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磊专利>正文

新型智能撑顶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41641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0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撑顶机器人,包括顶板、斜顶板、侧板、后板、固定板、导柱、导套、液压缸、滑轮和底板,顶板和斜顶板连接,顶板和侧板通过固定板连接,后板固定连接在侧板的后端,液压缸垂直设置在底板上,液压缸的底端与导柱连接,导柱与底板连接,液压缸的顶端与导套连接,导套与顶板连接,滑轮安装在底板上且其上设有钢丝绳,钢丝绳一端与顶板连接,另一端和后板连接,侧板上设有水平滑槽和滑道,斜顶板上设有滑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智能撑顶机器人,携带方便,撑顶力量大,其只需要2mm的缝隙即可将重物撑起到一定的高度,给消防官兵的救援提供了便利且节省了大量时间,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解救出受困人员,将伤亡率降至最低。

A new type of intelligent top supporting robo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intelligent support robot, including the roof, sloping roof, side plates, a back plate, a fixed plate, a guide pillar, a guide sleeve, a hydraulic cylinder, a pulley and floor, roof and roof cable connection, top plate and the side plate are connected by the fixed plate, back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ide plate of the rear end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 Vertically arranged on the bottom board, the bottom end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guide pin, guide column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plate, the top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guide sleeve, the guide sleeve and the roof connected with the wire rope pulley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upper end of wire rope, and the other end connected roof, and the rear side plate connection. A horizontal slide and slide, inclined roof is provided with a slidewa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intelligent robot support, easy to carry, jacking force, the gap can only need to 2mm the weight up to a certain height, provides convenience and saves a lot of time for the fire brigade rescue, in the shortest possible time to ensure rescued people trapped, the casualty rate dropped to the lowe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智能撑顶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液压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智能撑顶机器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通过调查显示,2008年汶川地震,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0人,失踪:17942人,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2015年中国及周边地区五级以上地震共发生30次,每次地震都可能造成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也因此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搜救被困人员,由于建筑物的倒坍,造成大量重物堆积,这时单单靠消防员的双手是不可能及时解救受困人员的,必须借助专业的消防救援设备将重物挪开或撑起,虽然现在的消防救援设备已非常先进,但是受到现场空间、天气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大型设备不能及时进入救援,一些小型或者是中型设备在此类功能上还很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移动灵活、撑顶力量大、所需缝隙小的新型智能撑顶机器人。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智能撑顶机器人,包括顶板、斜顶板、侧板、后板、固定板、导柱、导套、液压缸、滑轮和底板,所述顶板和斜顶板连接,所述顶板和侧板通过固定板连接,所述后板固定连接在侧板的后端,所述液压缸垂直设置在底板上,所述液压缸的底端与导柱连接,所述导柱与底板连接,所述液压缸的顶端与导套连接,所述导套与顶板连接,所述滑轮安装在底板上且其上设有钢丝绳,钢丝绳一端与顶板连接,另一端和后板连接,所述侧板上设有水平滑槽和滑道,所述斜顶板上设有滑道。所述斜顶板的底部设有长方体固定块。