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iochemistry, in order to solve the theabrownin production of raw materials shortage and high cos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functional composite theabrownin preparation method, obtained by mixing, fermentation and extraction steps, the process of low investment, simple process, high yield, greatly enhance the theabrownin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功能性复合茶褐素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化学
,具体涉及一种功能性复合茶褐素的制备方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自古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说法。现代研究表明,茶叶中含有生物碱、茶多酚、茶色素、维生素等多种成分。茶褐素类(Theabrownins,TBs)是由茶红素类、茶黄素类进一步氧化并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形成,是一类结构十分复杂的水溶性非透析性高聚合的褐色物质,茶褐素具有抑菌、降血脂及降血压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对肿瘤也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目前茶褐素主要从黑茶中提取,受黑茶发酵周期和规模的制约,茶褐素的产量有限,我国绿茶资源分布广泛,通常只采收春季或者夏初的嫩芽,利用率低,而有些夏秋茶及茶树中下部叶中茶多酚类成分的含量较高,造成资源浪费,以绿茶或绿茶天然提取物—茶多酚为原料开发茶褐素,即可拓宽茶褐素的生产途径,降低茶褐素的生产成本,又有利于绿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目前茶褐素生产中原料匮乏、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功能性复合茶褐素的制备方法,该工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功能性复合茶褐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1)混料:将由绿茶、茶多酚、茶头和维生素C组成的原料混合,各组分的重量份为:绿茶0‑90份,茶多酚10‑100份,茶头0‑9份,维生素C 0.08‑0.6份,同时绿茶与茶多酚重量份之和为100份,茶头为绿茶重量份的2‑10%;(2)发酵:将复合酶液加入原料中混合,加入量为每100份原料中加入10‑45份复合酶液;然后堆放发酵,物料厚度为10‑45cm,发酵温度为25‑50℃,发酵时间为24‑48h,发酵的过程中每隔2h翻料一次,并喷淋复合酶液,保持物料水分含量在15‑45%之间;(3)提取:发酵完成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能性复合茶褐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1)混料:将由绿茶、茶多酚、茶头和维生素C组成的原料混合,各组分的重量份为:绿茶0-90份,茶多酚10-100份,茶头0-9份,维生素C0.08-0.6份,同时绿茶与茶多酚重量份之和为100份,茶头为绿茶重量份的2-10%;(2)发酵:将复合酶液加入原料中混合,加入量为每100份原料中加入10-45份复合酶液;然后堆放发酵,物料厚度为10-45cm,发酵温度为25-50℃,发酵时间为24-48h,发酵的过程中每隔2h翻料一次,并喷淋复合酶液,保持物料水分含量在15-45%之间;(3)提取:发酵完成后,将物料加水提取,提取温度为70-100℃,提取时间为0.5-3h,提取完成后,过滤,滤液备用,滤渣加水再次提取,提取温度为70-100℃,提取时间为0.5-2h,过滤后合并滤液,滤液浓缩,浓缩至原体积25%-80%,加入酸调节pH至3.0-4.5,然后加入正丁醇萃取,搅拌5-30min,然后静置0.5-12h,分层后保留水相,水相加正丁醇再次萃取,搅拌5-30min,然后静置0.5-12h,分层后保留水相,水相加入碱调节pH至6.5-7.5,继续浓缩,干燥后得到茶褐素初级产品;(4)将茶褐素初级产品除去正丁醇,得到一种功能性复合茶褐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性复合茶褐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复合酶液为香菇汁或者茶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亭花,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丹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