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林学院专利>正文

三聚氰胺苯酚甲醛共聚树脂胶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4462 阅读:3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三聚氰胺苯酚甲醛共聚树脂胶生产方法,由如下原料及其重量份组成:25-50份苯酚、5-50份三聚氰胺、12-225份甲醛、0-85份水;在反应釜中将苯酚熔化成液态,加甲醛,用碱调pH=7.5-9.5,升温40-60℃,加三聚氰胺,加或不加水,搅拌均匀,复调pH=7.5-9.5,继续均匀升温至80-95℃,保温反应至40-90分钟,再经溶水倍数测定、冷却至45℃终止反应、放料。制得的胶外观呈米黄色透明胶状液体,贮存期大于1个月,pH=7.5-9.5,游离酚3-10%,固含量40-75%。本方法制胶工序少、工艺简单、可系列化生产,制得不同摩尔比、不同固含量的胶使应用领域更加宽广,用户的选择范围更大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三聚氰胺、苯酚、甲醛为原料进行共聚反应制得的树脂胶及其制法。
技术介绍
以苯酚等酚类有机物和甲醛等醛类有机物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酚醛树脂胶是重要的合成热固性树脂胶,广泛用作膜塑料、胶粘剂、涂料等,将其作为木材胶粘剂,其性能与价格的优势尤为突出。但酚醛树脂色泽偏深,胶结强度、阻燃性能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提高,以适应一些新工艺、新应用领域的需要。为此,有志者从改性着手进行了探索。如2003年11月出版的《木材工业》第17卷第6期刊登了时君友先生的“三聚氰胺脲醛树脂改性酚醛树脂胶粘剂的研究”一文,先用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在碱性介质中合成改性剂,再将改性剂加入到酚醛树脂中合成改性酚醛树脂胶。其中的三聚氰胺参与了改性剂的合成,没有与酚类、醛类发生直接共聚反应,胶的内在化学结构不够稳固,性能欠稳定,因此贮存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该文介绍的分两段的合成法,工序多,工艺略感复杂,影响生产工效和成本。经检索,尚未发现用三聚氰胺与苯酚、甲醛共聚制胶的专利技术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出一种内在化学结构稳固性能稳定的、硬度高因而耐磨的、胶结强度进一步提高的、耐温性高因而热重损失小的、色泽浅、工艺较简单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实现该胶由如下原料及其重量份组成25-50份苯酚、5-50份三聚氰胺、12-225份甲醛、0-85份水;在反应釜中将苯酚熔化成液态,加甲醛,用碱调PH=7.5-9.5,升温40-60℃,加三聚氰胺,加或不加水,搅拌均匀,复调PH=7.5-9.5,继续均匀升温至80-95℃,保温反应至40-90分钟,再经溶水倍数测定符合要求、冷却至45℃终止反应、放料即成。制得的胶,外观呈米黄色透明胶状液体,贮存期大于1个月,PH=7.5-9.5,游离酚3-10%,固含量40-7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如下措施完善加入甲醛的次数由摩尔比来定,当摩尔比在≤1.3时,可一次加入进行共聚反应,则溶水倍数测定是在25℃条件下,达0.5-2.0时,冷却至45℃,反应终止、放料。当摩尔比在>1.3时,甲醛应分二次加入,首次加入量小于100份,工序与工艺条件同前述,但需测溶水倍数,为2.0左右时,再加入余量的甲醛,在80-95℃基础上再继续保温反应0.5-1小时,再次测溶水倍数,达0.5-1.5时,冷却到45℃放料。所说的摩尔比是三聚氰胺加上苯酚再与甲醛比。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来予以阐明先将8项实施例的原料工业纯及其重量份配比列成表。实施例1(参见表中的序号和重量份配比数字)先将40份苯酚(以下用P表示)在反应釜内熔化,加甲醛 (以下用F表示)60份,用NaOH溶液调节PH=7.5-9.5,均匀搅拌,升温至40-60℃,加入三聚氰胺(以下用M表示)30份,均匀搅拌,再测定和调节PH=7.5-9.5,继续均匀升温至85-95℃,保温反应60-90分钟,在25℃水温中测溶水倍数在0.5-2.0时,冷却至45℃,终止反应放料即成。实施例2将P 25份在反就釜中熔化,再加F 12份、M 5份,在加入F时、或加M时、或调PH值时加水5份,如实施例1相同方法制得本胶。