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各向异性导电胶及其紫外光固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5947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各向异性导电胶及其紫外光固化方法,涉及微电子封装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电胶含有高分子聚合物、导电微粒、光引发剂和光敏化剂。高分子聚合物是由环氧树脂、丙烯酸及添加剂反应而成。将导电微粒(Cu,Ag,Au)加入到制备的基体胶中经研磨后得到导电胶,将导电胶涂在刻蚀好线路的氧化铟锡玻璃板上,金属片等压在胶膜表面,经紫外光固化后即可制得各向异性导电胶。本紫外光固化方法得到的各向异性导电胶,固化温度低,固化后结合强度大,垂直膜方向的接触电阻小,平行膜方向不导电,并可节能环保,不损坏电路性能,满足高密度微电子封装微细节距的引线连接,且连接工艺简单,适合大批量、流水线应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微电子封装
导电胶是高分子聚合物与导电粒子组合的复合材料,聚合物赋予连接性能,导电颗粒赋予导电性能,导电胶具有一定韧性,可以减小、消除热应力,提高器件可靠性;连接分辨率高,满足细线连接工艺;过程温度低。导电胶有两种固化方式热固化和辐照固化,热固化温度一般在150~180度,时间30分钟左右,辐照固化指电子束固化和紫外光固化,具有速度快(2分钟内)、温度低(室温)的优点,与热固化比,节约能量70%左右。从导电形式分,导电胶有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两种。各向同性指在三维方向导电,各向异性只在垂直表面方向导电。因此各向异性导电胶可以以膜形式进行连接,分辨率更高,适合更微细线条的连接。近年来电子显示技术迅速发展,如液晶显示、电致发光显示等,其关键技术是激励电路与氧化铟锡(ITO)玻璃的连接。采用热固化导电胶加热容易破坏液晶玻璃,由于氧化铟锡(ITO)具有透明的特性,可以采用光固化导电胶进行连接。国际上自90年代出现了导电胶的开发研究热潮。许多产品已经市场化,价格昂贵,主要是热固化导电胶。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还很少,开发的热固化导电胶主要是电极的连接,无法满足高密度微电子封装细线连接的需要。中国文献(见华东理工大学学报,Vol.20,No.2,Apr.1994,p 259-263 0253-9683),该文献是采用紫外光固化压敏胶,其胶基体材料是丙烯酸酯,主要应用在医疗器件如B超仪与人体皮肤接触的电极上。美国专利US 5124076)是一种柔软的干燥水凝胶体系,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由乙烯内酰胺、丙烯酸、水溶性交联剂、光引发剂等构成。文献(见Adhesives and Sealants Newsletter,13 No.9,11thSept.1989,)是一系列环氧树脂和聚酰亚胺导电胶。同时也包含了一些紫外光固化的不具有导电性的树脂体系。主要用于油墨、表面修饰、以及设备的导电涂层。美国专利US 4999136是一种用于丝网印刷的紫外光固化导电胶,具有较低电阻率和较好的连接强度。体系由环氧丙烯酸酯和氨基甲酸乙酯的共聚物、多官能团丙烯酸单体、光引发剂和导电填料组成。添加部分增粘剂和流动性调节剂。专利WO 9819311 AL是一种由水凝胶形成的导电胶体系。主要应用于医学仪器中与人体皮肤接触的电极。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人体适应性。文献(见SAMPE Journal,Vol.24,No.6,Nov.-Dec.1988,p 27-32)是一种丝网印刷用紫外光固化各向同性导电胶。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各向异性导电胶,含有高分子聚合物和导电微粒,其特征在于还含有光引发剂和光敏化剂,所述的高分子聚合物是由环氧树脂、丙烯酸、二甲基苄胺和对二苯酚添加剂反应而成的聚合物,其化学结构式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各向异性导电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微粒为Cu,Ag,Au中的任何一种,其含量为8%~30%(体积比%)。所述的光引发剂为硫代苯基-对氧氮环丙酮、双甲基胺-4-对氧氮环-甲酮、米蚩酮中的至少一种,其含量为1%~7%(重量比%)。所述的光敏化剂为二苯甲酮、荧光素中的至少一种,其含量为0.5%~2%(重量比%)。