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装装置及压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5318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4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装装置及压装方法。压装装置的压装套筒具有侧壁,在压装过程中侧壁能够和压装底座接触实现限位功能,避免了压装套筒以翻边结构上端所在的面作为基准面来进行压装定位,从而增加了压装过程的精确度。压装方法具有压装精确的优点。

A press fit device and press mounting method

The aim of the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press mounting device and a press mounting method. The pressing sleeve pressing device has a side wall, the side wall in the process of pressing and pressing the base contact can realize the limiting function, to avoid pressing the sleeve to the surface of the upper flange structure as a reference surface for pressing positioning, thereby increasing the accuracy of the process of pressing. The pressing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precise pres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装装置及压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制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冲片翻边零件的压装装置及压装方法。
技术介绍
在机械领域中,例如在汽车制造领域中,采用机械压装方式将球头直接压装入翻边孔,因为其工艺简单,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市场上已有压装式单片控制臂,其定位方式是球头座的法兰边与冲片翻边的边缘接触定位。这一方式存在的缺点是将翻边上端所在的面作为基准面,然而因为翻边为自由边,容易在高度方向不一致现象,长度方向上尺寸变化较大,为了作为定位基准面,往往需要额外增加机加工工序,以保证冲片的翻边在同一高度。本领域需要一种可以精确控制压装位置的压装装置和压装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装装置,其能避免压装套筒以翻边结构上端所在的面作为基准面来进行压装定位,从而增加了压装过程的精确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压装方法,所述压装方法具有压装精确的优点。为实现所述目的的压装装置,用于将待装零件压入到翻边结构的翻边孔中,所述压装装置包括压装冲头、压装底座和压装套筒;所述压装底座为空心结构且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开口端的上端面用于放置所述翻边结构,以使所述翻边孔的下侧具有供所述待装零件伸入的空间;所述待装零件包括压入段,所述压入段能够被压入所述翻边孔;所述翻边孔的上边缘用于支撑所述待装零件的所述压入段;所述压装套筒设置在所述压装底座的上方,包括套筒底壁和套筒侧壁,所述侧壁自所述套筒底壁的边缘向下延伸并具有高度;所述侧壁与所述套筒底壁之间形成开口朝下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用于与所述待装零件的上部接触并能够向下挤压所述待装零件;所述开口端的上端面还用于抵靠所述侧壁的下端面,以实现对所述压装套筒向下运动的限位;所述压装冲头设置于所述压装套筒的上方,所述压装冲头能够向下运动并下挤压所述压装套筒,以使得所述压装套筒向下运动并向下挤压所述待装零件,从而使得所述待装零件的所述压入段挤压所述翻边结构并挤入到所述翻边孔中,直至所述侧壁的下端面与所述开口端的上端面接触。所述的压装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在于,所述待装零件为球头机构,包括球头座、球头和连接杆,所述球头座包括座侧壁和座底壁,所述座侧壁具有所述压入段;所述座底壁用于承受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的挤压;所述球头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球头座的内部,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球头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球头座的内部。所述的压装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在于,所述侧壁的高度可被调节,以调节所述压入段进入所述翻边孔的深度。所述的压装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具有向上凹陷形成的第二凹槽,所述座底壁的外表面具有向上凸起的限位体,所述限位体能够伸入所述第二凹槽中以实现所述待装零件与所述压装套筒之间径向上的限位。所述的压装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在于,所述压装装置还包括压机横梁和压机底座,所述压机横梁下方固定设置所述压装冲头,所述压机底座上方固定设置所述压装底座。为实现所述目的的压装方法,使用如上所述的压装装置将待装零件压入到翻边结构的翻边孔中,所述压装方法包括:a.将所述翻边结构放置于压装底座的开口端,并使得所述翻边孔的下侧具有供所述待装零件伸入的空间;b.将所述待装零件的压入段放置在所述翻边孔的上边缘上;c.将压装套筒放置在所述待装零件上方,并使压装套筒的第一凹槽的底部与所述待装零件的上部接触;c.使压装冲头向下运动并挤压所述压装套筒,使所述压入段进入到所述翻边孔中;d.持续挤压所述压装套筒直至所述压装套筒的侧壁的下端面与所述开口端的上端面接触。所述的压装方法,其进一步的特点在于,所述待装零件为球头机构,包括球头座、球头和连接杆,所述球头座包括座侧壁和座底壁,所述座侧壁具有所述压入段;所述座底壁用于承受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的挤压;所述球头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球头座的内部,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球头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球头座的内部。所述的压装方法,其进一步的特点在于,所述压装方法还包括:调节所述侧壁的高度,以使得侧壁的下端面与所述开口端的上端面接触时,所述翻边结构的上端面与所述座底壁之间存在间隙。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压装装置的压装套筒具有底壁和侧壁,在压装过程中,底壁用于与待装零件接触并挤压待装零件,侧壁能够和压装底座接触,实现对压装套筒下压过程的限位功能,避免了压装套筒以翻边结构上端所在的面作为基准面来进行压装定位,从而增加了压装过程的精确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装方法具有压装精确的优点。