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浇口废料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82410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浇口废料注塑模具,该方案通过在注塑上模、供料与射料整体装置中增设堵孔部件,通过程序控制使其与注塑动作联动,压离一次注塑结束时浇道中的注塑料,使“浇口”处不再存有余料,此时上下模分离,配套装置联动将注塑制品推(或拉)离,实现注塑制品表面无浇口废料,从而保证注塑制品表面的光洁并不再进行人工剔除,同时节约了注塑原辅材料。

An injection mold with no gate wast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aste sprueless injection mold, additional components of the solution by plugging holes in injection mold, injection and feeding on the whole device, through program control the linkage and injection action, pressure from plastic injection runner in an injection at the end of that \there are no more than expected gate\ at this time, the upper and lower die supporting device separation, injection molding products will push the linkage (or pull), injection molding product surface without waste gate, so as to ensure the smooth surface of the injection molding products and artificially removed no longer, while saving the injection of raw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浇口废料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的是模具,尤其是一种无浇口废料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在进行橡胶、塑料制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模具注塑料供料通道设计不合理等原因,导致部分通道余料(主指与注塑制品相连部分,称为“浇口废料”)残存于注塑制品上,需人工对其再次加工以剔除该部分残余料,由于此时注塑制品已冷固成型,此举将造成注塑制品表面不光洁,并将加大人工成本投入,同时将增大原辅材料消耗等不足。与静态非连续注塑条件相比,其解决方案不再适用于本条件。为实现自动连续注塑,其实现途径一般是将注塑模具上模与供料、射料装置等锁定连接在一起,一次注塑结束并注塑制品初步冷固到位时,注塑模具上模与射料装置等一起上提而与下模分离,同步配套装置自动将注塑制品推(或拉)离注塑模具。由于注塑模具上模始终与射料装置等连接在一起,故其“浇道”中的注塑料始终处于熔融状态,在上下模分离瞬间,浇道中注塑料越靠近注塑制品越先冷固,根据浇道中注塑料在收到相同的拉力时,最薄弱处最先断裂原理,从浇口处沿浇道向上,当浇道中注塑料不能支撑对抗分离产生拉力时,则该处将首先断裂,于是注塑制品将带出一部分浇道中的残余料,即“浇口废料”附于注塑制品上,需再次投入人工对其予以剔除。由于人工处置“浇口废料”时注塑制品已冷固成型,此举将造成注塑制品表面不光洁且将加大人工成本投入。同时将增大原辅材料消耗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针对动态自动连续注塑条件,通过在注塑上模、供料与射料整体装置中增设堵孔部件,通过程序控制使其与注塑动作联动,压离一次注塑结束时浇道中的注塑料,使“浇口”处不再存有余料,此时上下模分离,配套装置联动将注塑制品推(或拉)离,实现注塑制品表面无浇口废料,从而保证注塑制品表面的光洁并不再进行人工剔除,同时节约了注塑原辅材料。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无浇口废料注塑模具,包括有上模座和压模块;压模块上设置有供料通道和注塑口;注塑口与上模座上的模型腔连通;供料通道内为与注塑口正上方处设置有堵孔部件;堵孔部件通过驱动装置与气缸连接;堵孔部件能够在气缸的驱动上下移动。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堵孔部件与供料通道的开口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套。作为本方案的优选:驱动装置包括有杠杆和支撑座;杠杆的两端分别与堵孔部件的顶端和气缸的活动部铆接;支撑座设置在杠杆中部且与杠杆中部铆接。作为本方案的优选:模型腔与上模座之间通过螺钉固定。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堵孔部件的底端与注塑口的形状吻合。作为本方案的优选:气缸的活动部相对于堵孔部件水平设置,并且能够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堵孔部件为柱状杆且底端形状与注塑口吻合。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针对动态自动连续注塑条件,通过在注塑上模、供料与射料整体装置中增设堵孔部件,通过程序控制使其与注塑动作联动,利用熔融注塑料的流动特性,压离一次注塑结束时浇道中的注塑料,使“浇口”处不再存有余料,此时上下模分离,配套装置联动将注塑制品推(或拉)离,实现注塑制品表面无浇口废料,从而保证注塑制品表面的光洁并不再进行人工剔除,同时节约了注塑原辅材料。由此可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供料通道,2为密封套,3为堵孔部件,4为杠杆,5为支撑座,6为气缸,7为气缸的活动部,8为模型腔,9为上模座,10为注塑口。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方案包括有上模座和压模块;压模块上设置有供料通道和注塑口;注塑口与上模座上的模型腔连通;供料通道内为与注塑口正上方处设置有堵孔部件;堵孔部件通过驱动装置与气缸连接;堵孔部件能够在气缸的驱动上下移动。堵孔部件与供料通道的开口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套。驱动装置包括有杠杆和支撑座;杠杆的两端分别与堵孔部件的顶端和气缸的活动部铆接;支撑座设置在杠杆中部且与杠杆中部铆接。模型腔与上模座之间通过螺钉固定。堵孔部件的底端与注塑口的形状吻合。气缸的活动部相对于堵孔部件水平设置,并且能够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堵孔部件为柱状杆且底端形状与注塑口吻合。本方案中针对动态自动连续注塑条件,通过在注塑上模、供料与射料整体装置中增设堵孔部件,通过程序控制使其与注塑动作联动,利用熔融注塑料的流动特性,压离一次注塑结束时浇道中的注塑料,使“浇口”处不再存有余料,此时上下模分离,配套装置联动将注塑制品推(或拉)离,实现注塑制品表面无浇口废料,从而保证注塑制品表面的光洁并不再进行人工剔除,同时节约了注塑原辅材料。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无浇口废料注塑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浇口废料注塑模具,其特征是:包括有上模座和压模块;所述压模块上设置有供料通道和注塑口;所述注塑口与上模座上的模型腔连通;所述供料通道内为与注塑口正上方处设置有堵孔部件;所述堵孔部件通过驱动装置与气缸连接;所述堵孔部件能够在气缸的驱动上下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浇口废料注塑模具,其特征是:包括有上模座和压模块;所述压模块上设置有供料通道和注塑口;所述注塑口与上模座上的模型腔连通;所述供料通道内为与注塑口正上方处设置有堵孔部件;所述堵孔部件通过驱动装置与气缸连接;所述堵孔部件能够在气缸的驱动上下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浇口废料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堵孔部件与供料通道的开口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浇口废料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有杠杆和支撑座;所述杠杆的两端分别与堵孔部件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礼春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久安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