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顶优化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1961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斜顶优化的模具。一种斜顶优化的模具,所述模仁的两侧均设有用于收容斜顶的斜顶槽,所述斜顶槽的侧壁设有第一避空面与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围绕第一避空面设置而成;所述斜顶的一侧设有与第一避空面间隔的第二避空面及抵接于第一配合面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面围绕第一避空面设置而成;所述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第一避空面与第二避空面的形状、大小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其斜顶槽设有的第一避空面与斜顶上的第二避空面,并在设有避空面的情况下实现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的密封配合,减少模具在生产过程中精加工的菲配时间,从而减少了加工时间,缩短模具的生产周期。

A die for optimizing inclined roof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die technical field, in particular to an inclined top optimized die. A mould oblique jacking optimiza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n inclined slot for containing inclined roof, side wall of the inclined top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urface and the first surface with a gap, the first matching surface on the first surface and avoid empty set; one side of the inclined top is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empty avoidance plane interval second to avoid air surface and connected to the first surface with the second surface, the second surface with air to surface around the first obstacle setting; the first surface and the second surface with the same shape and size, the first surface and the second empty empty obstacle avoidance, the shape of large the same small. The first obstacle free surface and oblique top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groove on the inclined top second to avoid air surface, and in the case of a vacancy for the first and second mating surfaces with the surface sealing, reduce the mold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finishing the Philippines with time, thus reducing the processing time is shortened mold production 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顶优化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斜顶优化的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是一种用于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在工业设计与生产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模具生产的精度要求非常高,这导致模具的生产是一笔非常大的费用,一般模具包括模架、模仁和斜顶,斜顶的主要作用是将模具中内部不平部分出模,保证塑胶出模时的受力均匀。目前在模具的生产过程中,斜顶与模仁的配合要做到非常的精确,才能保证斜顶与模仁间不会漏气或漏液,但精加工的成本较大,生产模具的效率就变慢了,模具的生产周期就会很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顶优化的模具,这种模具的生产成本和生产周期降低,且具有加工精准和不影响模具结合稳定性等的特点。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实现的:一种斜顶优化的模具,包括模仁与斜顶,所述模仁的两侧均设有用于收容斜顶的斜顶槽,所述斜顶槽的侧壁设有第一避空面与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围绕第一避空面设置而成;所述斜顶的一侧设有与第一避空面间隔的第二避空面及抵接于第一配合面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面围绕第一避空面设置而成;所述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第一避空面与第二避空面的形状、大小相同。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面的上端与第一避空面的上端之间的距离为10mm。其中,所述第二配合面的上端与第二避空面的上端之间的距离为10mm。其中,所述斜顶的一端设有顶帽。其中,所述斜顶槽的一端设有与顶帽密封配合的定位槽。其中,所述斜顶的最大顶出距离为10mm。其中,所述斜顶优化的模具还包括模架,所述模仁设于模架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斜顶优化的模具,通过其斜顶槽设有的第一避空面与斜顶上的第二避空面,并在设有避空面的情况下实现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的密封配合,减少模具在生产过程中精加工的菲配时间,从而减少了加工时间,缩短模具的生产周期。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斜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模仁--1,斜顶槽11,定位槽--111,斜顶--2,顶帽--21,第一避空面--31,第二避空面--32,第一配合面--41,第二配合面--42,模架--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模仁11的两侧均设有用于收容斜顶2的斜顶槽11,所述斜顶槽11的侧壁设有第一避空面31与第一配合面41,所述第一配合面41围绕第一避空面31设置而成;所述斜顶2的一侧设有与第一避空面31间隔的第二避空面32及抵接于第一配合面41的第二配合面42,所述第二配合面42围绕第一避空面31设置而成;所述第一配合面41与第二配合面42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第一避空面31与第二避空面32的形状、大小相同。当模具组装完成后,斜顶2装入到斜顶槽11内的预定位置,此时第一配合面41抵接在第二配合面42上,从而使得所述斜顶2与斜顶槽11之间密封配合,在模具的生产过程中,在不影响斜顶槽11与斜顶2配合的前提下将斜顶槽11与斜顶2中配合的一部分做避空,并根据斜顶2在斜顶槽11上的做顶出的空间设置第一配合面41与第二配合面42的高度,第一配合面41与第二配合面42作精加工,第二避空面32与第二避空面32作一次性中光做到数(即粗加工),这样生产的模具不仅不损失精确性与稳定性,还能减少模具在生产过程中精加工的菲配时间,减少了加工时间,缩短模具的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斜顶优化的模具,根据斜顶2需要顶出的距离来设置配合面与避空面之间的距离,其中斜顶2的最大顶出距离为10mm,故设置第一配合面41的上端距离第一避空面31的上端之间的距离为10mm,第二配合面42的上端距离第二避空面32的上端之间的距离为10mm,这样能够保证斜顶2与斜顶槽11之间的密封配合,防止加工件在出模时因没有密封配合而发生漏气或者漏液。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斜顶优化的模具的斜顶2的一端设有顶帽21,所述斜顶2槽的一端设有与顶帽21密封配合的定位槽111,通过定位槽111于顶帽21的配合将斜顶2定位于斜顶2槽内,防止斜顶2的偏移。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斜顶优化的模具,所述斜顶优化的模具还包括模架5,所述模仁1设于模架5上,通过模架5内的顶针与斜顶2,将模仁1上成型的加工件顶出,实现出模。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斜顶优化的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斜顶优化的模具,包括模仁与斜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仁的两侧均设有用于收容斜顶的斜顶槽,所述斜顶槽的侧壁设有第一避空面与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围绕第一避空面设置而成;所述斜顶的一侧设有与第一避空面间隔的第二避空面及抵接于第一配合面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面围绕第一避空面设置而成;所述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第一避空面与第二避空面的形状、大小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顶优化的模具,包括模仁与斜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仁的两侧均设有用于收容斜顶的斜顶槽,所述斜顶槽的侧壁设有第一避空面与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围绕第一避空面设置而成;所述斜顶的一侧设有与第一避空面间隔的第二避空面及抵接于第一配合面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面围绕第一避空面设置而成;所述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第一避空面与第二避空面的形状、大小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顶优化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面的上端与第一避空面的上端之间的距离为1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鑫王欣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信成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