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压作业多管油管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7910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8 0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压作业多管油管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总成、滑道支架、随动座滑道、辅助滑道、油管槽、支腿机构。挑钩放下与油管架平齐,油管推送至挑钩上,挑钩旋转将油管挑起,油管沿挑钩末端横梁滚动至抬升后的翻转杠杆,油管被油管挡板挡住,翻转液缸带动翻转杠杆下降,油管落入V型槽。一次展开时,变幅液缸伸长,随动座A在随动座滑道内向前滑动,辅助滑道和油管槽斜向上方运动,到达预定角度后。二次延伸时伸缩液缸伸长,随动座B在辅助滑道内运动带动油管槽向前伸出。顶管液缸推动油管依次伸出至油井带压作业指定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机械自动运动替代人工,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油管输送效率,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压作业多管油管输送机
本技术涉及石油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压作业多管油管输送机。
技术介绍
带压作业是在保持井筒内一定压力,不压井、不放压的情况下进行起下管柱的一种先进井下作业技术。随着油田开采时间的推移,油田油气井的维护量随之增大。目前单井维护起下一趟油管数量平均达数百根以上。由于井控的要求,带压作业必须安装封井器方可施工,这样封井器的高度加上原井口高度,带压带压作业口离地面数米高,作业工就必须通过多次抬举方可将油管传送到井口位置。而在修井时油管的起下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同时带压作业时存在安全隐患,油管的起升运送不间断,人员容易疲劳。其次井口出水出油,作业环境恶劣,操作人员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安全防范意识下降,因为疲劳、大意造成的砸伤、碰伤时有发生。综上所述,传统油田作业时油管的起升和起下采用人工方法,该方法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不安全,已不能满足油田生产修井作业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操作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压作业多管油管输送机,实现油管的自动起升与起下。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压作业多管油管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总成、滑道支架、随动座滑道、辅助滑道、油管槽、支腿机构。支腿机构与底座总成通过铰链连接。底座横梁连接底座总成,起支撑作用。底座总成外侧安装有传扭矩杆,挑管液缸固定端与底座总成连接,挑管液缸伸缩端与传扭矩杆通过铰链连接,传扭矩杆上安装有挑钩,传扭矩杆在挑管液缸伸缩时带动挑钩旋转。滑道支架呈钝角三角形,滑道支架一端与底座总成通过铰链连接,滑道支架另一端与辅助滑道通过铰链连接,滑道支架中部与变幅液缸伸缩端通过铰链连接。变幅液缸支撑端与底座总成通过铰链连接。随动座滑道焊接在底座总成上方,随动座A底部安装有滚轮,随动座A的滚轮只能在随动座滑道的槽道内来回运动,随动座A上部焊接在辅助滑道一端。辅助滑道设置在随动座滑道上方,可在变幅液缸推动下受滑道支架限制向斜上方运动,随动座B上部焊接在油管槽上,随动座B下部滚轮只能在辅助滑道的槽道内来回运动。油管槽为中部带有缺口的水池形状,油管槽两侧有V型槽和顶管槽,V型槽和顶管槽并列排布,一一对应。油管槽缺口处安装有翻转杠杆,翻转杠杆位于V型槽和顶管槽中间,翻转杠杆两端下部分别安装有翻转液缸。油管槽侧壁中部通过螺丝螺栓安装有油管挡板。顶管槽内有顶管液缸,顶管液缸可以在顶管槽内来回运动,推动油管在V型槽内运动。油管槽和辅助滑道之间安装有伸缩液缸,伸缩液缸伸缩端安装在油管槽上,伸缩液缸支撑端安装在辅助滑道上。