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紫光二极管转换成发白光的稀土发光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4502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紫光二极管转换成发白光的稀土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利用结构式(1)M↓[2-x]SiO↓[2-y]∶Eu↓[x]↑[2+]·N↓[y]和结构式(2)为(Ca,Sr)↓[3-Z](PO4)↓[2]·SrCl↓[2]·6H↓[2]O∶Eu↓[Z]↑[2+]组分的物料按重量百分比称重,将上述两种物料分别经充分混匀研磨后装入各自的Al↓[2]O↓[3]坩埚;结构式(1)在氢氮或碳气氛中以1000-1450℃高温烧结1-3小时,结构式(2)在氢氮或碳气氛中以1000-1400℃高温烧结1-3小时,分别从各自的Al↓[2]O↓[3]坩埚中取出结构式(1)及(2)烧结合成的发光材料,冷却并分别粉碎、过筛而得到发黄光和发蓝光的晶体粉末,将上述两种发黄光和发蓝光的晶体粉末以5-50%的重量百分比混合后形成混合材料,再经紫光二极管照射混合材料,使混合材料吸收紫光后发出白光,则完成了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紫光二极管的紫光转换成白光的稀土发光材料制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光与显示领域,涉及到一种用紫光二极管转换成白光的新型稀土发光材料。
技术介绍
目前半导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使红、蓝、绿光二极管商品化,而且产品的成本在不断的下降。现今白光LED器件多是由发红、蓝、绿光二极管组成,在用于显示器件辅助光源,照明光源中,其体积大,三色光降不同,影响照明效果,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由红、蓝、绿光三色二极管形成的白色光源的缺点,提供一种优于蓝光二极管转换成白光的用紫光二极管转换成发白光的新型稀土发光材料。本专利技术提供利用结构式(1)M2-xSiO2-yEux2+·Ny和结构式(2)为(Ca,Sr)3-z(PO4)2·SrCl2·6H2OEuz2+组分的物料按重量百分比称重,将上述两种物料分别经充分混匀研磨后装入各自的Al2O3坩埚;结构式(1)在氢氮或碳气氛中以1000-1450℃高温烧结1-3小时,结构式(2)在氢氮或碳气氛中以1000-1400℃高温烧结1-3小时,分别从各自的Al2O3坩埚中取出结构式(1)及(2)合成的发光材料,冷却并分别粉碎、过筛而得到发黄光和发蓝光的晶体粉末,将上述两种发黄光和发蓝光的晶体粉末以5-50%的重量百分比混合后形成混合材料,再经紫光二极管照射混合材料,使混合材料吸收紫光后发出白光,则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将紫光二极管的紫光转换成白光的稀土发光材料制备。M2-x是碱土金属元素,Ny是B2O3或H2BO3。在结构式(1)中元素量x和y的取植范围选择0.05≤x≤0.2,,0.01≤y≤0.15,在结构式(2)中元素量z的取植范围选择0.005≤z≤0.2。采用本专利技术紫光二极管照射的发光材料制成的发白光二极管克服了
技术介绍
由三个单独的红、蓝、绿二极管混合形成白光的体积大,三色光降不同,影响照明效果,且成本高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紫光二极管转换成白光的发光材料不同于用蓝光二极管转换成白光的发光材料,利用本专利技术制成发白光的二极管、显示器件、辅助光源、照明光源其体积小、成本低、发光效率高、性能稳定、显色性高。从图1中可以看出两种发黄光和发蓝光的晶体粉末混合后的发光材料其激发光谱(A)为370nm-430nm、发射光谱(B)的发光主峰为460nm和575nm,可将发黄光的和发蓝光的晶体粉末混合后涂布在发紫光二极管的管芯上经紫光照射则转换成白光。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紫光二极管转换成发白光的稀土发光材料优于蓝光二极管转换成白光的材料,是又一代新型的发白光的固体节能、无毒害的绿色照明光源。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稀土发光材料的激发光谱图2是本专利技术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射光谱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下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结构式(1)为M2-xSiO2-yEux2+·Ny和结构式(2)为(Ca,Sr)3-z(PO4)2·SrCl2·6H2OEuz2+,结构式(1)中的M2-x是碱土金属元素,它可选择为Sr,Ca,Ba元素,结构式(1)的发光峰值为575nm左右,见图1中(A),在结构式(1)中元素量x和y的取植范围选择0.05≤x≤0.2,0.01≤y≤0.15,Ny是助熔剂可选择B2O3或H2BO3。