实施例5用P 30份在反应釜中溶化,加F1(表示首次加)40份,用氨水或KOH调节PH=7.5-9.5,均匀搅拌,升温至40-60℃,加入M 20份,同时加水10份,均匀搅拌,复测并调节PH=7.5-9.5,继续均匀升温至80-95℃,保温反应40-60分钟,25℃温水中测溶水倍数约为2.0时加F2(表示第二次加)30份,在80-95℃基础上继续保温反应0.5-1小时,再测溶水倍数为0.5-1.5时,冷却至45℃终止反应、放料。实施例6将P 40份在反应釜中熔化,再加F160份、M 30份、F230份,不加水,其它与实施例5相同方法制得本胶。其余实施例3、4、7、8均按表中配比并参照实施例1、5的方法步骤制得本胶,其中以实施例1、5优选。需要说明的是苯酚可用甲酚、二甲酚、间苯二酚等酚类有机物替代,工艺条件略加修正即可;甲醛可用乙醛、糠醛等替代,是因成本、性能、原料易得与否而定。一次加入甲醛,还是分二次加入甲醛是根据摩尔比的大小考虑的,当(M+P)∶F≤1.3时F的量不大,一次加入即可,这样制得的胶游离甲醛含量低,适宜在室内应用。反应中不加水制成的胶,不必脱水,节能,适合在摩擦片,有机和无机成型材料中应用。当(M+P)∶F>1.3时,F分两次加,有利充分共聚。加水有利降成本,应用在一些粘结强度要求不太高的场所,色泽浅的应用于木材粘结,游离酚、游离甲醛略偏高的,室外用比较适合。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内在化学结构稳固性能稳定的、共聚在反应釜内一次完成因而工序少、工艺简单、可系列化生产,制得不同摩尔比,不同含水率的胶使应用领域更加宽广,用户的选择范围更大的优点。权利要求1.一种三聚氰胺苯酚甲醛共聚树脂胶生产方法,其特征是该胶由如下原料及其重量份组成25-50份苯酚、5-50份三聚氰胺、12-225份甲醛、0-85份水;在反应釜中将苯酚熔化成液态,加甲醛,用碱调PH=7.5-9.5,升温40-60℃,加三聚氰胺,加或不加水,搅拌均匀,复调PH=7.5-9.5,继续均匀升温至80-95℃,保温反应至40-90分钟,再经溶水倍数测定符合要求、冷却45℃终止反应、放料即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聚氰胺苯酚甲醛共聚树脂胶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说的加入甲醛的次数由摩尔比来定当摩尔比小于或等于1.3时,可一次加入进行共聚反应,则溶水倍数测定在25℃条件下,达0.5-2.0时,冷却至45℃,反应终止、放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聚氰胺苯酚甲醛共聚树脂胶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当摩尔比在大于1.3时,甲醛应分二次加入,首次加入量小于100份,工序与工艺条件同前述,但需测溶水倍数约为2.0时,再加入余量的甲醛,在80-95℃基础上再继续保温反应0.5-1小时,再次测溶水倍数,达0.5-1.5时,冷却至45℃放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聚氰胺苯酚甲醛共聚树脂胶生产方法制得的胶,其特征是外观呈米黄色或茶黄色透明胶状液体,贮存期大于1个月,PH=7.5-9.5,游离酚3-10%,固含量40-75%。全文摘要三聚氰胺苯酚甲醛共聚树脂胶生产方法,由如下原料及其重量份组成25-50份苯酚、5-50份三聚氰胺、12-225份甲醛、0-85份水;在反应釜中将苯酚熔化成液态,加甲醛,用碱调pH=7.5-9.5,升温40-60℃,加三聚氰胺,加或不加水,搅拌均匀,复调pH=7.5-9.5,继续均匀升温至80-95℃,保温反应至40-90分钟,再经溶水倍数测定、冷却至45℃终止反应、放料。制得的胶外观呈米黄色透明胶状液体,贮存期大于1个月,pH=7.5-9.5,游离酚3-10%,固含量40-75%。本方法制胶工序少、工艺简单、可系列化生产,制得不同摩尔比、不同固含量的胶使应用领域更加宽广,用户的选择范围更大等优点。文档编号C09J161/30GK1865381SQ20061005204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9日专利技术者傅深渊, 马灵飞, 俞友明, 程书娜, 徐 明 申请人:浙江林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聚氰胺苯酚甲醛共聚树脂胶生产方法,其特征是该胶由如下原料及其重量份组成:25-50份苯酚、5-50份三聚氰胺、12-225份甲醛、0-85份水;在反应釜中将苯酚熔化成液态,加甲醛,用碱调PH=7.5-9.5,升温40-60℃,加三聚氰胺,加或不加水,搅拌均匀,复调PH=7.5-9.5,继续均匀升温至80-95℃,保温反应至40-90分钟,再经溶水倍数测定符合要求、冷却45℃终止反应、放料即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深渊马灵飞俞友明程书娜徐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林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