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精确控制球头压装位置,确保关键尺寸可以重复再现,提升了零件质量。消除了传统定位方法中为保证定位精度而需要对冲片翻边零件端部翻边高度的额外加工,减少加工工序,降低成本。对于球头法兰根部或者翻边孔内外侧,无需额外的机加工工序来避免材料干涉,减少了加工工序,也降低了零件使用过程中产生应力集中的风险。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图1为比较例中压装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比较例中球头座的示意图;图3为比较例中翻边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比较例中压装套筒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压装套筒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侧壁与压装底座接触时的示意图;图7为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翻边结构的上端面与座底壁之间存在间隙的示意图;图8为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压装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图1至图9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1至图4示出了一个比较例,如图1所示,在该比较例中,由下至上压装装置依次包括压机底座18、压装底座17、压装套筒13、压装冲头12和压机横梁11,其中,压装冲头12固定在压机横梁11的下方,压装套筒13固定在压装冲头12下方,压装套筒13能够跟随压装冲头12和压机横梁11向下运动。压装套筒13和压装底座17之间放置有待装零件14和翻边结构16,翻边结构16具有翻边孔16a,待装零件14具有压入段15,压入段15能够被压装套筒13压入到翻边孔16a中。继续参考图4,压装套筒13的形状为空心圆柱体。如图1所示,在进行压装工作时,压装套筒13的底部端面压紧在待装零件14上,当待装零件14被压紧至与翻边结构16的上端面接触时,压装过程停止,也就是说,翻边结构16的上端面为压装过程的基准面。由于翻边结构16的上端面受到材料和工艺的限制,很难保证翻边结构16的上端面在同一高度,这样就会导致压装过程无法做到每次都将压入段15压入同样的深度。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为保证待装零件14不与翻边结构16发生干涉,需要在待装零件14上加工出让位槽1401,还需要将翻边结构16的上端加工出倒角1601,这增加了制造成本。为解决上述比较例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采用如图5所示的压装套筒23,压装套筒23包括套筒底壁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压装装置及压装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装装置,用于将待装零件(24)压入到翻边结构(26)的翻边孔(26a)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装置包括压装冲头(22)、压装底座(27)和压装套筒(23);所述压装底座(27)为空心结构且一端为开口端(25),所述开口端(25)的上端面用于放置所述翻边结构(26),以使所述翻边孔(26a)的下侧具有供所述待装零件(24)伸入的空间;所述待装零件(24)包括压入段(2401),所述压入段(2401)能够被压入所述翻边孔(26a);所述翻边孔(26a)的上边缘用于支撑所述待装零件(24)的所述压入段(2401);所述压装套筒(23)设置在所述压装底座(27)的上方,包括套筒底壁(23a)和套筒侧壁(23b),所述侧壁(23b)自所述套筒底壁(23a)的边缘向下延伸并具有高度(H);所述侧壁(23b)与所述套筒底壁(23a)之间形成开口朝下的第一凹槽(29),所述第一凹槽(29)的底部用于与所述待装零件(24)的上部接触并能够向下挤压所述待装零件(24);所述开口端(25)的上端面还用于抵靠所述侧壁(23b)的下端面,以实现对所述压装套筒(23)向下运动的限位;所述压装冲头(22)设置于所述压装套筒(23)的上方,所述压装冲头(22)能够向下运动并下挤压所述压装套筒(23),以使得所述压装套筒(23)向下运动并向下挤压所述待装零件(24),从而使得所述待装零件(24)的所述压入段(2401)挤压所述翻边结构(26)并挤入到所述翻边孔(26a)中,直至所述侧壁(23b)的下端面与所述开口端(25)的上端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装装置,用于将待装零件(24)压入到翻边结构(26)的翻边孔(26a)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装置包括压装冲头(22)、压装底座(27)和压装套筒(23);所述压装底座(27)为空心结构且一端为开口端(25),所述开口端(25)的上端面用于放置所述翻边结构(26),以使所述翻边孔(26a)的下侧具有供所述待装零件(24)伸入的空间;所述待装零件(24)包括压入段(2401),所述压入段(2401)能够被压入所述翻边孔(26a);所述翻边孔(26a)的上边缘用于支撑所述待装零件(24)的所述压入段(2401);所述压装套筒(23)设置在所述压装底座(27)的上方,包括套筒底壁(23a)和套筒侧壁(23b),所述侧壁(23b)自所述套筒底壁(23a)的边缘向下延伸并具有高度(H);所述侧壁(23b)与所述套筒底壁(23a)之间形成开口朝下的第一凹槽(29),所述第一凹槽(29)的底部用于与所述待装零件(24)的上部接触并能够向下挤压所述待装零件(24);所述开口端(25)的上端面还用于抵靠所述侧壁(23b)的下端面,以实现对所述压装套筒(23)向下运动的限位;所述压装冲头(22)设置于所述压装套筒(23)的上方,所述压装冲头(22)能够向下运动并下挤压所述压装套筒(23),以使得所述压装套筒(23)向下运动并向下挤压所述待装零件(24),从而使得所述待装零件(24)的所述压入段(2401)挤压所述翻边结构(26)并挤入到所述翻边孔(26a)中,直至所述侧壁(23b)的下端面与所述开口端(25)的上端面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装零件(24)为球头机构,包括球头座(24a)、球头(24b)和连接杆(24c),所述球头座(24a)包括座侧壁(24a-1)和座底壁(24a-2),所述座侧壁(24a-1)具有所述压入段(2401);所述座底壁(24a-2)用于承受所述第一凹槽(29)的底部的挤压;所述球头(24b)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球头座(24a)的内部,所述连接杆(24c)一端与所述球头(24b)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球头座(24a)的内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23b)的高度(H)可被调节,以调节所述压入段(2401)进入所述翻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阴雪莲武建农李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