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70702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2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冷却系统具有:流路切换阀,所述流路切换阀从至少包括制热用的加热器流路、发动机缸体冷却用的缸体流路以及变速器油加热器用的变速器流路在内的多条冷却水路径内,根据内燃机的预热状态依次切换到至少一条冷却水路径;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流路切换阀的开闭动作进行控制,以便抑制向所述加热器流路分配的冷却水的分配量的控制装置。由此,促进临时降低了的冷却水温度的恢复。

Cooling system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its control method

With the invention of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ooling system: flow path switching valve, the flow path switching valve from the heater includes at least for flow path, engine cylinder for cooling the cylinder flow path and gearbox oil heater with a flow path, a plurality of cooling water path, according to the state of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reheating in order to switch to the at least one cooling water path; and the control device, the control of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of the flow path switching valve to control the distribution of cooling water volume control device in order to suppress the heater to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low path. Thus, the temporary reduced temperature of cooling water is promo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燃机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的冷却系统,尤其是涉及能促进冷却水的水温上升的内燃机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这种冷却系统中,具有:依次经过制热用热交换器以及变速器油热交换器的冷却水路径、区别于该冷却水路径另行设置的经过旁通通路的冷却水路径、以及设置在通过上述油热交换器后的冷却水和通过上述旁通通路后的冷却水的汇合点并调节上述两条冷却水路径的冷却水的流量的阀,检测车内温度以及车外温度中的至少任一方、以及从发动机流出的冷却水的温度,在该检测到的各温度分别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控制上述阀的动作来切换上述两条冷却水路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99454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上述这样的以往的冷却系统中,存在如下问题:在使上述阀动作来开通制热用热交换器的冷却水路径时,在该冷却水路径中流动的冷却水的热量通过制热用热交换器而散热,从而导致冷却水的水温上升临时停滞,水温的升温时间延长。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因冷却水的水温上升延迟,其结果是,发动机油温的升温时间延长,摩擦增大而导致油耗损耗。于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应对上述那样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能促进冷却水的水温上升的内燃机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冷却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流路切换阀,所述流路切换阀从至少包括制热用的加热器流路、发动机缸体冷却用的缸体流路以及变速器油加热器用的变速器流路在内的多条冷却水路径内,根据内燃机的预热状态依次切换到至少一条冷却水路径;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流路切换阀的开闭动作进行控制,以便抑制向所述加热器流路分配的冷却水的分配量。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利用控制装置对流路切换阀的开闭动作进行控制,从而对向各冷却水路径分配的冷却水的分配量进行控制,所述流路切换阀从至少包括制热用的加热器流路、发动机缸体的缸体流路以及变速器油加热器用的变速器流路在内的多条冷却水路径内,根据内燃机的预热状态依次切换到至少一条冷却水路径,在所述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中,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流路切换阀的开闭动作进行控制,以便抑制向所述加热器流路分配的冷却水的分配量。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便因加热器流路的开通而使得冷却水的热量通过制热用热交换器而散热从而导致冷却水的水温上升临时停滞,也可以促进冷却水的水温上升,可以减低摩擦。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冷却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对上述冷却系统中的运转状态的判定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图3是表示上述冷却系统的流路切换阀的动作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运转刚开始之后的冷却水的循环路径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加热器流路开通时的冷却水的循环路径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缸体流路开通时的冷却水的循环路径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变速器流路开通时的冷却水的循环路径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散热器流路开通时的冷却水的循环路径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由变速器流路开通引起的冷却水温度的降低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说明图、(a)表示流路切换阀的旋转体角度与各入口端口的开口率的关系,(b)表示各冷却水路径的冷却水的流量变化。