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4459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0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泵体结构包括气缸,气缸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导通部,导通部包括高压排气通道和低压吸气通道,高压排气通道和低压吸气通道均与第一气缸相连通;控制阀,控制阀具有连通通道,控制阀通过连通通道可选择地与高压排气通道或低压吸气通道相连通,当连通通道与高压排气通道相连通时,第一气缸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连通通道与低压吸气通道相连通时,第一气缸处于空转状态。采用该泵体结构能够有效地降低压缩机的功耗,提高了压缩机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Pump body structure and compressor with the sam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ump body assembly and a compressor with the pump body. The pump body structure comprises a cylinder, the cylinder includes a first cylinder and a second cylinder; conduction, conduction part comprises a high-pressure exhaust passage and low pressure suction passage, high-pressure exhaust passage and low pressure suction passage are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cylinder; control valve, control valve is communicated through a communicating channel channel, control valve selectively with high pressure exhaust the channel or the low pressure air suction passage is communicated, when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 and the high pressure exhaust passage is connected, the first cylinder is in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 when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 and the low pressure suction passage is connected, the first cylinder is in idle state. The pump body structur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ower consumption of the compressor, and improve the practic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泵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技术介绍
变容压缩机是通过改变吸入制冷剂的气缸缸体的数量来实现变容目的,通常情况下,由外部控制管路通过电磁阀从压缩机排气管处引入高压制冷剂气体或从压缩机进气管处引入低压制冷剂气体至变容缸滑片密封腔,通过调节变容缸滑片密封腔内压力,控制滑片是否工作来实现变容缸正常运转或停止运转,进而实现变容,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变容压缩机包括下盖板70’、下法兰23’、下气缸10’、隔板71’、上气缸11’、上法兰24’、定子81’、转子82’、吸气口84’、排气口83’以及压缩机外部管路元器件,管路元器件包括冷凝器85’、节流元件86’、蒸发器87’、电磁阀88’、电磁阀89’。如图1所示,在往下气缸10’即变容气缸里通入冷媒以改变画片容纳腔内的压力时,在压缩机壳体外设置了冷媒管路,冷媒管路的一端设置有两根支路,该两根支路中的一根与压缩机的高压排气口相连通,另一根与压缩机吸气口处的管路相连通,且在各支路上设置了电磁阀(电磁阀88’、电磁阀89’),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开闭来控制气缸的变容过程。从图1中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实现变容的过程是通过在压缩机壳体外设置复杂的外部控制管路实现的。进一步地,由于现有技术中压缩机实现变容的管路都是设置在压缩机壳体外的,使得压缩机的制冷剂气体在复杂管路上流动时压力损失较大,气体脉动明显,导致压缩机功率增大,降低了压缩机的性能。且当外部控制管路通过电磁阀从压缩机排气管处引入高压制冷剂气体时,由于外部控制管路与外部环境直接接触,而高压制冷剂的冷凝温度大于环境温度,导致高压制冷剂气体极易液化,带液的高压制冷剂气体进入变容缸滑片密封腔,将冲破油膜,降低冷量,增加压缩机的功耗,对压缩机的性能产生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将高压冷媒从压缩机排气口引出再经压缩机外部管路引流至气缸中实现变容而导致压缩机功耗增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泵体结构,包括:气缸,气缸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导通部,导通部包括高压排气通道和低压吸气通道,高压排气通道和低压吸气通道均与第一气缸相连通;控制阀,控制阀具有连通通道,控制阀通过连通通道可选择地与高压排气通道或低压吸气通道相连通,当连通通道与高压排气通道相连通时,第一气缸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连通通道与低压吸气通道相连通时,第一气缸处于空转状态。