液动控制箱安装在随动座滑道下部,液动控制箱控制变幅液缸、挑管液缸、顶管液缸和伸缩液缸的运动。进一步地,本技术安装有六个支腿机构,支腿机构对称布置在底座总成两端和中部,支腿机构可以旋转、升高和降低,作业时支腿机构可呈X型展开,运输时支腿机构可收进底座总成内部,可以调节支腿机构高度使挑钩与油管架齐平。进一步地,传扭矩杆、挑管液缸与挑钩在底座总成两侧对称排布,因此可以从输送机两侧起升和起下油管,当使用另一侧的挑钩上下油管时,油管挡板也要相应安装至对侧。进一步地,为保持平衡,翻转杠杆有两块,分别位于油管两端。翻转液缸有四个,翻转液缸均可以独立伸缩。起上油管时翻转杠杆抬升,油管滚在翻转杠杆上,翻转杠杆再下降使油管落入V型槽。起下油管时,一侧翻转液缸比另一侧高,翻转杠杆倾斜可使油管滚落出油管槽。进一步地,油管槽上的V型槽有多个,一个V型槽对应一个顶管液缸。进一步地,油管槽上的V型槽内铺高强度尼龙板,以保护油管。进一步地,随动座B有两个,位于油管槽底部两端。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总成上安装有缓冲弹簧用于减少辅助滑道落下时的冲击力。所述一种带压作业多管油管输送机,通过以下技术实质解决了“油井带压作业井口较高时,如何节省人力、安全、高效率地起升和起下油管”的技术问题:起升油管时,挑钩放下与油管架平齐,油管推送至挑钩上,挑钩旋转将油管挑起,油管沿挑钩末端横梁滚动至抬升后的翻转杠杆,油管被油管挡板挡住,翻转液缸带动翻转杠杆下降,油管落入V型槽。一次展开时,变幅液缸伸长,随动座A在随动座滑道内向前滑动,辅助滑道和油管槽斜向上方运动,到达预定角度后。二次延伸时伸缩液缸伸长,随动座B在辅助滑道内运动带动油管槽向前伸出。顶管液缸推动油管依次伸出至油井带压作业指定位置,便于油管起吊。油管起下时执行相反顺序。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以机械自动运动替代人工举升、往返接送油管等工作,降低了石油工人油井作业工作强度,提高油管输送效率,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次展开时的主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二次延伸时的主剖视图。上述图中的附图标记:1底座总成,2滑道支架,3变幅液缸,4底座横梁,5挑管液缸,6传扭矩杆,7随动座A,8随动座滑道,9液动控制箱,10顶管液缸,11辅助滑道,12油管槽,13伸缩液缸,14挑钩,15翻转杠杆,16支腿机构,17翻转液缸,18油管挡板,19顶管槽,20随动座B,21V型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带压作业多管油管输送机,包括底座总成1、滑道支架2、随动座滑道8、辅助滑道11、油管槽12、支腿机构16。支腿机构16与底座总成1通过铰链连接,支腿机构16有六个,对称布置在底座总成1两端和中部,支腿机构16可以旋转、升高和降低,作业时支腿机构16可呈X型展开,运输时支腿机构16可收进底座总成1内部,可以调节支腿机构16高度以使挑钩14与油管架齐平。底座横梁4连接底座总成1,起支撑作用。底座总成1和底座横梁4采用65Mn钢和冷冲压型材,抗冲击,抗腐蚀。底座总成1外侧安装有传扭矩杆6,挑管液缸5固定端与底座总成1连接,挑管液缸5伸缩端与传扭矩杆6通过铰链连接,传扭矩杆6在挑管液缸5伸缩时带动挑钩14旋转。滑道支架2一端与底座总成1通过铰链连接,滑道支架2另一端与辅助滑道11通过铰链连接,滑道支架2中部与变幅液缸3伸缩端通过铰链连接。传扭矩杆6、挑管液缸5与挑钩14在底座总成1两侧对称排布,因此可以从输送机两侧起升和起下油管,当使用另一侧的挑钩上下油管时,油管挡板也要相应安装至对侧。滑道支架2一端与底座总成1通过铰链连接,滑道支架2另一端与辅助滑道11通过铰链连接,滑道支架2中部与变幅液缸3伸缩端通过铰链连接。变幅液缸3选用液压油缸。变幅液缸3支撑端与底座总成1通过铰链连接。随动座滑道8焊接在底座总成1上方,随动座A7底部安装有滚轮,随动座A7的滚轮只能在随动座滑道8的槽道内来回运动,随动座A7上部焊接在辅助滑道11一端。随动座A7铰接在辅助滑道11一端。随动座B20有两个,分别位于油管槽12两端。辅助滑道11设置在随动座滑道8上方,可在变幅液缸3推动下受滑道支架2限制向斜上方运动。随动座B上部焊接在油管槽12上,随动座B下部滚轮只能在辅助滑道11的槽道内来回运动。底座总成1上安装有缓冲弹簧用于减少辅助滑道11落下时的冲击力。