的进气口穿过进米管道的前部并与杠杆7的右端联动,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弹簧92位于所述杠杆7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伞托93与出气管道的进气口配合并安装在该进气口处,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伞托93在封住出气管道的进气口的同时也封住了锅盖2上的出气通道的进气孔24;所述凸轮6、驱动元件、杠杆7、进米管道、出气管道以及连杆组件的连杆、弹簧均设置在锅盖2内。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伞托83与所述进米管道的出米口之间第一密封圈84,所述第一密封圈84安装在进米管道的进米口处;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伞托93与所述出气管道的进气口之间第二密封圈94,所述第二密封圈94安装在出气管道的进气口处。再进一步,所述伞托为圆锥形。如图1所示,密封圈包括第一密封圈84和第二密封圈94。如图4所示,智能电饭煲包括锅体1和锅盖2,所述锅体包括壁体和加热空腔3,所述壁体内设有米仓以及与米仓连通的进米管,进米管沿着壁体竖向布置,所述锅盖2与锅体1铰接,所述锅盖2内设有进米通道和出气通道,所述进米通道的进米孔21和出米孔22均设置在锅盖的底面上,所述进米管的出米孔11设置在壁体的上端面上,所述进米通道的进米孔21在锅盖闭合时与所述进米管的出米孔11上下正对布置,所述进米通道的出米孔22与加热空腔3连通;所述出气通道的进气孔24和出气孔25也均设置在锅盖2的底面上,抽气管设置在壁体内并与抽气装置连接,所述抽气管的进气孔12设置在壁体的上端面上,所述出气通道的出气孔25在锅盖闭合时与所述抽气管的进气孔12上下正对布置,所述出气通道的进气孔24与加热空腔3连通。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为:需要进米时,首先打开抽气装置,加热空腔3内的气体由出气通道被抽出,使得加热空腔3内产生负压,米粒由米仓依次通过进米管、进米通道以及该通道内的进米管道,从进米通道的出米口即进米通道的出米孔22落入加热空腔3内;达到进米要求后,停止抽气,由控制装置控制进行下一个工序,比如加水等。处于工作状态时,位于锅盖2内的驱动元件驱动凸轮转动,使杠杆7的左端下移,打开左侧伞托即用于封住进米通道的出米孔的伞托,实现米粒进入电饭煲的加热空腔3内加热;非工作状态即出气状态时,在杠杆左右两侧的弹簧驱使下,使得左侧的出米口以及出米孔闭合,右侧的进气口以及进气孔打开。此外,工作状态时,如图1所示,伞托83、83方向向下,方便米粒落入电饭煲的加热空腔内。本专利技术驱动元件不限动力源,例如电机或压差等方法。同时密封圈的材料类型不限,形状也不限,只需满足和伞托的完整密封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电饭煲的气道开合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电饭煲的气道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凸轮、杠杆、用于与锅盖上的进米通道相配合的进米管道、用于锅盖上的出气通道配合的出气管道和连杆组件,所述凸轮与杠杆接触连接并与驱动元件连接,所述进米管道与出气管道均为L型,所述进米管道位于所述锅盖上的进米通道内且进米管道的出米口与进米通道的出米孔相匹配,所述出气管道位于所述锅盖上的出气通道内且出气管道的进气口与出气通道的进气孔相匹配;所述连杆组件包括伞托、连杆和弹簧,所述连杆的上端套装有所述弹簧,所述连杆的下端固定有所述伞托,所述伞托的外径大于锅盖上的进米通道的出米孔的内径,所述连杆在驱动元件的驱动下可上下移动,所述连杆组件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连杆的上端自下向上从进米管道的出米口穿过进米管道的前部并与杠杆的左端联动,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弹簧位于杠杆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伞托与进米管道的出米口配合并安装在该出米口处,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伞托在封住进米管道的出米口的同时也封住了锅盖上的进米通道的出米孔;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连杆的上端自下向上从出气管道的进气口穿过进米管道的前部并与杠杆的右端联动,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弹簧位于所述杠杆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伞托与出气管道的进气口配合并安装在该进气口处,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伞托在封住出气管道的进气口的同时也封住了锅盖上的出气通道的进气孔;所述凸轮、驱动元件、杠杆、进米管道、出气管道以及连杆组件的连杆、弹簧均设置在锅盖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电饭煲的气道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凸轮、杠杆、用于与锅盖上的进米通道相配合的进米管道、用于锅盖上的出气通道配合的出气管道和连杆组件,所述凸轮与杠杆接触连接并与驱动元件连接,所述进米管道与出气管道均为L型,所述进米管道位于所述锅盖上的进米通道内且进米管道的出米口与进米通道的出米孔相匹配,所述出气管道位于所述锅盖上的出气通道内且出气管道的进气口与出气通道的进气孔相匹配;所述连杆组件包括伞托、连杆和弹簧,所述连杆的上端套装有所述弹簧,所述连杆的下端固定有所述伞托,所述伞托的外径大于锅盖上的进米通道的出米孔的内径,所述连杆在驱动元件的驱动下可上下移动,所述连杆组件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连杆的上端自下向上从进米管道的出米口穿过进米管道的前部并与杠杆的左端联动,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弹簧位于杠杆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伞托与进米管道的出米口配合并安装在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春燕任腾玺鄢展汪强生郑忠利彭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