进一步地,控制阀包括:阀体,阀体具有容纳腔,连通通道开设于容纳腔的腔壁上并与容纳腔相连通;阀芯,阀芯可活动地设置于容纳腔内,阀芯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阀芯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气缸处于空转状态,当阀芯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气缸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进一步地,阀芯位于第一位置时,连通通道与低压吸气通道相连通,阀芯位于第二位置时,连通通道与高压排气通道相连通。进一步地,连通通道包括: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一气缸相连通,第一通道的第二端与容纳腔相连通,当阀芯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通道与低压吸气通道相连通,当阀芯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通道与高压排气通道相连通。进一步地,连通通道还包括:第二通道,第二通道的第一端与低压吸气通道相连通,第二通道的第二端与容纳腔相连通;第三通道,第三通道的第一端与高压排气通道相连通,第三通道的第二端与容纳腔相连通,第一通道位于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之间,当阀芯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相连通,当阀芯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通道与第三通道相连通。进一步地,阀芯包括:阀芯本体,阀芯本体的外周面设置有凹槽,凹槽与容纳腔的内周面形成容纳空间,当阀芯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通道通过容纳空间与第二通道相连通,此时,第三通道被阀芯本体的外表面密封,当阀芯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通道通过容纳空间与第三通道相连通,此时,第二通道被阀芯本体的外表面密封。进一步地,阀芯包括:均压孔,均压孔沿阀芯的长度方向贯通阀芯设置,和/或,阀芯包括均压槽,均压槽沿阀芯的长度方向开设。进一步地,容纳腔包括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阀体包括:阀座,第一容纳腔贯通阀座设置,连通通道开设于阀座上并与第一容纳腔相连通;阀盖,阀盖与阀座相连接,第二容纳腔形成于阀盖内并与第一容纳腔相连通,阀芯位于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内。进一步地,阀体还包括:线圈,线圈设置于阀盖上,当线圈通电时,阀芯位于第一位置,当线圈不通电时,阀芯位于第二位置。进一步地,阀体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位于阀盖的第二容纳腔的侧壁与阀芯之间,弹性件用于向阀芯施加预紧力,使线圈不通电时使阀芯位于第二位置。进一步地,阀芯呈圆柱结构,阀芯包括第一直段和与第一直段相连接的第二直段,第一容纳腔的内径为D1,第一直段的横截面的直径为D2,其中,0<D1-D2≤0.03mm。进一步地,第一容纳腔的内壁呈与第一直段相配合的筒状结构,第一容纳腔的内壁的圆柱度小于或等于0.008mm,和/或,第一直段的圆柱度小于或等于0.008mm。进一步地,第一直段与第二直段同轴设置,第二直段与第一直段相连接处的凸出于第一直段的外表面的端面形成止挡面。进一步地,阀座的靠近止挡面的一端的内部设置有与止挡面相配合的限位台阶。进一步地,第一气缸具有滑片容纳腔,第一通道的第一端与滑片容纳腔相连通。进一步地,第一气缸具有滑片容纳腔,第二通道与滑片容纳腔相连通,和/或,第三通道与滑片容纳腔相连通。进一步地,导通部包括:导通通道,导通通道的第一端与滑片容纳腔相连通,导通通道的第二端与第一通道的第一端相连通。进一步地,泵体结构包括:锁止部,可活动地设置于低压吸气通道内,锁止部具有将第一气缸的滑片锁止的锁止位置,以及将滑片从锁止位置解锁的解锁位置,当阀芯位于第一位置时,锁止部位于锁止位置,当阀芯位于第二位置时,锁止部位于解锁位置。进一步地,第一气缸具有吸气口、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第一进气通道的第一端与吸气口相连通,第一进气通道的第二端与第一气缸的工作腔相连通,第二进气通道的第一端与吸气口相连通,第二进气通道的第二端与低压吸气通道相连通。进一步地,导通部上还开设有第三进气通道,第三进气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二进气通道的第二端相连通,第三进气通道的第二端与低压吸气通道相连通。进一步地,泵体结构包括:下法兰,导通部设置于下法兰上,第一气缸位于下法兰的上方,控制阀位于下法兰的下方;和/或,上法兰,导通部设置于上法兰上,第一气缸位于上法兰下方,控制阀位于下法兰的上方。进一步地,泵体结构包括下法兰,导通部设置于下法兰上,第一气缸位于下法兰的上方,控制阀位于下法兰的下方,泵体结构包括:隔板,隔板位于控制阀与下法兰之间。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泵体结构,泵体结构为上述的泵体结构。进一步地,压缩机包括:壳体,控制阀的阀盖延伸至壳体外,控制阀的线圈设置于阀盖的延伸至壳体外的一端上,和/或,控制阀的阀体具有容纳腔,容纳腔与壳体的内腔相连通。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将控制阀设置成泵体结构的一部分,并且通过采用控制阀直接对导通部中的高压排气通道和低压吸气通道进行控制以达到泵体结构中第一气缸实现变容的目的,避免采用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泵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导通部(20),所述导通部(20)包括高压排气通道(21)和低压吸气通道(22),所述高压排气通道(21)和所述低压吸气通道(22)均与所述第一气缸相连通;控制阀(30),所述控制阀(30)具有连通通道(31),所述控制阀(30)通过所述连通通道(31)可选择地与所述高压排气通道(21)或所述低压吸气通道(22)相连通,当所述连通通道(31)与所述高压排气通道(21)相连通时,所述第一气缸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所述连通通道(31)与所述低压吸气通道(22)相连通时,所述第一气缸处于空转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导通部(20),所述导通部(20)包括高压排气通道(21)和低压吸气通道(22),所述高压排气通道(21)和所述低压吸气通道(22)均与所述第一气缸相连通;控制阀(30),所述控制阀(30