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水力旋流管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5414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8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型水力旋流管的固定装置,包括相互固连的溢流腔体及底流腔体,所述溢流腔体通过溢流腔盖板盖合,所述溢流腔体中安装有主管板,底流腔体中安装有副管板,所述主管板与副管板隔开设置,主管板与副管板之间通过进料腔体固连,所述溢流腔体上设有溢流口,底流腔体上设有底流口,所述进料腔体上设有进料口;所述主管板与副管板之间安装有多根固定杆及旋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密封性佳,进料压力1.1‑1.2Mpa,底流压力0.4‑0.5Mpa,溢流压力0.2‑0.3Mpa,压力稳定,蛋白中的杂质可以有效去除,分离后蛋白纯度≥80%,蛋白回收率≥80%,效果较好。

A fixed device for micro Hydrocyclo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ixing device of a miniature hydraulic cyclone tube, including mutually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overflow and underflow cavity cavity, the overflow cavity through the overflow chamber cover to cover, in charge of the overflow plate is installed in the cavity, a side tube plate installed in the bottom cavity, head plate and tube plate spaced side set between supervisor board and the auxiliary tube plate through the feeding cavity is fixedly connected, the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overflow overflow, underflow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bottom outlet, the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feed inlet; a plurality of fixing rod and the cyclone tube is installed between the executive board and the auxiliary tube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sealing, feed pressure 1.1 1.2Mpa, 0.4 0.5Mpa underflow pressure relief, pressure of 0.2 0.3Mpa, stable pressure, impurity in the protein can be effectively removed, after the separation of protein with purity higher than 80%, the recovery rate of protein is more than 80%, the effect is be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水力旋流管的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大米蛋白的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用于大米蛋白加工时蛋白与杂质的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大米蛋白在加工过程中,有一个工序是利用水力旋流器机组进行蛋白和杂质之间的分离,水力旋流器机组由多个微型旋流管组成,蛋白的密度和颗粒度大于杂质,通过旋流器之后,蛋白会从旋流器底流口出来,杂质会从旋流器溢流口出来。由于蛋白和杂质之间的密度差、粒度较小,因此旋流器的进料压力可以达到1.1-1.2Mpa,一般的旋流管固定装置在此高压下密封性不佳,稳定性低,常出现底流、溢流和进料之间的串料现象,影响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申请人进行研究及改进,提供一种微型水力旋流管的固定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一种微型水力旋流管的固定装置,包括相互固连的溢流腔体及底流腔体,所述溢流腔体通过溢流腔盖板盖合,所述溢流腔体中安装有主管板,底流腔体中安装有副管板,所述主管板与副管板隔开设置,主管板与副管板之间通过进料腔体固连,所述溢流腔体上设有溢流口,底流腔体上设有底流口,所述进料腔体上设有进料口;所述主管板与副管板之间安装有多根固定杆及旋流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溢流腔盖板通过第一法兰与所述溢流腔体固连。所述主管板固定于溢流腔体与进料腔体之间。所述固定杆及旋流管均布于主管板与副管板之间。所述溢流腔盖板及底流腔体的底板均呈拱形状。所述溢流腔体的下端安装有第二法兰,所述底流腔体的上端安装有底流腔盖板,所述第二法兰与底流腔盖板固连。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密封性佳,进料压力1.1-1.2Mpa,底流压力0.4-0.5Mpa,溢流压力0.2-0.3Mpa,压力稳定,蛋白中的杂质可以有效去除,分离后蛋白纯度≥80%,蛋白回收率≥80%,效果较好;本技术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用固定的主管板、均布设置的固定杆及旋流管,整个支撑稳定性高,不会出现串料现象,分离效果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旋流管及固定杆的分布结构图。图中:1、溢流腔盖板;2、第一法兰;3、主管板;4、第二法兰;5、副管板;6、底流腔盖板;7、固定杆;8、旋流管;9、溢流口;10、进料口;11、底流口;12、溢流腔体;13、进料腔体;14、底流腔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微型水力旋流管的固定装置,包括相互固连的溢流腔体12及底流腔体14,溢流腔体12通过溢流腔盖板1盖合并通过第一法兰2固连,溢流腔体12中安装有主管板3,底流腔体14中安装有副管板5,主管板3与副管板5隔开设置,主管板3与副管板5之间通过进料腔体13固连,溢流腔体12上设有溢流口9,底流腔体14上设有底流口11,进料腔体13上设有进料口10;主管板3与副管板5之间安装有多根固定杆7及旋流管8。本技术中,主管板3固定于溢流腔体12与进料腔体13之间。主管板3为固定结构,然后通过固定杆7连接到副管板5上,形成了极为固定的结构,可以耐受较高的进料压力以及压力差,不容易发生串料。固定杆7及旋流管8均布于主管板3与副管板5之间。溢流腔盖板1及底流腔体14的底板均呈拱形状,底流腔体14底部呈拱形,可避免底部残留物料。作为优选,本技术中,溢流腔体12的下端安装有第二法兰4,底流腔体14的上端安装有底流腔盖板6,第二法兰4与底流腔盖板6固连。使用时,物料从进料口10进入,在1.1-1.2Mpa的进料压力下,进入微型旋流管8,形成很高的进料速度,在旋流管8中发生旋转运动,由于大米蛋白料液中的各组分重力不同,蛋白颗粒度和密度相对较大,会流向底流口,杂质如灰分、纤维、糊精等则成可溶状态或密度、颗粒度小,会流向溢流口,从而形成了有效分离。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技术,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技术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技术所揭示
技术实现思路
所作出局部改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特征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微型水力旋流管的固定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型水力旋流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固连的溢流腔体(12)及底流腔体(14),所述溢流腔体(12)通过溢流腔盖板(1)盖合,所述溢流腔体(12)中安装有主管板(3),底流腔体(14)中安装有副管板(5),所述主管板(3)与副管板(5)隔开设置,主管板(3)与副管板(5)之间通过进料腔体(13)固连,所述溢流腔体(12)上设有溢流口(9),底流腔体(14)上设有底流口(11),所述进料腔体(13)上设有进料口(10);所述主管板(3)与副管板(5)之间安装有多根固定杆(7)及旋流管(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水力旋流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固连的溢流腔体(12)及底流腔体(14),所述溢流腔体(12)通过溢流腔盖板(1)盖合,所述溢流腔体(12)中安装有主管板(3),底流腔体(14)中安装有副管板(5),所述主管板(3)与副管板(5)隔开设置,主管板(3)与副管板(5)之间通过进料腔体(13)固连,所述溢流腔体(12)上设有溢流口(9),底流腔体(14)上设有底流口(11),所述进料腔体(13)上设有进料口(10);所述主管板(3)与副管板(5)之间安装有多根固定杆(7)及旋流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水力旋流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腔盖板(1)通过第一法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秋生陈天祥陈林冯伟朱熹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金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