所述侧板和固定板上分别安装有两块扇形块,安装在侧板上的扇形块与安装在固定板上的扇形块对称放置。所述侧板和底板的底部均为鱼鳞面结构。所述斜顶板和侧板上端均设有阶梯面。所述侧板上水平滑槽的宽度宽于底板的宽度。本技术一种新型智能撑顶机器人,携带方便,撑顶力量大的智能撑顶机器人,且其只需要2mm的缝隙即可将重物撑起到一定的高度,给消防官兵的救援提供了便利且节省了大量时间,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解救出受困人员,将伤亡率降至最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新型智能撑顶机器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新型智能撑顶机器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新型智能撑顶机器人的侧板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新型智能撑顶机器人的固定板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新型智能撑顶机器人的扇形块在侧板和固定板上的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新型智能撑顶机器人的顶板、斜顶板和固定板之间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顶板;2、斜顶板;3、侧板;4、后板;5、固定板;6、长方体固定块;7、导套;8、液压缸;9、滑轮;10、钢丝绳;11、底板;301、阶梯面;302、滑道;303、第一扇形块;304、水平滑槽;501、第二扇形块;502、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所示,新型智能撑顶机器人,包括顶板1、斜顶板2、侧板3、后板4、固定板5、长方体固定块6、导柱、导套7、液压缸8、滑轮9和底板11,顶板1和斜顶板2连接,顶板1和侧板3通过固定板5连接,后板4固定连接在侧板3的后端,液压缸8垂直设置在底板11上,液压缸8的底端与导柱(图中未示)连接,导柱与底板11连接,液压缸8的顶端与导套7连接,导套7与顶板1连接,滑轮9安装在底板11上且其上设有钢丝绳10,钢丝绳10一端与顶板1连接,另一端和后板4连接,侧板3上设有水平滑槽304和滑道302,斜顶板2上设有滑道(图中未示),长方体固定块6设置在斜顶板2的底部,侧板3和固定板5上分别安装有两块第一扇形块303和两块第二扇形块501,固定板5的上端面上设有螺纹孔502,安装在侧板上的扇形块303与安装在固定板上的扇形块501对称放置,侧板3的水平滑槽304的宽度比底板11的宽度宽3-5mm,本技术智能撑顶机器人在仅有的一个液压缸动力下,完成整个机器人的顶板沿竖直方向升起与沿斜下方向滑动、侧板向前移动、底板升起且前进和整个机器人的整体前移的复杂运动,其侧板3和斜顶板2的顶面均为阶梯面301,方便撑起重物,侧板3和底板11的底面均为鱼鳞面,液压缸8提供动力时,通过鱼鳞面和地面接触,增大摩擦,防止整体后退,液压缸8上端面和导套7通过螺钉连接,导套7和顶板1通过螺栓连接,液压缸8下端面和导柱底端通过螺钉连接,导柱和底板11通过螺钉连接,液压缸伸出和压缩时通过导套和导柱来定位,侧板3上有两个不锈钢第一扇形块303、滑道302和水平滑槽304,底板11在侧板3的水平滑槽304内移动,顶板1和斜顶板2通过螺栓连接,为使其更加紧固,在顶板1和斜顶板2两侧各加一块固定板5,固定板5和顶板1与侧板3间通过螺钉连接,钢丝绳10一端固定在顶板1上,另一端固定在后板4上,且在顶板1上安装有滑轮,钢丝绳10通过滑轮来导向,液压缸8伸出时,在液压力的作用下撑起顶板和斜顶板,由于后板和顶板间通过钢丝绳连接,通过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因此在顶板向上运动时,使后板向前运动,由于固定板5和侧板3均安装有不锈钢扇形块,在液压缸带动顶板上升时,固定板随之上升,固定板通过扇形块的接触使侧板在向前移动的同时有一个斜向上的力,帮助侧板略过前方障碍物,液压缸伸出至顶端后,开始压缩,首先顶板下降5mm和底板上升5mm,液压缸继续压缩,这时顶板底面和侧板的滑道接触,底板上端面和侧板的水平滑槽上端面接触,液压缸继续压缩,由于侧板的滑道为斜面,在压力作用下,顶板和底板沿水平方向向前移动至初始位置,这时撑顶机器人完成工作的一个周期,继续使液压缸压缩和伸出,达到机器人整体前移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携带方便,撑顶力量大的智能撑顶机器人,且其只需要2mm的缝隙即可将重物撑起到一定的高度,给消防官兵的救援提供了便利且节省了大量时间,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解救出受困人员,将伤亡率降至最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型智能撑顶机器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智能撑顶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斜顶板、侧板、后板、固定板、导柱、导套、液压缸、滑轮和底板,所述顶板和斜顶板连接,所述顶板和侧板通过固定板连接,所述后板固定连接在侧板的后端,所述液压缸垂直设置在底板上,所述液压缸的底端与导柱连接,所述导柱与底板连接,所述液压缸的顶端与导套连接,所述导套与顶板连接,所述滑轮安装在底板上且其上设有钢丝绳,钢丝绳一端与顶板连接,另一端和后板连接,所述侧板上设有水平滑槽和滑道,所述斜顶板上设有滑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智能撑顶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斜顶板、侧板、后板、固定板、导柱、导套、液压缸、滑轮和底板,所述顶板和斜顶板连接,所述顶板和侧板通过固定板连接,所述后板固定连接在侧板的后端,所述液压缸垂直设置在底板上,所述液压缸的底端与导柱连接,所述导柱与底板连接,所述液压缸的顶端与导套连接,所述导套与顶板连接,所述滑轮安装在底板上且其上设有钢丝绳,钢丝绳一端与顶板连接,另一端和后板连接,所述侧板上设有水平滑槽和滑道,所述斜顶板上设有滑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撑顶机器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东赵国栋刘磊肖鸿飞
申请(专利权)人:刘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