在结构式(2)中发光峰值为460nm,结构式(2)中元素量Z的取植范围选择0.005≤Z≤0.2。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部分结构M2-xSiO2-yEux2+·Ny是发黄光晶体发光材料的结构式(1),根据结构式(1)按下列计算量称取试剂物料实例1 SrCO3(4N) 70.201%CaCO3(4N) 4.201%BaCO3(4N) 6.201%SiO2(4N)16.530%B2O3(AR) 0.195%Eu2O3(4N) 2.672%将上述称取的物料经研磨混均后,装入Al2O3坩埚;在氢氮或碳气氛中经1000℃或1100℃或1200℃或1300℃或1450℃高温烧结1小时、2小时、2.5小时、3小时取出,冷却后粉碎过筛既得到外观呈发黄光的晶体粉末。上述4N、AR为化学试剂的纯度。实例2 SrCO3(4N)70.201%CaCO3(4N)4.101% BaCO3(4N) 6.100%SiO2(4N)16.530%B2O3(AR) 0.195%Eu2O3(4N) 2.873%烧结步骤同实列1。实例3 SrCO3(4N) 70.00%CaCO3(4N) 4.201%BaCO3(4N) 6.201%SiO2(4N)16.530%B2O3(AR) 0.195%Eu2O3(4N) 3.073%烧结步骤同实列1。第二部分为结构式(2)(Ca,Sr)3-z(PO4)2·SrCl2·6H2OEuz2+组分,根据结构式,发蓝光的晶体粉末制备按下列计量称取试剂物料实列2-1SrCO3(4N) 24.826%CaCO3(4N) 22.353%(NH4)2HPO4(AR) 17.343%SrCl2·6H2O(AR) 35.016%Eu2O3(4N)0.462%将上述称取的物料经研磨混均后,装入Al2O3坩埚;在氢氮或碳气氛中经1000℃或1100℃或1200℃或1300℃或1400℃高温烧结1小时、2小时、2.5小时、3小时取出,冷却后粉碎过筛既得到发蓝光的晶体粉末。上述4N、AR为化学试剂的纯度。实列2-2CaCO3(4N) 22.046%SrCO3(4N) 24.776%(NH4)2HPO1(AR) 17.308%SrCl2·6H2O(AR) 34.947%Eu2O3(4N)0.923%烧结步骤同实列1。实列2-3CaCO3(4N) 21.740%SrCO3(4N) 24.727%(NH4)2HPO4(AR) 17.274%SrCl2·6H2O(AR) 34.877%Eu2O3(4N)1.382%烧结步骤同实列1。最后将上述发蓝光的晶体粉末以5%或10%或20%或50%的重量比例与发黄光的晶体粉末混合后与树脂类的填加剂混匀后涂布在发紫光二极管管芯上,经发紫光二极管照射后本专利技术的稀土发光材料转换成白色发光。权利要求1.用紫光二极管转换成发白光的稀土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利用结构式(1)M2-xSiO2-y:Eux2+·Ny和结构式(2)为(Ca,Sr)3-Z(PO4)2·SrCl2·6H2O:EuZ2+组分的物料按重量百分比称重,将上述两种物料分别经充分混匀研磨后装入各自的Al2O3坩埚;结构式(1)在氢氮或碳气氛中以1000-1450℃高温烧结1-3小时,结构式(2)在氢氮或碳气氛中以1000-1400℃高温烧结1-3小时,分别从各自的Al2O3坩埚中取出结构式(1)及(2)烧结合成的发光材料,冷却并分别粉碎、过筛而得到发黄光和发蓝光的晶体粉末,将上述两种发黄光和发蓝光的晶体粉末以5-50%的重量百分比混合后形成混合材料,再经紫光二极管照射混合材料,使混合材料吸收紫光后发出白光,则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将紫光二极管的紫光转换成白光的稀土发光材料制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描述的用紫光二极管转换成发白光的稀土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M2-x是碱土金属元素,Ny是B2O3或H2BO3。3.根据权利要求1所描述的用紫光二极管转换成发白光的稀土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在结构式(1)M2-xSiO2-y:Eux2+·Ny中元素量的取植范围选择0.05≤x≤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成久蒋大鹏申德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