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运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7481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8 0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运输车,包括上平台和下平台,车辆运输车的两侧均设有至少一防侧倾装置,防侧倾装置包括:立柱,布置在上平台的外侧,立柱的底端与下平台固定连接;锁止件,设置在立柱上,且布置在上平台的下方;对接件,设置在上平台上,该对接件与锁止件能够配合互锁或脱离而将立柱锁止在上平台的外侧或使上平台和立柱相互解锁。该车辆运输车中,通过设置在立柱上的锁止件与设置在上平台上的对接件配合作用将立柱锁止在上平台的外侧,实现防止上平台沿水平方向向外倾斜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侧倾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无需采用较多的钢结构,车体自重轻。

Car transpor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vehicle transport vehicle, including the upper platform and the lower platform, on both sides of the vehicle transport vehicle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anti roll device, anti roll device comprises an upright column,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upper platform, the bottom of the column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platform; the locking pieces, set in the column. Which are arranged below the upper platform; docking piec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platform, the docking and locking element can cooperate with interlocking or detachment and column lock on the platform or on the outside the platform and the column are unlocked. In the vehicle transport vehicle, the lock is lock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upper platform by the locking device arranged on the upright column and the butt joint arranged on the upper platform, so as to prevent the upper platform from tilting outwards along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The anti roll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no need of more steel structure, and light weight of the car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运输车
本技术涉及车辆运输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运输车。
技术介绍
车辆运输车在行驶过程中,车辆拐弯时会使上平台承受较大的侧向力,从而导致上平台的侧向倾斜,严重时会引发车辆的侧翻事故。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目前市场上的车辆运输车都是通过在车辆的两侧设置栅栏式围栏来防止运输车发生侧倾,即车体任意一侧设有多根间隔布置的立柱,立柱的底部固定在下平台上,立柱的中部和顶部分别通过多根水平的横杆相互连接而固定在立柱的中上部。围栏向上高出上平台而挡止在上平台的外侧,以确保上平台无法沿水平方向向外倾斜。同时由于围栏不与上平台连接,因而上平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需要进行升降或倾斜的操作,可便于上平台进行装货或卸货。然而上述栅栏式的围栏虽然能够避免上平台的侧倾,但是其结构复杂,采用的钢结构较多,导致车体的自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重轻且能防止上平台侧向倾斜的车辆运输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运输车,包括上平台和下平台,所述车辆运输车的两侧均设有至少一防侧倾装置,所述防侧倾装置包括:立柱,布置在上平台的外侧,所述立柱的底端与所述下平台固定连接;锁止件,设置在所述立柱上,且布置在所述上平台的下方;对接件,设置在所述上平台上,该对接件与所述锁止件能够配合互锁或脱离而将所述立柱锁止在所述上平台的外侧或使所述上平台和所述立柱相互解锁。优选地,所述锁止件与所述对接件通过卡槽和卡块相卡接而实现互锁或相脱离,所述卡槽的槽口沿车体的长度方向前后贯通。优选地,所述防侧倾装置还包括挡块,所述挡块设置在所述立柱的外侧,该挡块上设有所述卡槽,所述卡槽的宽度沿远离所述卡槽槽口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卡块设置在所述上平台上,该卡块的宽度沿靠近所述上平台的方向逐渐增大。优选地,所述挡块上凸起设置两角钢件,两所述角钢件间隔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所述卡槽;所述卡块为角钢块,该角钢块能够卡接在两所述角钢件之间。优选地,所述角钢块沿车体长度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卡槽槽口沿车体长度方向的长度。优选地,所述立柱垂直连接在所述下平台上,所述挡块通过套筒设置在该立柱的外侧并可沿所述立柱滑动,所述立柱和所述套筒对应设置有将该套筒固定在不同高度位置处的固定孔。优选地,所述挡块的横截面为三角形,该挡块的侧壁焊接固定在所述套筒的外壁上,所述挡块的上端面与所述上平台平行。优选地,所述防侧倾装置还包括斜撑,所述斜撑布置在所述上平台的外侧;该斜撑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立柱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下平台上,所述斜撑、所述立柱和所述下平台构成三角形结构。优选地,所述斜撑与所述立柱和所述下平台均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斜撑与所述立柱的连接位置靠近所述立柱的顶端,所述锁止件低于所述斜撑与所述立柱的连接位置。优选地,所述立柱的底端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下平台螺接。优选地,至少一防侧倾装置的立柱上设有爬梯,所述爬梯的上端和下端均安装在所述立柱上,该爬梯上端和下端之间的侧壁与所述立柱的侧壁之间有间隙。