油管槽12为中部带有缺口的水池形状,油管槽12两侧有V型槽21和顶管槽19,V型槽21和顶管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带压作业多管油管输送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压作业多管油管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总成(1)、滑道支架(2)、随动座滑道(8)、辅助滑道(11)、油管槽(12)、支腿机构(16);所述支腿机构(16)与底座总成(1)通过铰链连接;底座横梁(4)连接底座总成(1),起支撑作用;底座总成(1)外侧安装有传扭矩杆(6),挑管液缸(5)固定端与底座总成(1)连接,挑管液缸(5)伸缩端与传扭矩杆(6)通过铰链连接,传扭矩杆(6)上安装有挑钩(14),传扭矩杆(6)在挑管液缸(5)伸缩时带动挑钩(14)旋转;滑道支架一端与底座总成通过铰链连接,滑道支架另一端与辅助滑道通过铰链连接,滑道支架中部与变幅液缸伸缩端通过铰链连接,变幅液缸(3)支撑端与底座总成(1)通过铰链连接;随动座滑道(8)焊接在底座总成(1)上方,随动座A(7)底部安装有滚轮,随动座A(7)的滚轮只能在随动座滑道(8)的槽道内来回运动,随动座A(7)上部焊接在辅助滑道(11)一端;辅助滑道(11)设置在随动座滑道(8)上方,可在变幅液缸(3)推动下受滑道支架(2)限制向斜上方运动,随动座B(20)上部焊接在油管槽(12)上,随动座B(20)下部滚轮只能在辅助滑道(11)的槽道内来回运动;油管槽(12)为中部带有缺口的水池形状,油管槽(12)两侧有V型槽(21)和顶管槽(19),V型槽(21)和顶管槽(19)并列排布,一一对应;油管槽(12)缺口处安装有翻转杠杆(15),翻转杠杆(15)位于V型槽(21)和顶管槽(19)中间,翻转杠杆(15)两端下部分别安装有翻转液缸(17);油管槽(12)侧壁中部通过螺丝螺栓安装有油管挡板(18),顶管槽(19)内有顶管液缸(10),顶管液缸(10)可以在顶管槽(19)内来回运动,顶管液缸(10)推动油管在V型槽(21)内运动;油管槽(12)和辅助滑道(11)之间安装有伸缩液缸(13),伸缩液缸(13)伸缩端安装在油管槽(12)上,随动座滑道(8)底部布置有液动控制箱(9),液动控制箱(9)控制变幅液缸(3)、挑管液缸(5)、顶管液缸(10)和伸缩液缸(13)的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压作业多管油管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总成(1)、滑道支架(2)、随动座滑道(8)、辅助滑道(11)、油管槽(12)、支腿机构(16);所述支腿机构(16)与底座总成(1)通过铰链连接;底座横梁(4)连接底座总成(1),起支撑作用;底座总成(1)外侧安装有传扭矩杆(6),挑管液缸(5)固定端与底座总成(1)连接,挑管液缸(5)伸缩端与传扭矩杆(6)通过铰链连接,传扭矩杆(6)上安装有挑钩(14),传扭矩杆(6)在挑管液缸(5)伸缩时带动挑钩(14)旋转;滑道支架一端与底座总成通过铰链连接,滑道支架另一端与辅助滑道通过铰链连接,滑道支架中部与变幅液缸伸缩端通过铰链连接,变幅液缸(3)支撑端与底座总成(1)通过铰链连接;随动座滑道(8)焊接在底座总成(1)上方,随动座A(7)底部安装有滚轮,随动座A(7)的滚轮只能在随动座滑道(8)的槽道内来回运动,随动座A(7)上部焊接在辅助滑道(11)一端;辅助滑道(11)设置在随动座滑道(8)上方,可在变幅液缸(3)推动下受滑道支架(2)限制向斜上方运动,随动座B(20)上部焊接在油管槽(12)上,随动座B(20)下部滚轮只能在辅助滑道(11)的槽道内来回运动;油管槽(12)为中部带有缺口的水池形状,油管槽(12)两侧有V型槽(21)和顶管槽(19),V型槽(21)和顶管槽(19)并列排布,一一对应;油管槽(12)缺口处安装有翻转杠杆(15),翻转杠杆(15)位于V型槽(21)和顶管槽(19)中间,翻转杠杆(15)两端下部分别安装有翻转液缸(17);油管槽(12)侧壁中部通过螺丝螺栓安装有油管挡板(18),顶管槽(19)内有顶管液缸(10),顶管液缸(10)可以在顶管槽(19)内来回运动,顶管液缸(10)推动油管在V型槽(21)内运动;油管槽(12)和辅助滑道(11)之间安装有伸缩液缸(13),伸缩液缸(13)伸缩端安装在油管槽(12)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敬汪云鹤潘万宏杜红仝飞乐李呈祥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金巨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