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抽芯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5460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8 1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抽芯模具,包括竖直方向的通孔抽芯装置、顶出机构驱动装置和产品(1)的水平方向的自动顶出装置;驱动油缸(18)的活塞杆自由端与一号驱动杆(11)铰接,二号驱动杆(12)与摆轮(17)滚动连接;产品顶出杆(4)水平方向设置,并通过第一传动齿轮组(5)与齿条板(10)的上端传动连接,齿条板(10)下端通过联动机构与摆轮(17)连接。采用以上结构后,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杜绝了安全隐患,同时大大降低生产设备的成本。

Intelligent core pulling moul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core pulling mould, through holes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core pulling device and the ejection mechanism driving device and product (1)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of the automatic ejecting device; the driving cylinder (18) of the piston rod of the free end and one driving rod (11) is two, the drive rod (12) (17) and a rolling connection; product ejector rod (4) arranged in horizontal directions, and through the first transmission gear set (5) and (10)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rack plate drive connection rack plate (10) is through the linkage mechanism and the balance wheel (17) connected. After using the above structur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hidden danger of safety is eliminated, and the cost of production equipment is greatly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抽芯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的
,具体讲是一种智能抽芯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生活上或者生产上多数会用到塑料制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容易一次成型成复杂形状,比如附图1中所示的产品1,它虽然是个简单的产品,但是在U形底部还设有通孔1-1,因此,在模具设计时会将通孔的抽芯动作与产品的顶出动作设置为同时进行。但是,这种模具结构存在的缺点是:一方面,由于产品的脱模方向是竖直方向的,因此产品在取出时,必须是竖直方向将产品取出,这样一来,模具上模的开模行程要设计得很大,以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取出产品,而开模行程越大,开模驱动油缸的规格越大,其他相应的零配件的尺寸和规格也就设计得越大,从而使生产设备的成本就越高;另一方面,模具成型脱模通常是靠人工取出,操作人员的手要介入模具内,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缩短开模驱动油缸的开模行程,从而降低设备成本,并且代替人工取出产品,从而实现自动化、避免安全隐患的智能抽芯模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抽芯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顶出机构,上模和下模合模后形成产品的型腔;它还包括竖直方向的通孔抽芯装置、顶出机构的顶出驱动装置和产品的水平方向的自动顶出装置,顶出驱动装置和自动顶出装置通过联动机构连接,通孔抽芯装置与顶出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的顶出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油缸、一号驱动杆、二号驱动杆、三号驱动杆和摆轮,一号驱动杆的一端与模具的下模组铰接,另一端与二号驱动杆的一端铰接,二号驱动杆的另一端与三号驱动杆的下端接触连接,三号驱动杆的上端通过齿轮齿条传动与顶出机构连接,并且三号驱动杆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在下模组上,所述驱动油缸的活塞杆自由端与一号驱动杆的中部铰接,二号驱动杆与摆轮滚动连接,摆轮转动连接在下模组上;通孔抽芯装置的下端与二号驱动杆接触连接,并且摆轮位于通孔抽芯装置和三号驱动杆之间的二号驱动杆下方;所述自动顶出装置包括产品顶出杆、第一传动齿轮组和齿条板,产品顶出杆水平方向设置,并且产品顶出杆通过第一传动齿轮组与齿条板的上端传动连接,齿条板下端通过联动机构与摆轮连接并由摆轮驱动。