优选地,所述车辆运输车两侧的防侧倾装置对称布置在所述上平台的两侧。优选地,所述车辆运输车的两侧各设有两个所述防侧倾装置,位于车体任意一侧的所述防侧倾装置间隔地布置在所述上平台的中部。优选地,所述车辆运输车上设有三对所述防侧倾装置,其中一对所述防侧倾装置分别布置在所述上平台前端的两侧,另外两对所述防侧倾装置分别布置在所述上平台中部的两侧,且所述上平台中部一侧的两个所述防侧倾装置之间有间隔。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车辆运输车中,通过设置在立柱上的锁止件与设置在上平台上的对接件配合作用将立柱锁止在上平台的外侧,实现防止上平台沿水平方向向外倾斜的目的。本技术的防侧倾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无需采用较多的钢结构,车体自重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车辆运输车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车辆运输车实施例中防侧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车辆运输车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车辆运输车;11、上平台;12、下平台;13、防侧倾装置;131、立柱;132、底座;133、挡块;134、角钢件;135、卡槽;136、角钢块;137、套筒;138、固定孔;139、斜撑;14、爬梯;2、车辆运输车;21、上平台;23、防侧倾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在描述方位时,以车头方向为前,车尾方向为后,以车体宽度方向的两侧为左、右。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运输车,包括上平台和下平台,上平台和下平台均可用于装载待运输的车辆。车辆运输车的两侧均设有至少一防侧倾装置,该防侧倾装置能够防止上平台沿水平方向的左右倾斜,从而保证运输过程中上平台的稳定状态,提高车辆运输的安全性。具体的,防侧倾装置包括立柱、锁止件和对接件。其中,立柱布置在上平台的外侧,其底端与下平台固定连接。锁止件设置在立柱上,且布置在上平台的下方。对接件设置在上平台上,该对接件与锁止件能够配合可将立柱锁止在上平台的外侧,从而防止上平台在运输途中沿水平方向向外倾斜,该对接件也能够脱离锁止件而使上平台和立柱相互解锁,从而使上平台在装卸车辆的过程中能够前后移动或上下倾斜,以方便车辆的装卸。本技术的防侧倾装置中只需采用对接件与锁止件配合,便可将立柱锁止在上平台的外侧。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栅栏式钢结构围栏固定立柱的方式相比,该防侧倾装置结构更加简单,自重更轻。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车辆运输车1上共设有三对防侧倾装置13。其中一对防侧倾装置13分别布置在上平台11前端的两侧,另外两对防侧倾装置13分别布置在上平台11中部的两侧,且上平台11中部一侧的两个防侧倾装置13之间有间隔。将两对防侧倾装置13均布置在上平台11的中部,在防止上平台11侧向倾斜的同时,可以加强其对上平台11的支撑作用。此外再将一对防侧倾装置13布置在靠近车头的位置,可以有效地避免车辆运输车1拐弯时上平台11的侧倾。本实施例的车辆运输车1两侧的防侧倾装置13对称布置在上平台11的两侧,在保证车辆运输车1外观美观的同时,更利于避免上平台11的侧向倾斜,同时还可以确保车体两侧受力均匀,避免因两侧受力不均而造成啃胎现象。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立柱131垂直连接在下平台12上。立柱131的底端设有底座132,底座132采用螺栓固定在下平台12上。螺栓固定便于拆卸和安装,可将立柱131从车架上拆卸后运输。在本实施例中,锁止件与对接件是通过卡槽135和卡块相卡接而实现互锁或相互脱离,卡槽135的槽口沿车体的方向前后贯通。当卡槽135与卡块相互卡接配合时,卡槽135能够在左右方向上限定卡块,此时卡块的前后方向自由。因此卡槽135和卡块任意一者安装于上平台11,另一者安装于立柱131时,立柱131均能够从左右两侧对上平台11构成挡止,但前后方向上平台11仍有自由度。因而在运输途中,卡槽135与卡块的卡接可防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运输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运输车,包括上平台和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运输车的两侧均设有至少一防侧倾装置,所述防侧倾装置包括:立柱,布置在上平台的外侧,所述立柱的底端与所述下平台固定连接;锁止件,设置在所述立柱上,且布置在所述上平台的下方;对接件,设置在所述上平台上,该对接件与所述锁止件能够配合互锁或脱离而将所述立柱锁止在所述上平台的外侧或使所述上平台和所述立柱相互解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运输车,包括上平台和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运输车的两侧均设有至少一防侧倾装置,所述防侧倾装置包括:立柱,布置在上平台的外侧,所述立柱的底端与所述下平台固定连接;锁止件,设置在所述立柱上,且布置在所述上平台的下方;对接件,设置在所述上平台上,该对接件与所述锁止件能够配合互锁或脱离而将所述立柱锁止在所述上平台的外侧或使所述上平台和所述立柱相互解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与所述对接件通过卡槽和卡块相卡接而实现互锁或相脱离,所述卡槽的槽口沿车体的长度方向前后贯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侧倾装置还包括挡块,所述挡块设置在所述立柱的外侧,该挡块上设有所述卡槽,所述卡槽的宽度沿远离所述卡槽槽口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卡块设置在所述上平台上,该卡块的宽度沿靠近所述上平台的方向逐渐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上凸起设置两角钢件,两所述角钢件间隔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所述卡槽;所述卡块为角钢块,该角钢块能够卡接在两所述角钢件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钢块沿车体长度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卡槽槽口沿车体长度方向的长度。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垂直连接在所述下平台上,所述挡块通过套筒设置在该立柱的外侧并可沿所述立柱滑动,所述立柱和所述套筒对应设置有将该套筒固定在不同高度位置处的固定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的横截面为三角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作伟王世怀尹恒李军明王坚兴孔存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中集专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