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杆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2618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5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离杆总成,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分离杆和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上支架、第一衬套、第一油封组件、关节轴承、第二油封组件、钢丝挡圈、第二衬套、下支座和连接轴,所述第一衬套朝向第一油封组件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一油封组件朝向第一衬套的端面设置有与定位凸起适配的第一定位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于:通过第一定位凸起和第一定位凹槽卡接,保证了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油封组件在第一衬套和关节轴承之间不会出现松动现象发生,避免润滑油从连接通孔中溢出,保证了关节轴承长期得到了润滑和冷却,避免关节轴承极易受到磨损,从而延长了分离杆总成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离杆总成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尤其是一种分离杆总成。
技术介绍
分离杆是汽车离合器中重要的构件。传统的分离杆总成包括分离杆和连接组件,分离杆的一端延伸出一对抓状部,该抓状部的内侧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轴承,连接组件包括上支架、第一衬套、第一油封组件、关节轴承、第二油封组件、钢丝挡圈、第二衬套、下支座和连接轴,分离杆上设置有供第一衬套、油封组件、关节轴承、第二油封组件、钢丝挡圈、第二衬套和连接轴放入的连接通孔;在使用过程中,该第一油封组件在第一衬套和关节轴承之间容易出现松动,以及该第二油封组件在第二衬套和关节轴承之间容易出现松动,由于第一油封组件和第二油封组件均出现松动,会造成润滑油从连接通孔中溢出,使得关节轴承丧失了润滑和冷却,导致关节轴承极易磨损,影响了分离杆总成的性能,要维修更换,从而缩短了分离杆总成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延长使用寿命的分离杆总成。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分离杆总成,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分离杆和连接组件,所述分离杆的一端延伸出一对抓状部,该抓状部的内侧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轴承,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上支架、第一衬套、第一油封组件、关节轴承、第二油封组件、钢丝挡圈、第二衬套、下支座和连接轴,所述分离杆上设置有供第一衬套、第一油封组件、关节轴承、第二油封组件、钢丝挡圈、第二衬套和连接轴放入的连接通孔,所述上支架、第一衬套、第一油封组件、关节轴承、、第二油封组件、钢丝挡圈、第二衬套和下支座分别套设于连接轴的外壁,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分别位于第一油封组件和第二油封组件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分别位于关节轴承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衬套和关节轴承之间设置有供第一油封组件放置的第一放置空间,所述第一衬套朝向第一油封组件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一油封组件朝向第一衬套的端面设置有与定位凸起适配的第一定位凹槽,所述第二衬套和关节轴承之间设置有供第二油封组件放置的第二放置空间,所述第二衬套朝向第二油封组件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第二油封组件朝向第二衬套的端面设置有与第二定位凸起适配的第二定位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衬套朝向第一油封组件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和在第一油封组件朝向第一衬套的端面设置有与定位凸起适配的第一定位凹槽,通过第一定位凸起和第一定位凹槽卡接,保证了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油封组件在第一衬套和关节轴承之间不会出现松动现象发生,避免润滑油从连接通孔中溢出,保证了关节轴承长期得到了润滑和冷却,避免关节轴承极易受到磨损,从而延长了分离杆总成的使用寿命。在第二衬套朝向第二油封组件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和在第一油封组件朝向第一衬套的端面设置有与定位凸起适配的第二定位凹槽,通过第二定位凸起和第二定位凹槽卡接,保证了在使用过程中第二油封组件在第二衬套和关节轴承之间不会出现松动现象发生,避免润滑油从连接通孔中溢出,保证了关节轴承长期得到了润滑和冷却,避免关节轴承极易受到磨损,从而延长了分离杆总成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的槽宽由槽底往槽口处逐渐变宽;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的槽底呈锯齿状结构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凹槽的槽宽由槽底往槽口处逐渐变宽,第一定位凸起卡入第一定位凹槽中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方便连接;第一定位凹槽的槽底呈锯齿状结构设置,提高了第一定位凸起与第一定位凹槽的连接稳定性及可靠性,从而进一步的保证了第一油封组件在第一衬套和关节轴承之间不会出现松动现象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定位凹槽的槽宽由槽底往槽口处逐渐变宽;所述第二定位凹槽的槽底呈锯齿状结构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定位凹槽的槽宽由槽底往槽口处逐渐变宽,第二定位凸起卡入第二定位凹槽中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方便连接;第二定位凹槽的槽底呈锯齿状结构设置,提高了第二定位凸起与第二定位凹槽的连接稳定性及可靠性,从而进一步的保证了