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稳定杆吊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58487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9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后稳定杆吊臂,其包括:吊臂头、连杆和拱形座;所述吊臂头为往下凹陷的u形板;所述吊臂头左侧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端口处均设有环形边沿;所述吊臂头右侧与所述吊臂头左侧对称;所述连杆的截面呈H形;所述连杆左右对称;所述拱形座往上拱起呈圆弧;所述拱形座设有左平板和右平板;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吊臂头的下表面,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拱形座上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容易拆卸,其结构利于与橡胶套相互配合,提高稳定杆活动的自由度,降低活动件的噪音。

A rear stabilizer boo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abilizer bar after the boom, which includes: crane head,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arch seat; the suspension arm head is U shaped plate sink; the head of the left arm is provided with a circular hole, at the end of the circular holes are provided with annular edge of the crane; right arm head and the arm head left symmetry; cross section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in the shape of H; the connecting rod is symmetrical; the arch to arch arc; the arch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left plate and a right plate;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connected under the surface of the jib head, connecting ro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arch seat surfac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and easy disassembly, and the structure is beneficial to cooperate with the rubber sleeve, so as to improve the degree of freedom of the stabilizer bar and reduce the noise of the moving p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稳定杆吊臂
本技术涉及汽车悬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稳定杆吊臂。
技术介绍
稳定杆是一个横跨整个车轴的金属杆,将悬架的两侧有效地连接在一起。当一个车轮上的悬架上下移动时,稳定杆会将移动传递给其他车轮。这样可以使行驶更平稳,并减少了车辆的倾斜度,尤其是它能抵消转弯时悬架上的汽车的侧翻趋势。现有的重型工程自卸车上所使用的前稳定杆吊臂主要有钢板焊接和圆钢两种类型,由于工程自卸车的使用环境复杂、恶劣,上述两种类型的稳定杆吊臂在使用中经常会发生断裂,同时,稳定杆的活动度很低,稳定杆和其他活动件经常发出较大的噪声,从而造成稳定杆机能降低或者失效,极大的影响了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后稳定杆吊臂。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后稳定杆吊臂,其包括:吊臂头;所述吊臂头为往下凹陷的u形板;所述吊臂头左侧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两端口处均设有环形边沿;所述吊臂头右侧与所述吊臂头左侧对称;拱形座;所述拱形座往上拱起呈圆弧形;所述拱形座设有左平板和右平板;在所述左平板上设有两个垂直于左平板的螺纹通孔;两个所述螺纹通孔分布在左平板前后两端;所述右平板和左平板相互对称;连杆:所述连杆的截面呈H形;所述连杆包括第一连接筋、第二连接筋和第三连接筋;所述第二连接筋连接第一连接筋和第三连接筋,所述第二连接筋的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筋以及第三连接筋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连接筋和第三连接筋相互对称,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吊臂头的下表面,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拱形座上表面。进一步的,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吊臂头相连时;所述第一连接筋和第三连接筋的宽等于吊臂头的宽,所述第一连接筋与所述第三连接筋的宽度方向与吊臂头的轴同向。进一步的,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拱形座时,所述第二连接筋的宽度方向与所述拱形座的轴同向。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容易拆卸,其结构利于与橡胶套相互配合,提高稳定杆活动的自由度,降低活动件的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连杆A-A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请参照图1-图3,本技术,一种后稳定杆吊臂,包括:吊臂头100、连杆200和拱形座300;所述连杆200的一端连接吊臂头100的下表面,连杆200的另一端连接拱形座300上表面。所述吊臂头100为往下凹陷的u形板;所述吊臂头100左侧设有圆形通孔110,所述圆形通孔110的端口处均设有环形边沿;所述吊臂头100右侧与所述吊臂头100左侧对称,两个所述圆形通孔110同轴;由于存在通过两个圆形通孔110,所述吊臂头100很容易固定连接物体。所述拱形座300往上拱起呈圆弧形;当所述拱形座300和外接物体连接时,拱形座300可很牢固地将外接物体固定,所述拱形座300也能承受较大的挤压力,所述拱形座300设有左平板310和右平板;在所述左平板310上设有两个垂直于左平板310的螺纹通孔320;两个所述螺纹通孔320分布在左平板310前后两端;所述,所述右平板和左平板310相互对称,所述拱形座300可通过螺栓和外接物体连接。所述连杆200的截面呈H形;所述连杆200包括第一连接筋210、第二连接筋220和第三连接筋230;所述第二连接筋220连接第一连接筋210和第三连接筋230,所述第二连接筋220的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筋210以及第三连接筋230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连接筋210和第三连接筋230相互对称。在本次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筋210、第二连接筋220和第三连接筋230的宽度相差无几,所述连杆200的长与所述第一连接筋210的宽的比值不大,如此以来,所述连杆200能承受较大的扭矩以及剪切力。当连杆200和吊臂头100以及拱形座300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筋210、第三连接筋230的宽度方向和所述吊臂头100的轴向方向相同;所述第二连接筋220的宽度方向和所述拱形座300的轴向方向相同。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后稳定杆吊臂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稳定杆吊臂,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臂头;所述吊臂头为往下凹陷的u形板;所述吊臂头左侧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两端口处均设有环形边沿;所述吊臂头右侧与所述吊臂头左侧对称;拱形座;所述拱形座往上拱起呈圆弧形;所述拱形座设有左平板和右平板;在所述左平板上设有两个垂直于左平板的螺纹通孔;两个所述螺纹通孔分布在左平板前后两端;所述右平板和左平板相互对称;连杆:所述连杆的截面呈H形;所述连杆包括第一连接筋、第二连接筋和第三连接筋;所述第二连接筋连接第一连接筋和第三连接筋,所述第二连接筋的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筋以及第三连接筋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连接筋和第三连接筋相互对称,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吊臂头的下表面,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拱形座上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稳定杆吊臂,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臂头;所述吊臂头为往下凹陷的u形板;所述吊臂头左侧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两端口处均设有环形边沿;所述吊臂头右侧与所述吊臂头左侧对称;拱形座;所述拱形座往上拱起呈圆弧形;所述拱形座设有左平板和右平板;在所述左平板上设有两个垂直于左平板的螺纹通孔;两个所述螺纹通孔分布在左平板前后两端;所述右平板和左平板相互对称;连杆:所述连杆的截面呈H形;所述连杆包括第一连接筋、第二连接筋和第三连接筋;所述第二连接筋连接第一连接筋和第三连接筋,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业军陈国华陈汉涛陀建伟高嘉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车电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