图11是通过实验来确认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效果的曲线图。图12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图,是对流路切换阀的旋转体角度以及电动水泵的转速或流量的基准值的设定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图13是对上述第二实施例中的电动水泵的转速或流量的运算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图14是表示上述第二实施例中的流路切换阀的旋转体角度与电动水泵的排出修正量之间的关系的模板。图15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图,是基于由设置于车辆的各部分的温度传感器得到的温度信息对加热器流路的流量修正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图16是表示上述各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与旋转体角度修正量之间的关系的模板。图17是表示其他的环境信息与旋转体角度修正量之间的关系的模板,(a)表示与空气混合门开度之间的关系,(b)表示与鼓风机风量之间的关系。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概略结构图。该冷却系统用于冷却内燃机1,构成为具有:第一~第四冷却水路径2~5、流路切换阀7、水泵(ELWP)8、散热器9、以及电子控制装置10。在此,搭载于车辆的内燃机1构成为具有缸盖11以及缸体12,在内燃机1的输出轴上连结有作为传动装置的一例而列举的CVT(ContinuouslyVariableTransmission:无级变速器)等变速器13。并且,变速器13的输出向未图示的驱动轮传递,从而可以使车辆行驶。在内燃机1中,缸盖冷却水通路14在缸盖11的内部延伸设置。该缸盖冷却水通路14用于冷却缸盖11,具有:在缸盖11的气缸排列方向的一端开口的冷却水入口15、以及在缸盖11的气缸排列方向的另一端开口的冷却水出口16。由此,被供给到了缸盖11的冷却水入口15的冷却水经过缸盖冷却水通路14对缸盖11进行冷却,并从在其另一端开口的冷却水出口16排出。使一端与上述缸盖11的冷却水出口16连接并使另一端与后述的散热器9的冷却水入口17连接而设置有第一冷却水配管18。并且,使一端与散热器9的冷却水出口19连接并使另一端与后述的流路切换阀7的四个第一~第四入口端口20~23中的第四入口端口23连接而设置有第二冷却水配管24。由此,包括缸盖冷却水通路14、第一冷却水配管18以及第二冷却水配管24而构成供冷却水经由缸盖11以及散热器9而流动的第一冷却水路径(以下称为“散热器流路”)2。并且,在内燃机1中设置有缸体冷却水通路25。该缸体冷却水通路25用于冷却缸体12,从缸盖冷却水通路14分支而到达缸体12,在缸体12的内部贯穿并与在缸体12的气缸排列方向的另一端开口的冷却水出口26连接。由此,在缸盖冷却水通路14中流动的冷却水的一部分向从缸盖冷却水通路14分支的缸体冷却水通路25流入,经过缸体冷却水通路25对缸体12进行冷却,并从在其另一端开口的冷却水出口26排出。在缸体12的冷却水出口26连接有第三冷却水配管27的一端。该第三冷却水配管27利用在配管的中途设置的油冷却器(O/C)28在内燃机1的润滑油和在配管中流动的冷却水之间进行热交换,用于冷却内燃机1的润滑油。另外,第三冷却水配管27的另一端与流路切换阀7的第一入口端口20连接。由此,包括缸体冷却水通路25和第三冷却水配管27而构成供冷却水经由缸体12而流动并绕过散热器9的第二冷却水路径(以下称为“缸体流路”)3。使其一端与上述第一冷却水配管18的中途连接而设置有第四冷却水配管29。该第四冷却水配管29用于将在通过缸盖冷却水通路14的过程中与缸盖11进行热交换而升温了的冷却水用于车辆制热,在配管的中途从冷却水的流通方向的上游侧起依次配设有车辆制热用的加热器芯(制热用热交换器)30、构成排气回流装置的水冷式的EGR(ExhaustGasRe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冷却器31和EGR控制阀32、以及对内燃机1的吸入空气量进行调整的节气门33。另外,第四冷却水配管29的另一端与流路切换阀7的第三入口端口22连接。由此,包括缸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内燃机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流路切换阀,所述流路切换阀从至少包括制热用的加热器流路、发动机缸体冷却用的缸体流路以及变速器油加热器用的变速器流路在内的多条冷却水路径内,根据内燃机的预热状态依次切换到至少一条冷却水路径;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流路切换阀的开闭动作进行控制,以便抑制向所述加热器流路分配的冷却水的分配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4.03 JP 2015-0770951.一种内燃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流路切换阀,所述流路切换阀从至少包括制热用的加热器流路、发动机缸体冷却用的缸体流路以及变速器油加热器用的变速器流路在内的多条冷却水路径内,根据内燃机的预热状态依次切换到至少一条冷却水路径;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流路切换阀的开闭动作进行控制,以便抑制向所述加热器流路分配的冷却水的分配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调节所述流路切换阀针对所述加热器流路以及所述变速器流路的开度,以维持所述变速器流路的冷却水的流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对将冷却水供给到多条所述冷却水路径的电动式水泵的排出流量进行抑制控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基于包括设置于车辆的各部分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在内的空调系统的各种信息,对所述流路切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外山裕一村井淳坂口重幸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