所述三号驱动杆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在下模组上是指,下模组上设有上导向块和下导向块,三号驱动杆的上端滑动连接在上导向块内,下端滑动连接在下导向块内;所述的三号驱动杆的下端安装有滚轮,滚轮上方设有三号轴肩,三号轴肩与下导向块之间设有套接在三号驱动杆上的三号弹簧,三号驱动杆通过三号弹簧使滚轮始终与二号驱动杆接触连接。所述三号驱动杆在竖直方向的侧壁上设有齿条,顶出机构的顶杆侧壁上也设有齿条,顶杆侧壁的齿条与三号驱动杆的齿条之间的通过第二传动齿轮组啮合传动。所述通孔抽芯装置包括芯杆、芯杆弹簧和滚轮,所述芯杆的上端位于产品的通孔处形成通孔的型面,下模组上设有芯杆导向块,芯杆与芯杆导向块滑动连接;芯杆的下端连接滚轮,滚轮与二号驱动杆接触连接;滚轮上方的芯杆上设有芯杆轴肩,芯杆导向块与芯杆轴肩之间设有套接在芯杆上的芯杆弹簧,芯杆通过芯杆弹簧使滚轮始终与二号驱动杆接触连接。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四号驱动杆、五号驱动杆和联动弹簧;所述四号驱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摆轮上,另一端位于摆轮外并与五号驱动杆的一端脱开或者抵紧,五号驱动杆中部铰接在下模组上,五号驱动杆的另一端与齿条板的下端铰接;所述联动弹簧的一端与下模组连接,另一端与五号驱动杆连接,并且联动弹簧与五号驱动杆的连接点位于五号驱动杆自身的铰接点和与齿条板的铰接点之间。所述齿条板的上端与下模组之间设有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杆、限位弹簧和限位导向块;所述限位导向块固定连接在下模组上,限位杆的一端与齿条板抵紧,另一端与限位导向块滑动连接,限位杆靠近齿条板的一端设有限位杆轴肩,限位杆轴肩与限位导向块之间的限位杆上套接有限位弹簧。所述的顶出驱动装置与下模组之间设有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包括初始限位块和终止限位块,所述初始限位块与终止限位块分别位于一号驱动杆的两侧。所述的五号驱动杆与下模组的铰接点下方设有限位销,限位销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下模组上,另一端为五号驱动杆在被四号驱动杆触发前时的支撑端。采用以上结构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1)由于产品的脱模、抽芯和落料全部通过模具本身的系列动作来完成,代替了人工操作,因此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杜绝了安全隐患;2)由于产品的脱模方向是竖直方向的,而产品的落料方向是水平的,因此,只要将上模打开到能通过产品总体高度的行程即可,从而大大减小了开模行程,因此,可以选择规格较小的开模驱动油缸,而其他相应的零配件尺寸和规格也相应变小,从而大大降低生产设备的成本;3)三号驱动杆的底端和通孔抽芯装置中的芯杆底端均抵紧在二号驱动杆上,且分别位于摆轮的两侧,这样一来,当二号驱动杆在摆轮上摆动时,一方面三号驱动杆随之上升,驱动顶杆上行,使产品脱出凹模;同时,芯杆下移,使产品上的通孔实现抽芯;因此,通过顶出驱动装置同时实现通孔的抽芯和产品的脱模,结构简单、灵活,效率更高;4)产品脱模后,通过摆轮的转动,进一步驱动四号驱动杆、五号驱动杆,最后对齿条板上行,迫使第一传动齿轮组运转后,实现产品顶出杆的水平方向运动,最后顶出产品,从而实现自动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的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智能抽芯模具在合模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智能抽芯模具在开模中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智能抽芯模具在开模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产品;1-1、通孔;2、上模;3、下模;4、产品顶出杆;5、第一传动齿轮组;6、限位弹簧;7、限位导向块;8、限位杆;9、限位杆轴肩;10、齿条板;11、一号驱动杆;12、二号驱动杆;13、三号驱动杆;14、四号驱动杆;15、五号驱动杆;16、联动弹簧;17、摆轮;18、驱动油缸;19、三号轴肩;20、三号弹簧;21、下导向块;22、第二传动齿轮组;23、上导向块;24、芯杆轴肩;25、芯杆弹簧;26、芯杆导向块;27、芯杆;28、初始限位块;29、终止限位块;30、顶出机构;31、限位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由图2~图4所示的本专利技术智能抽芯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它包括上模2、下模3和顶出机构30,上模2和下模3合模后形成产品1的型腔。它还包括竖直方向的通孔抽芯装置、顶出机构30的顶出驱动装置和产品1的水平方向的自动顶出装置,顶出驱动装置和自动顶出装置通过联动机构连接,通孔抽芯装置与顶出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的顶出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油缸18、一号驱动杆11、二号驱动杆12、三号驱动杆13和摆轮17,一号驱动杆11的一端与模具的下模组铰接,另一端与二号驱动杆12的一端铰接,二号驱动杆12的另一端与三号驱动杆13的下端接触连接,三号驱动杆13的上端通过齿轮齿条传动与顶出机构30连接,并且三号驱动杆13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在下模组上,所述驱动油缸18的活塞杆自由端与一号驱动杆11的中部铰接,二号驱动杆12与摆轮17滚动连接,摆轮17转动连接在下模组上。