一种制备各向异性导电胶及其紫外光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将环氧树脂加热至75~85℃,搅拌下缓慢加入丙烯酸化合物,并加入0.5~2wt%二甲基苄胺和1~3wt%对二苯酚添加剂,反应3~6小时,树脂∶丙烯酸=2~3∶1;(2)将上述反应物冷却至室温,加入重量比为1%~7%的光引发剂和0.5%~2%的光敏剂,混合均匀,避光储存;(3)将体积比为8%~30%的平均直径为2μm的球状导电微粒(Cu,Ag,Au)与上述基体胶研磨混合均匀,即得导电胶;(4)将导电胶均匀涂在刻蚀好线路的氧化铟锡玻璃上,将引线或芯片压在导电胶膜表面,紫外光从玻璃面进行照射10~110秒,即可制得紫外光固化的各向异性导电胶。利用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各向异性导电胶及其紫外光固化方法,固化温度低,固化后结合强度大,垂直膜方向的接触电阻小,平行膜方向不导电。并可节能环保,不损坏电路性能。满足高密度微电子封装微细节距的引线连接,连接工艺简单,适合大批量、流水线应用。本专利技术以环氧树脂为基体,将其加热至75~85℃,搅拌下缓慢加入丙烯酸化合物,并加入0.5~2wt% 二甲基苄胺和1~3wt%对二苯酚添加剂,反应3~6小时,树脂∶丙烯酸=2~3∶1;通过反应引入的活性基团对其进行改性,得到活性预聚体。室温下加入1%~7%的光引发剂和0.5%~2%光敏化剂,得到紫外光固化胶,光引发剂及光敏剂添加量大时,储存寿命降低,但固化速度加快。胶中加入体积比为8%~30%平均粒度为2微米的球状导电微粒(Cu,Ag,Au等),经过研磨得到导电胶,随添加量增加,电阻降低,同时连接强度降低。将导电胶5均匀涂在刻蚀好线路的氧化铟锡(ITO)1玻璃板2上,芯片3上的引脚4压在胶膜表面,紫外光6从玻璃面2进行照射,10~110秒完成固化、连接。光固化条件为光源功率500~2000W,波长范围250~400nm,样品与光源距离15~30cm。固化后结合强度不小于5Mpa(剪切强度),垂直膜方向的接触电阻小于8欧姆,平行膜方向不导电。经过500小时100℃老化,结合强度仍大于3MPa,接触电阻增加不超过20%。(ITO膜电阻为100~300Ω/□,导电胶老化接触电阻仍远小于ITO本身电阻,不影响使用。) 实施例2(1)将环氧树脂加热至80℃,搅拌下缓慢加入丙烯酸化合物,并加入0.6wt%二甲基苄胺和2wt%对二苯酚添加剂,反应5小时,树脂∶丙烯酸=3∶1;(2)将上述反应物冷却至室温,加入重量比为4%的光引发剂和1.5%的光敏剂,混合均匀,避光储存,即可制得基体胶;(3)基体胶中加入体积比15%的2μmAg填料,固化时间60秒,连接Cu引线与ITO玻璃板,测得剪切强度为8Mpa,接触电阻7欧姆。权利要求1.一种各向异性导电胶,含有高分子聚合物和导电微粒,其特征在于还含有光引发剂和光敏化剂,所述的高分子聚合物是由环氧树脂、丙烯酸、二甲基苄胺和对二苯酚添加剂反应而成的聚合物,其化学结构式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各向异性导电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微粒为Cu,Ag,Au中的任何一种,其含量为8%~30%(体积比%)。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各向异性导电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引发剂为硫代苯基-对氧氮环丙酮、双甲基胺-4-对氧氮环-甲酮、米蚩酮中的至少一种,其含量为1%~7%(重量比%)。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各向异性导电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敏化剂为二苯甲酮、荧光素中的至少一种,其含量为0.5%~2%(重量比%)。5.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胶及其紫外光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将环氧树脂加热至75~85℃,搅拌下缓慢加入丙烯酸化合物,并加入0.5~2wt% 二甲基苄胺和1~3wt%对二苯酚添加剂,反应3~6小时,树脂∶丙烯酸=2~3∶1;(2)将上述反应物冷却至室温,加入重量比为1%~7%的光引发剂和0.5%~2%的光敏剂,混合均匀,避光储存;(3)将体积比为8%~30%的平均直径为2μm的球状导电微粒(Cu,A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各向异性导电胶,含有高分子聚合物和导电微粒,其特征在于:还含有光引发剂和光敏化剂,所述的高分子聚合物是由环氧树脂、丙烯酸、二甲基苄胺和对二苯酚添加剂反应而成的聚合物,其化学结构式:CH↓[2]=*-*-O-CH↓[2]-CH↓[2] -[-R-CH-CH↓[2]-O-]↓[n]-R-CH↓[2]-CH↓[2]-O-*-*=CH↓[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晓军梁彤祥唐春和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