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相连通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补气过冷装置、第二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其中,压缩机包括泵体结构,泵体结构包括多个气缸,多个气缸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主工作腔,多个气缸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辅助工作腔,主工作腔和辅助工作腔均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辅助工作腔的吸气口可选择地与气液分离器或补气过冷装置相连通。将辅助工作腔的吸气口设置成可选择的连通方式,使得该空调器的管路能够根据实际运行工况选择与辅助工作腔的吸气口相连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该空调器的制热量和CO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空气源热泵的制热能力随室外环境温度下降迅速衰减,使得空气源热泵的制热性能系数(COP)相应衰减,导致热泵型空调制热舒适性和运行经济性随环境温度下降而下降,甚至会出现制热舒适性不能满足用户需求需要开启辅助电加热,此时的空气源热泵的COP将大幅下降。现有低温型空气源热泵产品采用准二级或双级压缩补气增焓技术以提高制热量,虽然COP有一定的提升,但因设计时固定了准二级补气口的位置或双级压缩高低压级容积比。因此,现有补气增焓技术仅在设计工况下获得较优的COP,而低温型空气源热泵运行温度范围较宽,导致空气源热泵在全工况运行时COP难以达到最佳的效果。现有技术中,由于第二气缸和第一气缸的容积比为定值,因此同样存在偏离设计工况时制热COP难以达到最佳效果的问题。且当第二气缸为非压缩模式时仍然存在滚子与上、下法兰和气缸壁之间的滑动摩擦损失,导致压缩机效率相比单级压缩机有所下降。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变容控制结构复杂,降低了空调器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现有技术中压缩机还存在因润滑油分配不均空调器容易产生可靠性的问题,且造价成本高、占用空间大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制热量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相连通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补气过冷装置、第二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其中,压缩机包括泵体结构,泵体结构包括多个气缸,多个气缸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主工作腔,多个气缸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辅助工作腔,主工作腔和辅助工作腔均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辅助工作腔的吸气口可选择地与气液分离器或补气过冷装置相连通。进一步地,多个气缸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内形成有多个工作腔,各工作腔均具有吸气口及排气口,其中,多个工作腔中的至少一个为主工作腔或为辅助工作腔。进一步地,第一气缸包括第一滑片和第二滑片,第一滑片和第二滑片将第一气缸的内腔分隔成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第一工作腔形成辅助工作腔。进一步地,第一工作腔具有第一吸气口和第一排气口,第一吸气口可选择地与气液分离器或补气过冷装置相连通,第一排气口与第一换热器相连通。进一步地,第二工作腔具有第二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第二排气口与第一换热器相连通,多个气缸还包括:第二气缸,位于第一气缸的下方,第二气缸具有第三工作腔,第三工作腔具有第三吸气口和第三排气口,第三吸气口与气液分离器相连通,第三排气口与第二吸气口相连通。进一步地,连通第一吸气口与气液分离器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进一步地,连通第一吸气口与补气过冷装置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进一步地,连通第二吸气口与补气过冷装置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进一步地,多个气缸沿竖直方向设置,各气缸均具有一个工作腔,工作腔为主工作腔或为辅助工作腔。进一步地,多个气缸包括第三气缸,第三气缸具有第四工作腔,第四工作腔具有第四吸气口和第四排气口,第四吸气口可选择地与第二换热器或补气过冷装置相连通,第四排气口与第一换热器相连通。进一步地,多个气缸包括第四气缸和第五气缸,第四气缸具有第五工作腔,第五工作腔具有第五吸气口和第五排气口,第五排气口与第一换热器相连通,第五气缸具有第六工作腔,第六工作腔具有第六吸气口和第六排气口,第六吸气口与第二换热器相连通,第六排气口与第五吸气口相连通。进一步地,补气过冷装置包括:闪发器,闪发器的进液管路与第一换热器的出口端相连通,闪发器的出液管路与第二换热器的进口端相连通,闪发器的出气口与辅助工作腔的吸气口相连通。进一步地,补气过冷装置的进口端与第一换热器的出口端相连通,补气过冷装置的出口端与第二换热器的进口端相连通,补气过冷装置还包括辅路,辅路的一端与第一换热器的出口端相连通,辅路的另一端与辅助工作腔的吸气口相连通,辅路上设置有节流装置。进一步地,第四工作腔的容积与第六工作腔的容积比为Q1,其中,0.05≤Q1≤0.25。进一步地,第五工作腔的容积与第六工作腔的容积比为Q2,其中,0.6≤Q2≤0.75。进一步地,第一工作腔的容积与第三工作腔的容积比为Q3,其中,0.05≤Q3≤0.25。进一步地,第二工作腔的容积与第三工作腔的容积比为Q4,其中,0.6≤Q4≤0.75。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空调器包括相连通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补气过冷装置、第二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其中,压缩机包括泵体结构,泵体结构包括多个气缸,多个气缸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主工作腔,多个气缸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辅助工作腔,主工作腔和辅助工作腔均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辅助工作腔的吸气口可选择地与气液分离器或补气过冷装置相连通。