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伪用稀土发光材料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64219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发光与显示领域,涉及到一种防伪用稀土发光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结构式为M↓[1-x-y]S:Mn↓[x]r↓[y]组分的物料经充分混合均研磨后,高温烧结合成,冷却,选粉粉碎、过筛,经后处理即得到在紫外线照射下发橙黄色的晶体稀土发光粉末。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材料印制的图案经紫外线照射下发出橙黄色荧光。在无紫外线照射时,在图案上面快速磨擦能发出橙黄色亮迹荧光。形成了双重防伪,克服了一般材料只有在紫外线照射时发出荧光的不足,提高了防伪保密的程度。是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节能、方便易行的防伪发光材料。(*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光与显示领域,涉及到一种防伪用稀土发光材料。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防伪材料种类较多,它们主要应用在货币、票据、证件和商标等方面,一般只是经紫外线照射后发出荧光,防伪条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际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稀土发光材料,该材料的化学结构式为M1-x-yS:Rxry,按其结构式以重量百分比硫化锌90-99.5%、其它物质各0.01-1%分别称取其试剂物料,经充分混合均研磨后,装入石英舟或Al2O3坩埚中,在含S(硫)的气氛中经900-1300℃高温烧结1-3小时。取出冷却,在紫外灯下对烧结合成的稀土荧光粉进行选粉,把亮度差的挑选出去,留下亮度好的荧光粉;对选好的荧光粉放入盛有稀盐酸的溶液进行浸泡,清洗至中性后烘干,即可得到白色的发橙黄色的晶体稀土发光粉末。将上述的稀土晶体粉末以5-50%的重量百分比与透明油墨、树脂、漆类或塑料均匀混合后涂复或制成薄膜,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橙黄色荧光,除去照射后荧光消失,如在其上面快速磨搽将发出橙黄色荧光亮迹,则完成了本专利技术的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本专利技术的稀土发光材料的结构式中M1-x-y为锌元素,S为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伪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结构式MS↓[1-x-y]:R↓[x]r↓[y]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硫化锌90-99.5%、其它物质各0.01-1%分别称重,将上述物料经充分混匀研磨后装入石英舟或Al↓[2]O↓[3]坩埚,在硫气氛中经950-1250℃高温烧结1-3小时,将烧好的材料从坩埚取出冷却,在紫外灯下对烧结合成的稀土荧光粉进行选粉,把亮度差的挑出去,留下亮度好的荧光粉;对选好的荧光粉放入盛有稀盐酸的溶液进行浸泡,清洗至中性后烘干,即可得到白色的发橙黄色的晶体稀土发光粉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益春赵成久邵长路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