通孔抽芯装置的下端与二号驱动杆12接触连接,并且摆轮17位于通孔抽芯装置和三号驱动杆13之间的二号驱动杆12下方。所述自动顶出装置包括产品顶出杆4、第一传动齿轮组5和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智能抽芯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抽芯模具,包括上模(2)、下模(3)和顶出机构(30),上模(2)和下模(3)合模后形成产品(1)的型腔;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竖直方向的通孔抽芯装置、顶出机构(30)的顶出驱动装置和产品(1)的水平方向的自动顶出装置,顶出驱动装置和自动顶出装置通过联动机构连接,通孔抽芯装置与顶出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的顶出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油缸(18)、一号驱动杆(11)、二号驱动杆(12)、三号驱动杆(13)和摆轮(17),一号驱动杆(11)的一端与模具的下模组铰接,另一端与二号驱动杆(12)的一端铰接,二号驱动杆(12)的另一端与三号驱动杆(13)的下端接触连接,三号驱动杆(13)的上端通过齿轮齿条传动与顶出机构(30)连接,并且三号驱动杆(13)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在下模组上,所述驱动油缸(18)的活塞杆自由端与一号驱动杆(11)的中部铰接,二号驱动杆(12)与摆轮(17)滚动连接,摆轮(17)转动连接在下模组上;通孔抽芯装置的下端与二号驱动杆(12)接触连接,并且摆轮(17)位于通孔抽芯装置和三号驱动杆(13)之间的二号驱动杆(12)下方;所述自动顶出装置包括产品顶出杆(4)、第一传动齿轮组(5)和齿条板(10),产品顶出杆(4)水平方向设置,并且产品顶出杆(4)通过第一传动齿轮组(5)与齿条板(10)的上端传动连接,齿条板(10)下端通过联动机构与摆轮(17)连接并由摆轮(17)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抽芯模具,包括上模(2)、下模(3)和顶出机构(30),上模(2)和下模(3)合模后形成产品(1)的型腔;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竖直方向的通孔抽芯装置、顶出机构(30)的顶出驱动装置和产品(1)的水平方向的自动顶出装置,顶出驱动装置和自动顶出装置通过联动机构连接,通孔抽芯装置与顶出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的顶出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油缸(18)、一号驱动杆(11)、二号驱动杆(12)、三号驱动杆(13)和摆轮(17),一号驱动杆(11)的一端与模具的下模组铰接,另一端与二号驱动杆(12)的一端铰接,二号驱动杆(12)的另一端与三号驱动杆(13)的下端接触连接,三号驱动杆(13)的上端通过齿轮齿条传动与顶出机构(30)连接,并且三号驱动杆(13)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在下模组上,所述驱动油缸(18)的活塞杆自由端与一号驱动杆(11)的中部铰接,二号驱动杆(12)与摆轮(17)滚动连接,摆轮(17)转动连接在下模组上;通孔抽芯装置的下端与二号驱动杆(12)接触连接,并且摆轮(17)位于通孔抽芯装置和三号驱动杆(13)之间的二号驱动杆(12)下方;所述自动顶出装置包括产品顶出杆(4)、第一传动齿轮组(5)和齿条板(10),产品顶出杆(4)水平方向设置,并且产品顶出杆(4)通过第一传动齿轮组(5)与齿条板(10)的上端传动连接,齿条板(10)下端通过联动机构与摆轮(17)连接并由摆轮(17)驱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抽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号驱动杆(13)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在下模组上是指,下模组上设有上导向块(23)和下导向块(21),三号驱动杆(13)的上端滑动连接在上导向块(23)内,下端滑动连接在下导向块(21)内;所述的三号驱动杆(13)的下端安装有滚轮,滚轮上方设有三号轴肩(19),三号轴肩(19)与下导向块(21)之间设有套接在三号驱动杆(13)上的三号弹簧(20),三号驱动杆(13)通过三号弹簧(20)使滚轮始终与二号驱动杆(12)接触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抽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号驱动杆(13)在竖直方向的侧壁上设有齿条,顶出机构(30)的顶杆侧壁上也设有齿条,顶杆侧壁的齿条与三号驱动杆(13)的齿条之间的通过第二传动齿轮组(22)啮合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程远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天杨古树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