将辅助工作腔的吸气口设置成可选择的连通方式,使得该空调器的管路能够根据实际运行工况选择与辅助工作腔的吸气口相连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该空调器的制热量和COP。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的压缩机气缸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空调器的压缩机气缸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空调器的压缩机气缸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1中空调器的控制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1中空调器的控制系统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6示出了图1中空调器的压缩机气缸连接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压缩机;11、第一气缸;12、第一滑片;13、第二滑片;14、第二气缸;15、第三气缸;16、第四气缸;17、第五气缸;20、第一换热器;30、补气过冷装置;31、辅路;32、闪发器;40、第二换热器;50、管路;51、主路;52、支路;53、支路;531、连接管路;532、连接管路;60、气液分离器;71、第一阀门;72、第二阀门;73、第三阀门;74、节流装置;75、节流装置;76、节流装置。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通的压缩机(10)、第一换热器(20)、补气过冷装置(30)、第二换热器(40)、气液分离器(60);其中,所述压缩机(10)包括泵体结构,所述泵体结构包括多个气缸,多个所述气缸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主工作腔,多个所述气缸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辅助工作腔,所述主工作腔和所述辅助工作腔均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辅助工作腔的吸气口可选择地与所述气液分离器(60)或所述补气过冷装置(30)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通的压缩机(10)、第一换热器(20)、补气过冷装置(30)、第二换热器(40)、气液分离器(60);其中,所述压缩机(10)包括泵体结构,所述泵体结构包括多个气缸,多个所述气缸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主工作腔,多个所述气缸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辅助工作腔,所述主工作腔和所述辅助工作腔均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辅助工作腔的吸气口可选择地与所述气液分离器(60)或所述补气过冷装置(30)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气缸包括:第一气缸(11),所述第一气缸(11)内形成有多个工作腔,各所述工作腔均具有吸气口及排气口,其中,多个所述工作腔中的至少一个为所述主工作腔或为所述辅助工作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11)包括第一滑片(12)和第二滑片(13),所述第一滑片(12)和所述第二滑片(13)将所述第一气缸(11)的内腔分隔成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所述第一工作腔形成所述辅助工作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腔具有第一吸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吸气口可选择地与所述气液分离器(60)或所述补气过冷装置(30)相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0)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作腔具有第二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0)相连通,所述多个气缸还包括:第二气缸(14),位于所述第一气缸(11)的下方,所述第二气缸(14)具有第三工作腔,所述第三工作腔具有第三吸气口和第三排气口,所述第三吸气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60)相连通,所述第三排气口与所述第二吸气口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连通所述第一吸气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60)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71)。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连通所述第一吸气口与所述补气过冷装置(30)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72)。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连通所述第二吸气口与所述补气过冷装置(30)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73)。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气缸沿竖直方向设置,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祥飞,黄辉,郑波,黄柏良,庄嵘,潘俊,方金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