第二油封组件在第二衬套和关节轴承之间不会出现松动现象发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的B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离杆总成,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分离杆1和连接组件,所述分离杆1的一端延伸出一对抓状部100,该抓状部100的内侧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轴承2,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上支架3、第一衬套4、第一油封组件5、关节轴承6、第二油封组件7、钢丝挡圈8、第二衬套9、下支座10和连接轴11,所述分离杆上设置有供第一衬套4、第一油封组件5、关节轴承6、第二油封组件7、钢丝挡圈8、第二衬套9和连接轴11放入的连接通孔(图中未标出),所述上支架3、第一衬套4、第一油封组件5、关节轴承6、第二油封组件7、钢丝挡圈8、第二衬套9和下支座10分别套设于连接轴11的外壁,所述上支架3和下支架10分别位于第一油封组件5和第二油封组件7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衬套4和第二衬套9分别位于关节轴承6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衬套4和关节轴承6之间设置有供第一油封组件5放置的第一放置空间(图中未标出),所述第一衬套4朝向第一油封组5件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40,所述第一油封组件5朝向第一衬套4的端面设置有与定位凸起40适配的第一定位凹槽50,所述第二衬套9和关节轴承6之间设置有供第二油封组件7放置的第二放置空间(图中未标出),所述第二衬套9朝向第二油封组件7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90,所述第二油封组件7朝向第二衬套9的端面设置有与第二定位凸起90适配的第二定位凹槽7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衬套朝向第一油封组件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和在第一油封组件朝向第一衬套的端面设置有与定位凸起适配的第一定位凹槽,通过第一定位凸起和第一定位凹槽卡接,保证了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油封组件在第一衬套和关节轴承之间不会出现松动现象发生,避免润滑油从连接通孔中溢出,保证了关节轴承长期得到了润滑和冷却,避免关节轴承极易受到磨损,从而延长了分离杆总成的使用寿命。在第二衬套朝向第二油封组件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和在第一油封组件朝向第一衬套的端面设置有与定位凸起适配的第二定位凹槽,通过第二定位凸起和第二定位凹槽卡接,保证了在使用过程中第二油封组件在第二衬套和关节轴承之间不会出现松动现象发生,避免润滑油从连接通孔中溢出,保证了关节轴承长期得到了润滑和冷却,避免关节轴承极易受到磨损,从而延长了分离杆总成的使用寿命。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凹槽50的槽宽由槽底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分离杆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离杆总成,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分离杆和连接组件,所述分离杆的一端延伸出一对抓状部,该抓状部的内侧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轴承,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上支架、第一衬套、第一油封组件、关节轴承、第二油封组件、钢丝挡圈、第二衬套、下支座和连接轴,所述分离杆上设置有供第一衬套、第一油封组件、关节轴承、第二油封组件、钢丝挡圈、第二衬套和连接轴放入的连接通孔,所述上支架、第一衬套、第一油封组件、关节轴承、第二油封组件、钢丝挡圈、第二衬套和下支座分别套设于连接轴的外壁,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分别位于第一油封组件和第二油封组件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分别位于关节轴承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衬套和关节轴承之间设置有供第一油封组件放置的第一放置空间,所述第一衬套朝向第一油封组件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一油封组件朝向第一衬套的端面设置有与定位凸起适配的第一定位凹槽,所述第二衬套和关节轴承之间设置有供第二油封组件放置的第二放置空间,所述第二衬套朝向第二油封组件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第二油封组件朝向第二衬套的端面设置有与第二定位凸起适配的第二定位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杆总成,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分离杆和连接组件,所述分离杆的一端延伸出一对抓状部,该抓状部的内侧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轴承,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上支架、第一衬套、第一油封组件、关节轴承、第二油封组件、钢丝挡圈、第二衬套、下支座和连接轴,所述分离杆上设置有供第一衬套、第一油封组件、关节轴承、第二油封组件、钢丝挡圈、第二衬套和连接轴放入的连接通孔,所述上支架、第一衬套、第一油封组件、关节轴承、第二油封组件、钢丝挡圈、第二衬套和下支座分别套设于连接轴的外壁,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分别位于第一油封组件和第二油封组件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分别位于关节轴承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衬套和关节轴承之间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守志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威德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