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黄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及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64203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橙黄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其化学组成为:aY↓[2]O↓[2]S:bTi↑[4+],cMg↑[2+],其中0.9≤a≤0.99摩尔分数,0.01≤b≤0.1摩尔分数,0.01≤c≤0.05。其生产方法是:取氧化钇Y↓[2]O↓[3]、含Ti↑[4+]的化合物、含Mg↑[2+]的化合物、硫、碳酸钠Na↓[2]CO↓[3]为原料,碳为还原剂,其原料配比为:氧化钇Y↓[2]O↓[3]为0.9~0.99摩尔分数、Ti↑[4+]为0.01~0.1摩尔分数、Mg↑[2+]为0.01~0.05摩尔分数、硫为总质量的30~40%、碳酸钠Na↓[2]CO↓[3]为总质量的30~40%、碳为装料量质量的1/4~1/2;将原料混合以200~500℃温度,在还原条件下灼烧3~6小时;再以1100~1300℃温度,在还原条件下灼烧1~3小时;将所得产物在75~85℃热水中浸泡2~3小时后,再用热水清洗后干燥。产品成本低、生产工艺环保。(*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长余辉发光材料及生产方法,尤其是一种。
技术介绍
90年代初期,人们陆续专利技术了铝酸盐体系和硅酸盐体系两大类长余辉发光材料,这两大类长余辉发光材料在发光亮度、余辉时间、化学稳定性方面都比传统的硫酸锌体系的长余辉发光材料有所提高,但这两大类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光颜色一般为黄绿、篮紫、蓝绿,难以满足需要。以后人们又相继专利技术了红色、橙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以及橙黄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红色和橙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化学组成分别为Ms:Eu,Tm、Ms:Eux,Ay,Bz,可余辉时间却只有数十分钟、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水解。橙黄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化学组成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ZnS:Mn,Cu,存在着发光强度低,余辉时间短、化学性质不稳定、空气中易分解且易水解等弊病,虽然有的在该材料中添加放射性元素,以增加其发光亮度及延长余辉时间,但由于放射性元素对环境有污染,对人体有伤害,使其在应用中受到极大的限制;还有一种就是与本专利申请最接近的技术,是中国专利申请号为02188548.4,名称为《橙黄色发射稀土长余辉磷光体》的专利申请技术。该专利申请文件所公开的是以硫氧化钇Y2O2S为基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橙黄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化学组成为:aY↓[2]O↓[2]S:bTi↑[4+],cMg↑[2+],其中0.9≤a≤0.99摩尔分数,0.01≤b≤0.1摩尔分数,0.01≤c≤0.0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秋娟管少锋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中邦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