)具有连通通道(31),所述控制阀(30)通过所述连通通道(31)可选择地与所述高压排气通道(21)或所述低压吸气通道(22)相连通,当所述连通通道(31)与所述高压排气通道(21)相连通时,所述第一气缸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所述连通通道(31)与所述低压吸气通道(22)相连通时,所述第一气缸处于空转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30)包括:阀体(32),所述阀体(32)具有容纳腔,所述连通通道(31)开设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上并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阀芯(33),所述阀芯(33)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阀芯(33)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阀芯(33)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气缸处于所述空转状态,当所述阀芯(33)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气缸处于所述正常工作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33)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连通通道(31)与所述低压吸气通道(22)相连通,所述阀芯(33)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连通通道(31)与所述高压排气通道(21)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通道(31)包括:第一通道(311),所述第一通道(3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相连通,所述第一通道(311)的第二端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当所述阀芯(33)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通道(311)与所述低压吸气通道(22)相连通,当所述阀芯(33)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通道(311)与所述高压排气通道(21)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通道(31)还包括:第二通道(312),所述第二通道(312)的第一端与所述低压吸气通道(22)相连通,所述第二通道(312)的第二端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第三通道(313),所述第三通道(313)的第一端与所述高压排气通道(21)相连通,所述第三通道(313)的第二端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所述第一通道(311)位于所述第二通道(312)和所述第三通道(313)之间,当所述阀芯(33)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通道(311)与所述第二通道(312)相连通,当所述阀芯(33)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通道(311)与所述第三通道(313)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33)包括:阀芯本体,所述阀芯本体的外周面设置有凹槽(331),所述凹槽(331)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形成容纳空间,当所述阀芯(33)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通道(311)通过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二通道(312)相连通,此时,所述第三通道(313)被所述阀芯本体的外表面密封,当所述阀芯(33)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通道(311)通过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三通道(313)相连通,此时,所述第二通道(312)被所述阀芯本体的外表面密封。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33)包括:均压孔(332),所述均压孔(332)沿所述阀芯(33)的长度方向贯通所述阀芯(33)设置,和/或,所述阀芯(33)包括均压槽(333),所述均压槽(333)沿所述阀芯(33)的长度方向开设。8.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包括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阀体(32)包括:阀座(321),所述第一容纳腔贯通所述阀座(321)设置,所述连通通道(31)开设于所述阀座(321)上并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阀盖(322),所述阀盖(322)与所述阀座(321)相连接,所述第二容纳腔形成于所述阀盖(322)内并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所述阀芯(33)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内。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32)还包括:线圈(323),所述线圈(323)设置于所述阀盖(322)上,当所述线圈(323)通电时,所述阀芯(33)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当所述线圈(323)不通电时,所述阀芯(33)位于所述第二位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泵体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柳阙沛祯胡艳军翟元彬黄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